每天吃够1斤蔬果能减压?吃蔬果好处

【菜科解读】
研究表明,每天吃够1斤蔬果能减压,除了高质量睡眠和锻炼,吃更多的生果蔬,有助年轻人保持良好心理健康状况。
那么吃蔬果有什么好处?下面菜科网小编带来介绍。
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研究发现,摄入富含水果和蔬菜的饮食可减轻压力。
研究人员表示,人体中的炎症和氧化应激是导致压力增加的公认因素。
蔬菜水果中含有重要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矿物质、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可以减少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改善心理健康。
官方推荐组合:1斤蔬菜+0.5斤水果。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
每天蔬菜摄入量为300~500克,其中深色蔬菜占二分之一;
水果摄入量为每天200~350克,果汁不能替代新鲜水果。
通俗点说,也就是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
最延寿组合:每天2份水果+3份蔬菜。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对近200万成年人长达30年的研究发现:
每天食用2份水果+3份蔬菜(每份80克),可能是延长寿命的最佳用量和组合,在预防疾病、减少死亡风险及延长寿命方面是最有益的。
吃蔬果有什么好处多吃蔬菜水果的好处,主要有缓解便秘、提供能量、补充营养等,建议科学合理分配各类食物摄入量,不偏食,达到食物多样性,才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1、缓解便秘:水果蔬菜含有水分和膳食纤维,其中水分可以润滑胃肠道,而膳食纤维成分可刺激肠胃蠕动,有助于肠道内容物排出体外,达到一定的缓解便秘的症状,但仅作食疗,不具有药理作用,便秘严重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开塞露、乳果糖口服溶液等药物缓解;
2、提供能量:蔬菜水果中含有一定量的糖分,糖分通过消化道吸收和分解,可转化为能量,可为人体日常生活消耗提供能量;
3、补充营养:蔬菜水果当中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B族、维生素C、钙、铁、锌、钾、磷等营养成分,可以达到一定的补充营养的功效,也有利于帮助营养物质缺乏症状改善。
喜欢闻男朋友的味道?闻男友气味有助减压
轻轻嗅一下,即便男友不在身边,都能带来十足安全感。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Columbia),今年发表了一个有趣的研究,发现当女生闻到另一半的气味时,会感到较安宁、镇静;相反,如果嗅到陌生人味道时,皮质醇(又称「压力荷尔蒙」)就会升高,感受到更大压力。
这实验邀请了96位异性恋的伴侣参加。
男友获分配一件干净的T-shirt,需穿着24小时。
其间不能使用止汗剂、吸烟或吃气味浓烈的食物。
另一边,女友被随机分配一件来自陌生人、男友,或是未穿过的T-shirt,并要求她们嗅嗅看。
而她们不会知手上拿的,属上述哪类。
以后外出旅游、出差,可以简单地,带一件爱人的衣服出门,即使远离家乡也能少点压力哦!
那些年我们听过的高考减压金句
制图:张舰元 “再坚持几天就解放了”——高考减压金句 你听过哪些? “给学生减压”是老师们在高考前的“保留节目”,不过,也有受访者表示,有些叮嘱现在回忆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80后董小函现在还记得当年校长在操场上给全体高三学生开“高考誓师大会”的样子,“天气特别热,大家搬来板凳坐在操场上,听校长拿着喇叭大喊‘同学们,再坚持几天你们就解放了’”。
2009年参加高考的占淑云告诉记者,学习压力较大时,老师都会告诉他们:“高考就是过独木桥,一分就能压倒一批人!” “江西高考竞争挺激烈的,当年我们一直被这么‘洗脑’。
”她说,现在当了老师,也会下意识地去提醒自己的学生,要有竞争意识。
北京的曹先生十年前参加了高考,他表示:“当年为了让我们这群‘熊孩子’老老实实地去考试,老师们是变着法儿地让我们记住那些叮嘱。
” 其中,让他印象最深的一句叮嘱来自班主任,“别想着抄周围人的,他们学习不一定比你好”。
“我们班主任属于比较幽默的类型,高考前他会说一些段子给我们减压。
”去年刚刚结束高考的大瑞列举了两个经典段子:“你不会的别人也不会”、“考试前别熬夜,三年没学会的东西也别指望一晚上就会了”。
制图:张舰元“考完别跟同学对答案,憋着!”——“考试秘籍”是心理安慰? 高考前夕,考生之间总会流传一些“考试秘籍”。
在记者今次征集高考叮嘱的过程中,有关考试技巧的叮嘱出现频率最高。
“同学之间会流传一些‘考试秘籍’,有人说,字一定要整洁,也有人说,不要连续三个题都选一样的答案,甚至还有人说,数学题不会解也要写个‘解’字。
” 90后于磊告诉记者,所谓的“考试秘籍”大部分是开玩笑,考试的时候并没有时间想那么多。
谈起“考试秘籍”,薇薇回忆起当年老师的叮嘱,“文综大题不会写也要写满,争取同情分”。
不过,她却认为这个说法站不住脚,她表示:“几年前我在首师大读研,这期间参与了高考阅卷,看见不会写还写满了的卷子,内心在咆哮:好想给你判个零分!” 说起高考叮嘱,十几年前参加河北高考的文斌表示:“我当年特别喜欢跟同学对答案,而且是主动去找人对的那种。
” 高考前一天,班主任特别交代“考完别跟同学对答案,憋着!”,以免因为答案不同而影响接下来的发挥。
今年26岁的齐琴则表示,高考前老师一直在嘱咐一些考试的注意事项,比如“记得检查答题卡有没有填正确”、“拿到答题卡要先写名字和准考证号”、“写作文别看了个题目就提笔写,看清楚是让你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让年轻的白领小伊印象深刻的一句叮嘱来自母亲,她笑称:“我妈是属于那种比较操心的类型,考试前一直在叮嘱我别忘了带铅笔、准考证什么的,不过最搞笑的是,她一直在强调,‘考试之前一定要上个厕所,不管有没有需要’。
”“一定要考上重点!”——时代背景下的别样叮嘱 在不同的年代,高考叮嘱有着不同的时代烙印。
庄先生于1983年参加了高考,他回忆,让他印象最深的考前叮嘱是,“不用准备吃的,学校统一安排食宿”。
庄先生告诉记者,他所在的乡镇中学考生必须去县城考试,考试需要三天半,如若学校不安排食宿,“我们这帮乡下来的毛头小子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时光荏苒,2012年,庄先生的女儿走进了高考考场,他一遍遍叮嘱女儿“一定要考上重点大学”。
他表示:“年代不一样了,当年大学生多‘金贵’,现在考不上重点大学就没什么竞争力了。
” 中国高校自1999年开始扩大招生规模,到2003年,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在校人数超过1000万人。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表明,2015年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数已达到2625万。
随着高校扩招,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涌向社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逐渐显现,在这样的背景下,重点大学成了不少学子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