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冬眠时间最长的动物 睡鼠四分之三生命都在睡觉

【菜科解读】
地球上冬眠时间最长的动物是什么动物?猪能睡吧?北极熊冬眠时间够长吧?可是这些动物都没有下面这只老鼠厉害,这老鼠叫做睡鼠,果然鼠如其名啊。
下面就跟一起具体看看打嗝时间最长的人等相关内容。
睡鼠简介
睡鼠,属啮齿目,睡鼠科。
因有冬眠习性而得名。
体型皆小,外形颇似鼠科动物,而多数种类的尾却很像松鼠科的林栖种类;身体被覆厚而密的软毛;尾长,多被以长毛;头骨的听泡膨大,内部被骨质膜分隔成几个室;具20枚牙齿,每颗臼齿的咀嚼面均具有几列横向的珐琅质齿脊;没有盲肠。
睡鼠大约有二十种,分布在非洲、欧洲和亚洲,擅长爬树。
它们天黑后出来活动,以果实和坚果为食。
睡鼠是一种夜行性动物,晚间在树上灵活地窜来窜去,并寻觅橡树果、小昆虫等为食。
睡鼠以完全冬眠而闻名。
它们不像其他的啮齿类动物那样储存食物过冬,而是尽量地多吃东西以储存脂肪过冬。
在冬眠期间,睡鼠的体重会减轻近一半,体温随之下降,呼吸也减慢
外形特征
林睡鼠(Dryomysnitedula),体重20-40g,外型像松鼠,尾部被毛蓬松,尾侧毛较长,而且向尾的两侧生长。
体长80-130mm,尾部长度60-113mm,与体长接近。
体背和头顶的毛色从黄褐到赤褐色,以至暗褐。
腹部毛色乳黄,体侧与腹部之间界线明显,头部两侧从耳的基部,经眼到鼻各有一条黑色毛斑。
林睡鼠的分布范围从瑞士西部,经欧洲的中部和东部分布到南部的巴尔干半岛,北部的波罗的海,东部的俄罗斯伏尔加河和乌拉尔山脉,此外还有一些隔离的种群分布在以色列、伊朗中部和阿富汗。
在我国,林睡鼠重要分布于新疆北部山区。
林睡鼠栖息地的植被类型多样,包括针阔混交林、矮山地森林、常绿灌木丛、岩石区和森林草原交错区。
四川毛尾睡鼠(Chaetocaudasichuanensis),尾端部圆形,呈棍棒状,复毛短而密,外观不见鳞环。
门齿孔长为颅全长的19%。
听泡大,其长为颅全长的1/3。
眼具深栗色眼圈,耳长,向前折遮盖眼部。
本种生活于亚高山针阔混交林的河谷两岸。
筑窝于小树枝上,若鸟巢状,窝直径12厘米,共分3层,外层为小树枝弯曲成的骨架,其外附以苔辞植物;中层较厚为红桦树皮层层包绕;内层为细干草筑成的窝,底部较厚约2一3厘米。
开口于一侧,直径约3厘米。
窝距地面约3-3.5米。
5月雌鼠有孕,胎仔4,左2右2,直径为11毫米。
重要为夜间活动,白日偶然在树上觅取嫩叶或下地活动。
生活习性
冬眠时间最长的动物——睡鼠,尾巴与身体差不多长。
它们的寿命通常是5年,但在其中3/4的时间里,都在睡觉。
也就是说,一年中的春季、深秋以及冬季大约9个月时间里,睡鼠都处于冬眠的状态。
而即使不是在冬眠的夏天里,它们也是终日呼呼大睡,直到夜间,才出来到处活动,在有刺的树枝上跳来跳去,觅食它们喜欢的浆果。
栖居于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山地沟谷灌丛。
夜间和晨昏活动,善攀缘,能在树枝上奔跑。
在枝杈间营巢。
食物有果实、树籽、嫩枝的皮和芽、草本植物的茎叶以及部分昆虫,有时也吃小鸟的卵。
每年生殖1~2次,每胎产3~4仔,最多达6~7仔。
数量很少,经济意义不大。
睡鼠以贪睡得名。
它随时都会打盹,即使在嘈杂纷乱的场所,照样能睡着。
睡鼠的冬眠期也很长。
有一种分布于欧洲的睡鼠,1年中竟有7个月在冬眠。
冬眠中不吃不动,呼吸几乎停止,身体变得僵硬,外界的任何声音都不能吵醒它们。
睡鼠长得很像松鼠,个子很小,仅重30—100克,四肢较短,身后拖着一条多毛的长尾巴,趾爪弯曲,善于攀援爬树。
一般生活在树林、灌木丛等地,以干果、种子为食。
每年夏季为繁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