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顺利完成万米深潜试验

【菜科解读】
记者19日从科技部获悉,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顺利完成万米深潜试验。
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的核心研制任务。
围绕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攻关的总体目标,科技部设立19个项目、投入中央财政经费7.67亿元,组织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二研究所、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20家科研院所、13家高校、60余家企业的近千名科研人员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由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二研究所牵头负责奋斗者号的总体设计和集成建造,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作为业主单位牵头开展海试。
在蛟龙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研制与应用的良好基础上,研发团队历经5年艰苦攻关,在耐压结构设计及安全性评估、钛合金材料制备及焊接、浮力材料研制与加工、声学通信定位、智能控制技术、锂离子电池、海水泵、作业机械手等方面实现多项重大技术突破,顺利完成了潜水器的设计、总装建造、陆上联调、水池试验和海试验收,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过96.5%,具备了全海深进入、探测和作业能力,正式转入试验性应用阶段。
奋斗者号海试验收共分为两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海试验收中,奋斗者号共开展了17次下潜,最大下潜深度达到4548米,对全系统功能进行了测试和验证,为第二阶段开展马里亚纳海沟海试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海试验收于2020年10月10日开始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海域实施。
截至11月16日,奋斗者号共开展了12次下潜,其中7次下潜超过10000米,于10月27日首次突破万米,于11月10日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11月13日,借助项目支持的由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牵头研制的沧海号着陆器及视频直播系统,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潜水器与着陆器在万米海底的联合水下拍摄作业,并通过央视总台向全社会进行了视频直播。
在整个海试过程中,海试团队持续发扬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精心组织、密切协同、团结奋战,克服台风、多雨、高温、高海况等困难,各项海试任务进展顺利,提前完成计划任务。
在海试过程中获取了一批沉积物、岩石和海底生物样品,为进一步开展深渊科学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奋斗者号的研制成功,显著提升了我国载人深潜的技术装备能力和自主创新水平,推动了潜水器向全海深谱系化、功能化发展,为探索深海科学奥秘、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提供了又一利器,为引导公众关心认识海洋、提升全民海洋意识、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作出了突出贡献。
月球的栖息地:用月球尘土作为砖块原材料
而对于宇航局的科学家们来说,关于打造宇宙空间人类栖息地的研究也一直没有停止过。
相信很多人都畅想过在月球甚至火星构建一座栖息地,但是在此之前,我们得先认真研究下,看异星球的土壤是否适合制成砖头。
据外媒报道,欧洲宇航局(ESA)的研究人员,正在研究以月球尘土作为砖块原材料的方法,期望未来能够将相关技术用于打造月球栖息地建筑、道路、发射台、以及其它装置。
月球栖息地的想象图 欧洲宇航局表示,地球和月球的地质历史非常相似,月球尘埃是微陨石撞击、月球熔岩流、加上宇宙辐射的综合结果。
有鉴于此,欧洲宇航员中心(EAC)的科学家们,决定采用来自科隆周边地区大约 4500 万年前产生的类似熔岩流材料,作为模拟月球尘土的基础材料来开展研究。
中国发布载人登月时间,将会修筑月球科研站?中国登月
据人民网4日报道,中国计划实施载人登月计划,预计2030年左右,中国宇航员将在月球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此外,中国还将与俄罗斯合作,在月球轨道上建立国际月球研究站,为后续的月球探测奠定基础。
在这些新需求的牵引下,中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的研发也在有序推进。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介绍,能够将中国研制的卫星、载人飞船和空间探测器送入预定的空间轨道。
其中包括中国的空间站、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神舟载人飞船和北斗三号导航卫星。
与此同时,实施"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进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了进一步满足中国未来航天任务的需要,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重型运载火箭也正在研制中。
目前,中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已成功完成关键技术的主要试验,并将转入初步研制阶段。
在未来,这枚火箭将有助于中国的航天工业,并有能力在2030年左右实现载人登月。
此外,重型运载火箭的成功研制还可能使中国的地月转移轨道发射能力提高到50吨,以支持中国载人探月任务的探索活动。
据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总体设计部运载火箭专家陈晓飞介绍,目前正在研制的新型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一些相关项目正在建设和实施中。
我国科研人员也在重点研究现役长征火箭的可重复使用技术,并在进行相关技术突破和方案论证,完成相关飞行论证和验证。
为我国后续开展月球的科学探索和开发,开展深空探测和宇宙探索为资源利用打下基础。
当中国的新火箭还在研发时,NASA的宇宙发射系统 SLS超重型火箭已经抵达肯尼迪航天中心,站在发射台上,等待8月29日的第一次试飞,开始为期42天的往返月球之旅。
该任务也是美国"阿耳特弥斯号"登月任务中一个关键的、被迟延了很久的部分。
根据NASA此前宣布的计划,它预计将在2025年重返月球。
这是美国近50年来第一次将人送上月球,要全力以赴,不被中国的航天进展落后。
当美国的载人登月任务全面展开时,中国和俄罗斯在3月签署了一项"月球基地"协议,宣布两国将在"国际月球研究站"项目上合作。
该项目是一个可长期独立运行的综合性科学实验基地,旨在开展月球本身的探索与利用、月球基地观测等各项科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