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空间推进双模式发动机圆满完成任务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5-25 点击数:
简介:5月9日9时43分,智慧天网一号卫星01星搭乘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它采用了独特的双模式推进系统,配置双模

【菜科解读】

5月9日9时43分,智慧天网一号卫星01星搭乘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它采用了独特的双模式推进系统,配置双模式490N发动机作为轨控发动机。

这是该类型发动机在我国空间推进领域的首次应用。

5月10日至5月23日,双模式490N发动机先后进行4次变轨工作,累计工作时间约5482秒,圆满完成既定变轨任务。

中国第一个:空间推进双模式发动机圆满完成任务

早在十年前,在型号的牵引下,航天科技集团六院801所就开始了双模式490N发动机的技术攻关工作。

其中,如何解决无水肼性能优但燃烧温度高及真空起动安全性问题,平衡发动机性能与工作可靠性,成为研制工作的关键难点。

攻关团队从高性能喷1316.cc注器设计、真空点火特性研究、新型抗高温氧化涂层工艺等方面,进行了关键技术攻关,通过4轮次的优化迭代,确定了最终的技术方案,确保工作温度在材料的许用范围内,真空比冲321秒以上,达到了同类发动机国内工程应用的最高水平。

双模式490N发动机的研制及在轨成功应用,为我国后续空间任务的拓展提供了更多的动力系统解决方案。

中国第一个:空间推进双模式发动机圆满完成任务

天文学家第一次拍摄到正在形成的系外卫星

    这张由亚他加马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数组(ALMA)所拍摄的影像,是PDS 70恒星系统周围的尘埃圆盘。

尘埃盘内有两个黯淡的光斑,其中一个可能是我们首度目击系外卫星即将形成的模样。

IMAGE BY A. ISELLA, ALMA (ESO/NAOJ/NRAO)    艺术家对PDS 70恒星系统的想象图。

环绕着巨行星的黯淡尘埃盘,可能会有颗新卫星正从此处诞生。

ILLUSTRATION BY S. DAGNELLO, NRAO/AUI/NSF  据美国国家地理(撰文:NADIA DRAKE 编译:邱彦纶):一颗全新的系外卫星,可能即将由环绕遥远行星周围的尘埃盘里诞生。

这可能是我们首度目击一颗遥远又巨大的行星,正在形成卫星的过程。

  从这张由智利亚他加马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数组(ALMA)天文台所拍摄的影像中,可以看到在这颗370光年远的小型恒星周围有颗年轻的行星,行星好像被包裹在一圈尘埃气体圆盘内──科学家认为就是这种结构, 让数十亿年前的木星形成了众多的卫星。

  这篇研究是由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的安德烈. 尹色拉(Andrea Isella)所领导,他在声明中表示:「在它周围,很有可能形成行星大小的卫星。

」  「巨行星的周围有即将形成卫星的巨大圆盘,这显然相当合理。

」史丹佛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布鲁斯. 麦金塔(Bruce Macintosh)7月初在《天体物理学期刊快报》(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发表这样的评论,「这个结果很有趣,且可能性极高。

」  哈佛-史密森尼天体物理中心(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的西恩. 安德鲁斯(Sean Andrews)对此表示赞同,他还补充说明,这幅影像应该是我们第一次拍摄到正在形成的系外卫星。

  「如果这个最后的结果没错,」他说:「这将是重要的第一击。

」  旋转环绕  先前天文学家已经在恒星周围看到了许多类似的尘埃云。

这种结构称为环星盘(Circumstellar Disk),行星就是从此处生成──虽然我们对尘埃形成行星的确切过程仍不太清楚。

在某些状况下,菜叶说说,天文学家认为他们可以看到新生行星在这些环星盘中清出轨道,而ALMA已经拍摄到许多这类新生行星的影像。

  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看到行星周围的尘埃盘;要在太阳系外直接看到行星已经非常难了,更不用说是环绕着年轻巨大行星的弥漫碎屑云。

  ALMA是由散布在亚他加马沙漠上的66座碟形电波望远镜所组成的巨大数组。

尹色拉和他的同事利用ALMA在2017年所收集到的数据,研究被尘埃环绕的PDS 70恒星系统。

这个恒星系统中有颗名为PDS 70b的行星,大小和木星差不多,它在围绕着年龄约600万年的小型母恒星的环星盘中清出了一条缝隙。

另一颗名为PDS 70c的行星沿着缝隙的内缘绕行,和母恒星的距离约相当于海王星到太阳的距离。

  一开始,PDS 70c周围的朦胧区域看起来像是个黯淡的气体臂。

但今年研究团队利用一种稍微不同的方法重新处理这个ALMA的数据,才将这些不规则区域解析出尘埃环的结构。

尹色拉和他的同事认为,这张经过重新处理的影像是环绕行星的碎屑盘,卫星就是从这种结构内形成,迅速成长的行星也能从此吸取物质。

  「我们相信木星的卫星是从年轻木星周围的圆盘中形成的,而且这种环行星盘对行星形成也非常重要。

」他说。

  切入重点  但这个发现还没有尘埃落定。

  「这些结果的确有些令人费解的问题。

」安德鲁斯说。

他指出以不同波长进行的观测结果并不一致,因此让恒星周围的环星盘影像出现稍微差异。

如果是使用ALMA观察,尘埃盘内显然有个看起来像是行星的点状光源:PDS 70c。

但如果是使用更短的红外波长进行研究,这个点源则看来较为弥散。

  安德鲁斯表示:「PDS 70c周围的环境看起来很复杂。

」  尹色拉指出,「这个ALMA所观测到的结果相当模糊。

」他表示团队正努力利用其他的观测数据来确认他们的结果。

  「我们还有正在进行的ALMA计划,能够再度对这个恒星系统进行观测,并测量环行星盘的轨道运动,」他说:「所以,敬请拭目以待啰! 」 

TESS卫星发现了第三颗小型行星,它是一颗气态“亚海王星”

    令人意外的是,研讨人员还发现第二颗行星存在的根据,虽然亟待进一步证明。

但是它们同在一个行星系统,其轨道周期较短,环绕主恒星一周仅7.8天,假设它被确认为一颗行星,很可能是TESS卫星发现首颗地球大小的行星。

  HD 21749b表面温度可能在华氏300度左右,相对较低,由于它挨近几乎和太阳相同明亮的恒星。

麻省理工学院科维理天体物理和太空研讨所博士后戴安娜·德拉戈米尔(Diana Dragomir)说:“这是我们迄今所知环绕明亮恒星工作的温度最低小型行星。

我们关于热行星大气层了解许多,但是由于很难找到距离恒星较远、温度较低的小型行星,因此我们无法对这些体积较小、温度较低的行星了解许多。

但是我们非常走运,观测到这颗系外行星,现在可以更加详细地研讨它。

”  这颗行星体积是地球的3倍,归于“亚海王星”类型。

令人惊讶的是,它的质量竟然是地球的23倍,但是这颗行星不太可能是岩石行星,而是由气体构成,其大气密度比海王星或许天王星更加布满。

  

加入收藏
               

中国第一个:空间推进双模式发动机圆满完成任务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