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龙:神奇的恐龙“木乃伊”拥有蹄状的前足

ILLUSTRATION BY DAVIDE BONADONNA,NG IMAGE
【菜科解读】
两只雄性埃德蒙顿龙为了争夺交配权打斗,图中可见它们被趾甲覆盖的似蹄前脚。
ILLUSTRATION BY DAVIDE BONADONNA,NG IMAGE COLLECTION
达科他化石身上的埃德蒙特龙皮肤,科学家相信它的皮肤之所以保存下来是因为食腐动物在这只恐龙身上穿了洞,于是遗体里的液体与气体逃逸出去,让坚硬的皮肤得以在被掩埋以前变得干燥。
PHOTOGRAPH BY DAAN MEENS
保存下来的趾甲角质。
这片趾甲曾经覆盖这只恐龙的右前足大部分。
PHOTOGRAPH BY DAAN MEENS
(神秘的地球uux.cn)据美国国家地理(撰文:RILEY BLACK 编译:石颐珊):神奇的恐龙「木乃伊」拥有蹄状的前足,这副特殊的化石让科学家更了解软组织如何经历数千万年而留存下来。
虽然科学界已经认识埃德蒙顿龙(Edmontosaurus)超过百年了,这种有着鸭嘴喙的恐龙仍然持续带来惊喜。
2013年,古生物学家宣布这些植食性恐龙之中有些物种头上生着公鸡一般的肉冠。
最近的研究又发现了这种恐龙另一个先前学者遗漏且出乎意料的特征。
埃德蒙特龙有着爬行类版本的蹄──它的中间几根脚趾相连且包覆在单一大片趾甲之下。
这个发现出自一篇以昵称达科他(Dakota)的埃德蒙特龙「木乃伊」为对象的分析,结果发表于10月中出刊的科学公共图书馆总刊(PLOS ONE)。
虽然还有其他状况奇佳的埃德蒙特龙化石,但达科他是最完整的化石之一。
除了蹄的发现以外,这具化石也为恐龙骨头与组织在漫长时间中得以保存的其中一个途径带来线索。
保留像皮肤这样的组织的恐龙化石有时被称作「木乃伊」,而且直到最近,科学家都假定「恐龙必须被迅速掩埋才会形成木乃伊」,斯蒂芬妮.德兰赫勒-霍顿(Stephanie Drumheller-Horton)说,他是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分校的古生物学家。
这样的假设是这么想的:未掩埋的尸体会吸引食腐动物来捡走遗骸,风吹日晒雨淋也会加速尸体分解。
研究人员相信,恐龙被沉积层掩埋而免于遗骸毁坏因子的速度愈快,它的软组织就越有机会得以保存。
然而这些说法从来就不完全充份,德兰赫勒-霍顿说,因为昆虫、真菌,甚至微生物都可能在尸身被掩埋后继续进行分解。
一定有别的解释可以说明木乃伊化石如何形成,而达科他展现出得以让皮肤与其他像是趾甲的角质这样的特征形成化石纪录的意外途径。
「恐龙的皮肤在化石纪录中意外地常见。
」德兰赫勒-霍顿说,而达科他之所以得以保存的途径可能解释了这个现象。
干燥龙皮
达科他并没有迅速遭到掩埋。
德兰赫勒-霍顿和同事们认为这只恐龙的尸体实际上在6600万年前倒在地面上曝晒了几周甚至几个月,直至干燥。
食腐动物确实曾经来捡食尸体,证据是达科他的片段皮肤上有肉食动物在这只恐龙最后被掩埋之前啃食它的咬痕。
「我们确知至少有两只或更多的肉食动物在它死亡以后吃了它的部分臂膀与尾巴。
」德兰赫勒-霍顿说。
这些食肉的机会主义者可能甚至协助保存了达科他的皮肤。
咬痕显示这些食腐动物打通了这只恐龙的体壁,让液体、气体与尸身分解过程中堆积的微生物都流出体外。
在内脏被吃掉或腐烂完全之后,这只鸭嘴龙满布鳞片的坚韧皮肤因此能够在日晒下乾得更彻底,于是在它被掩埋以前形成包裹着骨骼的外膜。
德兰赫勒-霍顿与他的同事们说明这就是为何达科他看起来被「消气」放平了,它的皮肤因为缩水而包覆着骨骼,处在和它在世时不一样的位置。
古生物学家长久以来都困惑于恐龙木乃伊如何在自然环境中保存下来,而这篇新研究有力地指出达科他在被掩埋以前暴露在风吹日晒雨淋之下,纽约理工学院古生物学家凯伦.普尔(Karen Poole)说,他并没有参与研究。
虽然很难判断食腐动物什么时候吃过达科他的遗体,他补充道,显然这副化石呈现的是一只在一定程度上腐烂并且干燥的遗骸,而非完整的尸体。
达科他可能并非唯一历经这个过程的鸭嘴龙。
古生物学家经常在鸭嘴龙化石上发现皮肤或皮肤印痕化石,但却没有其他例如器官之类的软组织。
这种惯例可能意味着鸭嘴龙的皮肤坚硬到肉食动物不太有兴趣,而且比恐龙体内的其他软组织更能长时间保存,因此相较有机会形成化石纪录。
早期的「蹄」
我们所知的恐龙外型经常只以恐龙的骨骼做基础,而像达科他这样的标本可以改写我们的认知。
现生动物身上许多重要的构造──例如象鼻或火鸡的肉垂──都没有任何骨头,所以如果我们只有这些动物的化石,就不会知道它们有这些构造。
恐龙毫无疑问地也拥有不会在骨骼上留下任何痕迹的装饰性构造与身体部位,需要像达科他这样保存良好的化石发现来昭示它们的存在。
达科他的前脚对古生物学家来说尤其惊喜。
古生物学家已经从埃德蒙顿龙的骨骼得知它们每只手有四只指头。
其他鸭嘴龙的木乃伊和足迹化石显示这些趾头被某种像连指手套的东西包在一起,使用上像是单一根柱子,而非数根分散的手指。
达科他又进一步证明了这种足部构造。
「『蹄』这个说法最早是在这只手的照片在社群媒体上流出的时候出现的,从此以后就定型了。
」研究共同作者克林特.波伊德(Clint Boyd)说。
这种构造和马蹄并不相同,其坚硬的包覆外层并没有延伸到脚的底部,然而达科他的解剖构造依然让它的足部外表看起来与蹄相似,即一大片指甲包覆中间几根趾头,和其他大多数爬行类的脚掌不相像。
「突然之间这只手就看起来一支蹄,两侧各有一支较小的悬蹄。
」普尔说。
达科他身上可能还有其他有待发掘的秘密。
「通常人们会假定所有的恐龙皮肤都以模鑄化石的型态留存下来。
」德兰赫勒-霍顿说,不过从达科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皮肤本身就以3D样态呈现。
」不只是皮肤的形状而已,而是皮肤本体保存了超过6600万年之久。
「像达科他这样的发现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能退一步想想,」普尔说道:「思考我们原本对这些生物的构造有些什么样的假设。
」
来自野生卷尾猴母亲的富有同情心的残疾婴儿护理
对残疾幼猴和它母亲的观察让研究人员对树栖环境下的护理有了罕见的一瞥。
根据研究人员记录的观察结果,婴儿的腿没有外部损伤迹象,但表现为膝盖脱臼,原因不明。
由于不能用左脚抓握,婴儿在母亲的背上走动时常常站立不稳。
据观察,这位母亲经常停下来,重新定位这只估计不到一个月大的小卷尾猴,比另一位有着相似年龄婴儿的母亲更频繁地调整它。
每当母亲用石头砸开包裹的水果时,这种不稳定性也会发生。
在这些情况下,人们看到母亲抬起她的尾巴,这对卷尾猴来说是一种不寻常的行为,因为将尾巴压向地面通常是为了增加杠杆作用。
研究人员认为,抬起尾巴可能是为了防止婴儿在突然动作中掉下来。
当母乳喂养时,婴儿在需要时接受额外的复位支持,尽管有时可以看到它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进行哺乳。
多次观察到一名成年男子背着婴儿,有时靠近母亲休息,有时在母亲不在视线范围内时背着婴儿。
有人看到,当小婴儿难以支撑时,他在调整婴儿的背部位置。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指出,虽然受伤护理的进化起源尚不清楚,但记录各种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观察结果可以提供见解。
他们认为,将残疾婴儿抱到树上的困难可能有助于解释新世界猴子护理报告的缺乏。
此外,他们还考虑了在地面上生活和增加两足动物的数量可能对更多陆生灵长类动物护理行为的进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这些观察是由新热带灵长类动物研究小组(NeoPReGo)的研究人员做出的,这是一个由野外生物学家创建的非营利性非政府组织,旨在支持巴西的长期灵长类动物研究。
他们在《灵长类动物》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论文“一只残疾野生卷尾猴婴儿的生与死”。
不幸的结局不幸的是,年幼的卷尾猴没能活过八周。
研究人员没有观察环境,而是继续监控母亲的行为。
他们注意到当她带着尸体穿过树冠时,她的行为有了明显的变化。
有时她“用一只手把它紧紧地贴在身上”,有时,”...抓住尾巴或另一个附肢,让身体随着她移动而摇摆。
”尽管有腐烂的味道,她还是继续给她的孩子梳洗。
她以前允许群体成员接近婴儿并与之互动,但现在她回避接触,特别是当其他成员试图触摸或梳理尸体时,最终远离群体。
根据论文中引用的“无意识”假设,灵长类动物母亲死后所做的努力被认为是一种进化的护理措施,以防止在暂时无意识或无反应的情况下被遗弃。
在这种情况下,一只手拿着近16%体重的母亲在一公里以上的树林中穿行,以较低的能力觅食,这可能是遵循许多灵长类动物的疾病护理生存策略。
最终,扩展的努力克服了母亲的身体能力,或者只是达到了一个不可避免的意识点——她在树间跳跃时松手,让无生命的身体自由降落到下面的地面。
墨西哥地下洞穴惊现外星古文明?拥有外星人长相的雕像和刻满图腾类似飞碟的小圆盘
这个发现在网路上引起讨论,网友纷纷议论「天啊...我才不想下去那里」、「看越多越觉得,现代人是活在许多地底城市之上。
」不过也有许多网友认为,这很可能又是另一个假消息。
国外一名网友在reddit上分享一段影片,画面中人们走下一个周围像是人体肠道的古老洞穴,明显还有一道道阶梯供人进入,下一幕切换到一座深不见尽头的地底通道,接着可以看见疑似是参与探险的人,将雕像和一个看似古物的东西带回家研究。
雕像呈现盘坐姿势,后脑杓相当凸出,双眼同样凸出而且是全黑瞳孔。
另一个圆盘则像许多出现在照片、画作和人们传说中的飞碟物体,上头还嵌有许多小柱状物,可以拆卸。
影片令人毛骨悚然,网友纷纷留言,「那很明显就是外星人吧」、「亚特兰提斯、马雅文明、地底城市...我们真的住在城市之上。
」不过由于底片并非一镜到底,许多网友质疑,「这个影片来源呢?如果没有的话感觉就是另一个假影片」、「第一、二、三段都是跳接,看起来就很假。
」还有网友表示,第二段和第三段看起来很像电脑游戏中的片段,尤其第三段的运镜,「给人一种游戏设计师在制作第一人称角色时,为了模拟人类呼吸会出现的画面飘移的样子。
」原PO表示,他确实不知道最初发布影片的来源是哪里,他也是从加密通讯软体Telegram的相关讨论群看到的。
部分人则说如果不要去深究影片的真伪的话,内容真的相当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