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读音,甫读音是什么意思

孔子的弟子中,子贡是最有名的一个,他不仅精通儒家经典,而且还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政治家。
他曾经担任鲁国的宰相,辅佐孔子治理国家,在当时可以说是权倾朝野。
子贡的才华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的为人却让人不敢恭维。
他不仅贪财,还贪色,甚至为了自己的私欲,将自己的妻子献给了齐景公。
这样的行为,在古
【菜科解读】
甫读音与“子”相同,所以称为“子贡”。
孔子的弟子中,子贡是最有名的一个,他不仅精通儒家经典,而且还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政治家。
他曾经担任鲁国的宰相,辅佐孔子治理国家,在当时可以说是权倾朝野。
子贡的才华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的为人却让人不敢恭维。
他不仅贪财,还贪色,甚至为了自己的私欲,将自己的妻子献给了齐景公。
这样的行为,在古代是非常不道德的,所以他的名声一直不好。
一:杜甫是念fu还是pu杜甫的甫读音是 fǔ。
甫(拼音:fǔ)是现代汉语常用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甫是象形字,像田中有苗,本义指有蔬菜的田地,是“圃”的古字。
生苗有禾蔬开始生长之义,所以“甫”引申为刚刚、开始等。
后来“甫”假借为男子的美称,并成了常用义。
二:甫为什么读pu甫只有一个读音:【 fǔ 】一、甫的释义:1、副词。
刚;才:一言~毕。
2、古代男子的美称。
也指字。
参见“字”3、例:台~(旧时询问对方的字的客 气话)。
二、甫的组词:端甫、甫刑、甫甫、同甫、山甫尼甫、翁甫、甫当、甫白、尚甫扩展资料一、字源演化:二、说文解字:三、相关组词:1、同甫[tóng fǔ]南宋爱国词人陈亮的字。
他数度上书言事,力主恢复中原,虽几陷于死,而毫不退缩。
2、甫里[fǔ lǐ]古地名。
即今江苏吴县东南甪直镇。
3、众甫[zhòng fǔ]万物的开始。
4、甫健[fǔ jiàn]刚刚健壮,刚刚长成。
5、甫任[fǔ rèn]刚刚到任、就职。
三:敷读音地名是语言学中的一个专门领域,地名的用字和读音都有一定的特殊性。
正因为特殊,所以地名一直是学界持续讨论的热门话题,也是民间普遍
李娜绘
承古性
地名读音的承古性是指地名读音继承了中古或上古时期的汉语语音特点,这些古音在普通话中已经发生演变,而在特指的地名中还保留着。
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说,地名往往保存古音。
例如山东省费县的“费”,读bì,广东省番禺县的“番”,读pān,都保存了古重唇音(今双唇音)。
“费”读bì的音在《现汉》中尚未注出,只有fèi一读。
“番”读pān,在《现汉》中已经注出。
“费、番”在上古音中声母均为滂母(今p声母),今读bì、pān是“古无轻唇音”的上古音遗存。
“番”在中古音《广韵》中已读为孚袁切,属敷母(今f声母),读fān,广州话里“番薯,番瓜(南瓜)”的“番”已与普通话一样,读fān,可见,“番”读pān的读音还保留或限定在该地名中。
再如山西省洪洞县的“洞”,读音为tóng,不读dòng。
《广韵》:洞,徒红切,县名,在晋州(今临汾尧都区)北。
此音已沿用千余年。
普通话中“水洞”的“洞”读dòng,源于《广韵》徒弄切,tóng只用于洪洞地名中。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的“台”,读tāi,源自《唐韵》土来切,《集韵》汤来切,音同胎,保留的是中古音。
安徽省六安市的“六”,当地读lù,不读liù;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的“六”也读lù。
读lù最晚是中古音的保留。
《广韵》《集韵》均为力竹切,音同陆。
到《中原音韵》,才入尤侯韵,入声作去声,读lìu。
《洪武正韵》有两读:力救切,读lìu;卢谷切,读lù。
目前来看,民政部已认可了“六安”的“六”读lù的读音。
从俗性
地名读音的从俗性是指该地名的读音不是按中古音的反切读音来读,而是遵从了当地不合古音的俗读。
比如,山西省繁峙县的“峙”,读shì,不读zhì。
按照《广韵》直里切和《集韵》丈里切,菜叶说说,“峙”切成今音均为zhì,可见读shì是当地的俗读。
广东省东莞市的“莞”,《广韵》《集韵》均胡官切,音恒。
《集韵》又沽还切,古丸切,音官,读阴平调。
“莞”读上声调guǎn,不合以上反切,在记载粤语的韵书《分韵撮要》中才有今天上声调的读音。
“珲”作为地名用字,在吉林省珲春市中读hún,在黑龙江省黑河市瑷珲区中读hūi,也是分别遵从了当地俗读。
安徽省蚌埠市中的“蚌”,《说文解字》是步项切,《广韵》《增修互注礼部韵略》也是步项切,《中原音韵》:帮母,江阳韵,去声,今音应读bàng。
今读bèng也是遵从了当地俗读。
河北省蔚县的“蔚”,读yù,不读wèi。
《现汉》也注为yù。
但《广韵》中是於胃切,读wèi。
审定为yù音显然也是遵从了当地俗读。
“漯”有两个读音。
《广韵》“他合切”,《增修互注礼部韵略》“讬合切”,读tà,今山东的古水名漯河,读此音。
然而,河南省漯河市的“漯”读luò,不合古音。
也是遵从了当地俗读。
浙江省丽水市的“丽”,读lí,不读lì。
《广韵》《集韵》均为郎计切,《正韵》力霁切,均读lì,音同隶。
读lí当是遵从了当地俗读。
容错性
地名读音的容错性是指有的地名读音不知何时因何原因产生误读,一直这么读下来,不予正音。
#p#分页标题#e#比如,四川省筠连县的“筠”,读jūn,不读yún。
《广韵》为贇切,《集韵》《韵会》于伦切,都切为yún,音同云。
读jūn可能是受声旁“均”的影响。
黑龙江省穆棱市的“棱”,读líng,不读léng。
可能是受同声旁字“凌陵绫”的影响。
黑龙江省讷河市的“讷”,不读《广韵》“內骨切”的nù,也不读《现汉》注音nè,而读nà,可能是受同声旁字“纳衲钠”的误导。
贵州省大磏镇的“磏”,不读《广韵》“力盐切”的lián,而读qiān。
可能是受同声旁字“谦”的误导。
江苏省浒墅关镇、浒浦镇的“浒”,读xǔ,不读hǔ,当是受声旁“许”的影响。
上海市莘庄镇的“莘”,读xīn,不读shēn,是受了声旁“辛”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误读的字有县级地名,也有镇级地名,而且以上“磏”“浒”“莘”这些镇名的读音,均在《现汉》中明确注为qiān、xǔ、xīn,这是比较特殊,也比较罕见的。
因为一般情况下,地名的特殊读音只能照顾到县级及其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
李娜绘
存异性
地名读音的存异性是指国家民政部门和《现汉》认可同一个字在不同地区的不同特殊地名读音。
比如,《现汉》中“乐”有lè、yuè、lào三个读音,读lào音,专门用于河北省乐亭县的“乐”,也用于山东省乐陵市的“乐”。
但是,同是县名中的“乐”,浙江省乐清市的“乐”,当地读yuè;河南省南乐县、广东省乐昌市、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的“乐”,当地均读lè。
《现汉》中虽未为地名注出“乐”读lè的读音,但在百度百科中已按当地读音注出。
看来同属县一级的上述几个地名中的“乐”,读音取向可以不一样。
再如,河北省大城县的“大”,读dài,不读dà;北京市大兴区的“大”,读dà,不读dài。
处于乡镇及其以下地名中的“大”,读什么音,更是各取所读。
如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大盂镇的大,读dài,不读dà。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大汖(pìn)村的“大”,读dà,不读dài。
此外,河南省荥阳市的“荥”,读xíng,不读yíng,源于《增修互注礼部韵略》“惠扃切”;四川省荥经县的“荥”,读yíng,不读xíng,源于《集韵》萦定切。
“荥”的这两个读音,均有古音
开放性
地名读音的开放性是指无论是《现汉》,还是国家民政部门,对地名特殊读音的认定一直持开放态度,一直
改革开放后,情况就不同了,尤其是当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来,人员往来、新闻报道增多,当这个地名要在高速公路上标示时,问题就凸显出来了。
比如山西省洪洞县名本应读hóngtóng,中央电视台报道,高速公路的标示牌,都是hóngdòng。
答案很简单,因为《现汉》原先只有dòng一个音。
后经国家民政部门组织专家考察论证,确定洪洞地名专用音tóng,近几版《现汉》上也增补了该音。
可以看出,对某地特殊地名读音,只要是地方政府根据民间诉求正式给民政部打报告,经专家论证合理,即会得到官方认可,也会在《现汉》中得以增补。
地名作为一个地域形象的重要标识,它的用字和读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成为一个地方文化的凝缩,可以代表一个地方经济的品牌,对扩大地域影响力具有无形的价值,这也是上层、地方、民间、学界和《现汉》普遍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05日05版)
社保卡里的每个月个人账户进多少钱社保缴纳计算公式最新标准是什么
新农合主要是针对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险体系。
社保卡里的每个月个人账户进多少钱社保卡里面的个人账户每个月有多少钱,本文将为你解密社保卡里面的个人账户知识,助你更了解社保知识。
下面随新社通小编一起了解详情。
社保卡每个月打入多少钱,来看看你的社保卡账号是怎么变动的!社保卡医保账户每个月的进账金额并非固定,而是根据个人工资的缴费基数、年龄以及所在地区的具体要求来确定的。
(一)退休人员社保账户进账情况退休人员医保账户的划入金额通常与上一年度的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相关。
一般来说,不满70周岁的退休人员,按照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3%划入个人账户,而70周岁以上的退休人员则按4.8%划入。
从2023年开始,部分地区如河南、重庆等,退休人员的医保账户每月划入金额按照当地月人均养老金的一定比例划入,如2%或2.5%等。
另一些地区如上海、北京等则采用定额划入的方式,不同年龄段或不同情况下划入的金额是固定的。
(二)在职职工社保账户进账情况一般来说,医保资金是由个人和单位共同缴纳的,按照个人工资的8%收取,其中个人缴纳2%,单位缴纳6%。
对于45岁以上的人群,个人缴纳的2%全部划入个人账户,单位缴纳的8%中会有1.4%划入个人账户,因此每月会有工资的3.4%打入医保卡。
(三)其他影响因素除了上述因素外,医保账户每月进账金额还可能受到地区调整、个人缴费基数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具体金额可能会因时间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2025,社保费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最新社保缴费公式计算方法】确定缴费比例:养老保险单位缴16%,个人缴8%;失业保险单位缴7%,个人缴3%;工伤保险单位根据行业缴纳,个人不缴;生育保险单位缴7%,个人不缴;医疗保险单位缴8%,个人缴2%;确定缴费基数:以个人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或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至300%为基数;计算缴费金额:社保缴费金额=缴费比例*缴费基数。
例如,月工资5000元,养老保险单位部分为5000元*16%=800元,个人部分为5000元*8%=400元,医疗保险单位部分为5000元*8%=400元,个人部分为5000元*2%=100元;累加各项社保费用:将单位和个人各项社保费用相加得出总额。
社保缴费的注意事项:了解当地社保:不同地区的社保缴费比例和基数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当地社保局的要求来计算;确认缴费基数:社保缴费基数通常与个人上一年度的平均工资有关,需核实准确的缴费基数;区分不同险种:社保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每种险种的缴费比例不同;个人与单位缴费比例:了解个人和单位各自承担的缴费比例,以便正确计算应缴金额;及时缴费:避免因逾期缴费产生滞纳金或影响社保待遇的领取;核对缴费记录:定期检查社保账户,确保缴费记录准确无误。
综上所述,个人社保缴费公式的计算方法包括确定缴费基数、确定缴费比例、计算缴费金额和累加各项社保费用,最终得出总额。
中国最诡异的一天是什么时候?
就在这时,随着一声巨响,一切戛然而止。
街道上散落着断壁残垣,残垣断壁。
这不是科幻小说,而是中国古代真实的历史事件。
影响范围之广,伤亡人数之多,现象之怪,都是古今少有的。
003010已经记录了这件事:天启第六年的五月,王巩工厂遭遇了一场灾难。
地下霹雳不断,火药自焚,空中烟尘弥漫,一天比一天黑,每隔四五里。
因为太震撼了,《明史五行志》,谭谦的《明实录》,太监刘若愚的《国榷》,纪的《明宫史》等等,都详细或略有记录。
这一事件也被称为中国古代最奇怪的现象,数百年来一直困扰着历史学家和科学家。
就是发生在明朝的"天启大爆炸"。
这次爆炸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叫诡异神秘?史书是如何描述这一点的?天启是明朝第一个皇帝朱由校的称号。
1626年5月30日,北京一切如常。
城门内外,车水马龙,小贩在街上叫卖。
然而,就在这看似普通的情况背后,一场巨大的浩劫蓄势待发。
负责地安门守门的管家像往常一样在附近巡逻。
突然他听到门口传来一阵音乐声,时而低沉,时而尖锐,音调此起彼伏。
他很惊讶,因为地安门后面有个火神庙,里面没有其他人。
音乐是从哪里来的?内侍大吃一惊,连忙跑到火殿门口,打算进去看看。
就在他打开门的时候,没想到一个巨大的火球突然从太阳穴出现并腾空而起。
因为这个庙里供奉的是火神,在场的人都以为是火神的显灵,于是都跪下祈祷。
然而,这个火球带给他们的不是神灵和好运,而是地狱。
火球刚起飞,一声巨响,震耳欲聋。
有巨大的,像灵芝一样的乌云,像柱子一样在城南角升起。
顿时天昏地暗,到处都是灰尘和碎片,20多棵大树被拔地而起,上万间房屋顿时倾倒。
爆炸中心的人群瞬间被炸成粉末,空中的瓦砾、木块、人的肢体像雨点一样从天而降。
爆炸的冲击力将一只5000磅重的石狮炸出了城门。
当时,历史学家纪形容大爆炸的恐怖是"令人心碎和无法形容的"。
剧烈的爆炸,连皇宫里的清朝皇帝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朱由校那时正在吃早饭,也许他的脑子里还在想他今天应该做什么样的木工活。
就在这时,大厅突然震动起来,当所有人都还在疑惑的时候,对自己的生命感到绝望的朱由校立即意识到出事了,并向门口飞去。
侍候他的宫女和内侍哪里见过皇帝这样疾走?他们一时没反应过来,只有一个保镖跟上了他。
朱由校跑出清宫后不久,爆炸发生了。
到处都是飞溅的碎石和石块,巨大的落石砸死了他的贴身保镖。
幸运的是,朱由校很幸运,所以他逃到宫里躲在桌子底下。
作为一个皇帝,他从来没有见过有人被他打死在身边的场景。
由于害怕,他躲在一张桌子下面发抖。
不管外面发生了什么,他都不敢再出来。
而他的那些还没来得及跟上他脚步的宫女和内侍都死于爆炸。
就连他唯一的儿子,已经被立为太子的朱慈阳也没能活下来。
皇帝都吓到桌子底下,至今还是一个谜">朱由校这可还了得,一国之君竟然都被吓到了桌子底下,这回丢人可丢大了。
爆炸结束后,朱由校从桌子下爬出来,赶紧整理了衣冠,立刻叫来太监传下圣旨,一定要把爆炸发生的原因和情况搞清楚。
除此之外他还要做一件头等大事,朱由校认为这一定是上天降下了天罚给自己,所以他一定要立刻平息上天的怒火。
这位平时只知道研究木工活的皇帝,竟然也做起了模样,恭恭敬敬地走进太庙,开始认真祭拜起天地,检讨自己的过失。
为了向上天表达自己的忠诚,他还特意从自己的私库里拿出一万两白银用来赈灾。
向上天进行了好一阵跪拜忏悔的朱由校,直到祭拜完才相信上天已经原谅了自己,赶紧腾出手来召集群臣,询问刚才发生了什么。
而这些住在京城的大臣也被这场爆炸伤得不轻,有的被掉下来的房梁砸断了腿,有的被爆炸的冲击震晕了过去,还有的直接就在爆炸中一命呜呼了。
在爆炸发生的第二天,关于京城受灾情况的奏折,就已经送到了皇帝的桌案上了。
这次灾难带来的人员伤亡,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
在爆炸发生的中心地带,瞬间被炸的粉身碎骨的人就数以万计。
其中来不及统计还有那些不知道姓名的人,更是不知有多少。
当时负责在皇宫外维修宫殿的工匠,就因为地面产生的动荡,2000名工匠都被震了下来跌成"肉袋"。
而对于此次事故的原因,大臣们集合了各处的见闻和证词,认为事故发生的原因应该和京城内的王恭厂有关。
王恭厂是朝廷用来制作火药的地方,也是当时的兵工厂。
那里平常储备着1000吨的火药,一旦爆炸确实威力惊人。
况且从爆炸程度上来看,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就是王恭厂附近。
因此,认定此次爆炸事故发生的原因,应该是由于王恭厂的火药发生了爆炸而导致的。
但是这样的话又有了一个新的问题,一直存放在那里的火药怎么会突然发生爆炸呢?然而针对这个问题,明朝政fu却没有一个合理的论断。
毕竟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爆炸的时间还处于初夏时节,天气并不炎热,自燃的可能性极小。
再者,王恭厂附近守卫一向森严,即便当时各地爆发起义,有乱军想潜入进去,点燃火药,这也是基本不可能的事情。
况且在王恭厂附近并没有发现乱军的尸体,因此,故意纵火引燃炸药的论断也被推翻了。
最终大臣们认为,这也许就是上天所降下的天罚。
之所以这样认为,还因为在这场爆炸中有着许多神秘诡异的事情发生。
比如《酌中志》一书中就曾记载此次爆炸,虽然房屋瓦舍尽皆损毁,但是周围树木竟然没有被焚烧一寸。
不仅如此,更为诡异的是,在这场爆炸中,所有遇难者以及受伤的人员,他们身上的衣物都消失不见了,这一点令所有人都大惑不解,就算发生爆炸,哪有衣服都不见的道理?据《明宫史》一书记载,当时倒在地上的死者和伤者全都赤身裸体,有很多在爆炸中受伤较轻的人,在爆炸后从地上爬起,身上也是赤裸着的。
大街上的民众纷纷拿起周围能遮盖身体的东西,慌忙逃跑。
其中还记载了在爆炸发生时,街上正好有一顶轿子经过。
爆炸发生后,轿子周围的轿夫和丫鬟都消失不见了,在之后也没有寻找到他们的踪迹。
就连轿子都被爆炸震坏,奇怪的是轿中的女子却没有受伤,但是离奇的是她身上的衣物都不见了。
除此之外,类似的奏报也在纷至沓来,这绝不仅仅是个例。
甚至还有人称,在西山的树梢上挂满了大片的衣物。
甚至有些首饰、银两都飘到了离京城数里的地方。
更离奇的是,竟然还有人称在数里外,发现了遇难者的遗骸。
这些事件也都写在了奏折中,向皇帝进行过汇报。
面对这些离奇的事件,明朝朝堂上下一片慌乱,百姓也是人心惶惶。
巨大爆炸造成了数以万计的平民百姓受伤或惨死,这已经不能简单用王恭厂火药失守导致火药爆炸来搪塞了,皇帝必须给所有人一个交代。
于是在朝堂上越来越多的清流向皇上上奏,认为这是上天降下的天罚,是因为朝中有乱臣贼子,他们蒙蔽了皇上。
这些贼子贪污腐败,结党营私,上天实在看不过去,所以降下天罚,来警醒世人。
只有皇帝反躬自省,惩治奸党,上天才不会继续发怒,大明王朝才能长治久安。
面对言官言之凿凿的论断,天启皇帝也只得下了罪己诏,那么这场神秘的大爆炸真的是上天的惩罚吗?当然不是,所谓上天的惩罚,只是言官们的说辞。
要知道,虽然在明代的史书中,《明熹宗实录》和《天变邸抄》两本书中都详细地描述了大爆炸时发生的情景,以及所发生的种种神秘莫测的事件,但它们的编撰仍旧逃不出东林党的把控。
在明朝末年,朝廷内部出现了东林党和宦官两大政治集团,这两大集团互相都看对方不顺眼,必欲将对方除之而后快。
但是在天启年间,终究还是宦官更胜一筹,他们哄的天启皇帝不问朝政,只是醉心于自己喜爱的木匠工艺,朝政大多把持在宦官的手里。
而身为言官的东林党自然不愿意,让宦官骑在自己的头上,所以就尽一切机会劝谏皇帝,希望皇帝能将这些宦官斩草除根。
所以此次"天启大爆炸",极有可能是东林党人在后续向皇上奏报时,乃至在两本史书编撰中,肆意夸大了爆炸的影响和规模。
目的就是用骇人听闻的事件让皇上意识到,朝廷上阉党横行,已经惹得天怒人怨,倘若再不悔改,必将降下更大惩罚的现象。
因为就在爆炸发生前不久,东林党人就被宦官狠狠清算了一次。
其中,大臣杨涟就举报了魏忠贤贪赃枉法,结党营私。
可惜在魏忠贤的蛊惑下,皇帝并没有相信。
魏忠贤将杨涟关入大牢,随后用铁钉刺穿头颅的方式,残忍地将其杀害。
这引起了东林党人极大的愤懑,但面对势力日益庞大,且皇上越加倚重的阉党,东林党人只能是敢怒而不敢言。
而这次大爆炸事件正好给了东林党人们出气的理由,他们纷纷上书,把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阉党。
而作为政治漩涡中心的魏忠贤当然不会任由阉党任意对其进行指责,有一次在朝堂上,一位钦天监官员向皇帝进言,此番异象是由于宫中有大奸之人时,魏忠贤就直接下令将这位官员杖毙。
虽然当时的明王朝已经对大爆炸事件下了定论,是因为王恭厂火药意外爆炸,所以才导致民众大规模伤亡。
但是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认为,这样的说法并不能让人信服。
但是因为年代久远,我们直到今天也无法了解大爆炸具体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但是综合各类史书,以及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情况来看,我们还是能从中发现一些蛛丝马迹,试图揭开历史的真相。
目前来讲,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当时发生了较大的地震,所以导致房屋毁塌。
但是地震并不会产生剧烈的爆炸,更不会让人炸成碎块。
根据史书中描述的场景,在大爆炸发生前曾有一个火球腾空而起,并且在这之前还有音乐从火神庙中传出,这种种的现象比较符合地下天然气泄漏的情况。
当然天然气不会凭空泄露,所以有可能当时在北京附近发生了一场地震,但由于比较微小,所以并没有被人察觉。
可是这场地震却导致了地下天然气的泄漏,而且天然气泄漏时,确实会发出类似哨声的声音,如果当时负责守卫的内侍,把它理解为音乐也是可以理解的。
况且天然气爆炸具有很强的破坏能力,且爆炸中心位于布满火药的王恭厂,在两者的相互作用下,爆炸规模急剧扩大,甚至会产生较强的冲击力,在这样的冲击力下,人体被撕裂,甚至衣物被撕碎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从现代地理学角度分析,北京的地下存在着天然气的可能性极大,只是可惜这种说法是否是事情的真相,我们至今也无法论证。
况且对于当时风雨飘扬的大明王朝来讲,东林党无论如何与宦官斗争,都无法改变明朝即将走向衰亡的事实。
就在这场爆炸发生一年以后,天启皇帝也因为意外而驾崩了,他唯一的皇子在一年前的大爆炸中也不幸夭折。
作为皇帝弟弟的朱由检,就担起了这支离破碎的大明王朝。
他也成为了大明最悲剧的皇帝——崇祯皇帝。
而随着崇祯皇帝的上台。
把持明朝朝政数十年的阉党,也走向了覆灭,可是大明的衰败并没有由此停止。
当李自成的军队攻入北京时,整个大明王朝也如同18年前那场巨大的爆炸一样,轰然倒塌,瞬间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