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之夜?国宝年夜饭吃啥?

【菜科解读】
除夕之夜,无论相隔多远,工作有多忙,人们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
有时实在不能回家时,家人们也总是为他留一个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与他团聚。
这年夜饭也叫合家欢,是人们极为重视的家庭宴会。
俗话说得好,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吃顿饭。
按照中国民间的传统习惯,年夜饭的吃食很有讲究,通常有馄饨、饺子、长面、元宵等等。
大熊猫年夜饭吃什么?竹笋+胡萝卜!
农历除夕,北京动物园饲养队熊猫馆班长马涛给大熊猫准备了一顿特别的早餐用胡萝卜条儿在地面上摆成旺字,寄托美好的新春祝福。
昨天,已是马涛陪伴大熊猫度过的第28个春节了,夜晚他也一直守候在大熊猫身边。
长期的相处,让马涛在心底里把这些可爱的大熊猫当作亲人,他牵挂着大熊猫的一举一动。
昨天,马涛用特别的方式给大熊猫过年。
他把食盆、食槽彻底洗净,如果有破损,还会换新的。
过年嘛,就要辞旧迎新,大熊猫的小窝也要焕然一新!
昨天一大早,马涛就来到熊猫馆,逐个检查运动场和兽舍,特意为熊猫宝宝们精心准备了一番。
他来到配料室,把胡萝卜、竹笋洗净去皮。
与往常不同的是,马涛把胡萝卜切成条儿,带到熊猫运动场,在地面上摆成一个旺字。
狗年到了,借此表达一个美好祝福,让熊猫宝宝们沾沾喜气!
大熊猫古古凑过来,先用鼻子嗅了嗅,然后拿起一根胡萝卜条儿,大口嚼了起来。
古古可是北京动物园里的小明星,去年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一行访华时,曾来到北京动物园,特朗普夫人与古古拍下了一张珍贵合影。
古古也是马涛最喜欢的一只大熊猫,体型大、毛色好,身体健壮而且头脑聪明,是熊猫界的美男子。
每天的朝夕相处,马涛早已把这群可爱的大熊猫拟人化,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照顾着,这才有了春节摆旺字的想法。
大熊猫一天得吃八顿饭。
四顿正餐,四顿水果,如果深夜饿了还得准备夜宵。
大熊猫是独居动物,每只的食量各不相同。
你算算,一只大熊猫准备八顿饭,总共有八只,这一天下来也够忙的吧?马涛说。
大熊猫作为国宝,要比其他动物照顾得更加仔细。
饲养员们排好班,24小时不间断地守候,天天如此。
农历除夕当晚,自然也要有人留守。
然而,在这样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里,身为班长的马涛首当其冲,主动选择留下来,和大熊猫一起过年守岁。
算下来,这已经是马涛在熊猫馆里度过的第28个除夕夜了。
每年除夕夜,只剩下马涛一个人与八只大熊猫陪伴在一起。
刚开始,最大的挑战是孤独,那时候互联网还不发达,也没有智能手机,只能靠一部座机与外界沟通,无事时只好靠看报纸杂志解闷。
除夕夜里,马涛会跟大熊猫们说说话、聊聊天,告诉熊猫宝宝们:过年啦,又要长大一岁喽!
就像对待家人一样,马涛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大熊猫们活得健健康康的。
在野生状态下,大熊猫的正常寿命是20年左右。
在动物园里经过精心照料,大熊猫的寿命已经延长到30年左右了。
古古今年19岁,正值壮年哪!马涛笑着说。
国宝级濒危动物,那些从灭绝边缘“抢救”回来动物们
1、古朴国宝:大熊猫大熊猫是一种以食竹为主的动物,不仅集珍稀、濒危、特产于一身,而且非常古老,有“活化石”之称。
与其同时代的古动物剑齿虎、猛犸象、巨貘等均已因冰川的侵袭而灭绝,惟有大熊猫因隐退山谷而遗存下来。
现仅分布于中国四川、陕西、甘肃约40个县境内的群山叠翠的竹林中,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
原因无非是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使其退缩于山顶,呈孤岛化分布,食物与配偶资源贫乏,近亲繁殖严重、体质下降、抗病力弱。
目前总数仅仅1000只,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濒危物种”。
2、数量极稀:金丝猴 中国金丝猴包括川、滇、黔三种。
因滇金丝猴远居滇藏的雪山杉树林,数量仅千余只;黔金丝猴仅见于贵州梵净山,数量才700多只;大家比较熟悉的当属川金丝猴。
川金丝猴,分布于四川、陕西、湖北及甘肃,深居山林,结群生活,背覆金丝“披风”,攀树跳跃、腾挪如飞。
金丝猴刚被命名时,因其仰鼻金发,使动物学家爱德华先生联想起欧洲十字军司令的翘鼻金发的夫人洛克安娜,于是,他便把这个美人之名放到了金丝猴身上(请看金丝猴的学名)。
3、长江奇兽:白鳍豚 白鳍豚为中国长江中下游的特有水兽,全球豚类有70多种,淡水仅5种,中国仅此一种淡水豚。
分布狭窄,比大熊猫更古老、更稀少。
白鳍豚体态娇美、皮肤滑腻、长吻似剑、身呈纺锤。
眼小如豆、耳小像针,上下颌密布小牙130多颗,头顶左上方有一圆形鼻孔,每隔20秒出水换一次气。
虽然视听能力欠佳,但声纳系统发达,对超声波的回声定位能力是任何现代潜艇所望尘莫及的,当群体被冲散后,它们利用高频率的声纳可与在十几公里外的同伴取得联系。
白鳍豚已是一种注定要灭绝于我们手中的美丽传奇的动物,它被国际保护人士称为“活着的死物种”。
目前人工饲养仅有一只,名为“淇淇”。
长江的围湖造田、有害渔具、修闸建坝、繁忙的航运、渔业及严重的污染都在威胁其生存。
已经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列为“极危”物种,也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查看详情
乾隆墓被盗惊天之谜 四国宝不知去向
秦以前,不管官印、私印,都可以用上这个大名。
秦统一六国后,规定只有皇帝的印才能叫"玺",臣民的只能叫"印"。
乾隆帝一生拥有玺印1800多方,独冠帝王之首,是他爷爷康熙的15倍,是他父亲雍正的11倍。
乾隆的一方方玺印是他为自己漫长人生路上树立的里程碑,也是他心情的晴雨表。
玉玺"八徴耄念之宝". 他打了胜仗要制玺纪念;抄录诗作要用玺点缀;70岁刻"古稀天子"及与之配套使用的"犹日孜孜",80岁刻"八徴耄念之宝"及与之相配的"自强不息",都体现出不服老的劲头。
嘉庆二年(1797年),已经当了太上皇的乾隆,用的一方玺措辞极其直白,上面赫然写着"归政仍训政",明摆着讲,虽然儿子当皇帝,但大事还得老子说了算。
乾隆在位时,刻的第一方皇帝玺印,内容就是"乾隆御览之宝"。
乾隆元年(1736年)的正月初四,雍正皇帝已经去世4个多月,居丧的哀伤气氛被改年号的喜庆所取代。
25岁的年轻皇帝让身边的太监拿着一方铜制的玺印材料去内务府传旨,命令在上面刻"乾隆御览之宝"6个字。
乾隆玉玺有相当一部分流失海外 负责此项工作的人战战兢兢接了旨,6天后,请太监将两份篆文草稿呈送乾隆,一份是阴文(字呈白色),一份是阳文(字呈红色)。
皇帝仔细看过后给出回复:用阴文。
再过40天,精心制作的铜玺完工交差。
作为富有四海的君王,乾隆一生拥有"乾隆御览之宝"共有8方,其玺印材料极为丰富,仅玉就有碧玉、白玉、青玉、墨玉等等。
多年战乱中,乾隆玉玺有相当一部分流失海外。
当时,现存最有价值的还是上面提到的"八徴耄念之宝"。
它是乾隆在位55年,为庆祝其80寿辰制作的,在乾隆玉玺中算是比较大的一枚。
印文在许多重要清朝宫廷藏品中,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秋山暮霭图卷》,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柳鸭芦雁图卷》上,都印有这枚"八徴耄念之宝"。
该玉玺现在英国,因在伦敦富比拍卖行要拍卖,起拍价达到60万英镑,从而引发网友群起抗议。
不少网友认为,这是对中国的再度挑战,有关方面应该出面来要回这些文物;甚至还有人呼吁,要按照对上次法国佳士得拍卖圆明园兽首铜像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