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贫寒却成为盛唐宰相?张九龄的一生遇到过什么坎坷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7-08 点击数:
简介:出身贫寒却成为盛唐宰相 张九龄的一生遇到过什么坎坷?

【菜科解读】

今夜,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夜晚,沧海之上,明月初生,月华如练,露水晶莹。

被贬荆州的张九龄,此刻正独自难眠,看到从窗口倾泻而入的月光,他想起了远方的亲人,再也毫无睡意。

他干脆吹熄蜡烛,披衣出户,啊,那一轮可爱的月亮,早已高悬于深蓝色的夜幕: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的这首《望月怀远》,是咏月诗中的千古名篇,多少人被它打动,多少人为之伤感。

然而,写下这首柔情缠绵的绝唱不久,这位大唐盛世的文人宰相,便从此挥手告别了人间。

01年少聪颖,屡屡登第公元678年,张九龄出生在一个仕宦之家。

他的曾祖父张君政,曾任韶州别驾,祖父张子虞曾出任窦州录事参军,父亲张弘愈,曾任新州索卢县丞。

相传张九龄的母亲卢氏,在老家始兴怀孕已满十个月,但仍未分娩。

一日遇见一个看病兼算命的老先生,经诊断后,老先生告诉张九龄之父:腹中胎儿乃非凡人物,但始兴这个地方太小,容其不下,恐须到大地方出生。

听完先生之言,张家虽半信半疑,但还是很快迁移到了韶州,张九龄终于得以在大地方韶州出生。

张九龄自幼天资聪慧,才智过人,五六岁便能吟诗作对,一时人称神童。

十三岁时,张九龄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他将自己的文章向广州刺史王方庆呈上,刺史大人阅后,赞曰:此子必能致远。

702年,张九龄参加当年的进士考试,一举登进士第,他的家乡曲江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因为盖自三代至于唐,人才之生,盛在江北。

开元天宝以前,南士未有以科第显者。

张九龄的中举,意味着岭南蛮荒时代的结束,为了彰显这一标志性事件的意义,张九龄家乡的祠堂里,至今还悬挂着一副对联: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

703年,文坛领袖张说因事被贬岭南,路过韶州时,25岁的张九龄携文拜见,张说评价其文如轻缣素练,实济时用,并且肯定地对别人说:后来词人之首也。

707年,张九龄赴京参加吏部的选拔考试,再次一举通过,授秘书省校书郎。

正好太子李隆基有所作为,举天下文藻之士,并亲自策问,九龄对策优等,升为右拾遗。

李隆基正式即位后,张九龄改任左拾遗。

任职期间,他不忘己之职分,尽心尽力辅佐玄宗,时时处处为国事斟酌把关。

但张九龄贤明正直,眼中揉不得沙子,朝中有些人因此对他有所排斥。

716年,因封章直言,不协时宰,张九龄招致宰相姚崇不满,是年秋天便辞官归养。

02开凿庾岭,福泽一方回到岭南,张九龄并未闲居,他向朝廷状请开大庾岭。

朝廷接到张九龄的奏章,极为支持,但是经费由自己筹措。

大庾岭是南岭山脉中的五岭之一,是赣江和北江的分水岭。

在古人的心目中,大庾岭是腹地和南部边陲的分野,是文明和蛮荒的边界。

大庾岭山势高俊,荒僻闭塞,是唐宋两朝发配罪臣去岭南的必经之路。

梅岭古道在秦朝虽然也有一条,但主要用于军事,且因年久失修无法通行,张九龄便上书重修一条。

没有经费不要紧,张九龄趁着农闲征集民夫,开始修凿。

为了保证工程的进展,张九龄亲自到现场踏勘,缘磴道,披灌丛,不辞辛劳,指挥施工。

经过二个多月的奋战,大庾岭上,一条蜿蜒古道快速打通。

张九龄为之撰写了《开凿大庾岭路序》,指出大庾岭修通后,公私贩运皆转输不以告老,高深为之失险。

到了明清时期,大庾岭上已经呈现出一派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的繁荣景象。

梅关古道的修建,是张九龄为家乡人民办的一件实事。

多少年来,这条古道依然是连接南北交通的主要孔道,被后人誉为古代的京广线。

后来宋人大量移民南下,大庾岭路仍是他们最快捷也最便当的通衢大道。

因此人们赞曰:

开关辟道曲江公,南北通途百代功。

独此眼光千古鉴,兴隆富庶赖交通。

1094年的秋天,58岁的苏东坡被贬为宁远节度副使,惠州安置。

在过梅岭时,苏东坡写下了的《过大庾岭》一诗:

一念失垢污,身心洞洁净。

浩然天地间,唯我独也正。

今日岭上行,身世永相忘。

仙人拊我顶,结发授长生。

一千多年的时光恍然而逝,如今的梅岭古道,早已被岁月磨蚀得斑驳苍凉,被行人踩踏的疲惫不堪,但是一代名相的风采,依然朗朗如月,永照人间。

03重出官场,受到牵连718年,张九龄从地方被召入京。

到京后,因修大庾岭有功,唐玄宗嘉奖他为左补阙,并让他主持吏部选拔人才的工作。

#p#分页标题#e#

张九龄感念玄宗对他的恩遇,因此在和赵冬曦评定吏部考试的等次时,毫无私心,完全以文取士,他的公正和才干也逐渐为大家所认识。

王维写诗赞曰:

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仇。

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

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献始兴公》

721年,张说入拜宰相。

他对张九龄很赏识,因二人同姓,遂论谱叙辈,结为弟兄。

两年后,张说将张九龄提拔为中书舍人。

725年,皇帝东巡,举行祭祀天地的大礼。

侍从皇帝登山的官员名单,由张说拟定,他推荐的多是和自己亲近的官员,这些官员将在祭祀之后蒙恩受赏。

当张说让张九龄为之写诏书时,张九龄说:官爵是天下公用的器物,应该把道德名望高的人排在前面,把有功劳的旧臣排在后面。

如果颠倒了顺序,批评就会产生。

张说不以为然,他说:事情已经定下来了,荒唐无据的议论,何足虑之?结果诏书颁布以后,人们纷纷指责张说。

当时,御史中丞宇文融掌管田户租税的事情,每次向皇帝陈奏时,张说多建议皇帝不要听从他,宇文融因此对张说心存怨恨。

张九龄劝张说对宇文融要有所防备,张说又不听。

726年,张九龄所说的话果真应验,张说被宇文融和李林甫等人弹劾而罢相,张九龄也受到牵连,改太常少卿,不久被调出京城任洪州都督,后充岭南按察使。

在洪州任上,张九龄写下《在郡怀秋》二首,抒发了他时不能用、忧郁思归的情感:

物情自古然,身退毁亦随。

悠悠沧江渚,望望白云山。

路下霜且降,泽中草离披。

兰艾若不分,安用馨香为。

730年,张说病逝。

在病逝之前,他多次向唐玄宗推荐张九龄,建议他做集贤院院士。

04三度入京,谏官本色张说的去世,使唐玄宗心里空落落的,他迫切需要一个左膀右臂,一个能臣贤士,来为他分担压力,出谋划策。

731年三月,唐玄宗将张九龄从地方再次召回,授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

张九龄奉旨撰写敕文,不须草稿,援笔立成,深为玄宗倚重。

733年,张九龄任中书舍人,成为唐玄宗智囊团中的首席宰相。

作为大唐宰辅,张九龄不仅忠心耿耿,秉公守则,而且气度不凡,诗文俱佳,唐玄宗对这位新任宰相喜欢不已。

但是张九龄从来不去讨皇帝的欢心,他多次向皇帝直言相谏,规劝玄宗不能贪图安逸,要居安思危,整顿朝纲。

为了加大规劝的力度,张九龄甚至在皇帝的寿辰之上,献上自己精心编写的《金镜录》五卷作为礼物。

对于张九龄的特别礼物,用心良苦,玄宗表面上答谢,心里却在想:这个张宰相怎么有点那个?

玄宗的宠妃武惠妃,欲废太子李瑛而立己子,命人多次游说九龄,九龄为了制止皇子的继位之争,避免发生宫廷内乱,将游说之人厉声斥退。

同样的这件事情,李林甫却说: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

与张九龄的锋芒毕露、正气凛然相比,李林甫实在太会看眼色,太会阿谀奉承,唐玄宗觉得还是跟李林甫相处愉快,于是他想提拔李林甫为宰相。

为了表示对张九龄的尊重,唐玄宗向他征求意见。

张九龄说,李林甫乃一佞臣,若将大唐社稷交付此人,亡国之日必不远矣。

唐玄宗不以为然,他就是喜欢李林甫,他气呼呼地对张九龄说:这次,我不依你,你管不着!李林甫终于加官进爵,成为宰相,高兴地多少天没睡着觉。

张九龄有不可思议的识人之明,他不但看出李林甫为相乃国之灾难,他也早已窥见安禄山的反叛之心,认为此人必乱中国。

736年,安禄山任平卢将军,在讨伐契丹时失利,张守珪奏请朝廷斩首。

张九龄极力支持张守珪,他向玄宗上奏说:安禄山狼子野心,面有谋反之相,一定要执行死刑,否则后患无穷。

天性乐观的唐玄宗却说:你这是妄下断语,且不可误害一个好人。

为示皇恩,唐玄宗将安禄山释放。

最终安禄山反叛,重演了西晋末年,羯族石勒反晋乱华的一幕。

05骨鲠之臣,罢相被贬736年,牛仙客担任河西节度使时,仓库盈满,器械精劲,政绩显著。

唐玄宗很赏识他,想提拔他为六部尚书。

没想到张九龄坚决反对:自开国以来,尚书之职只有德高望重者才可担任。

牛仙客是边疆小吏出身,骤然提拔到清要之位,恐怕遗羞朝廷。

#p#分页标题#e#

唐玄宗觉得张九龄说的有点道理,就退一步,想给牛仙客加个爵位。

谁知张九龄再次反对:牛仙客身为边将,充实仓库,修理器械,乃是本职,陛下可赏金帛,不可封爵。

李林甫早就对张九龄的人品才气嫉恨得牙痒痒,他决心利用这次机会将张九龄扳倒。

他不失时机地站出来,力挺玄宗道:牛仙客有宰相之才,给他个尚书称号有何不可!张九龄所说全是书生之见,陛下岂能为他左右?

对于张九龄太把自己当回事,一而再再而三地忤逆皇上的意思,唐玄宗早就忍无可忍,这次借着李林甫的大力支持,唐玄宗终于将张九龄罢免宰相之职,降为尚书右丞相,而将胆小怕事、毫无政见的牛仙客推向了宰相之位。

当时的监察御史周子谅,是张九龄一手提拔上去的,这时候他站出来主持正义。

他向唐玄宗呈交了一份弹劾牛仙客的奏折,直截了当地说牛仙客不具宰相之才,还引用了武则天时的一句名言,说姓牛的人担任宰相会导致龙蛇相斗,血流成河。

唐玄宗看完奏折勃然大怒:一个小小的监察御史竟然敢诬告宰相,还引妖语为证,真是胆大妄为!于是,周子谅在朝堂之上被活活打死。

受此事件牵连,张九龄在朝廷已无容身之地,736年的十一月份,他被贬为荆州刺史。

拖着沉重的步履,张九龄从天子脚下,一步步走向边远的江湖。

或许是问心无愧吧,虽遭奸人排挤,政治失意,在荒僻的荆州,张九龄依然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一派君子风度: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十二首其一》

06一代名相,风范长存张九龄被赶出中央之后,李林甫一手遮天,无所顾忌,几个奸相将朝廷弄得乌烟瘴气。

唐玄宗又开始思念起张九龄来,他派使者到广东,请张九龄回朝复相。

张九龄以年老体弱不能胜任而辞谢,740年,张九龄在韶州府的私宅病故。

755年,安禄山果然起兵谋反,十几万叛军攻进长安,唐玄宗才知道安禄山是取他的性命来了。

他仓皇外逃,如丧家之犬,想起当初张九龄让他诛杀安禄山,他不听,最终招致如此结局,唐玄宗悔恨至极。

此时唐玄宗才知道,那个从来不给他留面子,从来不会说假话的张丞相,原来是多么忠诚,多么无私。

他觉得自己实在有亏张九龄,就派使者到九龄的家乡,去祭奠和告慰这位故人,以表达他的歉疚和痛悔之情。

如果张九龄泉下有知,不知他是否会原谅此时的唐玄宗,即便他能原谅,那又怎样。

就像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一诗中写道: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情人之间的短暂离散,犹有佳梦可期,盛世一朝倾覆,却是覆水难收。

张九龄任宰相期间,唐朝虽处在全盛时期,但社会矛盾已经暗流汹涌。

张九龄针对社会弊端,重视农桑,轻徭薄赋;整顿吏治,选贤任能,才保持了开元盛世最后几年的稳定。

李隆基因此赞曰:正大厦者柱石之力,昌帝业者辅相之臣。

张九龄不仅是大唐不可多得的名相,也是一位诗文俱佳、才华横溢的文学家。

《旧唐书》说:九龄文学政事,咸有所称,一时之选也。

唐玄宗也曾对侍臣们说:张九龄文章,自有唐名公皆弗如也,朕终身之师,不得其一二。

此人真文场之元帅也。

张九龄的诗歌清淡质朴、蕴藉高远,尤其是他的很多五言古诗,托物言志,情辞委婉,含蓄地体现了他孤高傲世、洁身自好的襟怀与人格。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因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感遇十二首其七》

张九龄一生刚直不阿,光明磊落;同时才华横溢,风度翩翩。

他就是盛放于空谷之中的那束幽兰,永保高洁的本心,不求人来攀折;他也是屈原故乡的那种橘树,历经寒冬,依然郁郁葱葱。

他的功绩与操守,他的文章与风范,必将超越漫长的时空,与世长存。

修炼成为气场女王

女人如何提升自己才干更受欢迎?2021.02.06离了婚的女人如何提升自己重拾自信?2021.02.06女人结婚后如何提升自己不迷失自己?2021.02.06女人如何提升自己的气质和魅力?2021.02.06情商低怎么办?如何改掉低情商?2021.02.06情商低怎么办?提高情商的方法有哪些?2021.02.06女人如何提高自己的情商?2021.02.06高情商的女人都有哪些表现呢?2021.02.06情商低怎么办?怎么样说话可以提高情商?2021.02.06自我提升:分手后没房没车没工作,靠这样做...,

准现房会不会成为烂尾楼

准现房一般出现烂尾楼的概率很小,但也不是说肯定不会烂尾,所以在买房时,还是需要看看开发商是不是央企或者国企,避免出现烂尾楼的情况。

下面,我们来看看菜科网带来的买准现房要注意什么相关介绍吧!准现房会不会成为烂尾楼买准现房并不能保证不会烂尾,因为有很多房地产项目在建设的中后期还没有完工,所以准现房只能说是烂尾风险比较小。

不过,与期房相比,准现房未完工的可能性较小,因为房地产公司一般在建设初期对资金的需求较大,后期房子售出后,资金回笼之后,烂尾风险就会大大减少。

买准现房要注意什么1. 确定住房需求。

买房是一件大事,但由于人们的从众心理和跟风习惯,某个楼盘或某个区域会更火爆,房价也会随之上涨。

因此,对于买房自住的购房者来说,需要选择能满足自己需求的房子。

买房前,一定要设定好自己的目标,多比多看,在可以选择的范围内尽可能详细地了解项目。

2. 谨慎支付押金。

买房的时候,往往要经过交押金这一步。

存款纠纷在生活中经常发生。

购房者在支付押金之前必须仔细考虑。

3. 明确办理房产证的时间。

房产证是房屋的重要文件。

虽然购买准现房的购买风险降低了很多,但如果没有产权证,购房者一刻也不能放松。

根据《城镇房屋所有权登记管理办法》,登记机关权属明确、产权来源完备的,登记机关对权属清楚、产权来源资料齐全的,登记机关应在受理登记之日起两个月内核准登记并颁发房屋产权证。

准现房可以即买即住吗准现房不可以即买即住。

准现房是指房屋主体已基本封顶完工,小区内的楼宇及设施的大致轮廓已初现,房型、楼间距等重要因素已经一目了然,工程正处在内外墙装修和进行配套施工阶段的房屋。

加入收藏
               

出身贫寒却成为盛唐宰相?张九龄的一生遇到过什么坎坷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