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祖先是什么人

【菜科解读】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震古铄今的离骚、大名鼎鼎的屈原我们都耳熟能详。
然而屈原姓屈吗?
按我们今天的叫法,是的姓屈。
但是按照春秋战国时期的说法,屈原并不姓屈。
古人姓和氏是分开的,姓以别婚姻,氏以别贵贱。
什么意思呢?前半句本来就是同姓不婚,现在很多地方还有这种风俗。
氏基本就是秦之前的说法了,男人建功立业后,君主会恩赐他封地,这是非常荣耀的事,这块地就是你的,这地里所有的收成都是你的,包括这里面的所有人都必须效忠于你,甚至他们都不能越级效忠君主!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贵族,这也是真正的“封建”。
贵族一般就是以封地为氏。
所以一个人有氏是一件荣耀的事。
秦之后封地就只是一种形式了,后来直接取消了,换成“食邑几百户”这种抽象概念了。
到了太史公写史记时干脆姓氏不分了。
屈瑕是楚武王的儿子,但不是储君,所以他当然和楚王是一个姓的,也就是芈mǐ姓。
托芈月传的福,现在这个字大家都认识。
屈瑕因为南征北战,战功彪炳被封在“屈”这个地方,所以就以封地为氏,他是屈氏的祖先。
话说公元前701年。
楚武王派屈瑕领兵向东去和贰国、轸国结盟。
这两国旁边的郧yún国听说了这件事后,很不高兴,因为这样一来将不利于郧国,所以它就约了随国、绞国、州国、蓼国四国来一起应付楚国。
屈瑕知道这件事后,很忧虑。
这时副将斗镰说:“郧国在自己的城下列阵肯定比较松懈,不会防备。
而且他一心一意等待四国援军的到来,士兵没什么斗志。
将军你带领大军在这里和他对峙,我率领一小队精兵从侧面偷袭他肯定能成功。
只要我们打败郧国,其他四国也就不会来了。
”屈瑕还是不放心,他说:“要不然我们向国君请求援兵吧?”斗镰说:“打仗,不一定要很多兵,只要团结就能成功。
”屈瑕又说:“不然占卜一下吧?”历史打仗之前经常要占卜斗镰说:“疑惑才要占卜,现在我们没有疑惑,占卜什么呢。
”屈瑕看斗镰这么自信也就答应了,斗镰偷袭果然打破郧军。
于是屈瑕顺利和贰国、轸国结盟。
第二年,楚武王亲自带兵讨伐绞国。
屈瑕说:“绞国没见过世面,轻浮少谋,我们可以用樵夫去引诱敌人。
”楚王听从他的建议,第一天就有三十个樵夫被绞国人抓走了。
第二天,绞国人见有力可图就倾巢而出,在山中到处追捕楚国的樵夫,结果中了楚国人的埋伏,溃不成军。
被迫与楚国人签订城下之盟被大军压境而签订盟约是很耻辱的。
第三年,楚武王又派屈瑕去讨伐罗国,屈瑕雄赳赳气昂昂地走。
路上刚好碰到斗伯比,两个人互相打了招呼。
斗伯比感觉不对劲,赶紧去见楚王说:“莫敖屈瑕官职走路腿抬得很高,神情倨傲,傲慢必然轻敌,您要派兵增援。
”
楚王没答应。
夜晚楚王跟他夫人邓曼说了这件事,,又说:“我看斗伯比是老糊涂了,楚国的兵已经全部被莫敖带走了,我哪里还有兵呢?”邓曼说:“大王,斗大夫的意思并不是要您给莫敖增兵,他是说莫敖太轻敌了,您应该用刑法约束他使他提高警惕。
”楚王恍然大悟,马上派人去追屈瑕,可惜没追上。
话分两头,屈瑕一路上只顾督促军事前进,楚军甚至连队形都没有整理好,更过分的是他听不进劝告,不仅如此,他还下令“进谏者死!”彻底断了进谏的路。
楚军过河的时候更是乱作一团,兵找不到将,将找不到兵。
好不容易过了河,罗国人就在眼前,楚军正手忙脚乱地列阵,突然后军大乱。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本罗国人早就和卢戎国约好,两面夹击楚军。
楚军其实就乱,现在又被夹击,顿时乱作一团,遍地哀嚎抱头鼠窜。
最终楚军逃入荒谷,屈瑕追悔莫及,他寻思着没脸回楚国了,最后选择在荒谷里上吊自杀。
他也开启了楚军战败将领自杀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