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十大未解之谜,大自然中的每一个鬼斧神工的作品

【菜科解读】
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就是沧海一粟,有着46亿年高龄的地球母亲,在成长过程中,给世界留下了数不清的神奇与奥秘,而人类可追溯的历史最多也只有几十万年,相比几十亿年来说,又是一个极其短暂的瞬间,因此人类对地球、对大自然有着无法控制的猎奇心理,人类总是尝试探究大自然中的每一个鬼斧神工的作品!
今天整理了一下,到目前为止,在全世界仍然广为流传的,比较有共识的十大未解之谜,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友友们能多提看法,或者补充更加神秘的未解事件!
1、波斯尼亚金字塔:
属于欧洲第一个发现的金字塔史前文明,2005年,科学界传来震惊世界的消息,世界上最大和最古老的金字塔在波斯尼亚被发现, 有25000年的历史,这到底是人工还是大自然的杰作?至今科学家都无法给出答案!
2、纳斯卡绘画:
位于秘鲁纳斯卡荒原上,在这里发现了巨大的地上绘画,大小不同,绵延数公里,各种图案,造型奇异,按照人类的现有力量,很难做出这样的巨大图画,在这些图画当中,最大的超过200米,甚至比麦田怪圈还要奇怪,令人叹为观止。
3、英国巨石阵:
按照现有的考古技术推测,巨石阵是建造于公元前4000-2000年的史前遗迹,一圈耸立的石头,奇怪的是他的主轴线、通往石柱的古道和夏至日早晨初升的太阳,在同一条线上,按照现有人类的能力,是无法企及的,更不要说古代人类了,但这些杂乱无章的巨大石块,是从哪里来,由谁矗立在这里,至今原因未解。
4、与那国遗迹:
位于日本与那国海岸,考古学家于1987年首次在发现了这个遗迹,对于这个遗迹,至今分歧巨大,人们在讨论这个遗迹是自然还是人工,很多现象都很难解释是人工的,有10米的高墙,7米的石柱,还有其他。
5、巴尔贝克太阳神庙:
位于中亚国家黎巴嫩,在黎巴嫩发现的最大的罗马寺庙,曾被拜占庭帝国摧毁,在他的废墟中,能发现巨大的花岗岩重达1000吨,目前不清楚这些石块是如何被搬运的。
6、普玛彭古遗迹:
这是一座位于南美洲玻利维亚的大型寺庙,这是不是消失的玛雅文明?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绝不是现有人类文明的杰作,那么是否从侧面印证了有世界上失落的地上文明?这恐怕是一个千古谜团!
7、摩艾石像:
位于太平洋东南部岛屿复活节岛,陆地面积120平方公里。
人口仅有约 2000人,大约在1200-1500年,当地人雕刻了大量的人类雕像,所有的石像都有超过雕塑三分之一的大脑袋,最大的石像75吨,那时候的人们怎样在岛上搬运这些石像,至今不得而知。
8、哥贝克力石阵:
又叫 "哥贝克力石阵",一座位于土耳其的神庙,这片石阵建于公元前12000年以前,比吉萨大金字塔还早8000年,让世界各地的考古学家感到困惑的是,那时候的人类只能狩猎采集,却建造了最早的神庙,引发了对宗教起源的思考,哥贝克力石阵 是目前最古老的宗教遗址。
9、石缸阵:
又称为千缸阵。
与英国的巨石阵、智利的巨石人像、南美洲的石人圈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石器之谜",而老挝石缸阵比之其它三个石器之谜更为扑朔迷离,老挝有成千上万的神秘石缸,分布在草原上,有的高达3米,其来源无从考究;
10、特奥蒂瓦坎遗址:
古代墨西哥印第安人的古城遗址,位于墨西哥城东北40千米处,墨西哥城考古遗址,遍布金字塔,面积20平方公里,是古代印第安文明。
居于城市中央的死亡大道闻名遐迩,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更是举世闻名。
以上为目前为止的地球十大未解之谜,至少从科学的角度,无法给出令人叹服的解释,至于这些文明,我更倾向于史前文明或类似于玛雅文明之类的杰作,只有答案是什么,估计很难有定论,就留给人们以遐想吧!
连体婴儿是形成的?目前还是个无人知晓的秘密
这一现象发生在怀孕的最初两周,两个胎儿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核型、性别、血型、毛发颜色、指纹等。
连体婴儿绝大多数为女性,男性较少。
网络图片 非洲赞比亚的一个黑人妇女,其丈夫是一个黄皮肤的中国人,她生下一对连体婴儿,他俩的肤色却是一黑一白,另接生的医生大吃一惊。
产妇21岁,名叫卡菲。
与开设华侨餐厅的丈夫美.李结婚后,她便怀孕,随后生下一对连体婴儿。
这对女婴儿头顶相连,肤色一黑一白,形成鲜明对照。
这对女婴中,白皮肤的叫苏菲亚,黑皮肤的叫杜芦笛。
医生对两个女婴进行了体检检查后,确认虽然这对女婴头顶相连,但都很处于良好的状态。
更另人惊奇的是,无论他们的长相还是性格都无相似之处。
医生建议当他们长大以后可以做人体分离手术,而他们的肤色却永远无法改变。
这对连体婴儿刚出生不久就备受媒体的关注,各大报纸对此做出了报道。
很快,他们就成了大街小巷议论的话题。
由于他们生来一黑一白,看起来像是围棋里的黑子和白子,所以有的媒体很幽默的给这对连体婴儿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叫棋子婴儿。
医学界也对这对连体婴儿十分好奇,医生们准备对这对女婴进行全面检查,从而找出连体女婴产生不同肤色的真相。
在孪生儿方面颇有研究的专家说:孕妇只有一颗卵子受孕,它不可能分开后形成两个受精卵。
也就是说,一个女人不可能与一个男人性交受精后不久,另一颗卵子又和另一个男人性交后受精。
一般连体婴儿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核型,两个人应该各方面一样,而这对连体婴儿的肤色却产生鲜明的差异,这更是前所未闻的。
黑白棋子连婴现象的出现究竟出于何因,还是一个无人知晓的秘密,有待医学界的进一步研究。
郑重
来自野生卷尾猴母亲的富有同情心的残疾婴儿护理
对残疾幼猴和它母亲的观察让研究人员对树栖环境下的护理有了罕见的一瞥。
根据研究人员记录的观察结果,婴儿的腿没有外部损伤迹象,但表现为膝盖脱臼,原因不明。
由于不能用左脚抓握,婴儿在母亲的背上走动时常常站立不稳。
据观察,这位母亲经常停下来,重新定位这只估计不到一个月大的小卷尾猴,比另一位有着相似年龄婴儿的母亲更频繁地调整它。
每当母亲用石头砸开包裹的水果时,这种不稳定性也会发生。
在这些情况下,人们看到母亲抬起她的尾巴,这对卷尾猴来说是一种不寻常的行为,因为将尾巴压向地面通常是为了增加杠杆作用。
研究人员认为,抬起尾巴可能是为了防止婴儿在突然动作中掉下来。
当母乳喂养时,婴儿在需要时接受额外的复位支持,尽管有时可以看到它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进行哺乳。
多次观察到一名成年男子背着婴儿,有时靠近母亲休息,有时在母亲不在视线范围内时背着婴儿。
有人看到,当小婴儿难以支撑时,他在调整婴儿的背部位置。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指出,虽然受伤护理的进化起源尚不清楚,但记录各种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观察结果可以提供见解。
他们认为,将残疾婴儿抱到树上的困难可能有助于解释新世界猴子护理报告的缺乏。
此外,他们还考虑了在地面上生活和增加两足动物的数量可能对更多陆生灵长类动物护理行为的进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这些观察是由新热带灵长类动物研究小组(NeoPReGo)的研究人员做出的,这是一个由野外生物学家创建的非营利性非政府组织,旨在支持巴西的长期灵长类动物研究。
他们在《灵长类动物》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论文“一只残疾野生卷尾猴婴儿的生与死”。
不幸的结局不幸的是,年幼的卷尾猴没能活过八周。
研究人员没有观察环境,而是继续监控母亲的行为。
他们注意到当她带着尸体穿过树冠时,她的行为有了明显的变化。
有时她“用一只手把它紧紧地贴在身上”,有时,”...抓住尾巴或另一个附肢,让身体随着她移动而摇摆。
”尽管有腐烂的味道,她还是继续给她的孩子梳洗。
她以前允许群体成员接近婴儿并与之互动,但现在她回避接触,特别是当其他成员试图触摸或梳理尸体时,最终远离群体。
根据论文中引用的“无意识”假设,灵长类动物母亲死后所做的努力被认为是一种进化的护理措施,以防止在暂时无意识或无反应的情况下被遗弃。
在这种情况下,一只手拿着近16%体重的母亲在一公里以上的树林中穿行,以较低的能力觅食,这可能是遵循许多灵长类动物的疾病护理生存策略。
最终,扩展的努力克服了母亲的身体能力,或者只是达到了一个不可避免的意识点——她在树间跳跃时松手,让无生命的身体自由降落到下面的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