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考古终评项目|大秦帝国第一陪葬墓——陕西西安秦始皇帝陵C区1号墓

这组墓葬与秦始皇帝陵关系密切,布局清楚,规划有序。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自2013年开始,对其中的一号墓进行了考古发掘。
一号墓位于秦始皇帝陵园西侧440米处,呈中字形,坐南面北,由南、北墓道与墓室组成,全
【菜科解读】
发掘单位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项目负责人
蒋文孝
2011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在秦始皇帝陵西侧进行考古勘探,发现了东西排列的九座高等级墓葬。
这组墓葬与秦始皇帝陵关系密切,布局清楚,规划有序。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自2013年开始,对其中的一号墓进行了考古发掘。
一号墓位于秦始皇帝陵园西侧440米处,呈中字形,坐南面北,由南、北墓道与墓室组成,全长约100米,深15.6米,面积约1900平方米。
墓道两侧有三座陪葬坑,墓葬由壕沟与古河道合围,形成独立的墓园。
M1墓葬分布图
墓室呈长方形,上口南北长29、东西宽28米;墓底南北长12、东西宽9.6米,深15.6米。
墓壁有三层台阶和二层台,墓室分布大量木炭。
墓上曾存在着封土。
墓室有大量积炭,中心腐朽塌陷,遗迹堆积厚约20-40厘米,有两椁两棺,人骨保存较差,头向朝南,直肢葬。
M1墓室俯视照片
墓内出土大量陶器、铜器、玉器、铁器以及金银质地的小型明器。
陶器有茧形壶、缶、罐、豆、盆等。
青铜器有鼎、豆、钫、壶、盘、甑、灯以及编钟、琴轸等。
玉器有玉圭、玉璧等。
兵器有铁剑、铁甲、铜弩机、铜戈等。
明器有金银骆驼、舞袖俑、吹奏俑、马俑、骑马俑、猎犬、银盒、玉鼎等。
另有金带钩及数量较多的铜半两。
金饰牌
编钟
墓中出土小件器物
出土小件器物
墓中出土铜器
墓中出土陶器
北墓道通向墓底,为主墓道,清理出一辆四轮独辀木车,保存完整。
木车总长约7.2米,上带有方形红色车盖,东西宽2.6米,南北长4.2米,车盖下有长方形车舆,上有曲尺形、圆柱形铜构件。
车舆两侧共有4个车轮,附有大型铜质车軎。
车衡与辕十字相交,衡上有车轭。
南墓道通向墓室顶部。
为了更好地开展保护清理工作,分别将棺椁与四轮独辀车整体打包提取,搭建了科技考古发掘平台进行室内发掘。
#p#分页标题#e#室内考古发掘平台
墓道中出土四轮车
三座陪葬坑均为南北向、长方形木椁式结构,陪葬坑P1、P2较小,大小为8.3﹡5.5-4.2米,9﹡6-4米,陪葬坑P3面积最大,27﹡5-2米,坑内多有盗洞。
P1、P2各埋藏四马驾独辀木车一辆,P1另出土完整犬骨一具及少量青铜车马器。
P2车马保存基本完整,马勒佩戴齐备,另有马勒、盖弓帽、辖軎、弩辄、角柱饰等车马器及彩绘遗迹。
P3盗扰严重,出土5组车马(含羊车):第一组和第三组为两马驾独輈木车,第二组为5马驾双辕木车,第四组为四马驾独辀木车。
马头朝北,车在马后。
双辕车残长约5.6米,车前驾5马,分两排,前2后3,后排中间一马左右各有一道木质车辕,上有对称分布的铜环。
车马后另有六羊,并列一排,身上有类似于驾马的铜节约、带扣、铜环等青铜马具,车已毁。
坑内遗物主要是车马器以及铜盆、铁斧、铁铤铜镞等。
陪葬坑P1发掘现场
陪葬坑P2发掘现场
陪葬坑P3发掘现场
陪葬坑P3出土双辕车
陪葬坑P3出土六羊
一号墓保存较好,出土器物种类丰富、数量大、等级高,是秦代上层贵族生活的生动缩影。
其中,出土的铁铠甲是秦人使用铁甲的最早实例;乐府铭文是考古发现的第一例,证明秦代已经设置乐府机构;金饰牌、金带钩,则体现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文化的交流融合;以金、银骆驼为代表的金属单体俑最具特点,不仅是秦代艺术的杰出作品,也是东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四轮独辀车是目前考古发现的唯一一辆埋藏于墓中的四轮车实物,初步判断,它与棺柩下葬密切相关,属于运输棺柩的载柩车,对研究秦汉时期丧葬用车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资料。
陪葬坑中出土的车马,形式、形制不同,集中反映出墓主生前出行的盛况,展现了秦时期陪葬车马形制与组合的新变化、新形式,是中国车制变革和发展演变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一号墓从属于秦始皇帝陵的特征显著,与帝陵整体规划设计紧密相关,时代为战国晚期到秦,墓主等级极高,是帝陵规制下的帝国第一陪葬墓。
是目前已发掘的秦代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大型墓葬,增加了秦始皇帝陵陵区墓葬的新类型,填补了秦始皇帝陵陪葬墓的新空白。
一号墓,是秦始皇帝陵乃至中国古代陵墓考古的又一重要发现,见证了集中公墓制的消亡,昭示了 独立陵园制的形成与确立,折射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由血缘政治到地缘政治的巨大历史变革,是研究中国古代陵墓制度形成与演变的重要资料。
发掘工作照
#p#分页标题#e#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张涵清
复审 | 冯朝晖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麦田怪圈的形成真相至今都是未解的谜团
形状各异的麦田怪圈频频出现,人们对此进行了诸多猜测。
有人认为是人为的,也有人认为是外星人所为。
麦田怪圈的发现麦田怪圈是发生在农田里的神奇现象。
一些农作物被未知的力量压倒后,从空往下看,会形成形状各异的精美图案。
麦田怪圈最早是由英国人发现的,时间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左右。
这个神奇的现象被人们广为流传。
随着时间的推移,麦田怪圈的名气越来越大,甚至出现的频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范围也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呈现的图案也变成了各种不规则的形状。
各种猜测很多研究者对麦田怪圈的出现很好奇。
这种神奇的现象也吸引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越来越多的人会来这里拍照。
麦田怪圈能否出现是人为的还是隐藏的,目前不得而知。
如果这个神奇的设计只是为了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吸引游客前来观赏,那似乎就不太合理了。
无论科学专家尝试什么方法,他们都不能完美地复制出一个相同的麦田怪圈。
麦田怪圈的原因普通人要想在一夜之间完成这么大工作量的麦田怪圈,是绝对无法保证麦秸根部不被破坏的。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麦田怪圈可能与龙卷风有关,一些作物因风的影响而自然倾斜。
从空的高度往下看,可以看到一个无与伦比的格局。
这些图案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科学界至今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
霍金在生前做出的预言是对人类未来的警告吗?霍金临终
看似善意的提醒,但语气明显很严肃。
如果人们继续放任不管,人类文明很可能在未来被现实吞噬。
霍金先生的一生大多数人对霍金的印象是他坐在轮椅上。
当他第一次出现在银幕上时,他不能离开轮椅,所以人们一致认为他是一个科学怪人。
但实际上,霍金先生只是一个身患绝症多年,一直在与命运抗争的普通人。
与其他健康的科学家相比,霍金先生取得了许多科学成就。
其实都是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获得的。
他会表现出对这个世界的爱,他绝不会因为自己身患重病而浪费自己的时间。
相反,他付出了比常人多几百倍的努力。
霍金先生的预言霍金先生似乎有一种超验的观点。
他生前曾做过各种预言,总是向世人描述未来的可能性。
他的预言似乎与人类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霍金先生认为人类应该尽快开发太空领域。
在宇宙中寻找新的家园,便于人类进行千禧年后的星际迁徙计划,否则人类文明将面临毁灭的危机。
霍金先生没有直接分析地球的寿命。
相反,它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全球灭绝的问题。
如今,地球上的生态环境正日益遭到破坏。
也许在未来,地球真的不再适合人类居住了。
这更像是一个警告,在分析了霍金先生的预测后,一些人仍然保持怀疑。
霍金先生的善意提醒似乎更像是一种警告。
他试图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利害关系。
如果地球生态环境继续恶化,人类文明将难以正常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