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旅游攻略一日游走哪条线好?庐山旅游玩几天合适

【菜科解读】
云南元阳梯田最佳旅游时间
1、旅游时间元阳梯田的最佳游玩时间是每年的11月-次年4月,其中1、2月是游览的最最佳时间,唯一的问题是这个时间正好是春节放假期间,游人出游比较多,所以景区的住宿情况比较紧张,去之前最好提前预约,免得失了雅兴。
梯田在很多人印象中的样子都是,山坡上一层层的台阶,在我还没见到元阳梯田的时候,我想象梯田就是一节一节的台阶,一道道蜿蜒的曲线,却不知,梯田最美的时候是在她的灌水期,当你亲眼所见时,你会被她的气势所震撼,艳丽所迷惑,梦幻所沉醉,灌水期的梯田就是一仙境。
2、重要景点元阳梯田重要景点就是四个:多依树看日出,坝达看日落、看云海,老虎嘴看日落,箐口看云中仙境。
梯田最美的是不同的时间段,同一个位置会看到不同的颜色,所以呆在一个位置一下午,会看到雾海和梯田颜色的变化,这个最美。
坝达看云海日落:从多依树去坝达看云海日落,路上拦车,10元。
日落:一般下午都是04:30后开始去,大概06:30日落,这段时间梯田颜色变化最多。
另外,坝达看云海,随时可以去看。
老虎嘴看日落:老虎嘴只能看日落,老虎嘴单独一个方向,最好是在客栈组团包车去,从多依树或者新街镇过去都要四十分钟,路上拦车也可以。
除非就一天时间,不建议包车。
因为从新街镇到任何地方拦车20元最多,一般都是15元。
去老虎嘴04:30后去就行,去早了没有用,六点半多结束。
白天一般都是去箐口和坝达,看云海。
如果只能看一次日落的话,就去老虎嘴。
3、摄影攻略一:元阳梯田的拍摄精华重要是日出和日落,如果呆上两天,可以有相对充裕的时间拍摄。
二:顺序。
凌晨拍多依树的日出,拍完返回在路上拍黄草岭,坝达、茶山、箐口梯田和民俗可以慢慢拍。
下午回到新街镇去龙树坝拍照。
下午前往老虎咀拍日落。
龙树坝的落日和哈播的日出也非常值得一看。
三:多依树的日出一般是在凌晨7:00左右,你如果6:30才赶到多依树,那就只有远眺的份了,很多人,凌晨3点多就起来占机位了,机位应选择正对着梯田靠右手边的位置,因为有村庄,雾气散去时镜头都得对着这边按快门,这个时候角架也派不上用场了。
老虎咀的日落是在6点左右,但如果要占好的机位,下午4点就得到那里。
四:时机。
拍摄时随时注意瞬间出现的美景(有时只持续几秒);五:相对的慢快门。
相对而言,较慢的快门能留住更多的详情,包括色彩会更艳丽(推荐尽用脚架和快门线,如上图的曝光时间是13秒,日出前拍摄,几乎未进行后期,色彩已经非常好了);六:尽量使用包围曝光,日出、日落前后由于光线变化大,尽量使用包围曝光;七:用RAW模式拍摄,可以保留更多详情。
八:镜头重要是广角,长焦大概用到20%左右。
九:如果是摄影发烧友,建议深入到比较偏远的团结乡金竹寨,这里的梯田线条细密清晰,极具装饰的美感。
十:龙树坝和多依树的日出可算是元阳梯田中非常精彩的部分。
十一:如果不想深入乡村,四大观景台箐口、多依树、老虎嘴、坝达都是不错的拍摄地点。
元阳梯田一定要在晴天有云彩的时候去游玩才干欣赏到这里水影云彩的美丽,所以出行前一定要多查看一下当地的天气状况,这里重要的景区是坝达景区、老虎嘴景区、多依树景区、箐口景区四个部分,而最重要参观的就是梯田壮美的日出日落和哈尼族村寨的独特风情
世界地球日:探访人类起源地
从上世纪前半叶开始,科学家们发现了大量古人类的记录,其中最古老的当属上世纪70年代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距今350万年的南方古猿化石——“露西”,此外还有在坦桑尼亚东北部莱托里地区发现的36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脚印。
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考古界有着众多的研究和争论,但根据目前掌握的化石证据,早于180万年前的都只发现在非洲,而且绝大多数发现在非洲东部的东非大裂谷中,所以我们还只能说人类最初的起源地在非洲,那么为什么大多数古人类的化石和遗迹在东非大裂谷呢?东非大裂谷的火山作用和古人类的演化东非大裂谷全长6500千米,像一个巨大的“之”字形纵横盘绕在非洲大地上,被称为“地球上最大的伤疤”。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和演化对东部非洲的地理环境、气候和植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裂谷内的岩浆活动和火山喷发造成了地壳抬升并导致气候的变化,与裂谷形成前温暖湿润的森林相比,这里变得越来越炎热和干燥,树木稀少,成为典型的热带草原气候。
环境的变化为古人类的演化提供了必要条件,位于肯尼亚境内的图尔卡纳湖盆地被称为人类的摇篮。
最近,在当地发现了一些食草性古生物的牙齿,揭示出这个地区在“人属”首次出现时所具有的独特气候条件。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米克尔团队,通过研究该地区食草型古动物牙齿化石,推算出这个地区800万年前的气温和降水情况。
研究数据显示,整个东非地区曾在“人属”出现的时期(约300万~200万年前)变得十分干燥,而图尔卡纳湖盆地干涸得更早一些,在那里进化的物种更能适应之后普遍的干燥环境。
这让图尔卡纳盆地变成了“物种加工厂”,成为新物种诞生之地。
虽然气候变化在人类进化史中所扮演的角色还不是很清楚,但气候变化确实会影响动物的食谱。
此外,人类物种史上的灭绝和迁徙似乎都与不稳定的气候状况有关联。
一些研究学者认为人类大脑变大和双足进化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
东非大裂谷的火山作用与古人类遗迹的保存奥杜威和莱托里古人类遗址位于坦桑尼亚恩戈罗火山台地的西坡。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科学家们陆续在该地区发掘了90多件古人类化石和上千件石器。
化石和文物埋藏在火山碎屑和火山灰形成的沉积物中。
许多学者对奥杜威和莱托里的地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奥杜威的熔岩和凝灰岩形成于204万~183万年之前的火山喷发。
莱托里的下部地层岩石的喷发时间介于430万~376万元之间,而上部岩石的喷发时间介于376万~349万年。
火山灰中含有大量的铁、铝、铜、锌、镁、钙等微量元素,火山灰形成的土壤又具有非常好的通透性,非常适合的植物生长。
可以想象,在300万年前,这里还生长着茂盛的灌木和草原,为动物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一群南方古猿穿过一片沼泽寻找食物,在他们身后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这时,不远处的火山突然喷发,释放出大量的有毒气体,使得动植物迅速死亡。
大量的火山灰被喷射到空中,遮天蔽日,雷电交加。
随后火山灰降落到地表,覆盖在动植物的尸体之上,将当时发生的灾难深深地埋藏了起来。
结 语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教授称,“东非大裂谷产生后,地理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这推进了生物进化的进程,人类的出现也成为了可能。
尼罗河与地中海优越的地理环境,也使古人类从非洲走向世界各地成为可能”。
非洲古人类的起源和演化与东非大裂谷的地质活动密切相关。
东非大裂谷剧烈的构造运动,造成东非高原生态环境的多样性,气候的变化刺激了生物进化,最终导致古人类的出现。
而强烈的火山喷发,在短期内引起动植物的大量死亡,喷发的火山灰降落在地表,为古人类化石和遗迹的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