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黄山鲁森林公园规划 彻底摆脱水浸街

【菜科解读】
近日,家住广州南沙区黄山鲁森林公园周边的居民发现,原来在公园中的黄土裸露地块,出现了一排最大内宽达5米、高达1.8米的排水渠。
因新排水渠的建设,以往在清明雨季出现的“水浸街”难题不复存在了,公园“颜值”也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以“绣花功夫”提升“织补水平”,珠江实业集团旗下珠江监理坚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经过一年半的努力,该公司参与的南沙区黄山鲁山洪截洪工程二期取得阶段性成果,助力黄山鲁森林公园生态提质升级,有效解决“水浸街”老大难问题。
解群众之所困
“绣花功夫”打造民生精品
黄山鲁山洪截洪工程二期是环山泄洪的重要工程,承担着黄山鲁排水的大部分任务。
工程总管渠长度虽然仅有9.8公里,却分为明渠、埋管、箱涵和顶管多个施工类型。
项目遍及山脚四周十余个自然村的11个作业区,作业面间隔近20公里。
因施工地段大多途经城中村和厂区,道路狭小停车不便,平时项目监理人员只能靠驾驶电动车穿梭在各个施工现场。
按照“先易后难,先通先用”的原则,珠江监理工作人员做好工程排期和施工设计,主动联系垃圾清运、检查施工路障摆放、做好防涝预案和扬尘管控等各项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始终以“绣花功夫”抓施工质量,发挥工匠精神强管控,做到样样紧盯步步推进,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两不落”,真正把“民心所盼”落到实处,生动诠释了珠江监理的国企担当。
急群众之所急
彻底解决“水浸街”难题
为了降低山洪风险,项目部在园区施工过程中,时刻坚持把防洪排涝工程管控摆在首要位置。
一方面在“防”字上下功夫,对周边山体地质土质进行充分勘探和实地调研,保障重点地域均按要求做好绿植覆盖,提升土地自然蓄水能力;另一方面在“排”字上做文章,如期完成了两个调蓄能力达3.27万方调蓄库容的人工湖的监造任务,实现了一、二期管渠的串并,达到了“由山至库,由库转渠,由渠排江”的规划预期。
截至目前,在2022年雨季到来前,工程已顺利交付了11段排洪渠中的8段。
这批最大内宽达5米、高达1.8米的排水渠一经投入使用便发挥积极作用,经受住了去年“圆规”等热带风暴的考验,未发现一处决堤和淤堵。
在今年清明雨季期间,经过对现管渠的过水断面效果实测,通渠地段的排水功能提升显著,极大缓解了周边居民区和村道的积水问题,顺利实现了该项目“抵抗50年一遇洪水”和“确保24小时暴雨不成灾”的建设目标。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珠江监理黄山鲁山洪截洪工程二期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项目全体监理人员将接续奋斗,坚持聚焦保安全、盯质量、抓工期,履职尽责,匠心监造,全力推进后续3段管渠建设工作,为助力打造南沙宜居宜业宜游生态滨海新城,不断提升当地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贡献国企担当。
【南方日报记者】郎慧
【通讯员】梁加文 聂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