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经济舱座位设计竟越来越拥挤

【菜科解读】
飞机上的平均座位变多了。
根据咨询公司 Opver Wyman 的数据,2015 年全球航班的平均座位为 138 个。
而前一年的数字是 135。
他们是怎样把位子增多的呢?
最简单的方法是把每个座椅变窄。
总是晚点、服务越来越差、座椅间距更小、托运行李更少这些本就让我们这些只能做的起经济舱的普通旅客足够头疼,而航空界似乎还是不够满足,总是希望不断牺牲乘客的体验。
不少人可能在近期看到过这样一张照片:
根据咨询公司 Opver Wyman 的《航空公司经济》报告,不仅是美国,全世界范围来看,航空公司采用大而座位密集的飞机是普遍趋势。
增加座位优化空间背后是航空公司对收入以及效率的追求。
在越来越丧病的航空公司的指导下,客舱设计公司居然在汉堡的飞机内饰展览会上,展出了半站立、马鞍式的经济舱座椅设计。
在这样比现有经济舱座椅占地小了近一半的座位,据说能够再为飞机增加20%的乘客数量。
、
此前,这家设计公司曾请来一群牛仔进行试乘,并收获了良好的反馈。
不过,如果你不是一个常年在颠簸的马背上行走的人,而是一个普通的、也许还不到180cm的成年男子,那么你真的能接受全程感受到自己的膝盖完全抵住了前排座椅的压迫感吗?
上一代Saddle座位当然,在仔细观察了飞机内饰展后,我们发现,并不是每一家设计公司都那么抠门的。
良心的设计公司在飞机座位的设计中并没有完全将乘机体验完全抛弃。
对于设计公司来说,他们最需要做的是在提高客舱密度,即提升航空公司的盈利的同时,兼顾飞机的空间感和乘机人的舒适度。
要达到两者的平衡,最重要的是座位材料的轻量化、牢固程度和舒适性。
不过,要三样兼得实在不容易。
对于飞机来说,机舱内的负重是至关重要的。
要知道,即使是一个最平常不过的2公斤重的笔记本电脑,会对一架飞机的年平均油耗增加138美元。
如果每天一架飞机上有50名乘客携带笔记本电脑,以拥有724架飞机的达美航空为例,那么每年会给航空公司增加500万美元的成本。
如果不想要禁止旅客携带笔记本电脑,那么设计公司就需要从每个座椅的重量上做文章。
左为目前常见的经济舱座椅,右为Eco Seat的全新设计以Eco Seat设计的新型座椅为例,他们采用了一种更轻的碳纤维材质,并将座椅后背部分简化成了更窄的支撑,取消了包裹式的后半部分设计,将小桌板、荧幕等,全部收纳进了这个好似一根脊柱的弯曲支撑中。
这不仅能够给前排的乘客,提供足够的座椅支撑,减轻了座椅自重。
更重要的,是用这种带有弧度的设计,为后排的乘客提供了更多的腿部空间。
铝部件由回收的铝合金支撑,泡沫坐垫也由回收的羊毛混合材料制成,为乘客提供更有空气流通感的坐垫设计。
脊柱型的设计,让座椅剔除掉了软垫背部和头枕角落的一大部分重量。
弯曲的角落让座椅更轻,弥补了脊柱本身增加的重量。
由于飞机安全性的考虑,我们几乎不太可能将座椅的厚度继续做薄了。
更何况,乘客的体形千姿百态,飞机飞行的时间也从几十分钟到十几个小时不等,想要满足各种状态本来就对设计有着很高的要求。
设计方表示,在我们发现更轻、更坚固,同时又足够安全的材料之前,他们的设计几乎是现有条件下,最能为乘客提供空间的方案了。
光是提高载客容量(Capacity),并不一定能增加收入。
实际载客数量(Load)可能更重要。
差异化经营满足不同需求,减少空座率是航空公司近来采取的一个方法。
毕竟,假期背包旅行的大学生和熬夜加班的白领对舒适的需求可能不同。
UFO事件几年之前消失的飞机回事?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也在猜测,这会不会是UFO事件和外星人有着直接关系这些失踪的事件,或许和外星人有着一定的联系,外星人会拥有高科技的手段,可以把人类在无形之中转移到自己的星球中。
在很多的电影中也同样会看到这些镜头,比如在时光隧道的作用下可能就不小心穿梭到另外一个世界,当然这也只不过是电影中所看到,不知道在现实的生活中有没有这种高科技,能不能够把人类在毫无生息之下就进行转移呢? 为什么很多人都会猜测,这可能是Ufo事件,是因为宇宙虫洞的存在,这也是一种类似的功能,外星人很有可能就是在这种一点一滴的情况下,把地球人逐渐的转移,然后就开始研究地球人这种目的,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占领整个地球。
当然这也只不过是人们的凭空猜测,到底是否存在外星人可能也并不得而知,就算有的话外星人也不可能会如此肆无忌惮,毕竟人类的科学技术也同样快速的发展,如果再有这种事情的话,相信大家也不可能会放过外星人吧。
乌柏林根空难 两飞机11000米高空相撞
乌柏林根空难在2002年的7月1日,两架其实没有关联的飞机,却意外的在乌伯林根的上空发生了碰撞,这也是众多空难中非常少见的,两架飞机中,其中一家是俄罗斯的巴士基尔航空第2937次班机,型号是图-154M型客机,另外一架是DHL公司的611次航班,是一架波音757货机。
图-154M客机的飞行路线是从莫斯科飞往巴塞罗那,而波音757的飞行录像是巴林国际机场飞往意大利贝加莫机场再飞往布鲁塞尔,结果两飞机在21是35分碰撞,一共造成两架飞机上全部71人死亡,本次事件也被称为乌柏林根空难,是一次可控飞行撞地事故。
经过调查,人们发现事故发生的真相有两个方面,第一个真相是地面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处理存在问题,第二个方面则是因为俄罗斯航班上的机长在处理突发情况时的不当而造成的。
因为第一种真相,在空难发生后不久还有一名空管员被遇难者家属刺杀。
这名被刺杀的空管员叫做彼得.尼尔森,他任职于瑞士苏黎世的空管公司,在事发时只有他一人在值班,当时他需要在两个控制台上调度,然而在乌柏林根空难发生前的1分钟,他才发现两飞机的航线是有冲突的,虽然他联系了两架航班,但为时已晚,最终不幸还是发生了。
乌柏林根空难解决对策这起本不应该发生的空难,在发生后引起了人们的深思,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幸免这种空难发生呢?答案是有的,人们认为当空中防撞系统与航管指示有冲突的时候,机组人员应该遵循空中防撞系统,才干幸免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而酿成悲剧。
结语:乌柏林根空难是古代上非常罕见的飞机在11000米的高空相撞的事故,造成这次事故的真相有两点,主要的一点是空管员发现航线冲突较晚且处置失当,,而悲剧的是这名空管员不久后被遇难者的家属刺杀,刺杀者正是空难中遇害的一名女性和两个孩子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