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晷最早起源于哪里?我国最早的日晷是何时的

日晷不但能显示一天之内的时刻,还能显示节气和月份。
当然它的缺
【菜科解读】
日晷不但能显示一天之内的时刻,还能显示节气和月份。
当然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笨重而且看不到阳光的时候不能用,比方阴天和晚上。
中国最早的可靠记载是《隋书·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于594年(隋开皇十四年)发明的短影平仪(即地平式日晷)。
赤道日晷的明确记载初见于曾敏行的《独醒杂志》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图。
我国早在公元前一干年左右的西周初期,就已经发明了最原始的计时器“土圭” ,后来发展为“圭表”。
“日晷”大约发明于以前,是观测阳光投影方向的计时器。
“壶漏”又称“漏壶”,大约发明于公元前五世纪。
它是用漏水的方法,观测“刻箭”的昼夜计时器。
圭表、日晷、漏壶等,在我国沿用了二三千年。
公元二世纪初,科学家张衡制作的水力浑天仪上,就有机械转动的计时部分(详载《·天文志》)每天规律地回转一周,以后汉末陆绩,吴国的王蕃、葛衡,时宋国的钱乐之,隋初的耿询都先后制造过带有计时装置的浑天仪。
唐代开元十三年(725),张遂、梁令瓒等制造的水力浑天仪,宋人张思训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创制的水力浑天仪上计时部分都有所发展:元家 三年(1088),和韩公廉等制造了水运仪象台。
整座机构共有150多种机械零件,使浑仪、浑象和计时仪器构成一个统一的体系。
在计时器部分已有擒纵机构,相当近代机械钟表上的擒纵器或卡子,因此它在钟表发展史上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十三世纪后出现了脱离天文仪器的机械计时器。
元至元十三年(1276)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制的大明殿灯漏,其计时部分初步脱离了天文仪器(详见《·天文志》)。
到了十四世纪,明初的詹希元运用齿轮系转动制作的沙漏,才成为完全脱离天文仪、独立计时的机械转动的计时器。
变为十二时辰。
近代西方机械钟表是在明末传入中国的。
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送给两架自鸣钟,对我国开始制造机械钟有着一定的影响,据说利玛窦为了符合中国的计时习惯,把欧洲的24小时改为12时辰,把阿拉伯数字改为中国数字,还把每天分成一百刻(即百刻),每段分为一百分。
随机文章宋朝七大皇后真人大PK 被金人俘虏「赐浴」的朱皇后超美「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是正确的决定」的陈述是否有理?细数中国各地真龙现身事件,4米白龙吓晕专家神秘消失揭秘沙尘暴多发于什么季节,沙尘暴的天气符号图标是怎么样的揭秘赤练蛇有毒吗,长有后沟毒牙(被咬有一定几率中毒昏迷)
人类都是外星人?地球生命起源于外太空
到底地球生命是从地球本身发展而来,还是起源于外太空呢?最近的发现证明,人类以及地球生命很有可能来自于宇宙外太空。
地球上生命是如何诞生的,这是科学家们面对的最大谜团之一。
有一种观点认为,地球上生命的来源很有可能是在外太空。
天体生物学家们正在收集证据证明生命可能起源于银河系中的其他地方,随后在大约38~40亿年前由小行星或彗星将最初的生命物质带到了地球上。
这种理论被称为"胚种论"(panspermia)。
科学家们此前已经在彗星上发现了有机物分子以及水冰成分,暗示这类天体有可能触发了地球上生命的出现。
然而,另外一部分人的观点更加激进,他们认为地外物质 不仅仅是"触发"了地球上生命的出现,而是认为生命原本就形成于地球之外,随后来到了地球,并在地球适宜的环境下演化发展起来。
这是维克拉玛辛格教授和弥尔顿·温莱特博士采集的另外一项证据,他们认为这可能是某种微型生命聚集体的残骸。
当然,胚种论并非什么新鲜的理论,它早在1871年就已经被人提出来了。
只不过在最近一段时间里,这项理论正得到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
天文学家们发现我们的宇宙中到处都存在着有机化合物成分。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尽管仍然缺乏决定性的证据能够支持胚种论的观点,这一理论目前也仍然游离于主流科学的边缘地带,但相比以往,这种想法已经不再显得那么荒谬可笑。
比如,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生物学家皮特·瓦德(Peter Ward)就表示:"我认为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火星的观点听上去很不错。
" 维克拉玛辛格教授和他的同事弥尔顿·温莱特博士在一份采自地球高层大气中的样品进行分析时发现了一些奇特的颗粒,就像这里的这颗被称为"幽灵颗粒"(ghost particle)。
他们认为这些证据证明了近距离飞掠的彗星在地球上播撒了生命物质,但这一观点仍然存在着很大争议。
他进一步指出,如果真的能够找到证据证明地球上的生命拥有地外起源,这将对目前的科学与宗教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
他说:"这将是一次沉重打击。
因为现在很多的宗教极端人士坚持认为宇宙中只有一种生命,那就是地球上的生命。
"在此之前,已经有许多科学家指出,在大约38亿年前,当地球上环境条件变得较为适宜时,生命的突然出现似乎显得有些突兀。
而另外一些科学家则进一步猜想在整个银河系中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现象。
« 1 以上就是关于人类都是外星人?地球生命起源于外太空的全部内容,
日晷是怎么样看时间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
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
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
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
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
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由于从春分到秋分期间,太阳总是在天赤道的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从秋分到春分期间,太阳在天赤道的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
所以在观察日晷时,首先要了解两个不同时期晷针的投影位置。
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地改变着: 第一是影子的长短在改变。
早晨的影子最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逐渐变短,一过中午它又重新变长; 第二是影子的方向在改变。
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
从原理上来说,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但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
故通常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计时。
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上的影子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
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早晨,影子投向盘面西端的卯时附近;当太阳达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时,针影位于正北(下)方,指示着当地的午时正时刻。
午后,太阳西移,日影东斜,依次指向未、申、酉各个时辰。
随机文章萨尔贡二世简介清朝最初国号是金 为何后来竟改成了清?真相令人跌破眼镜直升机滑雪有多危险?车王舒马赫几乎撞成植物人恶魔巴尔有多少手下,统帅66地狱军团与路西法齐名大魔王贝利尔,曾是撒旦人选能力最强的堕天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