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星伴月精彩天象28日和29日连续两晚在天宇上演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7-17 点击数:
简介:双星伴月精彩天象28日和29日连续两晚在天宇上演

【菜科解读】

新华社天津8月27日电 记者周润健天文专家介绍,本月28日和29日,木星和土星将与一轮明月连续两晚上演相伴的精彩戏码,在天气晴好的条件下,感兴趣的公众凭借肉眼就可目睹到这幕天象好戏。

同为地外行星,每年木星和土星的可见机会长达9个月以上。

今年,木星和土星的间距很近,比较罕见。

天津市天文学会副理事长李梅丛介绍说,进入8月,木星和土星日落后均位于东南方天空,前者亮度约-2.7等,后者亮度约0.2等,木星要比土星明亮许多,几乎都整夜可见。

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者会渐渐运行至南方天空。

28日21时左右,如果天气晴好,公众望向南方天空,将会看到土星、木星和月球这三个天体依次排列。

木星与土星之间的间距为8.3度,月球与木星之间的间距为8.1度,几乎等距。

而后随着月球缓慢东移,到29日晚,月球将运行至土星的右下角。

月球与土星之间的间距为4.1度,月球与木星之间的间距为5.9度,木星与土星之间的间距为8.3度。

连续两个晚上,这三个明亮的天体竞相争辉,成为南方天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李梅丛表示,对于普通公众来说,这是一次认识木星和土星的好机会。

如果借助双筒望远镜,届时可以观测到木星的表面细节、土星的光环以及它们的几颗明亮的卫星。

有趣的是,今年12月黄昏时分,在西南方低空中,从年初就彼此吸引的木星和土星终于挨到了一起,二者的间距最小发生在12月21日,几乎是无缝相拥,难得一见。

太阳系中的行星及其特点

太阳系是宇宙中一个令人着迷的地方,它包含了多个行星,每个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特征。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太阳系中的行星吧!1. 水星: 水星是太阳系中最靠近太阳的行星。

它是一个岩石行星,没有大气层,因此表面温度极端,白天非常炎热,晚上则极为寒冷。

水星的表面有许多撞击坑,类似于月球。

2. 金星: 金星是太阳系中最接近地球的行星。

它的表面温度非常高,达到了约470摄氏度,因为其浓密的大气层导致温室效应。

金星表面有许多火山和火山平原。

3. 地球: 我们的家园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的行星,拥有液态水、大气层和生命存在的条件。

它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多种地貌特征,包括大海、山脉和森林。

4. 火星: 火星是一颗岩石行星,有时也被称为红色行星,因为其表面多为红色。

它有一些像大峡谷、火山和冰帽等引人注目的地貌特征,科学家一直在寻找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迹象。

5. 木星: 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它的体积比其他行星加在一起还要大。

它有强大的大气层,被称为气体巨星,并拥有许多风暴和大红斑等有趣的天文现象。

6. 土星: 土星以其美丽的环系而闻名。

它有一系列由冰和岩石组成的环,环的外观非常壮观。

土星也有多个卫星,最著名的是土卫六,它拥有一个可能存在液态水的冰封海洋。

7. 天王星: 天王星是一个冰巨星,其特点是其自转轴近乎垂直,使得它的季节变化非常极端。

它的大气层重要由氢和氦组成,但还含有甲烷和水等气体。

8. 海王星: 海王星是太阳系中最遥远的行星,它也是一个冰巨星。

它的大气层非常寒冷,由于其内部释放的热量,海王星拥有强大的风暴和气旋。

这些行星构成了我们太阳系的奇妙景观,每个行星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神奇之处,激发了科学家们的好奇心,也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神秘。

希望这篇科普文章能让大家更了解太阳系中的行星!

从地球到太阳,天体为何都是球体,宇宙中有不规则的星球吗?

地球月球,金星火星这些名称不同的天体在质量和体积上都有巨大区别,表面环境也各不相同,但在众多不同点中它们其实还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它们都是球体,或者都近似于球体。

而且根据天文学家的研究,体积越大的天体所形成的球形越完美,比如直径1.28万千米的地球其实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极半径和赤道半径差了21千米左右,比值是1:0.99672,形象理解的话,如果地球是个直径1米的球体,那么赤道鼓起的部分也就比两极高3毫米而已。

这个结果凭心而论,让很多篮球足球都不如地球像球,但地球的完美程度比起1.5亿公里外的太阳来,还是差点意思。

作为太阳系内体积和质量最大的天体,如果把太阳也缩小为直径1米的球体的话,那么它的赤道部分只会鼓起0.1微米,注意是微米,也就是千分之一毫米,比地球缩小后的3毫米还要再精确几个数量级。

但你有没有想过天体为何都是圆球形状的呢?为何不是甜甜圈形状或者立方体形状呢?这次我们就来回答这个问题物理学家告诉我们,宇宙中有强力,弱力,引力,电磁力,这四大基本作用力,而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在宇宙中引力才是支配所有天体的终极力量,剩下三个基本作用力支配的都是电子和原子核层面的微观世界。

具体到每一个天体上来看,引力的存在使得组成它们的物质都有着不断向中心坠落的特性,牛顿之所以被苹果砸到脑袋,就是因为地核的引力在吸引苹果向地核坠落。

但引力只有在天体质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干强大到“均匀拉平”全部表面和整体外部形状,地球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平整,因为山峦起伏本质上就是地质活动在对抗地球引力。

在真正的大质量天体比如中子星上,山脉起伏最高才只有1毫米,而且只能存在很短的时间,马上就会被中子星超强的引力“强行拉平”。

物理学上把大质量天体在引力作用下外表逐渐向球体的演化过程,称为“流体静力平衡”,而由于气态物质远比固态物质容易被引力影响,所以天体质量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成为气态巨行星,它们的流体静力平衡也就做的更好。

太阳系内的木星和土星就是气态行星的代表,它们表面纷扰的大气也决定了它们比地球更圆,而对于由等离子体构成的太阳来说,情况也是差不多的,因为等离子体也远比固体物质容易被引力影响。

在地球上,海面远比地面平整也是这个原因,因为液态远比固态的可塑性强。

其实地球的引力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强,一块小磁铁从地面吸起一根针这一过程,背后折射出的就是地球60万亿亿吨质量带来的引力,还不如一块小磁铁的事实。

总的来说宇宙中并不是所有天体都是球形,至少小行星带里的天体还都是不规则形状,因为它们的质量太小了,核心区域的引力远不足以把固态表面上的起伏“熨平”,相较之下液态物质很容易就能完成“化身为球”的壮举。

从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生活视频,到我国空间站上的生活视频,我们都能看到宇航员们喝水的画面,在微重力的宇宙中,液态水马上就会自发形成一个个小水球,这背后的原理和天体呈现球体外观的原理是一样的,都属于流体静力平衡。

天体的形状虽然巨大程度上由引力主导,但它自身的运动速度和状态也会造成形变,因此天体的演化过程是涉及到许多公式的综合过程。

同样,宇宙也绝非是一两个公式就能描述的,人类目前面对宇宙还有太多的疑问,也还有太多的宇宙规律等着科学家去发现和总结。

加入收藏
               

双星伴月精彩天象28日和29日连续两晚在天宇上演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