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下降态势有可能逆转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7-16 点击数:
简介:生物多样性下降态势有可能逆转

【菜科解读】

科技日报北京9月13日电 人类压力,比如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为农林让路,正在造成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并将我们所依赖的生态系统置于风险之中。

很多人认为,这一风险或许已无逆转的机会。

但据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生态学最新研究,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的模型分析指出,逆转全球生物多样性下降是可能的,但这需要同时采取大胆的保育手段以及增加粮食系统的可持续性,才有可能逆转生态环境改变导致的地球生物多样性下降。

去年5月6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的《全球评估报告》警告称,可能有100万个物种在今后数十年里灭绝。

这份由来自50个国家的145名专家参与撰写的评估报告发布后,震惊了世人,被认为抨击了人类在陆地、海洋、天空中对自然的破坏性影响。

现在,虽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宏大目标已经被提出,但人们依然不清楚如何能在实现这些目标的同时,确保有能力养育越来越多的人口。

在位于奥地利的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内,科学家戴维·莱克乐利及其同事通过土地利用和生物多样性模型,证明了这种可能性。

他们的研究显示,保育者需要增加受到积极管理的土地面积,修复退化土地,实行景观水平上的一般性保育计划;与此同时,人们需要减少动物性热量的食用,减少食物浪费,并想办法加强可持续的粮食生产。

保护生物多样性,还应利用当前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今年稍早时间,英国肯特大学科学家查理·戈登纳在评论文章中写道:如果我们不这么做,可能会错过挽救100万个物种、使之免于灭绝的最佳机会,还会妨碍我们阻止气候加速崩溃的最坏局面。

气候危机和生物多样性危机不能拆开解决,因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需要完整的生态系统。

此次研究团队也认为,如果能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或能避免将来因生境改变而导致超过2/3的生物多样性丧失。

不过,研究人员也提醒道,气候变化等其他威胁必须得到解决,才能真正扭转生物多样性的下降趋势。

总编辑圈点

人类至少应该有这点自知之明:尽管是地球上独一无二的高级智慧生命,但若地球上只剩下人类孑然独存,我们距离灭绝可能也不远了。

生物多样性是维系地球生态系统良性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多年来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使生物多样性迅速下降。

不少学者甚至认为,我们可能正在亲眼目睹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根据这项最新研究,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存在逆转可能,我们不应错失这一戴罪立功的好机会。

游走鲸?水路两栖的史前生物

游走鲸是一种生活在史前时代的原始类鲸鱼,生活在大约4900-5000万年前的始新世,游走鲸在当时还属于海陆两栖的生物,拥有四肢可以在陆地上行走,也可以在水中游动,但是在后来游走鲸为什么要迁移到水中去呢?是因为环境的变化还是天敌的侵袭呢? 游走鲸介绍:游走鲸,又称走鲸、陆行鲸,为哺乳纲鲸目动物,分布在巴基斯坦一带,摄食习性为肉食性,大约生活在四千九百万到五千万年前。

游走鲸是一种早期的鲸鱼,可以同时行走及游泳,是一种半水生哺乳动物。

游走鲸的化石在巴基斯坦附近发现,这个地带在始新世期间是欧洲大森林的边缘。

游走鲸外形特征:游走鲸大小似大的雄性海狮。

看起来像水獭与鳄鱼的合体。

头大,吻突长,眼位于头部背侧面。

头、颈部的肌肉强大,其突出的牙齿用来捕食鱼类。

吻突长,眼位于头部背侧面。

头、颈部的肌肉强大。

下颌的形状显示在下颌与中耳间有软组织相连接。

在现代齿鲸类,连接下颌与中耳的脂肪块具传递声波的作用陆行鲸前肢短,五趾,趾端具短蹄。

后肢短,但足很长,四趾。

长桨状的足可在水中划水。

分析其骨骼氧同位素的比例,显示陆行鲸有时饮用海水,有时饮用淡水。

推测陆行鲸猎食的方法与现代的鳄类相似。

游走鲸什么要迁移到水里?游走鲸生儿育女的活动都是在陆地上进行的,就像现代的海狮海豹等两栖动物一样,但生物的进化往往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大约在5000万年以前,由于水中的食物和掠食者的比例相对于陆地环境更易于古鲸生存,它们便开始进入水里;在距今1000万前游走鲸的后代与现代鲸非常相似,它们长着尾巴和短短的脖子,后足也退化为鳍状的附属物,从此它们就不再上岸来了。

拓展:原始类鲸鱼1.罗德侯鲸罗德侯鲸的耳骨已经非常像鲸鱼的,但游泳方式则不同。

罗德侯鲸肯定是半水中动物,后肢大而有蹼,用以在水中推进。

它的尾巴强壮,可以作为舵。

它的踝骨支持了罗德侯鲸是偶蹄目演化的直接连结,并推翻了很多种鲸目动物是由中兽目衍生而成的理论。

罗德侯鲸踝骨结构中的滑车是双轴式的,在哺乳动物中只有偶蹄目有这个特性。

2.原鲸原鲸是一种相当原始的鲸鱼,仍然拥有后鳍,前鳍则长有脚趾。

它们的长下颚中长有锐利的牙齿。

与更原始的巴基鲸不同的是,原鲸可以完全听见水中的声音。

3.龙王鲸龙王鲸,已经绝种的古代海洋哺乳类动物,现代鲸鱼的近亲。

生存于3900万至3400万年前的始新世晚期。

龙王鲸拥有最强咬合力的哺乳动物或为史前鲸鱼,并以捕食其他鲸鱼为食,通过分析另一种史前鲸鱼矛齿鲸伤痕累累的颅骨,科学家才得以评估龙王鲸的咬合力。

章鱼是四维生物?章鱼的特点

章鱼是一种软体动物,它们有8条腕足,腕足内侧上有许多吸盘。

它们有许多别称,其中“八爪鱼”、“八带鱼”是根据它们的腕足数目来命名的。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洋的热带及温带海域,栖息于多岩石海底的洞穴或缝隙中。

为什么说章鱼是四维生物?您了解吗?本文目录1、2、3、1为什么说章鱼是四维生物章鱼被认为是四维生物,主要是因为它的视觉可以达到四维空间,比人类的视觉还要高级。

章鱼不仅可以看见一个物体的长度、宽度、高度,还可以看到物体的另一种形态,看得见人们看不见的东西。

物理学中通常以维度来形容时空坐标的数目,四维,即四个维度,是由无数个三维组成的,三维又是由无数个二维组成的,一般三维以上的维度统称高维度。

不同的维度代表不同的空间,一维空间指的是直线,二维是指平面,三维是指立体空间。

章鱼是章鱼科26属250余种海洋软体动物的统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洋的热带及温带海域,栖息于多岩石海底的洞穴或缝隙中。

2章鱼的特点章鱼是软体动物,它是所有无脊椎动物中智力最高的,章鱼的皮肤含具有高度发达的含色素的细胞,能极迅速地改变体色,章鱼是依靠把水吸入外套膜,通过短漏斗状的体管把水排出体外来呼吸等。

章鱼体呈短卵圆形,囊状,无鳍,头跟躯体分界不明显,章鱼的头部约7~9.5厘米,头上有大的复眼以及8条可收缩的腕足。

平时用腕足爬行,有时会用腕间膜伸缩来游泳,也能有力地握持其他物品,头下部的漏斗喷水可以快速退游。

腕足的基部跟称为裙的蹼状组织相连,里面中心的位置有一个口,是它的嘴巴。

3章鱼和八爪鱼有什么区别章鱼和八爪鱼并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一个是正式的名称,另一个是俗称。

章鱼是一种软体动物,它们有8条腕足,腕足内侧上有许多吸盘。

它们有许多别称,其中“八爪鱼”、“八带鱼”是根据它们的腕足数目来命名的。

章鱼为温带性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下,适应水温不能低于7℃,海水比重1.021最为适宜,低盐度的环境会死亡,能摄食大型动物性浮游生物而成长。

章鱼能利用灵活的腕足在礁岩、石缝及海床间爬行,有时把自己伪装成一束珊瑚,有时又把自己装扮成一堆闪光的砾石。

章鱼在海洋中的繁殖时间一般集中在春秋两季,春秋两季的海水水温在16℃左右。

章鱼喜在螺壳中产卵,故可用绳穿红螺壳沉入海底,按时提取捕得。

加入收藏
               

生物多样性下降态势有可能逆转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