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智商不高的动物有哪些 盘点世界上最蠢的十种生物

【菜科解读】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地球上笨到家的10大生物,有的笨到天敌吃它都不反抗不逃跑。
尤其是倒数一名,蠢到活生生把自己饿死!
蜜獾世界上蠢得死的动物,首先是蜜獾,蜜獾也被人称为平头哥,蜜獾可以在各种环境下栖息和迁居。
通常以小型哺乳动物,虫类,浆果为食,也能够捕食毒蛇,吃毒蛇就像吃辣条一样简单。
它还喜欢吃蜂蜜。
甚至可以杀死幼年的尼罗鳄。
它的凶猛就连豹子跟狮子都望而生畏。
但是就因为这个无所畏惧的性格成为平头哥蠢的主要原因。
因为这点蜜獾经常招惹到不该惹的生物,它不管对手比自己强大多少,蜜獾都敢去招惹,也不想想自己既没有豪猪的尖刺,也没有猎豹的速度,谁给它的胆量去招惹豹子狮子。
所以蜜獾常常由于自己的冲动付出了承重代价,导致濒临灭绝。
狍子其次要说的是傻狍子,狍子被称为东北神兽,狍子体长约1.2米,重约30公斤。
脖子又细又长,大大的眼睛以及大耳朵、没有獠牙,后肢比较长,前肢略短。
雄狍有角,雌狍则无角,狍子好奇心特别重。
大冬天里,你去打猎时,看到狍子只要你对它大吼一声,它就会好奇地停下来。
如果你朝它开枪,即使打不中它也没关系。
因为过一会儿,它又会回来看看到底是谁在打。
天生的好奇心也会降低了它们的智商。
由于人类的抓捕现在狍子的数量急剧减少。
鸮鹦鹉我们再来了解下鸮鹦鹉,它是一种是夜行性的鹦鹉,全身布满黄绿色细点,为新西兰的特有物种。
它的脸上有削形目,一些面盘上有羽毛排列,拥有独特的感受器,以及虚大而灰的肺,短腿大脚、有翅膀和相对较短的尾巴。
它不同的习性使它成为一个相当独特的品种。
它是世上唯一一种不会飞的鹦鹉,体型是同类中最大的。
鸮鹦鹉从来不怕陌生人。
它们受到惊吓时,一般都会保持一动不动,有时会及时爬上树。
但是因为不会飞,所以它们总喜欢尝试从树上飞下来,结果直接导致受伤甚至领盒饭。
翻车鱼接下来我们说说翻车鱼。
翻车鱼是海洋里的大型鱼类,也叫太阳鱼,体长可达3米,重达1400至3500千克。
是海洋里最大的硬骨鱼。
别看它体型巨大,可是游得特别慢,即使遇到天敌它也不会跑路,也从不反抗。
只会默默地忍受着天敌的撕咬,生死全看天敌是否吃饱。
其实并非翻车鱼不想逃跑,而是它压根就跑不了,因为在水中翻车鱼的游泳速度最快也只有每秒0.7米,根本逃不出天敌的手掌心。
幸亏它们生殖能力强,很会生仔,不然早就灭绝了。
鲸头鹳鲸头鹳是一种与冠科特别相似的大鸟。
它是鲸头鹳科中鲸头鹳属的唯一物种,它的名字来源于它强大有力的喙。
鲸头鹳体长可达150厘米,其成年鸟的羽毛以灰色为主,而幼鸟的羽毛则以棕色为主,鲸头鹳可以说是鸟类中的二哈,它的智商几乎为零。
动物园的饲养员经常被它们奇怪的大脑回路搞懵圈。
当这些家伙吃鱼的时候,它们经常不小心把放进它们嘴里的鱼从大嘴里掉出来。
掉出来也就算了,可是就算掉出来了,它们也不会重新叼起来。
必须由饲养员把鱼捡起来再喂到它们嘴里,它们才会继续吃,简直就是个大爷。
你确定你这样能在野外生存下来吗?
巨骨舌鱼它是巨舌鱼属的物种,也叫海象鱼。
巨骨舌鱼体型巨大,整体长度超过2.5米以上,最长可达3米,体重可达200公斤。
它呈长形略扁,头骨骨骼由游离的板状骨组成。
嘴大无须,没有下颌骨,它的舌头上有坚固锋利的牙齿,周围有血管,蜂窝状的内表,往往还有特殊的腮上气。
巨骨舌鱼天生好奇心重,当它看到人类的渔船时,不仅不会逃跑,反而会靠近,这就导致很多渔民根本不需要准备别的工具。
一根棍子稳稳地就搞定,当它靠近船只的时候,一棍子敲晕后就可以拖到船上。
也导致当地出台政策保护巨骨舌鱼,怕它灭绝。
考拉考拉也叫树袋熊,它是澳大利亚的国宝。
考拉是最能睡懒觉的动物,据说它每天可以睡18~20个小时。
清醒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吃东西了。
树袋熊的大脑无法思考学习,因为大脑实在太小了,几乎就是没脑子。
这样也就导致了即使把食物放在它面前,树袋熊也不会去碰一下的。
因为它们认为只有长在树上的叶子才能吃,如果你把树叶摘下来放在它面前也不会吃的。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么蠢的树袋熊还无比挑食,700多种桉树叶,它却只吃其中的50多种,而桉树叶又粗糙没营养还有毒,它却唯爱桉树叶。
如果它不是国宝肯定早就饿死了。
海狸我们再来看第八种,海狸,河狸属于海狸科海狸鼠的一种动物。
河狸体型肥大,雌雄无明显区别。
头短钝,眼睛也小,脖子又短,四肢也是短而宽,前肢短而群,后肢壮而有力。
尾巴又大又扁平,海狸最大的天赋就是建大坝。
海狸在陆地上行动不方便,视力也不太好,所以选择在水中筑巢,以躲避捕食者的攻击。
河狸在啃树枝来筑大坝时,它一直转圈圈,好像在啃吃玉米一个样。
导致一棵树啃完一圈后根本无法判断这棵树会在何时向哪个方向倒下。
所以在河狸躲避倒下的树时,只能靠猜测,就像高考填试卷的时候一样。
如果它猜对了,即可活下来。
如果它猜错了,大家都明白。
绵羊这下我们要说的你绝对想不到,它就是绵羊,大家都知道绵羊是群居动物,而群居动物都有个特点,那就是族群里都有一个领导者曾经在土耳其等地,多次发生绵羊集体跳崖事故。
后来经过调查才得知,原来是领头羊在受到了惊吓后失足坠崖,于是其他的绵羊小弟全部跟随它们的大哥脚步跳了下去。
虽然傻,但还好并不是每只领头羊都那么傻,不至于让整个羊族灭绝。
枯叶龟第十种最笨的动物就是枯叶龟,枯叶龟生活在玛塔玛塔沼泽,又称作玛塔玛塔龟,是一种大型水栖龟类,也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之一。
枯叶龟喜欢在温暖的环境下生存,当水温处于22度左右,它们才会正常的作息和进食。
当
水温低于10度以下,它们就直接睡觉了,自然睡觉就没法吃东西了,不吃东西就自然会饿,于是在这种无尽的纠结里,很多枯叶龟就活生生的将自己在睡梦中饿死了。
格陵兰鲨在加勒比海出没
但新研究显示,它们在全球深海的冰冷区域可能比先前以为的分布更广。
PHOTOGRAPH BY FRANCO BANFI, NATURE PICTURE LIBRARY研究人员德凡希.卡萨纳与同事在贝里斯格洛弗礁抓到这只睡鲨──几乎能确定是格陵兰鲨。
这是睡鲨在加勒比海西部出没的首次纪录。
PHOTOGRAPH BY DEVANSHI KASANA, 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美国国家地理(撰文:ANNIE ROTH 编译:涂玮瑛):神秘的深海北极鲨鱼在加勒比海出没!研究人员在贝里斯沿岸海域发现一只格陵兰鲨(Greenland shark),显示这种鲨鱼可能比我们先前以为的分布更广。
大多数鲨鱼的生活依然笼罩在谜团里,格陵兰鲨也不例外──但我们近期的发现非常特殊。
过去数十年来,科学家已经发现这些古老的北极动物能存活400年以上,而且经常因为附着在它们角膜上的寄生虫而失明。
虽然它们的主食是鱼类和鱿鱼,但我们已经知道它们会吃哺乳动物的尸体,例如马、驯鹿,甚至是北极熊。
最近一次的惊奇事件发生在2022年春季,当时科学家在加勒比海西部发现一只格陵兰鲨,那里离我们所知的格陵兰鲨栖息范围有数千公里远。
虽然科学家研究这些鲨鱼时,早已学会准备好面对意料之外的事,但这次目击事件仍然令人震惊。
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的一名博士候选人德凡希.卡萨纳(Devanshi Kasana)说:「这让人既惊讶又兴奋。
」她和贝里斯的捕鱼团队在一次鼬鲨(tiger shark)标记考察中意外捉到这只格陵兰鲨。
他们的发现于7月发表在《海洋生物学》(Marine Biology)期刊上。
虽然卡萨纳无法采集DNA检体来确认这只鲨鱼的身分,但它的照片让鲨鱼专家相信,它最有可能是格陵兰鲨。
这次奇异的目击事件使人开始怀疑格陵兰鲨真正的分布范围,原本大家都相信它们只栖息在北大西洋的寒冷水域。
意外目击这次目击事件发生在贝里斯南部沿岸海域,靠近全世界第二长的堡礁。
当时卡萨纳把一条多钩长线放进格洛弗礁(Glover’s Reef)边缘的深海区,格洛弗礁是一处部分沉没的环礁。
她的目标是捕捉和标记鼬鲨,以便研究它们的行动及生态学。
目击当天的天气狂风大作,考察团队已经在考虑放弃行动,但接着他们开始收回渔线。
帮助卡萨纳进行研究的渔民之一赫克托.马丁尼兹(Hector Martinez)说:「我们马上就知道渔线上有很重的东西。
」连接渔线的液压式卷线器拼尽全力将钓到的东西拉到水面。
经过两小时的对抗,这只鲨鱼终于现身了。
起初卡萨纳和考察团队不确定他们见到的动物是什么。
她说:「那只个体来到水面时,即使我们所有人加起来有多年的捕鱼经验,还是认不出它是什么动物。
」她当时认为或许是六鳃鲨(six-gill shark),全世界的深海水域都可以找到这种动物。
她将这只鲨鱼的照片寄给她的博士学位指导教授:佛罗里达州莫特海洋实验室与水族馆的主任狄米恩.查普曼(Demian Chapman)。
查普曼说这不是六鳃鲨。
根据他的判断,这可能是格陵兰鲨。
远离家园?这些体型巨大的鲨鱼体长可达7公尺,体重可达1.5公吨。
虽然我们已经知道格陵兰鲨会猎捕海豹、鱼类和鱿鱼,但它们主要以腐食为生,而且会吃掉沉到海床上的大型哺乳动物遗骸。
科学家最近将格陵兰鲨称为世界最长寿的脊椎动物。
科学家估计它们可以存活400年以上,而在2016年,格陵兰沿岸海域发现一只272岁的个体。
科学家可以对格陵兰鲨眼睛中心的组织进行放射性碳定年法,借此确认它们的年龄,因为那个部位是由鲨鱼出生时形成的蛋白质所构成。
格陵兰鲨是北冰洋最大的鱼,也是当地全年唯一出没的鲨鱼。
科学家不太确定它们的族群等级,但认为它们的数量正在下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也认为它们属于「易危」物种。
虽然格陵兰鲨有时会在浅海现身,但它们可以生活在2200公尺深的水域,并忍受介于摄氏零下2度至正7度之间的温度。
格陵兰鲨属于睡鲨(sleeper shark),而睡鲨很适应寒冷海水的环境。
它们会缓慢行动来保存体力,它们的组织含有高浓度类似防冻剂的化学复合物,能防止冰晶凝结。
这些适应特征使它们即使在最冷的北极海域都能存活。
因此,尽管睡鲨曾在接近赤道的区域出现过几次,但在贝里斯发现一只睡鲨仍然令人意外。
非营利保育组织Oceans North的北极渔业专家布琳.迪瓦恩(Brynn Devine)说:「在热带地区目击一只格陵兰鲨的纪录非常珍贵。
」迪瓦恩说:「我们不怎么了解它们在极区以外的分布状况。
我们正在从这类观察活动中对这些鲨鱼有更多认识〔……〕但关于这个物种,我们依然有一些还没解决的知识缺口。
」尽管加勒比海的深海区离北极很远,却也非常寒冷──而且显然极为适合这些动物生存。
卡萨纳说,包括格陵兰鲨在内的睡鲨确实有可能栖息在世界各处的深海。
不过,这类目击事件很少发生。
「我们不太了解加勒比海的深海区。
」鲨鱼生物学家兼《世界鲨类》(Sharks of the World)的作者大卫.伊伯特(David Ebert)说:「幸好这位学生能够拍到这只鲨鱼的照片,否则我们可能不知道它在那里。
」虽然卡萨纳和她的团队当天捉到的鲨鱼不是她原本想捉的,但她很高兴自己可以记录到这只鲨鱼在那片区域出没。
贝里斯政府最近宣布三处环礁(包括格洛弗礁及其周围的深水域)是鲨鱼保护区。
卡萨纳说:「我们非常高兴能遇到这么特别的事。
」她补充说,她希望这项发现将会「协助保卫任何在格洛弗礁水域漫游且尚未被人发现的生物」。
竞争而非气候限制了热带山区鸟类物种的分布范围
研究结果表明,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对热带山区生物多样性所起的塑成作用要比以前所认识的大得多,它们为热带山区物种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见解。
热带山区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仅在狭窄的海拔范围内就常常生活着完全不同的物种群——这一模式与温带山区的物种大不相同,因为温带山区的物种多样性往往分布于更广的海拔范围内。
人们普遍认为,这种模式是对热带气候的温度季节性变化低所产生的适应性结果。
虽然热带山区的温度包括从低地区域的炎热到高地区域的寒冷,但它们在全年中的任何给定的海拔高度上都保持相对稳定,因此沿着山坡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生态位;对无数这类生态位的生理适应导致了热带山区大量物种的积累。
然而,某些研究人员认为,物种间竞争(而非气候影响)可能也会限制热带山区物种分布的海拔范围。
为了评估这两种相互矛盾的假设,Benjamin Freeman和同事利用eBird的440万个精细位置记录对全球31个山区内的森林鸟类物种分布的海拔范围进行了比较分析;eBird是一个全球鸟类分布和丰度的公众科学数据库。
与主要的假设相反,Freeman等人发现,在较小的海拔范围内,物种丰度是比温度季节性更好的预测因子,表明狭窄海拔范围内的热带鸟类多样性更多地是由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和竞争(而不是气候)驱动的。
然而,据作者披露,这些模式是否可以推广到其它非鸟类分类群则是一个尚未回答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