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汉初三杰,为什么结局却差距那么大?

【菜科解读】
汉初三杰中,除了张良和韩信,另外一个人就是。
汉初三杰都有很多典故,我随便说几个,大家都很熟悉,比如张良拾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胯下之辱,萧规曹随、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有这么多典故足见这三个人的能力有多么的过硬,简直就是刘邦的三驾马车。
而刘邦对他们的任用也,张良足智多谋,是刘邦的总参谋;韩信用兵如神,是刘邦的大将;萧何思想机敏,对历代律令颇有研究,是刘邦的大管家;就这样刘邦虽然好几次被打的很狼狈,但是有了这三驾马车,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事都井然有序,即使有打击也很快能够恢复,最终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
汉初三杰虽然很有名,结局却不尽相同,张良的结局最好,功成名就后跟随赤松子云游世界,最后去世,获得刘邦及家人很高的评价。
第二呢就是萧何,萧何当然也是自然死亡,不过在刘邦晚年却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差点死去。
而韩信则是最差的,不仅身首异处,还留下一个叛乱的名声,那么同是汉初三杰,贡献都那么大,为什么结局差距那么大呢? 韩信之死,萧何和张良反应不同 我们从韩信之死说起,韩信用兵如神,刘邦一直很忌惮。
当韩信在北线破魏平赵,收燕伐齐后,刘邦安抚韩信,封他为齐王; 待韩信率领汉军兵围楚军于垓下、最后消灭项羽后,刘邦旋即改封韩信为楚王,使其远离根基深厚的齐地;其后刘邦又借巡游云梦泽之机,设计抓住韩信, 并以谋杀罪将其押回京都,软禁起来,同时削去了韩信的兵权,最后将其降为只有虚名的淮阴侯。
这一切都是因为韩信的军事才能实在太强了,而且虽然韩信是刘邦的属下,但一直存有成为诸侯王的念头。
阳夏侯陈豨举兵谋反,刘邦前往平叛,萧何留守。
有人向吕后告密说陈豨的谋反是和韩信商量好的,两个人会里应外合,推翻刘邦的统治,吕后就把萧何找来,商量对策,最后决定由萧何发布刘邦凯旋的喜报,骗韩信入宫。
由于韩信是萧何举荐的,所以对萧何还是相信的,就入宫了,入宫后就被埋伏的刀斧手给抓住了,此时的韩信还大喊:萧丞相救我!哪里还找得着萧何?坐在殿上的吕后尽数韩信的谋反行为,将韩信杀死,随后将韩信的父、母、妻三族一股脑捕杀净尽。
这件事情大概发生在公元前197年,而刘邦建立是公元前202年。
读下《》就会发现,张良的主要成就都在刘邦建立汉朝之前,建立汉朝之后的张良的事迹非常少,只有定都长安和拥立太子这两件是大事。
张良素来体弱多病,自从刘邦入都关中,天下初定,他便托辞多病,闭门不出。
刘邦翦除异这件事,张良很少出谋划策,要知道张良可是刘邦的总参谋。
反观萧何,则是不余遗力,刘邦外出平叛,萧何管理内政,井井有条。
刘邦对萧何非常不放心,经常询问萧何在长安的,当听说萧何爱民如子时,刘邦总是不高兴,萧何却全然不知,辛亏有人劝萧何,萧何拿出了自己的钱财充当国库,刘邦这才高兴起来。
后来萧何还多买地,侵吞老百姓的田产,刘邦看到也很高兴,不过当刘邦象征的问罪时,萧何却乘机向刘邦请求把上林苑的空地给老百姓,刘邦非常不高兴,认为萧何这是在收买人心,便把萧何关起来,经过大臣们的劝说才放出来。
汉初三杰结局不同,主要是因为出身 张良闭门不出,萧何,韩信被诛杀,这是汉初三杰在汉朝建立之初的处境,他们三人的情况,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的出身不同。
张良是战国时期的贵族,张良家担任过五代韩王之相;而萧何则是刘邦的老乡,可以说跟刘邦最亲近;韩信则家境贫寒,先投身于项羽,后来才投奔刘邦的。
刘邦对三人的任用也不一样,刘邦和张良是一见如故;萧何不用说,那是心腹。
韩信则是个外来户,可以说刘邦自始至终没有信任过韩信,只是在用韩信的才能。
张良祖上世代为韩国相,对于看的非常清楚,所以张良在汉朝建立之后就托病不出,出行没有规律,远离权力中心,但又是在刘邦的眼皮子底下。
而萧何自认为是刘邦的老乡,又拥立刘邦,并且屡次搭救刘邦,他认为自己应该尽心的辅佐刘邦,再就是认为刘邦不会怀疑他的。
殊不知刘邦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亭长了,已经是大汉的了,萧何没有认清这一点,才被关进牢房的。
而韩信则是军事天才政治低能,吕后杀韩信的理由那是欲加之罪,如果韩信真的参与谋反的话,是坚决不会去朝贺的,他去了,说明他没有参与,再就是政治敏感太差了,韩信是一个自负的人,他由于家里穷,曾经有过胯下之辱,所以他自尊心很强,韩信离开项羽就是因为没有得到重用。
出身不能代表什么,却能决定眼界和格局,我们不能决定出身,却能改变自己。
多读书是一个改变自己很好的途径,当然订阅历史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哦。
随机文章中国古代艺术简史黑鳞鲛人真的存在吗,揭秘黑鳞鲛人被美国抓获(探测海底文明)法国起死回生的圣泉是真的吗,就连癌症都可以治愈(产生了67次奇迹)量子意识为什么被禁止,意识是量子力学的基础/意识可改变物质世界闪雷兽存在吗,潘多拉最顶级掠食者/13公里外即可发现猎物
三国时期同样是醉酒,一人被称为酒囊将军,另一人却被委命高官
这虽然是小说故事,但淳于琼这个“酒囊将军”的名号算是按到身上揭不下来了。
不过,魏国也有一个饮酒违反禁令的将军,因为有人为他说好话,他被放过,但他却从此被记住了,后来此人竟然被任命为三公的高官。
此人虽然善饮,但却为官清廉,死后还受到朝廷的表彰。
这个因饮酒出名又被曹丕记住的人是谁呢? 徐邈,字景山,蓟县人。
曹操平定河北后,征召徐邈为丞相军谋掾,试任奉高县令,后来入朝任东曹议令史。
魏国建立之初,任尚书郎。
当时有法令禁酒,但徐邈私下痛饮以至于酩酊大醉。
有个叫赵达的人向徐邈询问公事,徐邈说:“中圣人。
”赵达不敢隐瞒,就把这话禀报了曹操,曹操大怒。
度辽将军鲜于辅劝说道:“平常饮酒一醉方休者称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徐邈生性谨慎,这不过是一时醉话罢了。
”结果曹操没有治他的罪。
后兼任陇西太守,转南安太守。
魏文帝曹丕当,徐邈历任谯相,平阳、安平郡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在都有不错的口碑。
曹丕巡视,问徐邈说:“还经常中圣人吗?”徐邈回答说:“从前子反(司马)在谷阳醉酒夜逃,御叔(大夫)饮酒被罚以重赋,臣的嗜好和这二人相同,不能自禁,所以时常喝酒。
然而宿瘤(战国时丑女)因为长像丑陋而被载入史册,我则因醉酒而被皇上记得。
”文帝大笑,对身边的人说:“果然名不虚立。
”升任抚军大将军军师。
时期,徐邈被任命为凉州刺史,并使持符节任护羌校尉。
到任时,正赶上兵出祁山,陇右三郡相继反叛,徐邈即时派参军以及金城太守等人讨伐南安叛乱,为魏国恢复陇右地区立下了功劳。
在西北地区,徐邈在边境贸易、粮食生产,收缴民间私人武器,建立学校,禁止厚葬,教化百面都做出了贡献,得到朝廷的肯定。
后因讨伐反叛的羌人柯吾有功,封都亭侯,加官建威将军。
徐邈和羌、胡部族打交道时,对于小的过失从不过问;但如果他们犯了大罪,先通报部帅让他们知道应该处死的理由,然后斩首示众,因此人们都信服和敬畏他。
当皇帝的正始元年(240年),回朝任大司农,经历过任职司隶校尉,因公事免官后又任职光禄大夫。
徐邈最后升为司空,他感叹于三公是国家重臣,自己年老多病,不能占着这个职位不理事,于是坚持推辞不受。
嘉平元年(249年),徐邈在家中去世,年七十八岁。
徐邈不是那种横刀立马的大将军,因而也没有那种轰轰烈烈的战场功绩,但这个人有两点值得当时人敬仰:一是一生清廉;二是坚持操守,不图虚名。
在边境任职时,徐邈颇有政绩,经常得到朝廷赏赐,但他把赏赐全都分给将士,从不收入自家,妻子儿女却常常衣食不足。
他死后的嘉平六年,朝廷追思节操高洁者,徐邈和征东将军胡质、卫尉田豫一起受到了朝廷的追认表彰,每家得到了粮食二千斛,钱三十万的赏赐。
徐邈的操守,被人认为能持之以恒。
在曹操时期,人们认为徐邈通达,而自从任凉州刺史之后,人们又认为他固执。
有人解释这种情形时说:此前崔琰和毛阶主持选拔官员事宜,他们俩尊崇清素之士,所以人们就改换车服,用来猎取高名,而徐公仍一如既往,所以人们认为他通达。
此后天下崇尚奢靡,竞相效仿,相互攀比,而徐邈却风雅高尚淡泊自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所以被认为是固执。
因此,变的是世俗风气,不变的是徐邈的操守。
封建社会是官本位,官位就是名望,官位就是财富,徐邈面对三公高位不为所动,家无余财,在那样一个时代,实在是难能可贵,而这样的官,正可谓是。
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徐邈有好饮酒的毛病,但这酒既不是吃请,肯定也不是公款。
随机文章“如火如荼”的主要含义是什么?“如火如荼”的历史典故!溥仪吃个「开胃菜」!为何宫女也会害羞?这嗜好不寻常尼泊尔卢卡拉机场,唯一飞机不受控制的机场解读世界十大核潜艇,俄罗斯核潜艇15秒内可击沉任何战舰帕金森定律的解释,无能领导任用能力低下的助手致组织臃肿
同样是安史之乱叛军之首,为什么史思明没有什么存在感
安禄山 唐朝历史上的安史之乱将大唐带入深渊,安禄山和史思明在这次动乱中都是主角,但是问题来了,同样是叛军之首,为何史思明却不怎么出名? 就如前面所说,史思明始终是站在安禄山之后的“女人”,在安禄山占据范阳之时,史思明只是安禄山身边的头号幕僚,为安禄山出谋划策;为取得权利,安禄山什么都做得出来,他做过的最荒唐的一件事就是认杨贵妃为母亲,这么大逆不道的人,后来叛乱也是一个趋势。
史思明 史思明只是隐藏于幕后的一个阴谋家,安禄山得宠那是人尽皆知,一些摆不上台面的事不能说,安史之乱的前期史思明也就没有那么出名,史思明真正当家的时期是安禄山死后。
安禄山有11个儿子,宠溺幼子,这让二儿子安庆绪非常不爽。
安禄山的下场不太好,称帝之后,因为身体肥胖,得了各种病,估计是高血压、高血脂之类的。
反正脾气很不好,手下都被他收拾过,到最后被他儿子安庆绪给干掉了。
安禄山死后,史思明回到了范阳,安禄山抢的宝贝都在范阳老窝,史思明想独占,又设计杀了安庆绪,终于史思明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先是投降,后来又起兵造反,最后被其儿子。
安禄山是唐帝国的最大节度使,一个手握重兵颇具实力的封疆大吏,又兼任河北采访使、御使大夫、左羽林大将军、封东平郡王,可以说位高权重,还有就是杨玉环的干儿子这个噱头,又是叛军的罪魁祸首,这个安禄山顶着太多的光环当然有褒义也有贬义 史思明是安禄山手下一线打手而且很有军事才能,在叛军中担任副统帅之位,其实史思明的才能远在安禄山之上,安禄山死后史思明也杀死了他根本瞧不起的安庆绪。
总的来说,史思明为何不怎么出名?因为造反前期所有事都让安禄山做去了,安禄山即代表,就像某些产品,你知道的是这个品牌,但是你不知道他的创始人是谁。
你知道香奈儿,但你知道它的创始人吗? 随机文章解密:宋代变法名臣王安石为何会一直刁难苏轼?「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是正确的决定」的陈述是否有理?视错觉形成的恐怖图片,九成物理学家不敢全部看完怎么看出来水母死了,水母死了的样子图片(死后身体会分解成水)揭秘小孩怎么投胎选父母的,你家宝宝是来讨债的还是报恩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