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秦始皇陵除了兵马俑?还出土了一批神秘人俑

日前在上海参加上海广播电视《书声》2020年度文博盛典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李岗介绍,秦始皇陵里除了出土兵马俑之外,还在秦始皇陵外城东南角一个约800平方米的陪葬坑里,出土了一批神秘人俑,让当时的宫廷文化娱乐场景重现在世人面前。
在此次盛典上,李岗介绍的神秘人俑与人们印象中的
【菜科解读】
说到秦始皇陵,很多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就是壮观的兵马俑。
日前在上海参加上海广播电视《书声》2020年度文博盛典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李岗介绍,秦始皇陵里除了出土兵马俑之外,还在秦始皇陵外城东南角一个约800平方米的陪葬坑里,出土了一批神秘人俑,让当时的宫廷文化娱乐场景重现在世人面前。
在此次盛典上,李岗介绍的神秘人俑与人们印象中的兵马俑不太一样:这一人俑面部特征与兵马俑十分相似,高度不到1.8米,尽管左臂、左腿和左脚已经缺失,但从其保留的其他部位可以看到,这一人俑不像兵马俑那样穿着盔甲,而是只在下身穿着一条短裙,腰部有一条腰带。
这一人俑身体笔直,但右腿后曲,足跟抬起。
右手举臂,拇指和食指指向天空。
最特别的是,人俑食指的顶端有一个圆孔,向内深约12厘米,一直通向其手臂。
神秘人俑与世人熟悉的兵马俑相似又明显不同
根据这样的形象,专业考古人员判断,这一人俑的原始样貌很可能是左腿站立支撑,呈金鸡独立状,人俑食指中原来应插有一个细棒型物体,顶端很可能在转盘子——换言之,这一人俑不是兵马俑,而是正在进行杂耍的人俑。
据介绍,这一神秘人俑出土于秦始皇陵外城的东南角,编号K9901区域。
这一编号是考古学编号,K代表坑,9901中的‘99’是年份,‘01’是序号,代表这是我们1999年勘探发现的第一座坑。
李岗说,这个坑是一座有东西三条过洞、两端分别有斜坡门道的凸字型木结构式陪葬坑。
1999年3月发现,5月我们就进行了发掘。
K9901区域
这个神秘人俑被发现时位于坑中央的过洞中部,倒卧坑内,残破为11块。
当时这里还出土了五件人俑,这些人俑与兵马俑标准的体型相比显得参差不齐,但这一批人俑的特点一致:身上只穿着一件短裙,都在进行某种肢体运动。
2011年至2013年,考古人员对这座坑进行整体发掘,又出土了一批人俑,这批人俑无论姿态、形体,都与1999年出土的人俑基本是一致的:这些人员在雕塑中用了非常写实的手法,把人的肌骨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胖瘦不同的人俑
考古人员发现,K9901与世人熟知的秦始皇帝陵1、2、3号坑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内涵完全不一样。
目前已经修复了该区域30余件人俑,这些姿态各异的人俑组合在一起,很可能代表的是秦代宫廷的文化娱乐活动,这座坑则是秦始皇陵中发现的又一种新类型的陪葬坑。
秦始皇之前还有一位秦武王嬴荡,喜欢举鼎,在洛阳举龙文赤鼎时把自己给砸死了。
这也说明当时类似技击、爬杆、扛鼎这种杂技在社会上是非常风靡的。
李岗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收六国伎乐俳优艺人于咸阳,统称为角抵俳优之戏,而这批神秘人俑,其实就是反映这一生活的百戏俑。
秦始皇陵不断有新的考古发现
古代特别是秦代,陵园遵从‘事死如事生’的理念,就是帝王将生前生活全部模拟于地下。
李岗说,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句评语说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考古学储备之一。
经过40多年的考古发掘,我们所揭示的仅仅是秦始皇陵的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未解之谜,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共同追寻前人的精神世界、秦的文化,以及追溯中华文明的光彩。
秦始皇陵地宫?相当于78个故宫究竟靠什么支撑庞大的内部空间
唯独秦始皇陵地宫还是一个谜,根据《史记》中的记载,地宫规模极大。
后经考古专家证实,真实的秦始皇陵地宫相当于78个故宫。
如此以来,问题也就随之产生,秦始皇陵地宫规模这般大,究竟靠什么支撑庞大的内部空间?秦始皇陵地宫里边究竟是什么奇珍异宝,我们目前不得而知。
目前可以依托的史料,仅仅是《史记》中笼统的介绍。
按照《史记》的描述,地宫可以说是咸阳城的翻版,无法想象的大。
不得不佩服司马迁,一辈子不肯能进入秦始皇陵地宫,竟然能把秦始皇陵地宫描述的那么邪乎。
根据考古专家的努力已经得知,秦始皇陵地宫中的水银造成的江河湖海,基本上与我国渤海、黄海的位置一致。
可见,秦始皇陵地宫倾举国之力啊!通过多年的考察,考古专家大致探测出了秦始皇陵地宫的位置大小。
早在1962年,考古专家都知道秦始皇陵地宫的面积在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78个故宫的大小。
不仅如此,单单秦始皇陵地宫的墓室大小都有一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可想而知秦始皇地宫有多大?既然秦始皇陵地宫内部空间如此之大,那么究竟是什么来支撑如此庞大的内部空间呢?考古专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根据多年探测,已经明白了支撑起如此庞大的内部空间的正是坚硬无比的夯土墙。
所谓的夯土墙,也可以理解为是秦始皇陵地宫的宫墙。
秦始皇陵地宫位于地下30多米的位置,夯土墙的承重能力达不到根本就无法确保秦始皇陵地宫的安全。
据悉,夯土墙高度都有30米,南墙宽度在16米,而北墙宽度在22米。
夯土墙的堆砌过程,非常的苛刻。
秦国制度中最好的地方就是有统一的标准,一段夯土墙建成之后,会有强弩射击,以插不进墙体为标准。
否则,不管墙体建成什么样都得推倒重建。
所以,秦始皇陵地宫的夯土墙质量超乎现代人的想象。
不仅质量可靠,而且夯土墙的硬度与精致程度,也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秦朝的夯土技术,可以参照秦直道遗址,到现在的夯土都是坚硬无比。
考古专家表示,秦始皇陵地宫的夯土墙每一层都是用细土堆砌碾压,厚度约在五六厘米左右。
历经千年,秦始皇陵地宫的夯土墙已经坚硬无比,支撑起秦始皇陵地宫庞大的内部空间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佩服老秦人的智慧。
老秦人建立的第一座皇陵,都是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就算是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我国的考古工作者依旧没有十足的把握去挖掘秦始皇陵地宫。
一方面是技术确实是达不到,另一方面国家决策层不允许贸然挖掘秦始皇陵地宫。
随着中国考古技术的发展,或许在不远的将来,秦始皇陵地宫可以重见天日。
秦始皇陵墓迟迟没有挖?
整体图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秦始皇陵墓里面到底有没有水银?就算有的话到底有多少的水银? 第一个问题里面是必然有水银的,经过专家的探测,发现陵墓土壤表面的土壤,汞含量超高。
第二个问题就是有多少,《史记》里面记载,秦始皇陵墓的地宫内,以水印为百川江河大海据说保守量拥有 100 万吨水银,(估计只会更多)秦始皇也是真的厉害,具有穿透力,和非常重要的大局思维,以及高明的远见,据说是 13 岁的时候就开始修建,并命令大臣绘制了一副完整的陵墓图,前后历时了38年,动用徭役、刑徒72万余 人,最终也没有修建完成。
陵墓里面不仅有日月星辰,还有江河湖海,以及各种各样奇珍异宝。
经过氧化的据说刚开始挖的时候,里面的兵马俑是带有颜色的,打开之后经过了氧气的氧化,就慢慢的变了一副颜色,这也就证明了没挖之前里面是密不透风的所以才可以保持着原本的颜色,以及陵墓里面其他的东西也跟着被氧化掉了。
没有完全氧化的据说现代的考古学家,并不是第一个开墓的,在考古的过程中考察队也发现了被人开辟过的道路,根据传说是项羽,但是也只是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