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地球计划?让地球像玻璃一样透明

【菜科解读】
自人类诞生之日起,我们就从未停止过对地球的探索和认知。
从古代人认为天圆地方,到航海家麦哲伦通过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从古希腊科学家埃拉托色尼测量了地球周长,到地球物理学家莫霍洛维奇发现了地幔和地壳的分界层,再到地震学家古登堡发现了地核与地幔的分界层,这一次次的进步都让我们对脚下的地球有了更精确的认识。
然而,地球不是透明的,厚厚的土壤和岩石阻挡了我们的视线,使得地球深处对人类来说遥不可及,充满了诸多谜团。
有人幻想,如果脚下的地球像玻璃一样该多好。
这貌似一个疯子的想法,就像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而否定地心说一样,在当时有点天方夜谭的感觉。
但是科学的进步往往源自于大胆的设想,当陈旧的思想已经束缚了人们的大脑时,只有少数杰出的人才有勇气打破旧框架,提出新理论。
1999年,澳大利亚首先提出玻璃地球的概念,虽然他们做不到让整个地球变得透明,但是希望做到使澳大利亚大陆地表以下1000米以内变得透明。
这种思想理念一经提出,就引得世界各国效仿,纷纷开始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实施。
什么是玻璃地球计划迄今国内外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
顾名思义,就是让地球像玻璃一样透明,一眼就能发现地下的构造、岩层、矿产甚至成份。
让地球一定深度透明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多种地质手段,获取海量的数据,然后建立三维地质模型。
当我们需要相关的信息时,能够及时查询、分析、处理这些资料,然后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
如此一来,借助于大数据时代的东风,便可以充分发挥三维地质信息化的优势,这就是地质学家所期望的玻璃地球。
当然,这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表达了地质学家对未来地质科学的美好期望。
虽然实现全球领域的透明化需要很长的时间,但前瞻性的思想必须走在时代的前列。
也许,这不是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能够完成的工作,但我们始终坚信,只要人类探索地球奥秘的步伐不停止,玻璃地球的梦想终将实现。
其他国家的玻璃地球计划澳大利亚玻璃地球计划矿产大国澳大利亚,被誉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为了解决未来的资源问题,1999年,该国提出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新概念玻璃地球。
顾名思义,就是指希望地球在人类面前能像玻璃一样透明,让我们一眼就能看清哪里分布有矿产资源。
该计划的目标是使澳大利亚大陆地表以下1000米深度以内的地质状况变得透明。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量的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工作,如新的钻探技术、航空重力梯度测量、航空电磁法、地球化学填图和同位素跟踪,以及地下水化学研究等。
该计划提出之后被正式列入澳大利亚的国家预算,并开始实施。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2003年因多种原因,该计划被迫终止。
加拿大岩石圈探测计划在198403年期间,加拿大实施了岩石圈探测计划,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北美大陆的演化过程。
其主要的工作方法是利用地震发射技术,计划涉及该国范围内10条典型剖面,总长度超过1.4万千米。
该项计划实施后取得了卓著成绩,不仅解释了北美大陆岩石圈的演化过程,对基础地质研究有了很大突破,而且对该国金属矿产蕴藏丰富的地区建立了新的构造模型。
此外,实施该计划后,科研人员在加拿大纽芬兰省西部海岸还发现了石油资源。
英国反射地震计划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西方工业国家的石油能源主要来自于亚洲中东地区。
但是第四次中东战争时阿拉伯国家宣布石油禁运,导致西方国家石油严重短缺。
于是,英国开始将目光投向本国近海区域,即介于欧洲大不列颠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日德兰半岛和荷兰低地之间的北海。
这里海底地形复杂,海上气候恶劣,但英国政府痛下决心,大力勘探。
得益于反射地震计划的帮助,他们成功发现了储量约47亿吨的北海油田。
英国反射地震计划自1981 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探测完成深地震反射剖面2万千米,范围覆盖了英国大陆及海洋大陆架,为北海油田的发现奠定了深部地质基础。
美国地球透镜计划为了研究深部地质,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曾开展过一项大规模的钻探计划。
这项计划以发现了地壳和地幔之间界面的地球物理学家莫霍洛维奇的名字命名,称为莫霍尔计划。
该项计划原本是想在海底选定某些地点向下钻探,期望穿透地壳,直达地幔。
然而,由于美国未能设立专门的组织和人员掌控全局,在管理上出现了诸多问题,虽然投入了巨额资金,但是以失败告终。
到了2001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地质调查局和美国宇航局联合发起了一项名为地球透镜的计划。该计划总投资约为200亿美元,为期15年(200318年),主要包括圣安德烈斯断层深部观测台、板块边界观测台和美国地震观测台阵三大部分。
该计划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北美大陆的构造与演化,并揭示地震及火山喷发的秘密。
比如,科学家找到一处曾经多次发生过断裂的断裂带后打下钻孔,在钻孔深度3千米的地方放置精密观测仪器。
这样一来,地下岩层的活动及地震的相关数据就可以被记录下来。
截至2014年,该计划已经获得了大量有效数据,并出版了数百本相关学术著作。
#p#分页标题#e#
除了上述这些国家的研究计划外,还有瑞士地壳探测计划、意大利地壳探测计划、德国大陆反射地震计划和俄罗斯深度地壳探测计划等。
由于地质研究与资源勘探密不可分,当前各国的研究计划具有明显的地域限制,仅仅是在本国领土及领海范围内开展工作。
相对于整个地球而言,要想真正实现玻璃地球计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的玻璃地球计划待建2014年,香山科学会议召开了以中国玻璃地球建设核心技术及发展战略为主题的讨论会。
与会的专家指出,玻璃地球概念被提出后,尚缺乏成熟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更缺乏强劲而适用的关键技术支持。
吴冲龙认为:玻璃地球建设的核心技术是信息技术,其中包括能满足大数据一体化储存与管理的三维地质信息系统技术,能实现地质结构和地质过程快速、动态、精细和全息构建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能支持地质时空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的三维地质信息处理技术等。
与会讨论者一致认为,当务之急是应在国家层面开展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正式启动我国的玻璃地球建设计划,协调各部门力量着力开展关键技术研发,保证我国玻璃地球建设的健康发展。
来自野生卷尾猴母亲的富有同情心的残疾婴儿护理
对残疾幼猴和它母亲的观察让研究人员对树栖环境下的护理有了罕见的一瞥。
根据研究人员记录的观察结果,婴儿的腿没有外部损伤迹象,但表现为膝盖脱臼,原因不明。
由于不能用左脚抓握,婴儿在母亲的背上走动时常常站立不稳。
据观察,这位母亲经常停下来,重新定位这只估计不到一个月大的小卷尾猴,比另一位有着相似年龄婴儿的母亲更频繁地调整它。
每当母亲用石头砸开包裹的水果时,这种不稳定性也会发生。
在这些情况下,人们看到母亲抬起她的尾巴,这对卷尾猴来说是一种不寻常的行为,因为将尾巴压向地面通常是为了增加杠杆作用。
研究人员认为,抬起尾巴可能是为了防止婴儿在突然动作中掉下来。
当母乳喂养时,婴儿在需要时接受额外的复位支持,尽管有时可以看到它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进行哺乳。
多次观察到一名成年男子背着婴儿,有时靠近母亲休息,有时在母亲不在视线范围内时背着婴儿。
有人看到,当小婴儿难以支撑时,他在调整婴儿的背部位置。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指出,虽然受伤护理的进化起源尚不清楚,但记录各种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观察结果可以提供见解。
他们认为,将残疾婴儿抱到树上的困难可能有助于解释新世界猴子护理报告的缺乏。
此外,他们还考虑了在地面上生活和增加两足动物的数量可能对更多陆生灵长类动物护理行为的进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这些观察是由新热带灵长类动物研究小组(NeoPReGo)的研究人员做出的,这是一个由野外生物学家创建的非营利性非政府组织,旨在支持巴西的长期灵长类动物研究。
他们在《灵长类动物》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论文“一只残疾野生卷尾猴婴儿的生与死”。
不幸的结局不幸的是,年幼的卷尾猴没能活过八周。
研究人员没有观察环境,而是继续监控母亲的行为。
他们注意到当她带着尸体穿过树冠时,她的行为有了明显的变化。
有时她“用一只手把它紧紧地贴在身上”,有时,”...抓住尾巴或另一个附肢,让身体随着她移动而摇摆。
”尽管有腐烂的味道,她还是继续给她的孩子梳洗。
她以前允许群体成员接近婴儿并与之互动,但现在她回避接触,特别是当其他成员试图触摸或梳理尸体时,最终远离群体。
根据论文中引用的“无意识”假设,灵长类动物母亲死后所做的努力被认为是一种进化的护理措施,以防止在暂时无意识或无反应的情况下被遗弃。
在这种情况下,一只手拿着近16%体重的母亲在一公里以上的树林中穿行,以较低的能力觅食,这可能是遵循许多灵长类动物的疾病护理生存策略。
最终,扩展的努力克服了母亲的身体能力,或者只是达到了一个不可避免的意识点——她在树间跳跃时松手,让无生命的身体自由降落到下面的地面。
人类祖先来自外星球 外星人曾拜访地球
达尔文在着名的《物种进化论》提出这样一个论点:一切物种都是在进化中求生存,人是由猴子进化而来的。
那么,为什么猴子并没有都变成人或与人接近?为什么世界上的人种分成了3种截然不同的外观肤色呢?从体质人类学来看,白人与黑人很相似,而黄种人与他们不同。
从这个角度来考虑,黄种人与白人或黑人的分化从很古远的时代就开始了。
据英国生物学家赫胥的发现表明,人与高级猿类之间有一个缺环,就是说,从高级猿向人过渡中缺少有力的证据。
近代日本人类学家认为,在猿与人之间应该有一种"类猿人"的过渡阶段。
人类是地球猿类和地外生命共同繁殖产生在6400万年前,曾在地球上大量繁殖、横行一时的恐龙突然灭绝,可据考证,在同一时期的猿类却没有消失。
这就令人产生一个疑问:是谁对恐龙斩尽杀绝,而对猿类则手下留情呢?答案似乎只有一个:有"人"要这么做。
可这个"人"是谁呢?为什么要这样做?恐龙突然灭绝有人认为,当年有一批外星人来地球考察,不幸的是,他们的宇航器损坏了,而无法再离开地球,他们便将能威胁他们生命的恐龙逐一杀掉,然后在多种动物身上作人工授精试验,并对这些动物产下的后代进行观察、对比,直至选留出几种他们较为满意的后代再进行优化。
黑种人是外星人与黑猩猩产生的后代;黄种人是外星人与猴子产生的后代;白种人是与一种高大白巨猿产生的后代。
"外星说"即"人类的始祖来自外星球",是一位来自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科学家马莱斯提出的新见解。
他认为,大约在几亿年前,一批有着高度智慧和科技知识的外星人来到了地球。
他们没携带充足设施来应付地球的地心吸引力,一时间无法走脱,所以便改变初衷,试图制造一种新的人种。
这种新人种是由外星人跟地球猿人的结合而产生的。
当时地球十分原始,最高等的生物只是猿人,也未发现火种。
外星人选择具有高智力和精力充沛的雌性猿人作为对象,设法使她们受孕,结果便产生了今天的人类。
马莱斯提出了证明,他对最近在圣地亚哥发现的一个5万年前的头骨的研究结果表明,他的智慧远远高于今天的人类,从而推断,他就是当时来到地球的外星人之一。
马莱斯认为目前惟一的问题是:找到他们来自哪个星球。
他指出,安第斯山脉的巨型图案,有可能是外船降落地球的基地。
很多证据都清晰表明现代人只是由外星高级生命和地球的猿类相结合而生马莱斯斩钉截铁地说,很多证据都清晰表明现代人只是由外星高级生命和地球的猿类相结合而生的。
无独有偶,中国特异功能大师张维禅先生也提出高级生命和地球上母猿相合生人的说法。
这里联系神话中的"处女生殖"现象进行探讨。
在各民族早期的英雄神话中,英雄或者圣人常常表现为处女所生,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就中国古代神话来看,这方面的材料也不少。
« 1 以上就是关于人类祖先来自外星球 外星人曾拜访地球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