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朝的不同品格,从《天工开物》就能看出

其中
【菜科解读】
其中有一本书影响了世界,但在中国却惨遭帝禁毁,到了近代才从日本回流中国,这背后凸显了明清两朝不同的品格。
江西省奉新县,一个人,写了一本书,给中国出了个难题。
至今,这个难题是否得到解决,可能还是有点说不清楚。
这个人叫。
他可能没想到,在他自己无望后,所写的一本闲书,让他成为一个后世人敬仰的科学家,并为他特意在他的家乡奉新县建造了一个纪念馆,还建了一个很大的园子。
他写的这本书叫作《天工开物》,这本书初印于明十年(公元1637年),而它的光芒却是直到近300年后的1928年,才发出微弱的光芒,被人所发现,并且成为这块古老大地上以科学思维方向前进的航标而进入了中国历史。
《天工开物》 且把时间回到中国历史的十七世纪。
这段历史很有趣、很伤感、很关键。
时间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东西。
当世界上的事件彼此毫无关联的发生时,用时间,将这些事件排列到一起,我们总会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却又如此重要的信息。
这些信息很可能对当下的时间、历史没有影响,但却在以后的时间里,很可能决定着一个王朝、国家、民族、乃至细微至一个具体生命的走向。
对于历史,我们总习惯于从纵向上审看。
看着历史一步一步向前,好或不可逆转的坏。
个体生命又何尝不是如此,从少年、青年、中年,一步、一步,好或不知道是否好的生活下去。
《天工开物》中的图片 若说《天工开物》书上所承载的苦难,从时间上说是一个纵向维度的事情。
从纵向维度我们在这本书上读到许多我们自己民族的信息,从纵向维度我们看到这本书的命运竟然如此紧的和民族的苦难粘贴在一起。
这么沉重的叙说还是放到后面一点为好。
我们可以先罗列一些时间在横向维度上的事情。
一 1637年前后的中国,科技思想似乎很活跃。
1637年,在宋应星刊印《天工开物》前后,一批科学著作相续面世。
1578年编著印刷《本草纲目》,1584年朱载堉《律学新说》,1590年《河防一览》;1592年 程大位《算法统宗》,1596年屠本畯《闽中海错疏》; 1633年徐光《农政全书》; 1640年《徐霞客游记》, 1642年《瘟疫论》 。
那时用于实学的书很多,还有邢云路天文历算的《古今律历考》,茅元仪汇集武备和火器制作的《武备志》,赵士祯的《神器谱》,计成的古典园林的《园冶》,方以智涵盖天文地理和医学的《物理小识》…… 关于明末这一时期的科学,1993年陈美东先生有一篇很好的总结性文章。
他说,这一时期“中国科技已然是,西来的科技知识,更是”,“群星灿烂,成果辉煌”。
他还总结出当时科技发展的三个特点,其中的“重实践、重考察、重验证、重实测”和“相当注重数学化或定量化的描述,又是近代实验科学萌芽的标志.是中国传统科技走向近代的希望。
” 与此同时的西方,1637年笛卡尔建立了解析几何理论,西方科学开始朝向着一个飞速发展的方向发展。
1655年,在家乡避瘟役的牛顿用两年时间,构画出自己的科学发现草图,最终成为影响世界的著名科学家。
1765年瓦特蒸汽机开启工业革命,欧美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
似乎中西方都是在同一起跑线上,总结、发现、传播……科学的声音如此美好。
1840年前后,英国的机器化生产已基本取代手工业生产,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847年西门子—哈尔斯克电报机制造公司建立,开启了电气化时代。
但我们却无法罗列中国的十八、九世纪后的发展,因为,中国的科技脚步在这段时间竟然突然停顿下来了,中西方差距迅速拉大。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是研究中国科技史研究的专家。
他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 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机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 “李约瑟难题”很耐人寻味,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也曾有过令人自豪的。
除了世人瞩目的外,历史上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1000种之多。
然而,从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却如同江河日下,跌入窘境。
陪同这一份窘境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一百多年的苦难。
早已没入历史尘埃中的《天工开物》,静静地睹视着1840年的中国的进入了鸦片战争时期,目睹一个民族的苦难,从此处开始,一次又一次的,百年忧伤。
也许,中西方的巨大碰撞的秘密或原因,藏在《天工开物》这本书后面。
来自两个世界对科学决然不同的认识,才造成以后出现的巨大碰撞。
二 我可以肯定的说,宋应星少年决不是立志成为科学家的。
他可能絷爱科学,但他更需要功名。
若非历史的玩笑,他更有可能成为一个官员,在后人眼里身世显赫,历史却没有记录,一片空白。
谁说不是呢,忘记一个里的官员,哪怕是高官,无论历史还是现在,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宋应星(1587—1661),字长庚,奉新县北乡雅溪牌坊村(今宋埠镇牌楼村人)。
其曾祖父宋景,明正德、嘉靖年间,累官吏、工二部尚书,改兵部,参赞机务,入为左都御史。
祖父宋承庆,字道征,县学禀膳生员。
父霖,字汝润,号巨川,庠生。
弟兄4人,胞兄宋应升,同父异母兄宋应鼎、弟宋应晶。
宋应星塑像 幼年时期,与应升同在叔祖宋和庆家塾中读书8年,勤奋好学,资质特异。
一次因故起床很迟,应升已将限文7篇熟读背完,他则躺在床上边听边记,等馆师考问时,他琅琅成诵,一字不差,使馆师大为惊叹。
年纪稍大,肆力钻研十三经传,至于关、闽、濂、洛各理学学派,也都能掌握其精液脉络之所在。
学古文则自周、秦、汉、唐及《》《左传》《》乃至,无不贯通。
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宋应星与哥哥宋应升同举江西乡试,两人同榜考中举人,他名列第三。
当时全省有1万余人应试,在考中的109人中,奉新只有宋应星兄弟2人,故有“奉新二宋”之称,得时人佩服。
同年冬,他俩赴京师参加次年春天的全国会试,结果没有考中。
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宋应星兄弟又一次上京赶考,仍未考中…… 历史的真实是:是科举的无望,才让宋应星趟上这样一条道路。
五上公车,也就是在考试五次后,他对功名逐渐冷淡下来,而开始将主要精力用于游历考察,总结各地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为编篡一部科技巨著积累资料。
其实,宋应星这个时代已挣脱儒家理学的一桎梏,已经很有科学思想了。
明末的科学受东林学派实学的影响,注入了一种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精神和科学理念,使明末科学思潮的性质和内涵更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有与西方近代化类似的早期近代化因素。
这时,已经引进泰西水法、火器火炮、物理机械等实用科学。
而《》的翻译,更是开始向人们传播严密逻辑论证和演绎推理思维方法的介绍。
明末的《崇祯历法》是有西方传教士参与编纂,以西洋历法修正中国历法,已经使西学与儒家学说相契合。
当时的阁老就有《赠西国诸子》诗: “ 爰有西方人,来自八万里。
言慕中华风,深契吾儒理。
” 明末甚至还出现了一位真正具有世界眼光的士人,他拥有世界人文主义观念,相信整个世界可以产生不同的文化,逐渐走向融合交流。
这人就是瞿太素。
他在《职方外纪小言》批判旧的夷夏之辨。
提出新人文主义标准: “ 其人而忠信也,明哲焉,虽远在殊方,诸夏也。
若夫汶汶焉,汩汩焉,寡廉鲜耻焉,虽近于比肩,戎狄也。
” 是什么阻断了这一个美好时期的前进,让科技之光在中国停顿数百年?有人说是朝代更替间的无奈,有人说是儒家理学的桎梏,有人说是国人的积敝太深,更有人说是满清铁蹄的蹂躏。
三 晚明时期,科学思想如。
更多的人在科举中、在理学礼仪中、在官权倾轧中。
而皇朝在对民间的横征暴敛中也渐渐衰败。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五日,命赵士锦盘点国库,存银不千两,国库处于极度空虚的状态。
曾经极度繁华的市井衰败,工商业遭到严重破坏,手工业生产停滞,商业萧条的局面。
《天工开物》插图 而七年前,一个奉新人——宋应星,就已经编写了一本书《天工开物》,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
它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技艺。
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尤其是机械,更是有详细的记述。
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
《天工开物》在国外先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直接影响着西方科学,但在它的国度里,没有人关注。
《天工开物》有一个版本叫杨本,与北京图书馆及彰考馆藏本相同,只是扉页具不同形式。
该本扉页上面横栏有“一见奇能”四字。
横栏下左、右两侧直栏各为手书体“宋先生著”及“天工开物”八个大字,二者中间部位上方还以双行刻出小字“内载耕织造作、炼采金宝/一切生财备用、秘传要诀”20 个小字。
很有意思! 在世人的眼里,《天工开物》只是一本理财、发家的技艺秘籍,而不是科学,也并没有人意识到书本中科学思维已然如此蓬勃。
《天工开物》即便是用于理财、发家,书中所载的技术对于富国、强兵也是很有实际用途的。
但没有人关注,没有人去将其转为治国实策。
《天工开物》插图 晚明科学名人中,徐霞客连个秀才也没得上,李时珍没考上举人,宋应星是未中,他们的巨著都是在科场失意后的产品。
徐光启登上了士林之颠,但他的《农政全书》是在赋闲时期完成的。
宋应星在《进身议》一文中发泄不满: “ 凡属制科中人……声应气求,仍在八股文章之内,岂出他途? ” 他更在《天工开物》一书的序中宣言: “ 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 当崇祯皇帝向徐光启询问如何看待八股考试时,徐地回答:“直是无用。
”他在给自己儿子的一封家信中更是带着自嘲的口吻说:“我辈爬了一生的烂路,甚可笑也。
” 因为他是在43岁上才中了进士的,“爬了一生的烂路”,当是指他科举应试的路。
接替明皇朝的,则更用科举把士子捆住,《天工开物》渐行渐远,遗忘在历史尘埃中。
到了乾隆年间,更是因为宋应星的哥哥宋应升、友人陈弘绪的文章中有反清思想,连《天工开物》也一并销毁。
《天工开物》在中国从此基本绝版,现在我们能看到的版本反而是从日本回流的。
是不是我们现在真的醒了?科学的思想已回到这块大地,并灿烂开放? 如今,宋应星已被奉新人当作历史名人请进了纪念馆,新馆已经建成,宫殿式的华丽建筑。
偌大的宋应星科技文化园里,每年都会来一些孩子,孩子们匆匆忙忙的看完空荡荡的纪念馆后,便急急的来到户外的草地间玩耍。
他们并不了解,纪念馆里那尊从老馆搬来的雕像,微微抬着头,眼睛正迷惘的看着远方的天空。
在已渐沧桑的雕像的额头,还淡淡的留着特有文化激情和国家梦想,直睹着这个国家以教育的名义,以各种洋八股、土八股,继续着科举。
我担心孩子们参观完后,就要如做八股般的写参观有感的作文,我担心宋应星仅仅只是纪念馆里面的一个家乡名人,如神一般的被供奉和精神上的被遗弃。
我担心人们只看到纪念馆里老旧的农具、手工具,睥视的看待这些粗陋的展品,我担心他只是在人们眼中的一个旅游景点,而没有看到那种科学的思维是国家真正富强所迫切需要的。
我担心,在偌大的天工开物园,并没有陈列宋应星与《天工开物》的真正科学精神与教育灵魂。
如果是这样,那么,科学的光芒,到今天,还没有真正来到宋应星的家乡。
随机文章河南周口清朝干尸,一夜间疑似还魂自己消失宝马工厂遭搜查事件,为调查尾气排放操纵事件(总部被查)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造价,4000万美元一枚(与民兵3相当)德国超前黑科技之歌利亚履带炸弹,希特勒又点歪科技树了七大被宣布灭绝又找到的动物,山地矮袋熊灭绝2万年被再次发现
一年一认证!新的一年,您进行社保待遇资格认证了吗
一、西宁社保认证最新消息,如何用自己手机帮父母养老认证?支付宝路径:首页-电子社保卡-亲情服务-绑定家人社保卡-养老待遇认证-人脸识别-认证成功微信路径:直接搜索-电子社保卡-进入微信小程序余下路径跟支付宝一样提示:1.需要输入自己的电子社保卡密码2.亲情服务绑定时,需要上传绑定的社保卡正面照片(有照片就行)3.开始认证时,是人脸识别,老人对着屏幕上的4个数字念一下就行了。
注意脸要离近一些!(这一步我妈重试了二十多次始终通不过,一度让我以为手机出毛病了,都想放弃了,最后还是不甘心,又把手机放她脸前重试了一遍,顺利通过验证了)4.成功后最好到认证记录里查询一下,保险一点。
注意事项无论使用支付宝还是微信认证,都需要记得做好以下规范。
在人脸识别认证时,最好不要戴帽子、口罩、墨镜、眼镜等会遮挡面部的东西,因为遮挡物会使认证出现失败的可能,我们要保持五官都清晰的在识别框内,这样更容易一次性认证成功,最好周围环境的光亮是足够的,不要在黑暗的地方认证哦。
此外,一般认证都是一次性就成功的,除了一些特殊情况,如果第一次认证不成功,也不要着急,反复认证几次就好了,一般都可以认证成功。
实在不行再采取别的认证方式或者联系有关人员查看问题。
关于五一劳动节的诗句(精华)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诗句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五一劳动节的诗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五一劳动节的诗句1 1、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辛弃疾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苏轼 4、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学种瓜。
——范成大 5、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 6、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欧阳修 7、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吕岩 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陶渊明 9、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 1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 11、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袁枚 12、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 1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 14、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苏轼 15、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李白 16、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陈与义 17、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章良能 18、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吕岩 19、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张祜 20、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色庭树。
——王沂孙 21、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是、少年游。
——刘过 22、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 23、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杜甫 24、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王维 25、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杜甫 26、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倍还人。
——杜审言 27、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 28、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辛弃疾 29、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 30、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欧阳修 31、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杨万里 3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陶渊明 33、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陆游 34、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雷震 35、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韦庄 36、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晏殊 37、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 38、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欧阳修 39、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韦庄 40、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韦应物 41、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韩愈 42、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王维 43、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张祜 44、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李白关于五一劳动节的诗句2 1、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忙。
——范成大《田舍》 2、大家齐力斸孱颜,耳听田歌手莫闲。
各愿种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满青山。
——王禹偁《畲田调二首之一》 3、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 4、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王建《雨过三村》 5、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来鹄《蚕妇》 6、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观刈麦》 7、萧萧菰蒲如荻林,五月已觉秋意深。
——陆游《泛舟过吉泽》 8、古苔无花护铁甲,五月忽听秋风声。
——王冕《孤松叹》 9、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李白《长干行》 10、重重大布敌风霜,篱外桑阴五月凉。
——陆游《述野人语》 1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李绅《锄禾》 12、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崔道融《田上》 13、五月经行处,千秋桧柏阴。
——齐己《荆门夏日寄洞山节公》 14、金鸡峰下松风阁,记得前年五月登。
——王冕《松风阁次韵》 15、江国多寒农事晚。
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范成大《蝶恋花》 16、塞翁少小垄上锄,塞翁老来能捕鱼。
——《塞翁行》 17、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李白《长干行二首》 18、鉴湖五月凉风起,荷叶荷花香旎旎。
——杨基《送张教谕》 19、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0、严霜五月凋桂枝,伏枥衔冤摧两眉。
——李白《天马歌》 21、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田园作》 22、五月断行舟,滟堆正如马。
——白居易《自江州至忠州》 2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悯农》 24、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
——姚鼐《山行》 25、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
——孟郊《织妇辞》 26、东吴五月黄梅雨,南浦孤舟白发翁。
——陆游《夏日杂题·东吴五月黄梅雨》 27、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归园田居》 28、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渔者》 29、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0、听鹤向风立,捕鱼乘月归。
——《寄鄠县尉李廓少府》 31、隔江风雨晴影空,五月深山护微雪。
——林景熙《冬青花》 32、晨星里荒汇。
戴月荷锄归。
33、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农家望晴》 34、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
35、今年五月至苏州,朝钟暮角催白头。
——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和微之)》 36、蓬头赤脚沙中子,荡桨拏钩学捕鱼。
——《浔阳歌五首》 37、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观猎》 38、大儿叱犊戴星出,稚子捕鱼乘月归。
——《访村老》 39、乡村四月闲人少,采了蚕桑又插田。
——《乡村四月》 40、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杨万里《插秧歌》 41、天旱农夫盼春雨,泪眼望稻谷。
——《耕织图》 42、人生快意事,五月出长安。
——陆游《乍自京麈中得归故山作五字识喜》 43、东南泽国陂塘阔,旱岁少逢晴五月。
——贺铸《三鸟咏之二竹鸡词》 44、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悯农》 45、五月新面成,六月甘瓜熟。
——陆游《村舍杂书》 46、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闲。
沟塍流水处,耒耜平芜间。
——丘为《题农父庐舍》 47、五月巴陵值积阴,送君千里客于郴。
——徐夤《岳州端午日送人游郴连》 48、又不闻,田家妇,日扫春蚕宵织布。
——《织女图》 49、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贫女》 50、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江上渔者》 51、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雍裕之《农家望晴》 52、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颜仁郁《农家》 53、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54、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55、刺绣五彩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四时田园杂兴》 56、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白居易《卖炭翁》 57、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李白《子夜吴歌》 58、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聂夷中《田家》 59、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击壤歌》 60、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游山西村》 61、织成一尺无一两,供进天子五月衣。
——鲍溶《采葛行》 62、归路翻萧飒,陂塘五月秋。
——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 63、雪窦峰前一派悬,雪窦五月无炎天。
——崔道融《雪窦禅师》 64、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卖炭翁》 65、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田园乐七首·其七》 66、五月相呼渡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
——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67、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诗经·十亩之间》 68、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69、炎歊五月北窗凉,更觉甘如饭稻粱。
——苏轼《次韵张甥棠美昼眠此诗为晁补之作》 70、江烟淡淡雨疏疏,老翁破浪行捕鱼。
——《渔翁》 71、十年倦客明双眼,五月游人换夹衣。
——陆游《桃源》 72、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陌上桑》 73、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74、豪家宁肯厌,五月画图看。
——裴说《对雪》 75、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观田家》 76、手把青秧插野田,抬头便见水中天。
——《插秧歌》 77、行矣秋风高,去采玉井莲。
——《书怀》 78、方瀛山上风飕飕,五月六月常如秋。
——白玉蟾《端午述怀》 79、五月红莲繁盛时,隼旆同赏郡南池。
——陶弼《南池》 80、各愿种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满青山。
——《畲田调二首》 81、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畲田调二首》 82、篱间五月留残雪,座右千年荫老松。
——秦系《题茅山李尊师山居》 83、镜湖五月秋萧爽,剩傍滩头把钓竿。
——陆游《自笑》 84、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85、寒水浮瓜五月时,把君衣袖长河曲。
——韩翃《送蓚县刘主簿楚》 86、楚水五月浪,轻舟入暮烟。
——李群玉《送友人之峡》 87、二月新丝五月谷,为谁辛苦为谁忙?——董恂《浔溪棹歌》 88、于公恸哭三年旱,邹衍含愁五月霜。
——王巨仁《愤怨诗》 89、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90、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欧阳炯《南乡子》关于五一劳动节的诗句3 1、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李白《长干行二首》 2、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3、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李白《长干行》 4、东吴五月黄梅雨,南浦孤舟白发翁。
——陆游《夏日杂题·东吴五月黄梅雨》 5、二月新丝五月谷,为谁辛苦为谁忙?——董恂《浔溪棹歌》 6、方瀛山上风飕飕,五月六月常如秋。
——白玉蟾《端午述怀》 7、萧萧菰蒲如荻林,五月已觉秋意深。
——陆游《泛舟过吉泽》 8、严霜五月凋桂枝,伏枥衔冤摧两眉。
——李白《天马歌》 9、五月断行舟,滟堆正如马。
——白居易《自江州至忠州》 10、鉴湖五月凉风起,荷叶荷花香旎旎。
——杨基《送张教谕》 11、雪窦峰前一派悬,雪窦五月无炎天。
——崔道融《雪窦禅师》 12、重重大布敌风霜,篱外桑阴五月凉。
——陆游《述野人语》 1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归园田居》 14、楚水五月浪,轻舟入暮烟。
——李群玉《送友人之峡》 15、炎歊五月北窗凉,更觉甘如饭稻粱。
——苏轼《次韵张甥棠美昼眠此诗为晁补之作》 16、于公恸哭三年旱,邹衍含愁五月霜。
——王巨仁《愤怨诗》 17、归路翻萧飒,陂塘五月秋。
——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 18、豪家宁肯厌,五月画图看。
——裴说《对雪》 19、东南泽国陂塘阔,旱岁少逢晴五月。
——贺铸《三鸟咏之二竹鸡词》 20、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李白《子夜吴歌》 21、金鸡峰下松风阁,记得前年五月登。
——王冕《松风阁次韵》 22、今年五月至苏州,朝钟暮角催白头。
——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和微之)》 23、人生快意事,五月出长安。
——陆游《乍自京麈中得归故山作五字识喜》 24、五月巴陵值积阴,送君千里客于郴。
——徐夤《岳州端午日送人游郴连》 25、篱间五月留残雪,座右千年荫老松。
——秦系《题茅山李尊师山居》 26、隔江风雨晴影空,五月深山护微雪。
——林景熙《冬青花》 27、五月红莲繁盛时,隼旆同赏郡南池。
——陶弼《南池》 28、五月新面成,六月甘瓜熟。
——陆游《村舍杂书》 29、镜湖五月秋萧爽,剩傍滩头把钓竿。
——陆游《自笑》 30、织成一尺无一两,供进天子五月衣。
——鲍溶《采葛行》 31、大家齐力斸孱颜,耳听田歌手莫闲。
各愿种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满青山。
——王禹偁《畲田调二首之一》 32、寒水浮瓜五月时,把君衣袖长河曲。
——韩翃《送蓚县刘主簿楚》关于五一劳动节的诗句4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2、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翁卷《山村四月》 3、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崔道融《田上》 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击壤歌》 5、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 6、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聂夷中《田家》 7、江国多寒农事晚。
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范成大《蝶恋花》 8、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
——孟郊《织妇辞》 9、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忙。
——范成大《田舍》 10、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颜仁郁《农家》 11、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来鹄《蚕妇》 12、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诗经·十亩之间》 13、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渔者》 14、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
——姚鼐《山行》 15、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16、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王建《雨过三村》 17、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杨万里《插秧歌》 18、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欧阳炯《南乡子》 19、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闲。
沟塍流水处,耒耜平芜间。
——丘为《题农父庐舍》 20、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白居易《卖炭翁》 21、乡村四月闲人少,采了蚕桑又插田。
——《乡村四月》 2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悯农》 23、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田园作》 24、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击壤歌》 25、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观刈麦》 2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锄禾》 27、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贫女》 28、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江上渔者》 29、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蚕妇》 30、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农家望晴》 31、刺绣五彩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四时田园杂兴》 3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游山西村》 33、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观田家》 34、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 35、天旱农夫盼春雨,泪眼望稻谷。
——《耕织图》 36、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四时田园杂兴》 37、蓬头赤脚沙中子,荡桨拏钩学捕鱼。
——《浔阳歌五首》 38、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畲田调二首》 39、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乡村四月》 40、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田园乐七首·其七》 41、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卖炭翁》 42、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贫女》 43、江烟淡淡雨疏疏,老翁破浪行捕鱼。
——《渔翁》 44、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江上渔者》 45、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锄禾》 46、又不闻,田家妇,日扫春蚕宵织布。
——《织女图》 47、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
——《贫女》 48、塞翁少小垄上锄,塞翁老来能捕鱼。
——《塞翁行》 49、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悯农》 50、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蚕妇》 51、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陌上桑》 5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观猎》 53、行矣秋风高,去采玉井莲。
——《书怀》 54、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 55、听鹤向风立,捕鱼乘月归。
——《寄鄠县尉李廓少府》 56、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观刈麦》 57、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观田家》 58、各愿种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满青山。
——《畲田调二首》 59、天旱农夫盼春雨,泪眼望稻谷。
——《耕织图》 60、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卖炭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