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北方少数民族来龙去脉一次给你说清楚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7-08 点击数:
简介: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 北方少数民族来龙去脉一次给你说清楚

【菜科解读】

中国的古代史就是一部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冲突、融合和发展的历史。

我国古代的少数民族大体上可以按地域划分为两大块,即北方少数民族和南方少数民族。

北方的少数民族主要都是居住在蒙古草原或蒙古高原地区的游牧民族,擅长骑射,在冷兵器时代,驽马弓射的游牧民族骑兵战斗力要远远强于大刀长矛的汉民族步兵战斗力,因此他们成立的政权就多。

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冲突,有的学者称之为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冲突。

蒙古高原泛指亚洲东北部高原地区,亦即东亚内陆高原,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北界为萨彦岭、雅布洛诺夫山脉,南界为阴山山脉,范围包括蒙古全境和中国内蒙部分,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

在商周时期,中国人将蒙古高原笼统地称鬼方,意思就是鬼住的地方。

到战国的时候才发现,这里大致生活着三个大部落:北部的匈奴,大兴安岭的东胡,以及长白山的肃慎。

中原人统称这些人为胡人。

而身处中原北方的燕国、赵国开始修筑长域防止胡人南下牧马。

匈奴其实并不是一个民族,而是一个部落联盟。

在春秋战国时期,匈奴人也在草原上相互攻击,直到战国末期,匈奴已统一了漠北高原,也准备南下牧马了。

刚刚统一中国的秦始皇,派蒙恬率三十万大沿大阴山修筑了长城,把匈奴人挡在长城以外。

同时击败匈奴人,夺取了河套地区。

此时的匈奴既要面对东面的东胡,西面的月氏,南面的秦国,日子并不好过。

然而,由于秦国灭亡,楚汉争霸,匈奴又出现了一个冒顿单于,先打掉了东胡,又打败了河西走廊的月氏,迫使大月氏西迁。

匈奴控制河西走廊后,紧接着控制了西域,趁中原内乱夺回了河套地区。

匈奴的地盘西起阿尔泰山,东到大兴安岭,北到贝加尔湖,南到长城,甚是强大。

汉朝出现了汉武帝,匈奴人的好日子才算到头了。

东胡被匈奴打败后,残部分成两块:北边的叫鲜卑,南边的叫乌桓。

汉武帝先吃掉了东边的乌桓,紧接着控制了西边的河西走廊和西域。

没有后顾之忧后着手对付匈奴。

漠北一战,匈奴元气大伤,从此漠南无王庭。

外有强敌,内有内讧,匈奴内部开始分裂了。

呼韩邪单于和他的哥哥郅支单于内讧,把匈奴分成了两部分:南匈奴和北匈奴。

为了对付哥哥,呼韩邪单于倒向汉朝,主动提出和亲。

在汉朝的鼓动下,呼韩邪单于领导的南匈奴不停地向北匈奴发起攻击。

北匈奴只好西迁到了康居,最后被陈汤灭掉,一小股匈奴残部留在了阿尔泰山地区。

在北匈奴西迁后,蒙古高原上出现了权力真空。

这个时候,留在大兴安岭的东胡的一支鲜卑人马上西进抢占地盘。

趁着东汉末年的战乱,鲜卑逐步发展强大。

在三国时期。

另一支东胡部族乌桓,已经完全汉化,投靠了河北的袁绍。

所以曹操在灭掉袁绍之后又北征乌桓,目的就是要彻底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

西晋建国后,内部纠纷不断,无力阻挡北方民族的骚扰。

这个时候,对中原虎视眈眈的游牧民族有,原先汉化的南匈奴和新起的鲜卑、羌、氐、羯。

羌是一个很古老的民族,和汉族同源,所以他们常说自己也是黄帝的后商。

在远古的时候,有一批人在祁连山以南、陇山以西放牧,我们称他们为古羌人。

古羌人在陇西繁衍,人数越来越多,逐渐向青藏高原渗透。

进入高原的那部分成为后来藏族的祖先。

这部分最后还向云贵高原渗透,形成彝族等西南少数民族的祖先。

所以在华夏人的眼里,陇西这个地方一直是羌人的聚集地,保持着原始的游牧传统。

像三国时的马超就有羌人血统,手下的很多士兵都是羌人。

氐族,其实和羌族同源。

在陇西的羌人,有一部分逐渐与其他部族融合,所以也叫氐羌。

羯族,是匈奴的一支。

这支队伍很特殊,是白种人。

匈奴本来就是一个混合的部落联盟,在征服西域和河中地区时俘虏了大量的白种人,后来就把他们编在一起,由于受歧视地位低,他们只能抱团取暖,最后形成了一个新的部族,就是羯族。

匈奴、鲜卑、羌、氐、羯,这五个部族趁中原内乱的时候进入中原,先后建立了前赵、后赵、汉赵、成汉、后燕、北燕等政权。

五胡十六国时,各种血腥屠杀、内斗外战、政权更选不计其数,前后持续了一百三十五年,最终以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而结束,这也造成了汉人的第一次衣冠南渡。

#p#分页标题#e#

在蒙古高原没有南下的那部分鲜卑人,他们改了个名字叫柔然。

在收拾了匈奴的残部后,也开始东征西讨,时不时南下牧马,搞得北魏很是头疼,称他们为蛮夷。

这两个同是鲜卑人的部族,现在变成了死敌。

柔然的内部也是各种部落混合。

其中有一支是最早生活在贝加尔湖的高车人 也称敕勒、铁勒,在此之前他们称为丁零,被他们赶到阿尔泰山。

在阿尔泰山还有一支匈奴的残部,在他们的语言里阿尔泰山叫突厥,于是他们用突厥来命名自己的部落。

他们很被柔然看不起沦为打铁奴。

高车人从贝加尔湖到这里之后,逐步强大,就想回到他们的老家贝加尔湖,于是起兵反抗。

这时候柔然的打铁奴突厥护主心切,站出来把高车打下去了。

打败高车人的突厥一下子强大起来,就不甘心做打铁奴了,他们也要造反。

迅速成长起来的突厥开始东征,去攻打从前的主人柔然。

柔然很快被打败,残部逃回了老家大兴安岭,而且又是分成了两部:北部的室韦 室韦有个部落叫蒙兀即后来的蒙古和南部的契丹。

突厥不但占领了蒙古高原,还占领了阿尔泰山以西的中亚地区。

后来在隋朝的离间下,,突厥分为两部分,阿尔泰山以东的就是东突厥,以西的称西突厥。

突厥是个混合部落,大部分是高车人。

当突厥开始衰落的时候,内部就开始互相残杀,原先被压制的几个高车部落也开始有了露脸的机会,如:葛逻禄、回纥、薛延陀。

其中以回纥打头,得到了唐朝的青眯。

唐朝还给他们起了个汉化的名字叫回鹘。

回鹘最终在唐朝的支持下统一了蒙古高原,建立了回鹘汗国。

同时另一支高车人葛逻禄在阿尔泰山以西也建立了自己汗国。

葛逻禄汗国就在碎叶城一带 ,也就是李白的出生地。

李白出生的时候,葛逻禄还臣属唐朝。

高车人几百年后终于回到了他们的老家贝加尔湖。

随着唐朝的衰落,一支突厥人的残部黠戛斯 现在翻译为吉尔吉斯,之前他们称坚昆从西北冒了出来,打败了回鹘人。

回鹘人只得南逃,一部分回鹘人在高昌这个地方建立了高昌回鹘汗国,也就是西州回鹘,另一部分跑回了阿尔泰山,和那里同是高车人的葛逻禄人合在一起建立了喀喇汗国,又称黑汗。

高昌回鹘汗国和喀喇汗国以回鹘人为主体,就是维吾尔族的前身。

黠戛斯人打败回鹘人之后,却没本事控制蒙古高原,这个时候曾经被突厥人赶走的柔然的一支契丹人又杀回来了。

于是黠戛斯人又被赶回老家放羊了

契丹人不仅占据了蒙古高原,还向东灭掉了渤海国,占据了东北。

本文开头曾说过,从商周时候起,长白山一带有个肃慎。

这个肃慎,后来我们翻译成女真。

当时的蒙古高原上活跃的是游牧民族,而东北平原上生活的是渔猎民族。

肃慎在向东北平原扩张的时候,征服了一个部族叫惠漠。

但惠漠一直不太听话,实际保持着半独立的状态。

后来肃慎被匈奴打压的时候,惠漠终于喘了口气,其中的一个部落扶余渐渐崛起,统一了各部,建立了扶余国。

公元前1世纪,扶余国王子朱蒙因为与其他王子不和,逃离扶余国到卒本扶余,建立高句丽国。

高句丽反过来吃掉了扶余国,还南下占领了朝鲜半岛的北部。

半岛的南部是当地的土著。

其中一批扶余人跑到南部,统治了当地人,建立了百济。

剩下的当地人也建立了一个国家叫新罗。

这就是朝鲜的三国时代。

高句丽灭亡后,长期被压制的肃慎松了口气。

肃慎下面有一支部族靺鞨迅速崛起,建立了一个国家叫震国,后来唐朝就册封这个震国为渤海国。

还有一部分更原始的靺鞨人并没有加人渤海国,他们仍在黑龙江一带渔猎,所以称为黑水靺褐。

渤海国立即成为辽东地区的大国。

契丹灭掉了渤海国,控制了东北,给自己取了个国号叫辽。

原来同门的室韦也放弃渔猎,离开了大兴安岭,到蒙古高原上游牧马,收拾了突厥的残部后逐渐形成了蒙古族,并成为契丹人的帮手,东征西讨。

渤海国灭亡后,有一个叫完颜函普的靺鞨人来到松花江一带,带领部族人马占领了东北的北部,恢复了他们古老的名称肃慎,也就是女真。

最后他们在哈尔滨一带模仿汉人称帝,建了一个国叫金。

金国一方面联合南边的宋国抗辽,一方面煽动原渤海国的人起来造反。

辽国靠近中原,汉化得厉害,战斗力也随之下降。

又两面受敌,终于败亡,残部跑到西域建立了西辽国。

蒙古族,此时也只好转向金国纳贡称臣。

收拾完辽国,金国就开始打宋国了。

于是就有了靖康之耻,金国占领了华北,汉人第二次衣冠南渡。

#p#分页标题#e#

金人进入中原,汉化得更彻底,战斗力也跟着下降。

不过,金人虽然南下了他们还有一支同门兄弟仍留在白山黑水之间过着原始的渔猎生活,也就是之前提到的黑水靺褐 辽称他们为生女真,编入辽藉的为熟女真。

这一支女真人还保留着渔猎民族的强悍战斗力,他们就是后来的满洲人。

这个时候,留在草原上蒙古在金人南下后迅速崛起。

所以这个时候金人的身份就转变了,无论在心理还是在身份认同上和汉人没什么区别,他们一方面想着要南下统一中国,另一方面又要对抗草原上的游牧民族。

结果也和辽国一样两面受敌,最终被蒙古人所灭。

蒙古人横扫欧亚大陆没有人能抵挡他们的铁蹄。

成吉思汗的主要目标是中国,但没想到他的儿子们太能打,几乎打下了半个地球。

他死后,蒙古人在中国建立大元,还建立了金帐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

这些汗国都是大元的藩属国。

大元的皇帝也是他们的盟主。

由于蒙古人始终抗拒汉化,导致上下两层离心离德,统治不到一百年就被朱元璋赶回了草原。

明朝认为自己替代了元朝,但蒙古人认为他们并没有亡,仍保留元的国号。

为了区别称为北元。

北元后来分裂成鞑靼和瓦刺。

蒙古人败退后,原先在东北被蒙古人压制的女真就慢慢起来了。

其中有一支建州女真,这支女真里有个部落叫满洲,这个部落里有位人物叫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改女真为满洲。

如果站在整个东亚的角度看,这个时候很像三国化边的北元、东北满洲和南边的大明。

这三股势力鼎立的时候,满洲最弱,但后起之秀的满洲人,一边收拾蒙古人的残部,一边向西进攻,先灭掉了北元,然后南下灭掉了大明。

令人奇怪的是,蒙古人的败落,几乎是排山倒海似的在全世界各地同时上演。

随着元朝被明朝驱逐,原来金帐汗国的统治者倒台了,俄罗斯从金帐汗国里独立出来。

独立出来的俄罗斯一开始只是一个小公国。

在复仇的道路上,俄罗斯人一边追逐跑回老家的蒙古人,一边扩充地盘,最后成了个庞然大物直接与中国接壤了。

汉朝李陵被俘之后是真投降匈奴还是假投降?为什么最后真投降了

公元前119年,发动了对匈奴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史称“”。

担任前将军的迷路,带着军队在茫茫大漠转了一圈,连匈奴人的影没看到,无功而返。

战后,大将军追究责任,李广心想,是名将,此次又是主动请缨杀敌,结果却搞成这样,哪里还有脸活在世上,于是“愤愧自杀”。

一代名将阴沟里翻船,确实脸上无光,很没面子,自杀谢罪,也许是“挽回面子”最好的办法。

他们老李家的人,似乎都特爱面子,李广是这样,他也是这样。

李广共有三个儿子,长子李当户,次子李椒,幼子,李广自杀时,做过郎官的长子李当户和次子李椒已不在人世,李当户留下的遗腹子,就是这个李陵。

作为名将之后,汉武帝认为李陵有他爷爷的风范,李陵很年轻时,就让他当了八百的头头。

图1 李广(?-前119年) 后来的事实证明,李陵的确不是孬种,曾率领这支人马,深入匈奴两千多里搞侦察,不但顺利完成任务,还全身而返,未损失一兵一骑,汉武帝很高兴,升他为骑都尉,让他率精兵五千,驻扎在酒泉、张掖等地,成为防范匈奴的一支劲旅。

然而,当公元前99年,贰师将军率军三万攻打在天山一带活动的右贤王(有说左贤王),汉武帝虽然想到了李陵,却只给李广利吃肉,汤都没打算让李陵喝。

他给李陵安排的任务,是叫他去给李广利运送粮草。

李广利虽然是汉武帝的舅子,但李陵很是瞧不起他,认为这家伙没本事,是个猪头,完全是靠了他妹妹(汉武帝宠姬)这个裙带关系,才受到皇上重用、爬到这个位置的,我李陵可是名将之后,给这样的猪头打下手,你叫我这张脸,往哪搁? 李陵扑通一声给汉武帝跪下,请求让他率军,即使不能作为冲锋陷阵的主力,也能分散单于的兵力。

他说他率领的屯边将士,个个都是勇士、奇材,力气大得可以掐死老虎,箭法好得能够一击而中,让这样的勇士去当运输队,实在是。

这小子肯定认为做他人下属,是一件脸上无光的事情!李陵那点小心思,岂能瞒得过汉武帝,积极性虽然不能打击,但是难题还是可以出的,他若知难而退,就会乖乖听话——你若真想去,那就去吧,不过丑话说在前头,我发了这么多兵,马匹都安排完了,是没有马匹给你的。

图2 西汉版图 从酒泉出发去打匈奴,可不是走亲戚那么简单,徒步长途跋涉,还要穿越浩瀚大漠,一般人想都不敢想。

可他李陵是谁呀,人家是名将之后,当然不是一般人,汉武帝出的难题,在他看来根本不是问题,所以他胸口一拍:“这点点路程,小意思啦,要什么马匹!陛下您信不信,臣带着这五千步兵,一匹马不用,就可以直捣匈奴王庭?” 他想创造一个“以少击众”的奇迹。

对于李陵的豪言壮语,后世有人评价说这是他报国心切,也有人说是他立功心切——战功赫赫的爷爷至死未能封侯,已经够丢李家脸了,他得把这个面子挣回来。

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小伙子都是勇气可嘉!汉武帝同意了,只是觉得区区五千步兵孤军深入太过冒险,若被匈奴包围,没有马匹的他们跑都跑不脱,于是命令强驽都尉路博德率军半路迎接,“以作侧应”。

据《汉书》等有关史料记载,路博德也不是一般人,曾随北征匈奴,立过战功,官拜邳离侯,并于公元前111年官拜伏波将军,还是西汉有史可查的第一位伏波将军,后来平定南越的功劳,也有他一份,他还率军攻下海南岛,将海南岛“纳入”中国版图。

接到汉武帝诏书时,路博德正在居延屯田。

要说功劳,路博德比李陵大得多,至少他自认为比李陵大得多,叫他去做李陵的后距(雄鸡、野鸡等足后突出如趾的部分),简直是打他的脸,如果答应了,就太没面子了! 但毕竟是皇上的命令,直接拒绝,他还没那个胆量,于是他找了个借口:如今正值秋天,匈奴马肥,与之开战对咱们不利,来年春天的时候,臣再和李陵出战吧,届时取胜的把握性大一些。

图3 李陵(前134—前74年) 汉武帝见奏大怒,但他怒的不是路博德,而是李陵——不让你去你偏要去,现在又害怕了不想出兵了,不想出就直接跟老子说嘛,却又不直接跟老子说,叫的替你说,你几个意思嘛! 大怒之下,汉武帝命令李陵立即出兵,而且还收回了让路博德做他侧应的命令,李陵不敢耽搁,只好匆匆忙忙率军出发。

李陵带着五千步兵,连续行军三十天,才到达汉武帝指定的目的地,位于今蒙古国境内土拉河的浚稽山。

一到浚稽山,就碰到单于的三万主力,而且都是骑兵,他们将李陵的五千汉军,包围在两山之间。

这盘饺子却不那么好吃,匈奴兵反而很快被汉军干掉数千。

饺子没吃着,还把牙硌坏了,单于痛得倒吸一口凉气,立即下令左贤王、右贤王驰援。

很快,包围汉军的匈奴兵猛增到八万,而且大部分是骑兵。

李陵指挥军队,且战且退。

血战四五天后,虽然五千人还剩三千,但箭已射光,赤手空拳的士兵们,只能斩断车轮辐条做武器。

夜半时分,李陵与成安侯韩延年带着十多人突围,数千匈奴骑兵穷追不舍,韩延年战死,李陵长叹一声“无面目报陛下”,下马投降。

图4 刘彻(公元前156年 -前87年),即汉武帝 如今公认的“结论”是,李陵不是真降,是假降,是想在匈奴做卧底,然后找机会重回故国。

但汉武帝没给他机会,以为他是真降,族刑伺候,李陵的母亲和兄弟、妻子,都被杀光。

实际上,汉武帝起初是不相信李陵是真降的,不然也不会在一年以后,还派因杅将军,带兵深入匈奴境内去接李陵。

公孙敖找不到李陵,便编了一个故事:报告陛下,李陵不会回来了,据俘虏说,他现在忙得很,正在加紧帮单于练兵,以对付咱们。

汉武帝相信了公孙敖的谎言,不假思索杀了李陵家人,也让李陵寒心,彻底断了其回归之路。

帮单于练兵的,确实有一个投降匈奴的将领,但那人不是李陵,而是李绪,本为汉朝的塞外都尉,之前驻守在奚侯城,匈奴人一打来,他便投了降。

图5 李陵在匈奴的位置 得知内情,李陵恨死了这个导致自己全家被诛的混蛋,派人刺杀了李绪。

杀了李绪,激怒了单于的老婆,后者要杀李陵,单于对他还不错,“匿之北方,大阏氏死乃还”。

单于不但舍不得他死,还把女儿嫁给他做老婆,立他为右校王,使他成了手握实权的贵族。

虽然由于汉武帝的轻信谎言,导致李陵的假降成了真降,然而后来,当李陵有机会领兵与汉军PK,却“手下留情”,放了汉军一马,不然,他带领的三万匈奴主力,也不会轻易败于对手。

而他的对手,是一个名叫商丘成的、不会打仗的文官,他所领军队也是三万,而且还是长途跋涉的疲惫之师。

随机文章唐朝贯休法师简介全美最著名的未破凶杀「黑色大理花」!怀星梦的小咖女星,竟遭惨无人道分尸、散落公园…有些陨石为什么值钱,天外陨石有什么价值(最贵陨石30000元一克)揭秘盗墓的人为什么活不久,鬼魂缠身/神秘病毒/机关灭杀盗墓者女妖洞具体位置,杨六郎大战女妖成名/山西太行山大峡谷女妖洞成景区

历史上大月氏国女王为什么拒绝汉武帝刘彻联合打击匈奴的请求?

争取外援,便派遣出使西域,去联合匈奴的“仇人”国。

当张骞历经艰辛到达大月氏国后,联合打击匈奴的请求却被女王一口拒绝,这是为何呢?途中又发生了哪些事呢? 汉武帝即位之后,便雄心勃勃的想要改变汉匈之间不对等的关系,决定武力打击匈奴。

可在此之前几十年,从未真正的打击过匈奴。

(唯一的一次亲率32万大军出征匈奴,才逃得回来)出于各方面条件的考虑,汉武帝决定派人去联合跟匈奴有仇恨的大月氏国,从东西两个方向夹击匈奴。

这个光荣的使命,便交给了张骞来完成。

公元前139年,张骞带着100多人的使团队伍,浩浩荡荡的向西域出发了。

在匈奴向导堂邑父的指导之下,开始的行程很顺利。

可就在即将穿过之时,不幸遇到了匈奴的侦查,全部被抓获。

由于当时汉匈之间还处于“和亲”的蜜月期,没有将汉使加害,只是将他们扣押在匈奴境内。

张骞在此期间,娶了一名匈奴女子为妻,生下了一儿一女,时间转眼过去了6年。

由于张骞在匈奴呆的时间太久了,无论是衣着打扮还是生活习惯,都与匈奴人没什么两样了。

加上也已娶妻生子,匈奴人对他的看管也就越来越放松,直至最后都把他当成了自己人,但张骞却无时无刻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

他趁此时机,带着手下的随从逃出了匈奴的控制区域。

可此时的西域形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大月氏国在匈奴的不断打击下,逃到了更遥远的西方。

得知这一情况的张骞并没有退却,而是朝着西方坚定的前进。

这是一次艰难的西行,沿途人烟稀少,水源奇缺。

由于逃跑时匆忙,带的粮食很快吃完了。

一路上,靠着匈奴向导堂邑父的打猎本领,勉强充饥。

大批的随从或因饥饿或因缺水,死在了半途。

张骞一行人首先到达了,大宛国王亲自迎接了张骞等人,给他们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在大宛向导的帮助之下,张骞一行人又向西到达了康居国。

随后康居王派兵将他们护送到了大月氏国。

在历经之后,张骞终于到达了梦中都会呼喊的地方,此时距离他离开长安,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一年的时间。

当年大月氏国被匈奴赶走之时,大月氏王也惨遭杀害,此时的国王是由他的夫人接任,也就是大月氏女王。

张骞向女王表达了汉武帝联合打击匈奴的请求,却被女王一口拒绝了。

原来,被匈奴打击不断西迁的大月氏人,趁机攻占了大夏国的领土。

新的国土水草丰美,物产丰富,且远离匈奴,外敌入侵的危险已大大减少,已经没有了东归的意图。

加上汉朝距离大月氏国太过遥远,如果联合打击匈奴,发生危险难以互相救援。

因此女王便拒绝了汉武帝的请求。

不甘心的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的时间,但始终无法说服女王。

无奈之下,只得开返程之旅。

归国途中,张骞转向南而行,想要借道青海羌人的领地,以此绕过匈奴的势力范围。

不料此时的羌人已成为匈奴的附庸,张骞等人在此被匈奴关押一年之久。

直到匈奴内部为争夺单于之位发生了内斗,才得以逃脱回国,使团队伍也只剩下张骞和堂邑父两个人了。

而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用了整整十三年的时间。

人,一生要走很多路,重要的却只有那么几步;人,一生要说很多话,重要的却只有那么几句;人,一生要做很多事,重要的却只有那么几件。

张骞作为“的开拓者”,“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在这次出使西域的事情上,虽然没有完成汉武帝最初的使命。

但他将中原的文明传播到西域,又将西域的物种带到了中原,开通了商路。

在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上做出的贡献,理应被人们所铭记。

随机文章源氏家族简介西藏沙曼荼罗简介过山风泡了两年还活着,揭秘过山风蛇追人怎么办(成S形逃跑)霍金预言实现过几次,人工智能将慢慢取代人类(地球已经进入慢性死亡)ufo为什么都是圆的?阻力更小/转向升降更灵活(科学分析)

加入收藏
Tag: 匈奴
               

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北方少数民族来龙去脉一次给你说清楚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