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质是否存在,或者引力理论是错误的吗?答案就在数十亿年前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27 点击数:
简介:文 | 兲丢编辑 | 兲丢宇宙,浩瀚无垠,充满了未知与神秘,自人类仰望星空的那一刻起,我们就从未停止过对宇宙奥

【菜科解读】

宇宙,浩瀚无垠,充满了未知与神秘,自人类仰望星空的那一刻起,我们就从未停止过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我们试图理解星体的运行规律,探寻宇宙的起源和演化,以及那些隐藏在黑暗中的未知物质和能量,在众多宇宙谜题中,暗物质和修正引力理论无疑是当今物理学和天文学领域最引人入胜且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

暗物质是否存在,或者引力理论是错误的吗?答案就在数十亿年前

故事要从我们熟悉的星系说起,天文学家们通过观测星系中恒星的运动速度,发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星系外围恒星的旋转速度远远超过了根据可见物质的引力计算所得出的预期值,换句话说,星系中似乎存在着某种我们看不见的物质,它提供了额外的引力,将星系维系在一起,防止它们分崩离析,这种神秘的物质,就被科学家们称为暗物质

暗物质,顾名思义,它不发光,也不反射光,这意味着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到它,它与普通物质之间也几乎不发生相互作用,就像幽灵一样穿透我们,存在于我们周围,却难以捉摸,那么,科学家们是如何推断出暗物质存在的呢?答案就在于它对可见物质产生的引力效应

暗物质是否存在,或者引力理论是错误的吗?答案就在数十亿年前

想象一下,你在一张平铺的床单上放了一个保龄球,床单会因为保龄球的重量而凹陷下去,如果你再在床单上滚动一颗小玻璃珠,玻璃珠的运动轨迹就会受到保龄球产生的凹陷的影响,同样地,暗物质虽然不可见,但它巨大的质量会对周围的时空造成扭曲,就像保龄球对床单的影响一样,从而影响到星系中恒星和其他可见物质的运动

除了星系旋转曲线异常,还有许多其他的天文观测现象也支持着暗物质的存在,星系团的质量分布、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涨落等等,都暗示着宇宙中存在着一种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物质形式

暗物质是否存在,或者引力理论是错误的吗?答案就在数十亿年前

尽管有众多观测证据的支持,但暗物质的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我们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由什么构成,也不知道它与普通物质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未知的相互作用,为了寻找暗物质,科学家们在地下深处建造了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试图捕捉到暗物质粒子与普通物质粒子发生碰撞时产生的微弱信号,大型粒子加速器也在不断地进行着高能粒子对撞实验,希望能够在实验室中创造出暗物质粒子

与暗物质相对的是另一种解释宇宙中引力异常的理论——修正引力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我们现有的引力理论,也就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修正,就像牛顿的经典力学在微观世界和高速运动的情况下不再适用,需要用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来修正一样,广义相对论也可能存在着局限性

暗物质是否存在,或者引力理论是错误的吗?答案就在数十亿年前

修正引力理论的支持者认为,我们不需要假设暗物质的存在,只需要对现有的引力理论进行修正,就能够解释星系旋转曲线异常以及其他天文观测现象,他们提出了一些新的引力理论,例如MOND理论(MND,修正牛顿动力学),试图用新的引力模型来解释宇宙的加速膨胀和其他宇宙学难题

暗物质和修正引力理论,就像两条通往宇宙真相的不同道路,各自都有着支持者和反对者,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够完美地解释所有的观测现象,这场关于宇宙奥秘的争论仍在继续

暗物质是否存在,或者引力理论是错误的吗?答案就在数十亿年前

暗物质和修正引力理论的探索,不仅关乎我们对宇宙的理解,也可能对人类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暗物质真的存在,并且我们能够找到利用它的方法,那么它将为我们提供一种全新的能源形式,甚至可能引发一场新的技术革命,而修正引力理论的研究,则可能让我们对引力的本质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找到控制引力的方法,实现星际旅行的梦想

#p#分页标题#e#

宇宙,就像一本充满未知的巨著,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解读,暗物质和修正引力理论,只是其中两个引人入胜的章节,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终将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找到宇宙的终极答案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对暗物质和修正引力理论的看法,以及你对宇宙奥秘的思考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奇规律性信号?莫非真有外星人?

【CNMO新闻】对于宇宙中是否存在外星人一事,不同的人都有着不同的看法。

不过今日的一项研究成果登上了热搜,或暗示着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可能性。

7月19日,一篇题为《三十年的长周期无线电瞬变活动》的研究文章在《自然》杂志上刊发。

研究人员发现,至少从1988年起,一个神奇的外宇宙来源不断以22分钟的频率定期向地球发射无线电波。

目前,多国科学家纷纷开始观测这一神奇源头,试图努力解决围绕这个天体的神奇,它究竟是脉冲星、磁星,还是外星生命试图联系地球上的人类?未知外宇宙物体35年来不断发出神奇电波图源红星新闻在长达数月的时间里,国际射电天文学研究中心ICRAR的科学家们每三个晚上就会使用位于澳大利亚的默奇森广域阵列射电望远镜扫描一次银河系。

很快,他们就有了令人振奋的发现:“几乎在我们刚开始观察的时候,就在天空发现了一个新的光源,每22分钟重复一次。

”通过对长达35年的观测数据进行计算,研究人员得到了精确的脉冲时间,“源头就像时钟一样,每1318.1957秒产生一次,误差为十分之一毫秒。

”然而,这一信号波与此前在地球上看到的都不同,也不符合目前存在的任何理论。

脉冲星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图源红星新闻研究人员刚开始怀疑这是一颗脉冲星。

但如果它是一颗脉冲星,那么其运行方式似乎并不符合现有的科学理论定义。

如果引力波强到足以在地球上被探测到,那么这个代号为GPMJ1839-10的天体的旋转速度一定非常快。

然而,“目标看起来很像脉冲星,但旋转速度要慢上1000倍。

”与预期相悖。

  该研究一经发布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还登上了微博等平台的热搜。

不少网友表示,这或许是其它地外文明发往地球的信号。

虽然目前还没有证据能够证明,但是在茫茫宇宙中,有巨大概率存在与人类相似的其他生物和文明。

外星人的联络请求?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奇规律性信号,到底是什么

外星人的请求?外星人的联络请求?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奇规律性信号,到底是什么?国际著名期刊《自然》一篇题为《三十年的长周期无线电瞬变活动》的研究在杂志上刊发。

研究人员发现,至少从1988年起,一个神奇的外宇宙来源不断以22分钟的频率定期向地球发射无线电波。

然而,研究人员并不知道这些神奇信号的源头是什么,因为其电波的性质并不符合世界上任何已知的理论和模型。

而目前我们所观测到的这种脉冲信号,统称为:快速射电暴。

快速射电暴从1987年开始,地球上的一些射电望远镜就开始探测到一些来自遥远宇宙的短暂而强烈的无线电波脉冲,这些脉冲被称为快速射电暴Fast Radio Bursts,FRB。

快速射电暴持续时间极短,通常只有几毫秒,但能够释放出相当于太阳在一整天内释放的能量。

快速射电暴的起源和物理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有多种可能的理论模型来解释它们,如中子星合并、磁星爆发、超新星遗迹、黑洞碰撞等。

快速射电暴有两种类型:单次爆发和重复爆发。

单次爆发只出现一次,而重复爆发则在同一位置多次出现。

目前已经探测到的快速射电暴中,大部分是单次爆发,只有不到10例是重复爆发。

重复爆发的快速射电暴中,有一例特别引人注目,这个射电源被命名为GPM J1839−10,它位于距离地球约1.5万光年的银河系内。

GPM J1839−10的脉冲周期为1320秒22分钟,期间有一个400秒的窗口,爆发会持续30到300秒。

GPM J1839−10的脉冲亮度约为0.1焦耳/赫兹,相当于太阳在射电波段的亮度。

GPM J1839−10的脉冲信号最早可上溯到1988年,至今已经持续了30多年,是目前已知最长寿命的射电瞬变源。

三十年的长周期无线电瞬变活动与快速射电暴有什么关系?高能物理现象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一种高能天体物理现象,呈现瞬态电波脉冲,来自河外或宇宙学起源。

快速射电暴是一种高能天体物理现象,呈现瞬态电波脉冲,仅维持数毫秒的爆发。

快速射电暴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持续时间:快速射电暴的持续时间通常在几毫秒到几十毫秒之间,最短的只有0.3毫秒,最长的也不超过30毫秒。

色散量:快速射电暴的色散量是指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到达地球的时间延迟,它反映了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经过了多少自由电子。

快速射电暴的色散量通常在几百到几千之间,远远超过银河系星际介质的贡献,表明它们是河外或宇宙学起源。

亮度:快速射电暴的亮度是指其在某一频率下的辐射强度,它反映了其释放能量的大小。

快速射电暴的亮度通常在几百到几千之间,是目前已知最亮的射电天体现象之一。

偏振:快速射电暴的偏振是指其无线电波振动方向的规律性,它反映了其辐射机制和传播环境。

快速射电暴的偏振可以分为线偏振和圆偏振,其中线偏振表明无线电波振动方向固定或变化缓慢,圆偏振表明无线电波振动方向以螺旋形变化。

快速射电暴中有些具有较高的线偏振或圆偏振,有些则没有明显的偏振。

频谱:快速射电暴的频谱是指其在不同频率下的辐射强度分布,它反映了其辐射范围和特征。

快速射电暴的频谱可以分为平滑和结构化两种,其中平滑表明其辐射强度随频率变化平缓或无规律,结构化表明其辐射强度随频率变化出现峰谷或周期性。

快速射电暴中有些具有平滑或结构化的频谱,有些则没有明确的频谱形状。

单次爆发和重复爆发单次爆发:单次爆发是指只出现一次,没有重复观测到的快速射电暴。

单次爆发占据了大多数已探测到的快速射电暴样本,它们可能是由一次性或不可逆转的事件产生,如中子星合并、黑洞碰撞等。

单次爆发通常具有较低的色散量、较高的亮度、较弱或无偏振、较平滑或无规律的频谱等特征。

重复爆发:重复爆发是指在同一位置多次出现,有重复观测到的快速射电暴。

重复爆发占据了少数已探测到的快速射电暴样本,它们可能是由可重复或可逆转的事件产生,如磁星爆发、脉冲星风暴等。

重复爆发通常具有较高的色散量、较低的亮度、较强或有规律的偏振、较结构化或有周期性的频谱等特征。

外星人的信号?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规律性射电暴更可能是由自然的物理过程产生,而不是由智能生命设计 。

一方面,规律性射电暴的周期性并不完全稳定,而是存在一定的变化和不确定性 。

如果它们是由外星人发送的信号,那么应该具有更精确和固定的时间模式。

另一方面,规律性射电暴的频谱和偏振也并不完全平滑和规则,而是存在一定的结构和变化 。

如果它们是由外星人发送的信号,那么应该具有更简单和明确的信息编码方式。

此外,规律性射电暴所在的位置和环境也并不适合智能生命存在和发展 。

FRB 121102位于一个矮星系内,该星系可能经历了近期的太阳形成活动和超新星爆发 。

FRB 180916.J0158+65位于一个螺旋星系内,该星系可能存在一个中等质量黑洞或一个致密太阳团。

FRB 180916.J0158+65位于一个螺旋星系内,该星系可能存在一个中等质量黑洞或一个致密太阳团 。

这些环境都具有极端的温度、密度、磁场和辐射,对智能生命的生存和通信都不利。

本文总结因此,规律性射电暴更可能是由某种天体物理机制产生,而不是由外星人发送的信号。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规律性射电暴源体是一种高速自转的高磁场中子星,即磁星 。

磁星会不定期地发生强烈的磁场重构,导致其表面和外层发生剧烈的震动和裂变,从而产生快速射电暴 。

磁星的自转周期和轨道周期可能会影响其磁场重构的频率和强度,从而导致其快速射电暴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

虽然GPM J1839−10可能不是外星人发送的信号,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宇宙的浩瀚,存在着无数的文明和星球,只不过目前人类还没有发现为止,我们更加研发更加先进的技术,去寻找外星文明,而不是让他们发现地球的存在。

#所见所得,都很科学##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奇规律性信号#

加入收藏
               

暗物质是否存在,或者引力理论是错误的吗?答案就在数十亿年前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