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7-28 点击数:
简介: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菜科解读】

昨天我们已经为大家介绍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及奖项涉及领域情况(链接)。

LIGO这次是踏踏实实的上了热搜头条。

外星探索的小编认为正正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只是略迟了一点点。

在一片嘈杂的背景噪音中,一声噗的清脆声响,如水滴落水,持续时间短暂得不到1秒,这正是由引力波转化成的宇宙之声。

这个声音源自13亿年前一个双黑洞系统的合并,由此产生的引力波信号经过13亿年漫长旅行,于2015年9月14日抵达地球,被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 LIGO的两个探测器捕捉到。

2017年10月3日,为探听到这一宇宙之声作出贡献的美国科学家雷纳韦斯、巴里巴里什和基普索恩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们性格各异,组成了一支互补的团队:韦斯来自美国东岸的麻省理工学院,是位言行稍显拘谨的实验物理学家;索恩来自西岸的加州理工学院,是位风趣活跃的理论物理学家,与韦斯是LIGO的联合创始人;巴里什也来自加州理工学院,曾主持过国际直线对撞机项目 ILC,因优异的科研管理经验而担当LIGO项目主任。

遗憾的是,LIGO联合创始人、英国实验物理学家罗纳德德雷弗于今年3月去世,未能见证这一荣誉。

他与韦斯、索恩共同获得2016年邵逸夫天文学奖。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Rainer Weiss,Barry C. Barish和Kip S. Thorne。

雷纳韦斯LIGO的发明者

雷纳韦斯的生日是9月29日,诺奖是最好的生日礼物,对于刚过完85岁生日的他来说。

我认为这是对背后千名科研人员的认可,他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说。

此前他已获得很多奖项,他甚至说,这些奖令他有些不安,我会用90%的奖金帮助研究生,但我并不是一个英雄。

出生于德国的韦斯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用激光干涉技术来探测引力波的实验构想,这是LIGO装置的基础。

随后,韦斯遇到了索恩,二人仔细研究了探测引力波的可行性。

韦斯推动了仪器方面的科学研究,使得LIGO相关设备达到了足够的灵敏度和稳定性,最终捕捉到了宇宙之声。

2015年第一次探测到引力波后,韦斯和索恩紧紧拥抱在一起。

韦斯说:如果我们能把这一消息告诉爱因斯坦,那么他的表情一定会很好玩。

百年前,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

基普索恩LIGO的代言人

引力波将成为未来几年、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人类探索宇宙的强有力工具, 77岁的基普索恩获奖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是全人类的胜利。

不过,他说1000多名参与引力波探测工程的科学家没能分享这一奖项,有些令人失望,但他还是十分荣幸能够代表他们接受这一荣誉。

擅长科普写作,语言表达能力极强的索恩被认为是美国引力波探测项目公认的代言人。

1970年,年仅30岁、打扮嬉皮的他成为加州理工学院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

他任性地依照个人兴趣,开创了物理学多个分支领域,促成了引力波探测各相关领域研究的大发展。

LIGO科学合作组织的研究成员、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陈雁北在上世纪90年代曾是索恩的学生。

他对新华社记者说,索恩推动了引力波探测研究合作,帮助搭建了整个研究理论框架,促成了这一领域研究大生态的发展。

索恩不仅对科研充满激情,还是一位在文学和艺术领域游刃有余的跨界达人。

2009年退休后,他前往好莱坞参与电影制作。

首部电影便是著名的《星际穿越》,索恩担任科学顾问。

这部科幻电影成为很多物理课堂的必放影片。

索恩撰写的科普书籍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其科普演讲节目在媒体上反复播放,他推动科幻小说新的创作方向正是索恩等人的努力,让全世界无数年轻人开始对引力波、相对论、时间旅行等话题着迷,激发更多年轻人投身自然科学探索。

巴里巴里什LIGO的大主管

对于81岁的巴里巴里什来说,获得诺贝尔奖是意料之中的事。

他特意设了一个闹钟,等着接诺贝尔奖团队的电话。

果然,电话在凌晨2:41分响起,早于他的设定闹钟4分钟。

虽然我们有一些预期,但瑞典皇家科学院的保密工作还是做得非常好,他告诉美联社记者。

曾主持过国际直线对撞机项目的巴里什在科研项目管理方面特别有一套,威望极高。

早期LIGO项目内部也曾充满竞争、矛盾和对立,一度关系僵化。

负责该项目的加州理工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脾气和秉性各异,在合作中遇到很多问题。

直到加州理工学院找到巴里什来主持实验工作,才逐渐把两个学校的合作拉上正轨。

在采访中说,是科学目标和不断的技术挑战激励着他坚持走下去。

他于1997年至2006年担任LIGO项目主管,把早期各自为政的几个研究小组,成功转化为由1000多名科学家参与的高效的国际大科学合作工程。

美国《科学》杂志在一篇关于巴里什的报道中写到:他虽然没有发明LIGO,但是他让LIGO成为了现实。

爱因斯坦提出了空间弯曲的概念?被许多物理学家都嗤之以鼻,甚至

  作为现代物理学的开篇者,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物理学天才。

曾在年少之时,就已经名震物理学界,荣获多项成就。

狭义相对论也是他这一生中,辉煌亮点的其中之一。

可就在这极为经典的理论之中,也存在着几个小的争议的问题。

那就是引力问题,在研究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爱因斯坦提出了空间弯曲的概念。

这让当时的许多物理学家都嗤之以鼻,甚至嘲笑爱因斯坦,“一定是外星人派来拯救地球的。

”  一个神奇的论说出世,往往会伴随着争议,这已经见怪不怪。

爱因斯坦没有管他人如何看待和议论,就继续潜心研究引力问题。

一次,孩子们问他,如果电梯突然坠落,究竟会怎么样呢?  答案很鲜明,在电梯中的物体都将处于失重状态,也就是零重力状态。

电梯及电梯内的物体都有着共同的,向下的加速度。

因此,爱因斯坦提出猜想,这可能是由于重力的突然消失。

换句话说,当一个人从十六楼往下跳,他是感觉不到自身有多重。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爱因斯坦发现了引力的根本实质,也就是著名的等效原理。

  根据这个等效原理,他更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通常,光路沿着直线传播,并且为最短途径,而在通过玻璃等其他介质的时候,往往会因为玻璃中的其他杂质,而出现折射。

当光束在通过玻璃时,速度会有所减慢,同时引力对其的作用时间也有所增长,会出现弯曲的情况。

  将此情况放大来看,在卫星发射时,火箭升空的时候,有着强大的加速度。

假设在此时,发射一束光束,光束会因为受引力影响,而出现弯曲。

也就是说明了,空间因为引力而发生了弯曲现象。

  这或许很难理解,但是,确确实实存在于现实当中。

看来,现代物理学的探索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也许,在未来会有第二个爱因斯坦,带我们走向新的纪元。

宇宙中的引力是运行的?黑洞的质量会产生引力场吗?

宇宙中的引力是怎么运行的?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又极其复杂的问题。

宇宙中的引力是通过引力场来实现的。

引力场是一种时空弯曲的现象,它是由物体的质量引起的。

当一个物体有质量时,它会使周围的时空弯曲,产生引力。

这个引力会影响其他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

在宇宙中,引力起着主要的作用。

它不仅影响星体的运动轨迹,还影响宇宙岛的形成和演化。

例如,在银河系中,太阳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使得它们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

同样地,在宇宙的尺度上,引力也影响着宇宙岛团的形成和演化。

此外,引力还影响物质的分布和运动。

例如,在宇宙岛团中,物质会因为引力的作用聚集在一起,形成宇宙岛。

这些宇宙岛又因为引力的作用而聚集在一起,形成更大的结构。

引力场是由物体具有质量而引起的。

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物体的质量会弯曲周围的时空,产生引力场。

这个引力场会影响其他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

因此,引力场是由物体的质量引起的。

黑洞的质量会产生引力场吗?黑洞是一种极度紧密的天体,其质量非常大,因此在其周围会产生极强的引力场。

根据广义相对论的理论,黑洞的质量和引力场可以弯曲时空,从而导致时间流逝的变慢。

这种现象被称为时间膨胀,它是由于引力场的强大造成的。

因此,黑洞的质量确实会产生引力场。

总的来说,宇宙中的引力是通过引力场来实现的,它影响着星体的运动轨迹、宇宙岛的形成和演化以及物质的分布和运动。

加入收藏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