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加码!海外用户用上手机卫星通讯了,但比华为落后太多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25 点击数:
简介:2024年,卫星通讯几乎成为每一款超级旗舰手机的标配。

日前,海外科技网站AndroidAuthority爆料称,他们在Android 14 PQ3 Beta 1中,找到了卫星SOS的选项开关,并且包含了用卫星发送和接收短信的功能。

(图源:AndroidAuthority) 谷歌在安卓阵营扮演着独一无二的领导者角色,其将卫星通讯整合进原生安卓后,将有望大幅加快卫星通讯在安卓智能手机上的普及。

卫星通讯

【菜科解读】

2024年,卫星通讯几乎成为每一款超级旗舰手机的标配。

日前,海外科技网站AndroidAuthority爆料称,他们在Android 14 PQ3 Beta 1中,找到了卫星SOS的选项开关,并且包含了用卫星发送和接收短信的功能。

谷歌加码!海外用户用上手机卫星通讯了,但比华为落后太多

(图源:AndroidAuthority)

谷歌在安卓阵营扮演着独一无二的领导者角色,其将卫星通讯整合进原生安卓后,将有望大幅加快卫星通讯在安卓智能手机上的普及。

卫星通讯差异大:安卓手机秒杀iPhone

2023年,突袭式发售的华为Mate60 Pro,直接在互联网上引爆了话题热度。

这款手机一大卖点就是支持卫星通话功能,这在智能手机上,几乎是第一次实现。

不过要注意的是,卫星通讯是一个更加宽泛的概念,它包含了卫星通话、卫星消息等。

目前,市面上宣传自己支持卫星通讯的产品有很多,但具体功能和使用场景则大有不同。

1、卫星SOS:最基础的卫星通讯。

早在2022年,苹果就为iPhone 14系列配备了卫星通讯功能,在失去地面信号的紧急情况下,用户可通过卫星信号向紧急联系人或急救机构发送SOS求救信息。

不过,实际使用中,它有很多限制,用户几乎只可以按照系统点按选择预置的选项,不能自主编辑文本。

苹果这样设计是为了尽量压缩信息量,以提升效率。

支持这项功能的区域也有一定限制,目前可用的地区主要是北美、欧洲部分国家以及澳洲、新西兰,国行版甚至直接在硬件上阉割了这项功能。

谷歌加码!海外用户用上手机卫星通讯了,但比华为落后太多

(图源:苹果)

为了这一功能,苹果与供应商Globalstar达成了合作,使用了它旗下的24颗低轨卫星,并完善了地面信号站等基础设施,耗资4.5亿美元。

但就实际体验来说,iPhone 14的卫星通讯功能只能说很粗陋。

据外媒theverge测试,用iPhone 14发送卫星SOS信息,整个过程需要耗时三到五分钟,而且需要注意力集中跟着系统指示操作。

对于受伤或精神状态欠佳的人来说,要完成这些步骤有些困难。

2、卫星消息:用卫星发送短信。

同样在2022年,iPhone 14系列发布前夕,华为Mate50系列正式登场。

抢在苹果之前,华为首发了卫星通讯功能。

Mate50上的卫星通讯功能为卫星消息,听起来和iPhone 14系列上的有些类似,但具体使用场景则有很大区别,其基于北斗卫星,可以发送文字和位置信息,但不能接收,每月有30条的免费额度。

而2023年发布的华为P60和Mate60,则加入了对双向北斗卫星消息的支持,除了可以发送短信,还可接收短信。

随后,华为陆续将这项功能装载到了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产品上。

需要说明的是,北斗卫星消息这一功能目前都不能自定义文字,只能选择预置选项发送。

谷歌加码!海外用户用上手机卫星通讯了,但比华为落后太多

(图源:华为)

3、卫星通话:直接打语音电话。

华为Mate60 Pro上的卫星通话功能,无疑是在卫星通讯领域内的突破。

相较于卫星消息,卫星通话实现的难度更大。

在这款手机之前,市面上并不缺乏专门的卫星电话设备,但整体体积大,并且拖着一根长长的天线,和普通智能手机有很大区别,完全不适合随身携带,只适合户外发烧友、探险家、应急队等专业群体。

在Mate60 Pro上,华为攻克了天线、芯片小型化的技术难点,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卫星通话体验,助力其在2023年称霸整个手机市场,一机难求。

2024年,荣耀、小米相继发布了支持卫星通话的手机,即Magic6 Pro和小米14 Ultra。

Magic6 Pro升级了卫星通话体验,主要体现在搜星速度更快、通话时间没有限制;小米为14 Ultra打造了一款卫星通讯配件卫星信号增幅仪,来增强信号。

谷歌加码!海外用户用上手机卫星通讯了,但比华为落后太多

(图源:小米)

目前国内支持卫星电话的手机,都采用了中国电信旗下的天通卫星方案。

除了可以拨打语音电话外,它还支持双向卫星消息。

和北斗卫星消息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使用方式更接近于普通短信,支持用户自由编辑内容。

谷歌亲自下场,卫星通讯成安卓机标配?

从AndroidAuthority的曝光来看,Android 14上的卫星通讯功能更接近iPhone 14系列上的,主要的应用场景是紧急情况下发送SOS消息。

其实,关于谷歌要入局卫星通讯领域的传闻一直都有。

之前就有爆料称,谷歌的卫星通讯方案首批落地的机型来自Pixel和三星。

今年初,手机直连卫星通信公司AST SpaceMobile拿到了包括谷歌在内的一众企业的投资。

而AST SpaceMobile的主要资产,就是其运营的地轨道卫星。

#p#分页标题#e#

更早些时候,还传出了谷歌和专业智能运动穿戴品牌佳明合作的消息,Android 14中要加入佳明提供的卫星通讯服务Garmin Response,据了解,这项方案依托铱星卫星网络,支持双向文本消息和SOS求救,当然也需要付费。

谷歌加码!海外用户用上手机卫星通讯了,但比华为落后太多

(图源:佳明)

作为安卓阵营的领导者,谷歌亲自下场,甚至要在原生安卓中集成卫星通讯,自然对这一功能在安卓机上的普及会有积极作用。

不过,小雷认为,谷歌这项举动,对国内手机市场的影响不会很大。

一方面,海外Android生态和国内安卓市场,互相之间已有较强的独立性。

国内市场上,安卓头部品牌对系统、产品的影响力远远大于身处海外的谷歌。

更何况,随着华为鸿蒙生态的崛起,安卓的影响力正在日渐下降。

因此,即便谷歌的卫星方案能展现出一些吸引力,但被国内品牌直接采用的可能性很低。

另一方面,在卫星通讯的大众化落地上,国产手机品牌世界领先。

原生Android 14上曝光的卫星通讯功能,基本还停留在SOS的阶段。

作为对比,国内华为、荣耀、小米均已发布过支持卫星通话功能的手机,而OPPO、vivo等其他品牌的相关机型,2024年也都会登场。

这种情况下,国产品牌没有必要去跟着谷歌玩儿。

当然,海外市场上,谷歌的卫星通讯方案还是会有较强的号召力。

毕竟,绝大部分海外手机市场,都没有中国卷。

在MWC 2024上,雷科技报道团发现,虽然有不少卫星通信的展出,但都是面向运营商地空通信需求的,几乎没有展示大众化的手机x卫星通讯。

卫星通讯在智能手机上的普及,还在一个非常初级的阶段。

如果芯片厂商能提供相较低廉的硬件方案,谷歌再在系统整合、服务植入上提供支持,那么海外品牌们自然乐于在自家的产品上推广这一功能,让海外用户也能和中国用户一样便捷

卫星通讯日用化,助国产通信抢占6G先机?

当初华为、苹果推出基础卫星通讯功能时,大部分人对它的认知基本都是能救命紧急时使用。

但随着卫星通讯技术的发展、应用场景的拓宽,它将有望变成常态化的功能,甚至成为智能手机标配。

比如在专业设备使用卫星通话往往需要搜索、对齐卫星等复杂操作,在华为们的改造下,如今手机的卫星通话使用已逐步接近普通电话。

另外,卫星通话、卫星短信的资费也不再高不可攀,用户接受度在增加。

在紧急情况、蛮荒野外等极限场景外,在缺乏地面信号的普通场景里,用户可能会尝试用手机上的卫星通讯功能来满足常规的使用需求。

同时,卫星通讯技术仍在进化。

像前面提到的荣耀和小米的新机,都将提升了搜星速度。

未来,智能手机将不仅支持语音和短信,还会加入对流量上网的支持,卫星通讯所能覆盖的场景,将和地面通讯更加接近。

此外,卫星通讯技术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会遇到重大的机遇——6G。

当前6G仍然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距离标准统一落地还有很长的距离。

但是,海外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以及运营商等,都普遍认为,非地面网络将是6G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基于地轨道卫星实现的卫星通讯,将是实现信号立体化覆盖的关键技术。

目前,中国在5G、卫星通讯技术上,均领先于海外。

有了良好的技术和应用基础,小雷相信,6G时代中国同样能占据先机,届时,我们将能看到卫星通讯技术,释放出更多的潜力。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奇规律性信号?莫非真有外星人?

【CNMO新闻】对于宇宙中是否存在外星人一事,不同的人都有着不同的看法。

不过今日的一项研究成果登上了热搜,或暗示着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可能性。

7月19日,一篇题为《三十年的长周期无线电瞬变活动》的研究文章在《自然》杂志上刊发。

研究人员发现,至少从1988年起,一个神奇的外宇宙来源不断以22分钟的频率定期向地球发射无线电波。

目前,多国科学家纷纷开始观测这一神奇源头,试图努力解决围绕这个天体的神奇,它究竟是脉冲星、磁星,还是外星生命试图联系地球上的人类?未知外宇宙物体35年来不断发出神奇电波图源红星新闻在长达数月的时间里,国际射电天文学研究中心ICRAR的科学家们每三个晚上就会使用位于澳大利亚的默奇森广域阵列射电望远镜扫描一次银河系。

很快,他们就有了令人振奋的发现:“几乎在我们刚开始观察的时候,就在天空发现了一个新的光源,每22分钟重复一次。

”通过对长达35年的观测数据进行计算,研究人员得到了精确的脉冲时间,“源头就像时钟一样,每1318.1957秒产生一次,误差为十分之一毫秒。

”然而,这一信号波与此前在地球上看到的都不同,也不符合目前存在的任何理论。

脉冲星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图源红星新闻研究人员刚开始怀疑这是一颗脉冲星。

但如果它是一颗脉冲星,那么其运行方式似乎并不符合现有的科学理论定义。

如果引力波强到足以在地球上被探测到,那么这个代号为GPMJ1839-10的天体的旋转速度一定非常快。

然而,“目标看起来很像脉冲星,但旋转速度要慢上1000倍。

”与预期相悖。

  该研究一经发布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还登上了微博等平台的热搜。

不少网友表示,这或许是其它地外文明发往地球的信号。

虽然目前还没有证据能够证明,但是在茫茫宇宙中,有巨大概率存在与人类相似的其他生物和文明。

外星人的联络请求?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奇规律性信号,到底是什么

外星人的请求?外星人的联络请求?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奇规律性信号,到底是什么?国际著名期刊《自然》一篇题为《三十年的长周期无线电瞬变活动》的研究在杂志上刊发。

研究人员发现,至少从1988年起,一个神奇的外宇宙来源不断以22分钟的频率定期向地球发射无线电波。

然而,研究人员并不知道这些神奇信号的源头是什么,因为其电波的性质并不符合世界上任何已知的理论和模型。

而目前我们所观测到的这种脉冲信号,统称为:快速射电暴。

快速射电暴从1987年开始,地球上的一些射电望远镜就开始探测到一些来自遥远宇宙的短暂而强烈的无线电波脉冲,这些脉冲被称为快速射电暴Fast Radio Bursts,FRB。

快速射电暴持续时间极短,通常只有几毫秒,但能够释放出相当于太阳在一整天内释放的能量。

快速射电暴的起源和物理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有多种可能的理论模型来解释它们,如中子星合并、磁星爆发、超新星遗迹、黑洞碰撞等。

快速射电暴有两种类型:单次爆发和重复爆发。

单次爆发只出现一次,而重复爆发则在同一位置多次出现。

目前已经探测到的快速射电暴中,大部分是单次爆发,只有不到10例是重复爆发。

重复爆发的快速射电暴中,有一例特别引人注目,这个射电源被命名为GPM J1839−10,它位于距离地球约1.5万光年的银河系内。

GPM J1839−10的脉冲周期为1320秒22分钟,期间有一个400秒的窗口,爆发会持续30到300秒。

GPM J1839−10的脉冲亮度约为0.1焦耳/赫兹,相当于太阳在射电波段的亮度。

GPM J1839−10的脉冲信号最早可上溯到1988年,至今已经持续了30多年,是目前已知最长寿命的射电瞬变源。

三十年的长周期无线电瞬变活动与快速射电暴有什么关系?高能物理现象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一种高能天体物理现象,呈现瞬态电波脉冲,来自河外或宇宙学起源。

快速射电暴是一种高能天体物理现象,呈现瞬态电波脉冲,仅维持数毫秒的爆发。

快速射电暴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持续时间:快速射电暴的持续时间通常在几毫秒到几十毫秒之间,最短的只有0.3毫秒,最长的也不超过30毫秒。

色散量:快速射电暴的色散量是指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到达地球的时间延迟,它反映了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经过了多少自由电子。

快速射电暴的色散量通常在几百到几千之间,远远超过银河系星际介质的贡献,表明它们是河外或宇宙学起源。

亮度:快速射电暴的亮度是指其在某一频率下的辐射强度,它反映了其释放能量的大小。

快速射电暴的亮度通常在几百到几千之间,是目前已知最亮的射电天体现象之一。

偏振:快速射电暴的偏振是指其无线电波振动方向的规律性,它反映了其辐射机制和传播环境。

快速射电暴的偏振可以分为线偏振和圆偏振,其中线偏振表明无线电波振动方向固定或变化缓慢,圆偏振表明无线电波振动方向以螺旋形变化。

快速射电暴中有些具有较高的线偏振或圆偏振,有些则没有明显的偏振。

频谱:快速射电暴的频谱是指其在不同频率下的辐射强度分布,它反映了其辐射范围和特征。

快速射电暴的频谱可以分为平滑和结构化两种,其中平滑表明其辐射强度随频率变化平缓或无规律,结构化表明其辐射强度随频率变化出现峰谷或周期性。

快速射电暴中有些具有平滑或结构化的频谱,有些则没有明确的频谱形状。

单次爆发和重复爆发单次爆发:单次爆发是指只出现一次,没有重复观测到的快速射电暴。

单次爆发占据了大多数已探测到的快速射电暴样本,它们可能是由一次性或不可逆转的事件产生,如中子星合并、黑洞碰撞等。

单次爆发通常具有较低的色散量、较高的亮度、较弱或无偏振、较平滑或无规律的频谱等特征。

重复爆发:重复爆发是指在同一位置多次出现,有重复观测到的快速射电暴。

重复爆发占据了少数已探测到的快速射电暴样本,它们可能是由可重复或可逆转的事件产生,如磁星爆发、脉冲星风暴等。

重复爆发通常具有较高的色散量、较低的亮度、较强或有规律的偏振、较结构化或有周期性的频谱等特征。

外星人的信号?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规律性射电暴更可能是由自然的物理过程产生,而不是由智能生命设计 。

一方面,规律性射电暴的周期性并不完全稳定,而是存在一定的变化和不确定性 。

如果它们是由外星人发送的信号,那么应该具有更精确和固定的时间模式。

另一方面,规律性射电暴的频谱和偏振也并不完全平滑和规则,而是存在一定的结构和变化 。

如果它们是由外星人发送的信号,那么应该具有更简单和明确的信息编码方式。

此外,规律性射电暴所在的位置和环境也并不适合智能生命存在和发展 。

FRB 121102位于一个矮星系内,该星系可能经历了近期的太阳形成活动和超新星爆发 。

FRB 180916.J0158+65位于一个螺旋星系内,该星系可能存在一个中等质量黑洞或一个致密太阳团。

FRB 180916.J0158+65位于一个螺旋星系内,该星系可能存在一个中等质量黑洞或一个致密太阳团 。

这些环境都具有极端的温度、密度、磁场和辐射,对智能生命的生存和通信都不利。

本文总结因此,规律性射电暴更可能是由某种天体物理机制产生,而不是由外星人发送的信号。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规律性射电暴源体是一种高速自转的高磁场中子星,即磁星 。

磁星会不定期地发生强烈的磁场重构,导致其表面和外层发生剧烈的震动和裂变,从而产生快速射电暴 。

磁星的自转周期和轨道周期可能会影响其磁场重构的频率和强度,从而导致其快速射电暴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

虽然GPM J1839−10可能不是外星人发送的信号,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宇宙的浩瀚,存在着无数的文明和星球,只不过目前人类还没有发现为止,我们更加研发更加先进的技术,去寻找外星文明,而不是让他们发现地球的存在。

#所见所得,都很科学##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奇规律性信号#

加入收藏
               

谷歌加码!海外用户用上手机卫星通讯了,但比华为落后太多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