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睡三觉,命比纸薄?提醒:3种睡觉方式,尽量避免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5-02 点击数:
简介:“我是不是生病了?” 失眠一个月之后,60岁的刘叔终于来到了医院,长期睡不好的他一脸疲惫,情绪也比较消极,

【菜科解读】

“我是不是生病了?”

失眠一个月之后,60岁的刘叔终于来到了医院,长期睡不好的他一脸疲惫,情绪也比较消极,觉得自己一定是病了。

大概一个多月前,因为家庭变故,他的心情非常不好,整天无精打采的,晚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好,闭上眼睛脑子就开始胡思乱想,不能入睡,好不容易睡着,中途又会醒来,一直干瞪眼等到天亮。

粗粗地一算,刘叔每天只睡了六个小时左右,他也知道自己这样的睡眠状态是不对的,认为一定要睡够8小时,于是开始白天补觉

结果白天同样很难入睡,导致晚上更加焦虑,因为觉得自己补不满一天8小时的睡眠。

在家人的陪伴下,刘叔到当地医院的神经内科就诊,医生详细地检查了一遍,认为刘叔没病,有的只是“心病”,这是典型的因为不良情绪而引发的睡眠障碍,于是建议他到心理科看一看。

 

一、每天一定要睡够8小时吗?

让我们来看看折磨刘叔的8小时睡眠论”究竟有没有道理,网上常说,一天24小时,8小时分给工作,8小时留给娱乐、吃饭,剩下8小时就分配给睡眠,这其实就是上个世纪欧美工人呼吁的888工作制”

当时因为资本主义的压迫,很多工人工作时长达12个小时以上,睡眠严重不足影响生产安全以及身体健康,于是工人奋起反抗,提出了“888工作制”。

那么到了如今每天8个小时的睡眠,是否会成为衡量健康的重要指标呢?

如果要睡够8小时,咱们中国很多人都达不到这个目标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中分析了2022年我国民众的睡眠状况,结果显示受试者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为7.4小时,47.55%的受试者每晚平均睡眠不足8小时。

玉林市睡眠医学中心副主任徐小飞表示,没有一定要睡够8小时的说法,医学上更看重的是睡眠周期。

一般认为,每天晚上能睡到4~6个睡眠周期就足够了,每个睡眠周期在90~120分钟,这样来看,大部分睡7~8小时都是正常的。

除了看时长外还要看睡眠的质量,如果你每天睡4个睡眠周期,但质量很好,醒来后精力充沛,这就说明睡眠充足了。

不建议过分执着于8小时睡眠论,否则容易给自己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

 

二、过于执着8小时睡眠论会怎么样?

英国睡眠协会前任会长尼克·利特尔黑尔斯在《睡眠革命》中指出,8小时其实是每晚的人均睡眠时间。

但现在成为了普遍适用的推荐睡眠时间,盲目追求睡够8小时,会让人产生巨大的压力,反而会对睡眠起到反作用,而中国60%以上的睡眠障碍正是源自“心病”

这些人睡不够8小时,是很正常的:

1、客观短睡型人群

这类人群所需要的睡眠时间很短,每天可能只需要睡4~6个小时,但第二天依旧精力充沛,没有任何不适的地方。

这种人一般非常少,最多占总人口数量的1-3%,每晚只需睡4-6个小时就能获得充分休息,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韦尔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就发现,短醒型人群的能力其实来自于某个或者多个基因突变,和遗传有关,普通人无法模仿

2、老年人

#p#分页标题#e#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身体机能会逐渐走下坡路,体内的新陈代谢也会逐渐变慢,继而会让休息时间减少,所以睡眠时间也会逐渐变短。

一般情况下,老年人每日的睡眠保持在6~7小时都可以。

睡眠对于健康而言十分重要,不同年龄段所需要的睡眠时间也不同,小艾给大家一个参考范围。

 

三、不同年龄段,睡眠时长不同

11岁以下

每日16小时,小月龄的婴儿需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来促进生长发育,一定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21~3

每晚12小时、白天2~3小时,幼儿时期的睡眠非常重要,对于儿童的大脑以及身体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4~12

每天10~12小时,处于发育期的儿童需要有充足的睡眠来促进发育。

413~29

每天睡8个小时左右,青年人要避免熬夜,遵循早睡早起的原则,对于改善内分泌以及提高免疫力均有帮助。

530~59

每天睡7小时左右,这个阶段的成年人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来缓解疲劳。

660岁以上

每天睡5.5~7小时,老年人睡眠时间过长、过短都容易导致注意力变差,甚至会诱发老年痴呆发生。

虽说睡眠对健康很重要,但也不是什么觉都能睡,这些特殊情况下,建议最好别入睡。

 

四、这些觉,建议不要睡

1、情绪觉

美国《神经学》上发表的研究指出,睡前带着情绪入睡,在睡眠过程中会让愤怒的画面进一步深化,醒来后可能会更生气。

2、报复性“补觉”

相信这是很多年轻人会做的事情,在周末的时候狠狠补觉,但这个做法并不健康。

长时间睡懒觉会破坏身体的生物钟节律,容易引起失眠、疲劳、精神不振等问题出现,长此以往下去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对健康不利。

且睡懒觉容易让早饭被忽略,时间长了容易诱发胃肠道疾病、胆结石发生。

3、颠倒觉

人的睡眠是具有节律性的,以24小时为周期。

长期熬夜、倒班工作会导致昼夜节律失调,继而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持续困难等出现,容易诱发胃肠道、代谢、认知以及情绪紊乱等发生,对健康不利。

在人的一生中,睡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但我们也不必过度追求睡眠的时长,良好的睡眠质量其实更重要!

参考资料:

#p#分页标题#e#

[1]《世界睡眠日|真的一定要睡够8个小时吗?》.玉林市第四人民医院 2022-03-21

肾脏健康,小便先知?排尿频率高,代表肾好还是不好呢?答案来了

后台收到这样一封私信: 本人母胎单身,想问男性下面就2个口,平时排尿和排精好像都是从一个地方出来的,到底是怎么控制的?不会尿着就排精吗?有点好奇。

确实男女生理结构大不同,最明显的就是生殖部位,如果细想的话,那性生活的时候岂不是也会尿在里边了?一、男性尿尿和射精是同时发生的吗?答案是,不会。

尿尿是一种生理反应,当膀胱充满尿液时,就会提醒人体排尿,男性有意识的控制尿道的约肌放松,从而发生了排尿这个行为。

而射精是是一种反射性的生理反应,需要一定的性刺激,才能满足发射前提,精液从射精管进入尿道,然后被排出体外。

所以排尿和射精是两个独立的行为,只不过两者都会经过尿道而已,正常且健康的条件下,它们不会同时发生。

因为快要射精的时候,人体会主动收缩尿道内部括约肌,此时尿液就会被完全挡住,而在排尿时,“发射”冲动也会被完全抑制。

简单来说,虽然尿道参与着射精和排尿过程,但其实有不同阀门控制着两者进行,这两个阀门分别是尿道膜部括约肌和膀胱括约肌,通过主动收缩或舒张达到分流作用。

二、为什么男生尿完后会“情不自禁”抖一下?“打尿颤”想必很多男性朋友都不陌生,不同于女士尿完会习惯擦一擦,男性一般会尿后不自觉地颤抖一下,有人说这是肾不好的表现,真的如此吗?关于尿后抖一抖,其实医学上有个专门的叫法:排尿后抽搐症。

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受温差影响,引起类似的打寒颤行为。

因为排尿过程也相当于带走体内一部分热量,所以身体会不由自主的颤抖,来调整刚刚丢失的热量。

当然除此之外,科学家还提出了两种说法:1、儿茶酚胺升高很多人不知道尿尿不仅会影响膀胱压力,还会影响血压。

科学家为了探究「人膀胱膨胀和血压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测量了人们排尿前后与平时状态下血压情况,发现尿尿完以后,人体血压会突然骤降。

人体为了调节血压回归正常,会大量分泌一种叫「儿茶酚胺」的神经递质。

而尿完之所以会抖一下,很可能就是因为血压骤降+儿茶酚胺的突然分泌,让我们一顿“激灵”。

2、性神经受到刺激还有说法表示男生排尿时会产生性神经兴奋。

因为排尿和排精都从一个管道排出,所以排尿的行为也会刺激到生殖器末端神经,产生短暂兴奋,从而出现打尿颤的感觉。

温馨提示,这种抖动表现跟疾病没有任何关系,而且正常排尿还有利于冲刷尿道,降低前列腺压力,预防前列腺疾病。

建议平时可以多喝水,助排尿,另外排尿过程中也要注意一定速度,千万不要太急,否则容易引起低血压导致晕厥,同时日常也最好少憋尿,既不利于前列腺健康,又会增加尿液中微生物繁殖,引起泌尿系统感染风险。

三、男性尿得越远,意味着肾更好?没有男性不关心自己的肾,这不仅是健不健康的问题,更是男人尊严的象征,但有传闻说肾功能好不好看尿的远不远就知道了,这是真的吗?其实不是的,排尿的距离取决于膀胱逼尿肌的控制力度和尿道通畅度。

肾脏只参与生产尿液,和排尿没有任何关联。

尿得远最多只能说明,你的膀胱开合功能没问题,和肾好不好没有半毛钱关系。

与其计较“射程”远不远,排尿时这3种异常更关键,可能肾脏或已受伤。

1、尿味异常尿液味道重,有刺鼻或腥臭味,一般预示着肾脏的过滤功能可能出现了问题,没有及时把毒素过滤干净,导致蛋白代谢异常,氮元素和尿素大量蓄集,就会影响小便气味。

2、尿色异常尿液颜色正常应该是清澈透明状,如果出现咖啡色,浓茶色或者洗肉水、血尿等颜色,要警惕肾脏功能异常引起的症状,常见于肾炎、泌尿系统结核等疾病。

3、尿液泡沫多#p#分页标题#e#正常尿液水分充足,尿液张力也比较强,所以不会含有太多泡沫产生,如果出现排尿泡沫多,形状小而密,而且维持时间久,也预示着肾脏功能异常。

如果还伴有身体浮肿、尿频尿急或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一定要及时检查明确病因。

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这些肾脏功能异常信号,如果发现自己有类似情况,最好及时检查明确病因,另外日常也要注意一些伤肾行为,调整生活习惯,才能最大保证肾脏健康。

参考资料:[1]《一项指标异常没在意,3年后成终末期尿毒症!肾脏求救信号别忽略!》.健康时报.2022-04-04.[2]《性生活时,男人尿尿和射精会同时发生吗?一位单身女青年的疑问》.家庭医生.2021-12-04.[3]《关于“嘘嘘”那些事儿,你不好意思问的答案都在这里》.生命时报.2018-01-07.

阴道干涩在什么情况下是提示有妇科疾病

绝经后的女性,经常会出现一些异常状况,比如会感觉自己私处干涩、瘙痒,有时还会出现疼痛等不适。

那么,这些症状到底是如何回事呢?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些现象,以及现象背后,可能牵涉到的疾病,大家需要对其相关的处于良好的状态常识有所了解,以免因小失大,耽误了疾病的最佳医治时间。

当然,也不要过分担心和谨慎,以免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

那么,花园干涩、瘙痒、疼痛,算不算妇科疾病呢?为何会发生花园干涩?防治花园干涩的方法又有哪些?一、为何会发生花园干涩?正常情况下,女性是不会出现花园干涩的。

因为花园壁受激素,尤其是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影响,会对花园有一定的滋润作用。

但当女性步入绝经期之后,卵巢的功能就会衰竭,菜叶说说,这时便不会再有激素分泌和排卵现象,女性也不会再有月经来潮。

但是,当失去了雌激素和孕激素对花园壁的滋润,花园壁就会出现干涩,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不过,由于女性的花园内环境比较特殊,其实是有菌群寄生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花园内环境也会发生改变,这种情况下出现的花园干涩现象,则可能会暗示存在妇科疾病。

二、花园干涩在什么情况下是提示有妇科疾病?花园干涩既可以是一种生理现象,也可以是一种疾病反应,那在何时应该将其判断为一种妇科疾病呢?本来,这其中是有诊断依据的,大家需要学习一下。

一般来讲,出现了花园干涩,并且同时伴随有白带异常、外阴瘙痒等情况,这个时候说明不仅仅是缺乏激素那么简单,可能已经有病菌感染,并导致花园内的菌群增殖紊乱了。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优先考虑对白带进行常规检查,以确保有无病菌感染,假如存在病菌感染,就应该采取对症医治。

相反,如果没有病菌感染,而是老年性花园炎,则需要采取适当地雌激素补充医治,以改善花园的内环境。

三、防治花园干涩的方法包括哪些?前面已经提到了药物医治,即采纳雌激素补充疗法,一般可以直接采取花园给药的方式。

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个人私处的卫生,及时对私处进行清洁,幸免病菌反复感染。

另外,绝经后的爱爱生活也必须注意,频率不要太高,最好是戴避孕套,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花园干涩带来的不适,同时也能够提升爱爱生活的质量。

温馨提示:对于平时不爱运动的女性来说,适当增强运动,对于预防花园干涩,减少花园炎的发病率,,也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加入收藏
               

人睡三觉,命比纸薄?提醒:3种睡觉方式,尽量避免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