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宝宝的那些事儿,脑瘫的病因,什么是高危儿?

聊完天以后,我很是感慨,虽然现在互联网已经这么发达,资讯非常丰富,但是毕竟很多家长都是第一次碰到这种问题,有时候信息多、有的信息甚至相互矛盾,反而让家长无所适从,引发焦虑。
而且各地儿
【菜科解读】
最近有位同学喜得二宝,在恭喜之余,聊天的时候了解到由于孩子早产,出生体重只有3斤,虽然已在定期随访,但是夫妻俩都非常担心,整天提心吊胆的。
聊完天以后,我很是感慨,虽然现在互联网已经这么发达,资讯非常丰富,但是毕竟很多家长都是第一次碰到这种问题,有时候信息多、有的信息甚至相互矛盾,反而让家长无所适从,引发焦虑。
而且各地儿童保健水平不同,有些家长们很难从医生那里获取专业的指导,更导致了家长们的担忧。
所以,我决定根据我这些年做儿童康复、早期干预的经验,把一些注意事项总结一下,分享给我的这位同学,希望能减轻他的一些焦虑,也希望能帮助到和他类似的家长们。
大龄生二胎五个难关
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很多大龄妈妈加入了二胎大军,对于 35 岁以上的大龄夫妇,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并不是那么容易。
根据段涛大夫的总结,大龄生二胎有四个难关要闯,我又给增加了一项:
1、怀孕难;
2、流产易;
3、出生缺陷多;
4、大出血风险高;
5、心理问题多。
其中出生缺陷多主要是针对出生的宝宝而言,一方面随着女性年龄的增加,卵子的质量也在下降,受精卵出问题的概率也明显上升。
胎儿发生相关出生缺陷风险的概率如下表所示:
而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在围产期面临高危因素的概率增加,而高危儿出现生长发育问题的概率又比正常孩子高一些。
大龄生二胎,这么多风险怎么办?虽说只得一关一关地闯,但是如果能多了解一些专业知识,除了可以提前采取一些预防措施,还可以在遇到问题时保持一份冷静,避免过分焦虑。
因为,关于二胎大龄产妇备孕等产前注意事项讨论的比较多,今天我们就重点说一说由于围产期的高危因素导致孩子存在一些生长发育的高危风险,作为家长可以如何应对。
高危儿在增多
01 什么是高危儿?
高危儿(high risk infants)是指在胎儿期、分娩时、新生儿期具有各种可能导致脑损伤高危因素,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的新生儿。
他们可能在婴儿期表现出临床异常,但还不足以诊断脑性瘫痪、自闭症等疾病;也可能临床表现正常。
上面是一个广义上的定义,狭义上特指在NICU接受监护和治疗的患儿。
通常国外高危儿特指这类人群,如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机械通气治疗等群体。
简单地理解,高危儿意味着孩子在后续发育过程中面临更高的风险,常见的发育风险包括智力低下和脑瘫。
02 常见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常见的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高胆红素血症、产伤等。
详细的高危因素包括:
(一)母亲自身因素
★35岁以上高龄妊娠会有高危风险。
★临床上用体重指数来衡量孕妈妈体重,过高或过低都是有风险的。
★孕妈妈有基础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以及自身免疫等疾病。
★既往特殊情况,如有多次自然流产史,生育过畸形宝宝等。
(二)胎儿期因素
★由于染色体异常,出现唐氏儿胎儿。
★孕产期出现无脑儿、心脏畸形、胃肠道闭锁等畸形胎儿。
(三)分娩期因素
★产时窒息、脐带绕颈,难产、手术产、急产、产程延长,分娩过程中使用镇静或止痛药物史。
(四)新生儿期因素
★出生到30天以内的为新生儿,孩子从宫内到宫外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这需要妈妈充分理解孩子需求,给予安全依恋,避免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感染性疾病、寒冷损伤等疾病。
了解了上述高危因素后,家长们就可以针对性进行预防,比如做好产前检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据2000年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出生2000多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占活产新生儿的5-10%,早产儿发生率占活产婴儿的5-6%,极低体重儿占0.5-1.2%,这些数据说明,目前高危婴幼儿已经成为一个数量巨大的特殊群体,不得不引起家长们的重视。
早产的危害不容忽视
早产是最常见的一种高危因素,早产儿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那什么是早产儿?
早产儿是指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是新生儿死亡发生的重点人群,也是易发生远期健康问题的高危人群。
01 早产儿分类
根据胎龄周数可以分为:晚期早产儿、极早产儿和超未成熟儿。
#p#分页标题#e#根据风险等级,国家卫计委印发的《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将早产儿分为:
1、低危早产儿:胎龄≥34周且出生体重≥2000克,无早期严重合并症及并发症、生后早期体重增长良好的早产儿。
2、高危早产儿: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2000克、存在早期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生后早期喂养困难、体重增长缓慢等任何一种异常情况的早产儿。
02 早产的危害
医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早产儿的成活率,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早产儿的严重后遗症……
1、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约为3%(正常儿脑瘫发生率为2‰-5‰),其中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脑瘫发生率是10~15%;
2、早产儿智力低下发生率:7.8%(11.7万/年);
3、癫痫发生率:国外的数据显示,体重<1500g的早产儿惊厥发生率是25%;
4、VLBW(极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1000克)的早产儿9%有视觉障碍,11%有听觉障碍,55%有学习困难,20%需要特殊教育。
03 纠正月龄家长要谨记
虽然早产儿的各器官都己形成,但错过了孕晚期 后三个月)身体快速长大的阶段,甚至28周前的极早早产儿完全没有经历这个过程。
更为重要的是,大脑的发育同样在孕晚期快速发育。
如果用40周的足月儿标准来看待一名32周甚至28周的体格和运动发育,显然这样的早产儿没其他孩子发育好是正常的。
用婴儿自己的胎儿发育龄来评估孩子的生长发育才更准确。
对于什么是胎龄,纠正月龄怎么计算,可以参考下面这篇文章。
胎龄、纠正月龄是什么?为什么要纠正月龄?|【科普】
对于早产儿家长,一定要学会计算纠正月龄并在与医生、康复师交流时告知早产的情况并使用纠正月龄。
矫正年龄一直要用到24月龄。
小于28周出生的早产儿,可使用矫正年龄至36月龄。
飞行棺材是什么,那些型号的飞行棺材最多
一、飞行棺材是什么飞行棺材是什么:飞行棺材:指的是死亡率极高或容易被击落的载人飞行器,不仅仅是战争,即使在和平年代依然保持极高的坠机数和驾驶员折损率。
而往往这类飞行器安全与否与驾驶员技术无关,这才是让驾驶员起出这个绰号的原因!F-104A/B飞行棺材之首:1960年5月26日,台湾接收了第一批F-104A/B,从而开始了台湾飞行员的噩梦。
F-104各型军机在台湾的35年时间,总架数在200架以上。
F-104A/B为什么会摔:F-104有致命性缺点,它的机身长、机翼短小,升力自然受限制,遇到发动机熄火故障,不能像大飞机飘滑降落,有人形容,这时的F-104极会像一块废铁一样从空中掉下来。
不怪飞行员,F-104这种飞机十分古怪,别的飞机没了动力可以滑翔,F-104没了动力马上作铅垂状变自由落体,而且它顶上还有一个T型尾翼,开舱盖跳伞最少砍掉两条腿,一不留神就是腰斩。
美国人设计了一个向下弹出去的跳伞方案,问题是跳伞之前要先把飞机翻成肚皮朝天,否则飞行员就一头栽进地面打夯了。
"飞行棺材"的称号即是德国人喊出来的,原因是西德山区气流不稳,曾遇过F-104在一天内四架撞毁,西德国会群起反对军方再使用F-104战机。
台湾却从西德买来一批F-104G型机,结果这批飞机却是德国人封存的仓储机,修护人员还从封箱内抓出一堆死青蛙、死老鼠。
根据统计,35年中,台湾空军曾经装备过249架F104飞机,共失事96架( 真正在作战中损失的只有一一三空战被解放军打掉的一架),死亡飞行员64人,损失率38.9%。
二、那些型号的飞行棺材最多F-5战斗机 :没有卫星导航的战斗机不出事才怪!台军F-5F军机成军后,共有66架F-5,因战机過於老旧且没有卫星导航,连最基本的GPS卫星导航设备都没有。
已摔了32架,36名飞行员丢了性命,目前此型号军机已全部停飞。
F-104"星"式战斗机 :"想要架F-104吗?请到那边的草坪上等着,天上马上会掉一架下来。
" —出自《皇牌空战》被称为"飞行棺材"的F-104有致命性缺点,它的机身长、机翼短小,升力自然受限制,遇到发动机熄火故障。
米格-29 :看起来很靠谱,其实一点也不靠谱!米格-29 印度购买了很多米格-29,失事率也是相当高,不仅是在印度,在俄罗斯本土米格-29也经常出事。
CH-42型"奇努克"(支奴干)直升机 :该型直升机坠毁曾致31名驻阿富汗美军特种部队士兵死亡,其中包括最精锐的"海豹突击队"6分队。
另有7名阿富汗武装部队人员丧生。
AH-64型阿帕奇武装直升机 :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存在严重的机械缺陷,已经造成50多起莫名其妙的机毁人亡的事故。
然而,美国军方和政府却向驾驶这种直升机的飞行员们隐瞒了真相。
MV-22型"魚鷹"倾转旋翼机 :据美国《每日防务》2006年3月31日报道,美国海军陆战队称,本周一晚,一架海军陆战队第204倾转旋翼机训练中队的V-22"鱼鹰"倾转旋翼机因意外起飞事故引起飞机坠地,其机翼和右发动机严重损坏,造成了6年以来第一起A级灾难性事故。
在后来带一段时间里"鱼鹰"又使美国海军陆战队23名队员遇难。
F-5战斗机:台军F-5F军机成军后,共有66架F-5F,因战机過於老旧且没有卫星导航,连最基本的GPS卫星导航设备都没有,仅靠飞行员与航管、战管的通联完成飞行任务。
已摔了32架,36名飞行员丢了性命,目前此型号军机已全部停飞。
作为其改型,增加了侦察照相功能的RF-5E偵照机,也具有同样的毛病,事故不断。
米格-21 :印度空军先后购买的793架米格-21战斗机迄今已有300多架毁于事故。
据印官方公布的数据,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空军因飞行事故而损失了185架飞机和80多名飞行员,其中米格-21战机事故率最高,占所有飞行事故总数的60%以上。
在这里幽幽说一下,印度这个国家是现在目前为止摔飞机摔的最多的国家,卖飞机的速度都快赶不上摔飞机的速度来。
1985年中国一客机在太平洋坠落,机上274人命悬一线,华航006空难
堪比教科书一般的空难自救,它是我国空难自救的重要转折点,更是世界空难史上的一个奇迹,在一场几乎无可逆转的灾难中成功求生,他们用亲身经历向人们证明了一切皆有可能。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将这场空难遗忘,大家似乎忘了空难是如何发生的,也忘了当时的人是如何自救的。
可怕的航行1985年2月19日,正值农历新年来临之际,一架747-SP型号客机从台北出发,跨越太平洋前往美国。
飞机出发后,一切如往常一样,飞机上的机组人员各司其职,机舱里的客人也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
或许是因为除夕的缘故,机舱里难得的热闹,大家各自交流着落地后要做的事情。
有人在炫耀家人在机场等着他,一落地就可以全家团圆;有的人在抱怨春节期间还要出差,原本今天可以吃一顿年夜饭,没想到临时有工作安排。
还有人直接戴上眼罩,倒头就睡,根本不理会吵闹的人群。
他们乘坐的是747-SP型号客机,它与标准的747号客机相比,略微有些不同,它的机身更短,比747号客机短约14.3米。
除此之外,其他性能几乎一致。
机长何敏源是飞行时长15500小时的老机长了,大家都以为这就是一次普通的飞行,只等安全落地之后可以顺利过一个好年。
可没想到这次的飞行,却根本不如大家预料中的那样轻松。
何敏源带飞行平稳后,开启了自动驾驶模式,飞机上的机务人员各司其职,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
一切仿佛进行的非常顺利,直到飞机飞行到距离旧金山550公里的太平洋上空时,乱气流突然出现,原本平稳行驶的飞机产生了晃动。
强烈的气流为飞机带来了剧烈的颠簸,乘客在感受到颠簸后开始慌乱起来,乘务人员打开广播安抚乘客情绪。
他们认为只是遇上气流罢了,以前也经常会遇到这种强气流,产生颠簸,气流过去就会平安无事。
可这次与之前并不相同,机身颠簸十分剧烈。
波音747-SP机型拥有四个引擎提供动力,相对于其他机型来说是更容易在强气流中保持平稳的。
可这次在气流的颠簸中,飞机迟迟没有稳住。
乘务人员心里开始有些慌张,之前遇到强气流的时候飞机会颠簸一阵,然后迅速维稳,这次却迟迟没有维稳,甚至颠簸的越来越厉害。
机组人员在讨论过后决定联系工程师进行故障排查。
排查之后,工程师发现这次飞机的颠簸与强对流并无关系,而是因为飞机本身出现了故障,飞机的第四号引擎极有可能已经出现了不可逆的故障。
眼前比较棘手的是工程师无法确认第四号引擎的故障是否真的已经不可逆,他们必须加大油门重启第四号引擎,进而确定第四号引擎现在的状况。
机长思索过后,同意了工程师的做法,眼下最主要的是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尝试过后,第四号引擎并没有发生变化,甚至在加大油门后不久,完全停止了工作。
确定了第四号引擎出现问题后,机长和工作人员在当时其实还有机会让飞机重新恢复维稳,那就是只用其他三个引擎,通过调整其他三个引擎的力量,来保持稳定。
可当时机长和乘务人员却没有及时进行合适的调整,机长做出的第一个错误选择:解除了飞机的自动驾驶系统。
当时机长想尝试通过俯冲来提升速度,然后再调整,保持平衡,他解除了自动驾驶系统,在系统解除的一瞬间,飞机彻底陷入不可控状态。
飞机向右翻滚,呈垂直下降状态,机长一时之间有些手足无措,工程师在查看姿态仪过后,十分肯定的给出了姿态仪出现故障的结论。
机长相信了工程师的判断,错误的分析了当前的形势,他以为飞机可以稳定,完全不知道当时的飞机已经垂直方向迅速坠入太平洋。
那么他们是什么时候发现情势不可逆转了呢?意外坠落1985年,我国一架客机在太平洋意外坠落,270多人的性命危在旦夕。
堪称奇迹般全员生还的华航006空难究竟是怎样的,事故真相究竟是如何?机长和工程师的错误判断,将当时已经处于危险状况的空难推向了更严重的境况。
其他三个引擎也无法正常工作,仅仅30秒,飞机从30000英尺的高度迅速减少了20000英尺。
情况更加不可控了,如果再找不到合适的解决方式,乘客包括乘务人员在内共274人都有可能葬身太平洋,尸骨无存。
机长需要对当前情况进行及时调整,他先与奥克兰中心取得联系,希望能降低高度,确保维稳,得到对方许可后,机长尝试重新启动飞机引擎。
他加大马力,重新启动其他三个飞机引擎,通过其他三个引擎带动第四个引擎。
乘务人员在此期间不断安慰飞机上的乘客,他们需要乘客稳定下来,如果乘客们继续像现在这么慌乱,极有可能会影响机舱平衡。
飞机上所有人命悬一线,大家都紧张不已,但出于对机长的最后一点信任,他们强忍着内心的紧张,回到座位上,尽量保持平衡。
终于,机长在飞机坠地之前重启了不工作的引擎,飞机停止了向右翻滚,并且出现了上升的趋势,不久后,飞机重回平稳状态。
飞机上的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他们知道这场劫难终于过去了。
乘务人员通过广播通知大家重新恢复稳定,飞机将继续飞往洛杉矶机场,机舱内的乘客正拍手庆祝之时,机场广播再次响起。
原本预订的终点洛杉矶机场将会改为旧金山机场。
因为工程师在检查中发现,左侧的升降舵已经失去了反应,起落架不知因为什么原因自动放下,为了确保乘客及机组人员的安全,他们决定就近降落。
而当时距离他们最近的,就是旧金山机场。
在经历过一场生死灾难后,乘客已经不执着于终点了,不论是洛杉矶国际机场还是旧金山国际机场,只要能平稳降落就好。
广播公布后,机长预备降落,就在这时,工程师告知机长,水平尾翼内的升降舵受损,极有可能无法通过操控升降舵实现降落。
机组人员不可避免的紧张了起来,机长反复调整引擎功率,最终确保飞机平安降落。
飞机降落后,大家松了一口气。
机组人员在飞机降落后重新对飞机进行检查,可以确定的是,飞机不论是外形还是内部引擎都已经严重受损,机翼受损严重,挂在机身上摇摇欲坠。
看似平稳的起落架,实际上早已失控,无法收回,左侧的升降舱也出现了严重的故障。
升降舱和线管完全断裂,液压系统裂开了一个大口子,飞机落地时,液压系统正不可控的往外漏油。
可以确定的是,这架飞机已经报废,之后无法再使用,毕竟无论是外在,还是飞机内部引擎都已经伤痕累累。
前来调查的人员,在看到飞机的状态后,无不感叹机长高超的飞机驾驶技术,倘若换作别人,那这场万米高空下坠的空难,真的就无法避免了。
最终,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接手了关于华航006航班事故产生原因的调查工作,NTSB派出的调查人员先检查了CVR和FDR。
令人失望的是,座舱语音记录仪和飞行数据记录器并没有给出有用的信息,调查人员甚至将他们送到了实验室进行解析,但依旧一无所获。
机长的几次强力俯冲,对纪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甚至中间的几次强力俯冲造成了记录的中断,事故最关键的时刻未能及时记录。
飞机的相关记录已经无法使用,他们只能转而进行外围调查。
毫无疑问,关于这场空难的调查困难重重。
那么时至今日,人们查到事故真相了吗?事故真相1985年,3万米高空客机突然故障,近300人命悬一线却最终平安着陆。
万米高空的灾难最终造成了两位乘客受伤,一位是腿部骨折,另一位是背部拉伤。
幸运的是,乘客及机务人员并没有生命危险。
机长凭借自己高超的飞机驾驶能力,成功化险为夷,机务人员和乘客的配合也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这场重大事故可以说是欢喜收场。
这场飞机事故究竟是如何造成的?谁应当为此承担责任呢?调查人员通过云图发现,当时的乱流并不足以造成第四个引擎的直接破坏。
这也就说明极有可能在遇到乱流之前,第四个引擎就已经产生了问题,乱流只不过是推动了事故发生罢了。
调查人员开始分析调查第四号引擎,如果能确定飞机在遇到乱流之前,第四号引擎就已经出现严重问题,那就可以确定事故的过错方是航空公司。
可调查过后,他们发现第四号引擎的问题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般严重,第四号引擎的确出现了磨损问题,但仅仅是一个小型节流阀调整片磨损,而且它仅仅磨损了4‰。
更令人不解的是,虽然这4‰造成了引擎燃油流入量少,影响了动力,但并不足以造成如此严重的空难事故。
如果机长按照标准模式进行操作,那这场事故完全可以避免。
所以不出意外的话,这场事故里机长要承担一部分责任。
除此之外,调查人员还发现,分气阀并没有关闭,这也就说明机长在进行重启之时,分气阀没有得到合适的处理。
按照正常操作来说,机长不应该在万米高空进行重启,他应该将飞机降落到合适高度,然后再重启,他重启之时,工程师要及时关闭分气阀,避免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二人的失误造成了第四号引擎的工作停止,进而影响了其他三个引擎。
除此之外,机长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四个引擎分别分布在飞机的左右两翼,当右翼仅有一个引擎在运作之时,推力必然是小于左翼的。
所以,机长在解除自动驾驶前,应该先调整方向舵,确保飞机不再发生翻滚。
很明显,机长忽略了这个问题,这才造成了之后的连续翻滚。
幸亏机长在最后时刻力挽狂澜,解决了这个因为自己犯下的错误而加重的危机。
得出结论后,调查人员忍不住开始怀疑自己的调查结果,这架飞机的乘务人员都拥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是机长。
一个拥有如此高超驾驶技术的机长为何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危机呢?调查人员认为结果极有可能并不是他们调查的那么简单,事故背后极有可能还有别的原因。
他们再次进行深入调查,他们通过飞行记录发现,当时机长和机务人员已经连续飞行了六天,而且都是跨时区的高强度飞行。
这样的工作量,给他们的身体带来了不可逆的伤害,造成了他们的过度疲劳,以至于无法集中精力,他们在飞行过程中产生的错误也是因为过度疲劳。
所以,在此次事故中,航空公司也要承担相应责任,因为他们不合理的飞行安排,造成了机务人员的过度疲劳,进而产生错误操作。
这场因为多方错误操作造成的事故,最终被判定为机务人员和航空公司的失误,幸运的是,因为机长高超的操作,这场事故并没有造成人员死亡。
何敏源机长当时虽然处于生物钟混乱状态,但仍够能在最危机时刻力挽狂澜,顺利化解危机,他的心态实在令人佩服。
时至今日,这场事故的化解仍旧是奇迹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