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罹患严重心衰,29岁旅日大熊猫爽爽病情恶化离世

【菜科解读】
旅居日本神户王子动物园的大熊猫爽爽(雌性,1995年9月生)多年罹患心衰IV级(心脏病最严重的级别),近期病情恶化,经中日专家多日抢救无效,于2024年3月31日23时56分离世。
2020年7月,中方与日本神户市政府签署的大熊猫合作协议到期。
受疫情影响,双方先后两次将爽爽运返中国日期推迟到2021年底。
2021年3月3日,爽爽在常规检查中被诊断患有老年性心脏疾病。
中日双方迅速组织专家团队进行联合诊治、精心护理,爽爽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为有助于爽爽病情稳定和身体恢复,并受全球疫情影响,中日双方制定了严密的治疗方案,双方多次推迟爽爽运回中国的期限,避免长途运输导致病情恶化。
2022年5月至今,中方已先后派遣5批大熊猫专家持续驻守日方开展实地指导、会诊治疗等工作。
2023年我国疫情一解封,中方即于5月派出专门工作组赴日与日方交流评估爽爽病情,进一步优化诊治护理方案,并研究制定了紧急救治应急预案。
2024年3月13日以来,爽爽病情持续恶化,开始拒绝进食,甚至一度拒绝饮水并出现抽搐等症状。
中日双方专家持续对其实施了一切必要的抢救措施,遗憾的是,爽爽于2024年3月31日经抢救无效死亡。
专家介绍,29岁大熊猫相当于人类近百岁老人。
爽爽是以中日共同开展大熊猫国际保护合作研究为目的,于2000年7月16日运抵日本神户市立王子动物园。
它的到来,为1995年遭受阪神大地震灾害的日本民众带来了希望与欢乐,同时也为中日大熊猫保护研究、技术交流、公众教育以及两国人民友好做出了积极贡献。
下一步,中日双方将严格按照合作协议规定,妥善保管爽爽尸体,经专业化处理后,适时将爽爽标本运返回国。
在此,我们对长期以来关心和喜爱大熊猫爽爽的广大中日民众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图片日本神户市立王子动物园
探索太空多年是否发现外星人痕迹?
谁都知晓,水相当于生命之源,这并非说说而已。
如若星球上有水,这必然就可以证明在星球上应该有生命发展的迹象,很有可能是生命存在过,其实在太空的这些年来,早就已经发现一些有水迹存在的星球,可是却始终没有找到外星人的痕迹,从众多的数据中就可以发现宇宙中还是会有其他生命的,但是为什么没有办法找到,这很有可能是和当前的科学没有快速的进步有一定关系。
在经过统计之后会发现,仅仅是银河系适合于人类居住的行星,就已经达到22~240亿棵,更何况在整个宇宙中,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估计更是数都数不清楚,所以有生命的可能性是98%的。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因为距离太远,就算现在拥有了先进的技术,但是相比宇宙中的一些距离来看,还是依然遥不可攀,如果真的遇到外星人,这也并非是一种好事,很有可能会带来毁灭性的伤害,否则为什么当年的霍金就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呢?相信大部分的人在看到之后都会觉得能够理解吧。
早在距今7亿多年前的元古代时,长江流域的绝大部分为海水所淹没
至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时,长江流域西部仍为古地中海(又称特提斯海)所占据。
西藏、青海南部、川西、滇西、滇中、黔西等地均为茫茫大海、四川盆地和鄂西则为古地中海向东突出的一片广阔的海湾。
这个海湾一直延伸至今日长江三峡的中部。
介于北方亚欧古陆与南方冈瓦纳古陆之间的古地中海,由青藏高原向西延至西亚和欧洲南部,向南伸向中印半岛,长达数千千米。
当时,长江中下游的南半部亦浸没在海底,中下游的北部和华北、西北属亚欧古陆的东部,地势较高。
距今1.8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地球上发生了印支造山运动,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以及横断山脉开始出现、秦岭突起,长江中下游南半部也隆起为陆地。
古地中海逐渐往西退缩、原始的云贵高原呈现。
在横断山脉、秦岭和云贵高原之间,则为—些断陷盆地和槽状凹地,如云梦泽、巴蜀湖、西昌湖、滇湖等,它们相互串通,从东向西、经云南西南部的南涧海峡,流入古地中海。
这就是流向正与今日相反的古长江的雏形。
到距今1.4亿年前的侏罗纪时,中国地史上发生了更大规模的地壳运动——燕山运动。
长江上游的唐古拉山脉在此期间形成,整个青藏高原缓慢抬升,并褶皱成许多高山深谷、洼地和裂谷,长江中下游大别山和川鄂间的巫山等山脉隆起,四川盆地拗陷,西部的古地中海进―步缩退。
到距今1亿年前的白垩纪时,四川盆地缓慢、均衡地上升,夷平作用不断发展,云梦、洞庭盆地继续下沉。
由于这时气候炎热多雨,降水分布又比较集中,所以河流切割作用剧烈,湖北西部的古长江加强了向三峡一带山原的溯源侵蚀。
那时,以巫山为分水岭,西部的古长江流入四川盆地(巴蜀湖),东部的古长江流入云梦、洞庭盆地(湘鄂湖)。
距今3000—4000万年前的始新世,地球上又发生了强烈的喜马拉雅运动。
根据板块学说解释,这是由于印度洋洋底的不断扩张,印度陆块(距今1.8亿年前)从冈瓦纳古陆东部分离出来的一部分,向北移动的速度加快,并与亚欧古陆相撞而引起的。
那时,印度板块顺着古地中海的北缘海沟,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两大板块相互强烈挤压,结果使青藏高原隆起,古地中海随之消失。
此时,长江流域普遍间歇上升,由于西部上升急剧,东部上升和缓,从而形成了长江流域西高东低的地势。
地壳的剧烈隆升使长江上游金沙江两岸高山突起,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显著抬升,并形成一些断陷盆地。
伴随着地壳的隆升,河流产生强烈的下切作用,出现了许多峡谷。
原来自北往南流的水系,受云贵高原的阻挡、构造控制或河流间袭夺等影响,改变流向,相互归并、沟通,顺地势的倾斜折向东流。
四川盆地西缘的水流受高原抬升的影响,也加强了向西的溯源侵蚀,并截夺了从高原上东来的水流,形成了金沙江河段和四川盆地河段相贯通的水系形态。
由于长江中下游上升幅度较小,仅形成中、低山和丘陵,一些低凹地带则下沉为平原,如两湖平原、南襄平原、鄱阳平原、苏皖平原等。
距今300万年前时,喜马拉雅山强烈隆起,在其影响下,长江流域西部进一步抬高,从湖北伸向四川盆地的古长江溯源侵蚀作用加快,最后切穿巫山,使东西古长江贯通,注入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