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是气态星球,人站在木星上会发生什么?会贯穿木星吗?

其余的天体只占到了太阳系总质量的0.14%,而在这0.14%当中,木星占据了接近2/3的质量。
因此,木星的质量占据了整个太阳系总质量的0.095%左右。
木星是整个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
与地球这样的岩石行星不同,木星是气态巨行星,体积是地球的1316倍,质量是地球的318倍。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一
【菜科解读】
在太阳系当中,太阳是绝对的霸主,质量占据了整个太阳系的99.86%。
其余的天体只占到了太阳系总质量的0.14%,而在这0.14%当中,木星占据了接近2/3的质量。
因此,木星的质量占据了整个太阳系总质量的0.095%左右。
木星是整个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
与地球这样的岩石行星不同,木星是气态巨行星,体积是地球的1316倍,质量是地球的318倍。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一个人站到木星上面,会直接掉下去,甚至直接贯穿木星吗?
如果人站在木星上我们都知道,地球处在太阳系的宜居带上。
宜居带的意思就是距离刚刚好可以使得行星上保持存在液态水,水不会被大量蒸发,也不会被冻上。
木星距离太阳的距离要比地球远得多,大概是日地距离的5倍左右,并不在宜居带内。
所以,木星的温度实际上要比地球低得多,平均温度只有零下148度。
因此,当一个人要前往木星,首先,装备一定要穿好,否则很难撑过1分钟就牺牲了。
我们假定这个人穿着的装备足够理想,可以抵御木星上所有的恶劣环境。
此时,这个人开始从靠近木星的探测器上朝着木星跳下去。
那么,宇航员首先感受到的是木星强大的重力加速度。
要知道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大概是9.8m/s^2,而木星的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可以达到24.79m/s^2。
所以,宇航员下坠的速度要远远比地球上快得多。
由于木星是气态行星,与木星接触到的是木星的大气层,所以没有下坠到木星的地表,而是一直处于下坠状态。
也就是说,整个下坠过程会极其恐怖,因为速度是不断地在增加。
由于速度极快,宇航服就会和木星的大气大房身剧烈的摩擦,温度就极具升高。
如果宇航服没有极其强悍的耐高温性能,那宇航员有可能会被烧死。
这和探测器返回地球时,与地球摩擦产生热的原理是类似的。
这样的情况还不是最早的,更糟糕的情况来自于木星的自转。
木星的自转速度非常快,赤道自转速度可以达到12.6km/s,是所有八大行星当中自转速度最快的,要知道地球的自转速度仅仅465.2m/s,这要比地球快多了。
这就使得木星的风速特别快,仅仅是小小的一阵风的速度都可以达到100m/s,要知道地球的海面上最强的台风风速也就只有这的一半,而平时的风速也就是0.5m/s而已。
所以,进入木星后,不仅仅是下坠速度很快,因为风速很快,如果再遇到超大风暴,那就会在木星上空乱飞了,而且速度会相当恐怖。
木星上的那个眼睛其实就是风暴的气旋。
如果运气好,能够躲过大风,继续向下坠。
那么你就会发现,周围开始变得漆黑,这是因为稠密的大气会挡住太阳光。
同时,随着下坠,压强也会原来越大。
当宇航员下坠到云层以下700公里左右后,此时的压强会达到上千倍地球的大气压。
如果宇航员所穿的装备没有抵抗超大压强的功能,那此时就会被强大的压强杀死。
#p#分页标题#e#假设宇航员的装备可以抵抗这样的压强,还能继续下坠。
当宇航员下坠到云层以下20000多公里后,会感受到超高的温度,这个温度可以达到6000度以上,此时的压强会达到200多万倍以上的地球大气压。
周围的物质是金属氢,刚到这一层时,一开始还是液态的金属氢,随着深度的增加,会慢慢变成固态的金属氢。
金属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这个地方的压强太大,使得共价键变成了金属键,于是氢就具有了导电性。
所以,虽然木星是气态的行星,但不是说它完全都是气体。
实际上并非如此,它不仅有液态的金属氢,还有固态的金属氢,同时还有一个固体的内核。
而宇航员并不是一直下坠,而是会停到一个地方。
这是因为达到金属氢这一层时,金属氢对于宇航员的浮力会和宇航员在木星的重力达到平衡。
于是,宇航员将会停到一个范围内,上下浮动。
此时,如果宇航员用通信设备去联系木星之外的人,这个信号是无法传递出去的。
所以,除非宇航员自身有办法离开,否则将会永远地留在这里。
木星的第二个卫星到底谜团?哪里或许存在相似鱼类的生命体
科学家们对木星的第二个卫星的研究表明,木星的第二个卫星是太阳系中最可能存在液态水的行星之一,这也让它成为了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据研究表明,木星的第二个卫星的地表覆盖着一层厚达数十公里的冰层。
而在冰层之下,存在着一个很大的液态水海洋。
这个海洋的体积据估计大约是地球海洋总量的两倍左右,也就是说,木星的第二个卫星上的水资源很大。
从远处看,木星的第二个卫星的表面上似乎有许多长长的条纹,但实际上这些条纹是冰面上的裂隙。
这些裂隙中充满了一种未知的污染物,科学家称之为“棕色浆糊”。
除了这些裂隙以外,木星的第二个卫星的表面还有许多地形各异的地形,这些地形大多是由于木星的第二个卫星的冰壳漂浮在液态水构成的海洋之上,木星的很大引力会产生潮汐力,从而周期性地拉伸和扩张木星的第二个卫星的冰壳。
由于液态水是地球生命诞生所必需的条件,因此科学家们也一直在探索木星的第二个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
已经有一些科学家提出,木星的第二个卫星的液态海洋中可能存在着与地球类似的生命体。
他们认为,如果木星的第二个卫星的海洋中存在比地球海洋总量还多两倍以上的水量,那么那里应该存在一套固定的氧气创造机制,并且那里的海洋含有的氧气程度也要比地球海洋中的氧气含量高。
而他们还通过计算机模型模拟出了海洋中坑内存在的状况,据估计将会有上百万吨的鱼类存在。
科学家们还研究发现,木星的第二个卫星上的生命可能来自彗星。
通过模拟撞击实验,科学家们表明,一颗直径为5公里左右的彗星撞击可以打破木星的第二个卫星上厚厚的冰层,从而为早期生命进入木星的第二个卫星的冰下海洋制造了可能。
虽然目前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内,地外生命的存在概率极小,但是未来的宇宙探索或许有望揭开这个秘密。
而到目前为止,对于木星的第二个卫星这颗星球,它的独特性和很大的水资源仍然让科学家们充满着无限的探索热情。
在太阳系,和地球类似的天体非常多。
跟着人类科技的先进,我们总算知道,地球只是一颗一般的行星,在太阳系,和地球类似的天体非常多。
即使脱离太阳系,在世界中,行星这种天体也是无处不在,而且广泛比地球大得多,甚至也比 太阳系最大的行星 木星大。
关于体积和木星类似、又距离宿主 恒星 非常近的一类系外行星,科学家统称为热木星。
到目前为止,人类现已发现了几百颗热木星。
而这种天体的总数,实际上要更多。
根据天文学家预算, 银河系 内至稀有1000亿颗行星,其间7%是热木星。
这个份额看起来不大,可是终究基数大,算下来估计也有70亿,和地球上的人口差不多了。
那么,世界中的热木星为何叫“热”木星呢?它们究竟有多热呢? 首要,它们距离自己的宿主恒星非常近。
太阳系内最内侧的行星是水星,距离太阳姑且有5800万公里。
而热木星,最近的甚至或许只需几百万公里。
由于它们距离宿主恒星如此之近,导致许多热木星处于潮汐确认情况,也就是说,它们和月亮相同,只需一面可以朝向自己的宿主恒星。
离宿主恒星很近、潮汐确认,导致了热木星表面温度极高,过1000℃那是常有的事,甚至最高的还有逾越4000℃的。
相比之下,有些比较小的恒星,或许还没有这么热。
而热木星的本质和木星相同,是以气体为主的巨行星。
我们知道,热胀冷缩的现象在气体的情况下表现得尤为显着。
因此,热木星广泛非常疏松,尽管有许多热木星质量还没有木星大,可是体积却逾越了木星。
这也导致了另一个效果,最外层的气体很暗淡,影响了它们凌日的作用,因此科学家也很难判别它们的直径究竟有多少。
可是,问题在于:尽管温度很高,这些热木星的体积好像也大得有点过火啊,热胀冷缩有这么强的作用吗? 有一些科学家指出:热木星的内部,或许也存在热源。
在宿主恒星的炙烤下,热木星表面温度急剧升高。
当温度提升到1500K之后,它内部的钠、钾等元素就会被电离。
而在星球表面的风的作用下,这些带电粒子就会在它们的磁场内部高速移动。
我们知道,磁是可以生电的,它们不断切开磁感线,就会发生电流。
而电流会发生出热量,在内部给热木星加温。
就这样,本来外界环境就极热,内部又像是一个电烤箱,热木星就会大幅胀大,变成了今天的姿态。
那么,已然热木星只需一面朝向宿主恒星,另一面永久处于黑私自,它的不好是否就比较“凉快”呢? 绝非如此。
我们知道,木星的表面布满了林林总总的条纹,菜叶说说,实际上都是木星表面的风暴。
热木星在这一点也是和木星非常类似的,它们表面空气活动速度非常快,所以正面的超高温空气很快就会被吹到不好。
就这样,不好也变成了阴间一般的酷热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