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飓风季节6月1日开始?几颗新的气象卫星改善今年的飓风预测

【菜科解读】
大西洋飓风季节于6月1日开始,几颗新的气象卫星将收集有价值的数据,以改善今年的飓风预测。
飓风,也称为热带气旋,是热带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并凝结形成云和雨时形成的大型旋转风暴。
卫星提供当前天气状况的重要数据,使气象学家能够更准确地预测这些风暴的路径和强度。
最近发射的几颗卫星正在提供比以往更准确的数据,包括2019年发射的COSMIC-2卫星。
由六颗小卫星组成的网络TROPICS也将在未来几个月发射。
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副组长、该项目的总负责人威廉·布莱克威尔告诉Space.com:“当我们吸收了热带地区的数据后,我们预计预报会有显著的改进。
”
目前大约有160颗卫星收集地球天气和大气数据,并将这些信息传回。
这些卫星包括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运营的卫星,如GOES系列,以及由美国航天局运营的卫星,如全球降水测量任务等。
布莱克威尔说:“可以用于热带风暴测量的东西有很多。
”
最近增加的是气象、电离层和气候星座观测系统-2 (COSMIC-2),菜叶说说,由NOAA、其他美国机构和台湾国家空间组织联合运营。
作为2006年首次发射的原始宇宙卫星的更新,该项目的六颗卫星于2019年6月25日发射。
COSMIC-2卫星依赖于从未打算用于天气观测的其他卫星:在地球大气层上空高轨道运行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
GPS卫星发出无线电波,GPS系统用它来确定位置。
无线电波在进入大气层时会轻微弯曲,COSMIC-2可以使用这些波弯曲程度的数据来获得大气温度、压力和湿度的信息。
尽管 COSMIC-2 卫星是在 2019 年发射的,但它们需要 18 个月的逐步修正才能到达其确切的预定轨道。
这些卫星在 2021 年 10 月宣布全面投入运行之前,经历了一系列软件更新和审查。
由 NASA 与几所大学和私营公司合作执行的 TROPICS 任务也将涉及六颗卫星。
卫星将测量大气中不同物质发射和吸收的微波;例如,氧气吸收微波的频率与水蒸气不同。
卫星使用这种方法收集风暴周围温度和湿度条件的准确信息,特别是在飓风发展的热带地区。
虽然 TROPICS 的发射计划于 6 月开始,但用于测试卫星设计的 TRPICS“鉴定单元”已于去年 6 月发射。
该任务的主要六颗卫星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成对发射。
布莱克威尔说:“目标是在大西洋飓风季节的高峰期让他们全部振作起来并工作。
”“尽管卫星几乎会立即开始收集数据,但科学家们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来优化来自地球的技术。
”
据气候与能源解决方案中心称,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可能会增加飓风的强度。
布莱克威尔说:“热带地区的目标是更好地模拟热带环境如何影响飓风的路径和强度,因为这些信息可能变得越来越重要。
”
布莱克威尔说:“如果你问所有提供给……天气预报模型的测量结果,哪些影响最大?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微波。
”
“神鹰天坑”让我国天坑群增至32个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以下简称“岩溶所”)高级工程师张远海6月22日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
至此,我国已发现32个天坑群,包括此次的伏归地下河新天坑家族,全国的天坑数量有270多个,其中发现并确认的90个天坑(含此次两个天坑)位于广西。
新天坑群发现得益于高清卫星影像“这次乐业新天坑的发现得益于高清卫星影像,利用阴影分析找到潜在的天坑位置,然后到现场进行踏勘、确认。
”张远海说,5月初,岩溶所组织科考探险队在广西乐业县探险结束后,确认发现1个标准天坑,即“神鹰天坑”。
6月初,岩溶所联合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广西702洞穴探险队、乐业县飞猫洞穴探险队组成联合科考队,对天坑周边的岩溶负地形、地下河、溶洞和竖井进行了调查。
张远海介绍说,地下河是岩溶地区具有一定汇水范围的地下水流通道系统,由地下干流及其支流组成。
在乐业县至少有百朗和伏归两条地下河。
百朗地下河流域面积835平方公里,长度162公里,其中发育了35个塌陷漏斗,29个符合天坑标准,以及上百个溶洞;伏归地下河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长度5公里左右,其中发育了5个塌陷漏斗,2个符合天坑标准,以及6个溶洞。
“天坑和地下河关系密切。
”张远海说,地下河不断溶蚀、搬运,掏空了地层,形成了溶洞大厅,或者落水洞侵蚀扩大,加上崩塌作用,最后完全露出地表,形成了天坑。
“我们还找到天坑底部的一些动植物,包括可能是广西新分布物种、苦苣苔、鼯鼠的粪便、岩壁上的岩燕和老鹰等等。
”张远海说。
天坑见证岩溶地质演化历史究竟何为天坑?张远海介绍,天坑是碳酸盐岩地区由溶洞大厅崩塌、或落水洞侵蚀形成的周壁陡崖环绕、规模可达数百米的岩溶负地形。
分为塌陷型天坑和侵蚀型天坑两大类型,通常其口径和深度不小于百米,容积大于百万立方米,底部(曾)与地下河相连接。
2001年,基于大石围天坑群、武隆天坑群、小岩湾天坑、小寨天坑、龙缸天坑等调查成果,岩溶所朱学稳教授首次提出了天坑概念;2003年,《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发现、探测、定义与研究》专著的出版标志着天坑理论初步建立;2005年,岩溶所在桂林举办了第一届国际天坑研讨会,系列成果分别在英国《Cave and Karst Science》、美国《Speleogenesis》和《中国岩溶》以专辑形式发表,天坑理论走向世界;2018年,岩溶所与陕西地调院联合,在汉中举办了第二届国际天坑研讨会,结合新的天坑研究成果,完善了天坑理论体系。
“天坑见证了岩溶地貌演化的奇迹,记录了岩溶地质演化的历史。
”张远海说。
为何广西天坑数量多2005年,世界上发现的天坑为75个,其中49个在中国。
基于新的空天观测技术,越来越多的天坑被发现。
包括2016年发现的汉中天坑群,2018年发现的鄂西天坑群,2019年发现的那坡天坑群,2021年发现的文山天坑群等等。
截至2021年底,以约100平方公里地下河流域面积为界而论,全国发现的天坑群数量为31个,全国天坑数量达到270多个。
这些天坑主要集中于我国广西、贵州、重庆、云南和四川以及陕西汉中。
最大的天坑群为广西乐业的大石围天坑群,在百朗地下河流域中部分布有29个天坑。
张远海分析,这和广西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过渡的地势斜坡地带,降雨量丰富,同时碳酸盐岩致密坚硬,厚度巨大有密切关系。
另一方面,天坑由溶洞大厅发育而来,“全国十大溶洞大厅,广西占了6个,全球十大溶洞大厅,广西有3个,广西的地下河数量也是全国最多,如此说来,广西天坑多也就不足为奇了。
”除了我国,天坑还被发现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新不列颠的纳卡奈岩溶区和穆勒岩溶高原,马达加斯加、东南亚岩溶区,如越南北部,老挝北部和泰国北部等,以及欧洲第纳尔岩溶区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意大利,以及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墨西哥、波多黎各等地。
其中,世界最大的天坑是重庆市奉节县的小寨天坑,天坑四周被险峻的、几乎直立的石灰岩陡壁所圈闭,最大和最小深度分别为662米和511米,容积为1.19亿立方米。
已通过卫星影像在国内发现上千处天坑“作为一种新的岩溶学理论,天坑的研究还处在发现、调查阶段,未解之谜还有许多。
”张远海说。
“虽然卫星影像越来越清晰,但我们还不知道全球究竟有多少天坑。
”张远海说,目前,已经通过卫星影像在国内发现上千处天坑,但确认的不到30%,还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现场认证和测量。
关于天坑,依然有许多未解之谜。
例如,这些天坑或天坑群之间究竟有多少差异;虽然对天坑形成年龄的测定有了几个个例,但天坑形成的地质年代仍然充满了未知数;虽然科研人员大致知道天坑的演化路径,但尚不清楚天坑的巨型崩塌与地震有多大关系;虽然科学家大致知晓天坑是现代生物的避难所,但不知道青藏高原的抬升和全球环境变化对天坑的生态系统是否有影响,或者天坑是否保存了全球气候变化的信息特征,等等。
“这些都有待我们大胆探索,采用多种技术手段,推动天坑的跨学科系统研究。
”张远海说。
(图片由岩溶所提供)相关报道:“神鹰天坑”植被科考初步完成!(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央视新闻客户端:目前,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组成的联合科考队,正在对广西乐业新发现的天坑——“神鹰天坑”进行为期七天的科学考察。
19日科考队完成了新发现的“神鹰天坑”植物方面的科学考察。
取得了植物、土壤及岩石等相关样本,为后续科考研究奠定了基础。
总台央视记者 吴天白:我现在是在“神鹰天坑”的下降点,联合科考队就是通过这样的绳索沿着悬崖绝壁,下降到192米深的坑底。
今天的主要科考任务是对神鹰天坑坑底的植物进行调查,并采样研究。
专家通过对“神鹰天坑”中植物的调查研究,可以了解天坑的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
进而推断出天坑植被发育的规律,为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提供宝贵参考。
在下降了4个多小时后,联合科考队到达了“神鹰天坑”坑底。
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 沈利娜:我们到达坑底以后发现草本植物非常多,以爵床科、楼梯草这些喜阴植物为主。
上层乔木很高大,把这个坑底遮蔽得非常严实,同时我还发现了小果野芭蕉的一个小群落,也已经结果了,还有方竹,基本反映了天坑底部阴湿、郁闭的环境。
植物学家还在坑底采集了“神鹰天坑”坑底土壤和岩石样本,进行了坑底生态环境的调查。
经过一天的科考,专家对坑底植物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获取了坑底典型植物群落的准确数据。
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 沈利娜:本次采集了一些我们还无法鉴定到种的一些植物标本,在一块大岩壁上我们发现了苦苣苔科,报春苣苔属的一种植物。
这个植物过去在广西是没有记录的,有可能这一次的天坑科考,我们就会为广西增加一个新的分布种。
图印度新德里面临3年来最严重空污 在卫星图上“完全被消失”
据了解是怎么回事?美国航空宇宙中心 美国宇航局4日扫过南亚区时是怎么回事?有科学家发现新德里在卫星图上「完全被消失」是怎么回事?上空有一层浓厚烟雾掩盖是怎么回事?还有大量灰黑色的烟雾笼罩在印度北部的恒河平原上是怎么回事?东部海岸、孟加拉湾的上空也被一道浓烟覆盖住。
为对抗空污是怎么回事?泰姬玛哈陵在附近摆放一台装有空气清净机的厢型车。
综合外媒报导是怎么回事?印度首都新德里居民4日要面临一场空污的硬仗是怎么回事?浓厚的雾霾导致刺痛眼睛是怎么回事?甚至还会让人呼吸困难。
严重的空污已导致学校停课是怎么回事?就连车辆也禁止上路是怎么回事?工程进度也宣告暂停。
当局环境污染预防与控制局已宣布是怎么回事?新德里与周边地区空气质量已经飙破「危险」等级是怎么回事?进入「公共处于良好的状态紧急状态」。
面对这场3年来最严重的「空污危机」是怎么回事?市长克利瓦 Arvind Kejriwal表示是怎么回事?这是「难以承受的污染」是怎么回事?要求采取因应措施;城市仿佛变成「毒气室」是怎么回事?这里的空污已经可能造成呼吸道疾病。
克利瓦3日透过推特pO出空污影片表示是怎么回事?「到处都是烟雾是怎么回事?包括年轻人、小孩以及老年人是怎么回事?大家都呼吸困难。
」据了解是怎么回事?当地学校已从1日就开始停课是怎么回事?预计5日才会恢复。
报导还指出是怎么回事?新德里2000万居民面对这场空污是怎么回事?有许多人因为眼睛刺痛已哀怨连连。
泰姬玛哈陵为了对付空污是怎么回事?还在附近摆放一台装有空气清净机的厢型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