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全职妈妈的真实感言?全职妈妈是一个好的选择吗

【菜科解读】
工作的妈妈羡慕全职妈妈能一心带孩子,不用操心挂肚吃穿问题,不用上班,而全职妈妈同样也羡慕能外出工作,不用整天围着孩子转,苦不堪言,下面菜科网带来:做全职妈妈的真实感言 全职妈妈是一个好的选择吗。
做全职妈妈的真实感言这不是一个对或错的问题,而是一个观点问题。
如果让我来回答,我的个人观点是:如果有选择,这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每个人情况不一样,需求不一样,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也可能有不同需求,但人还是会有些共同的需求,比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等。
经济基础是满足很多需求的根基,对全职妈妈来说,因为没有工作而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虽然家庭支出是家人共同承担,但家庭关系并不是牢不可破的关系,一旦这个关系发生动摇,基本的生活和安全需求都可能受到威胁,就会比较被动。
另外即便不存在任何经济压力,我个人觉得工作还是有其它的意义的,比如在工作中可以接触更多的人更融入社会,能扩展自己的视野,会更有目标感和成长感,所以工作也能满足很多社交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相比而言,养育孩子和照顾家庭,人际圈相对更小,而且也相对更没有目标感。
在端午假期的那篇短文,我说假期像开车好不容易上了正道,又开进了无尽的隧道,不知出口在哪,也不知道要做什么好,有读者留言说:这说的不就是全职妈妈的生活吗?
很多女性选择做全职妈妈,是觉得这样可以更好的照顾孩子和家庭,能给孩子和家人更多陪伴。
如果感觉这样很舒适,也是自己喜欢的状态,那自然可以是一种选择,但如果是为了孩子和家庭牺牲自己,我则不建议。
在讲溺水救援的那篇文章里,我有说过,在飞机上遇到紧急状况时,氧气面罩掉下来时,按安全规范是要先给自己戴好,再去给孩子戴,因为救人前先确认自己的安全,这是急救的一个原则。
这个原则同样可以扩展到生活里,在想照顾好他人之前,先照顾好自己,自己越安全,越强大,才能给孩子和家人更好的照顾。
想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能更好地理解在养育孩子中的那些睡眠问题、哺乳问题。
我们知道怎样对孩子更好,我们可以朝更好的方向努力,但前提是在自己能承受范围内,如果这个努力超出了自己所能承受的,就要先照顾好自己,如果把自己弄崩溃了,就不太可能把孩子照顾好。
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中都可能会有很多的社会身份,会是别人的女儿,也会是别人的妈妈,也可能是公司的员工,但最重要的,我们先是一个独立的人,其次才是其它。
当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知和价值观,以上只是我的个人观点,如果你喜欢不朝九晚五的约束,只喜欢家庭生活的宁静,也能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找到成长感和目标感,全职妈妈当然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毕竟开心最重要。
全职妈妈是一个好的选择吗?给全职妈妈的建议:
1、 有一定的经济支撑。
如果你的另一半收入稳定,在保障基本的生活开支和育儿花费上不会过得日子紧巴巴,可以考虑全职,给孩子更多更精细的陪伴。
2、家庭成员的支持与认同。
家里不是一个人的战场,而是两家人的磨合,如果老公和家人都支持你全职,在此基础下,相对会建立更和谐的家庭关系,避免全职后因为生活的琐碎激发家庭矛盾。
此外,育儿也不仅仅只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情,不能因为你是全职太太,小孩子的事情做爸爸的就能坐视不管,爸爸的参与同样很重要,可以让另一半在工作之余共同参与到带娃这件事来。
3、关键还是自己的心态。
全职妈妈,你要明白你也是有职业的,你把育儿当成一份职业,宝宝就是你工作最好的见证。
孩子谁带就跟谁更亲,你是孩子最依赖的,那不也是一种骄傲吗。
4、记住你的中心首先是你自己。
全职妈妈的生活是忙碌和琐碎的,尽可能的丰富自己的生活,利用时间把个人的爱好发挥和利用起来,现在很多全职妈妈一边带娃一边做兼职,在丰富自己的同时,也能获得收入。
给职场妈妈的建议:
#p#分页标题#e#1、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
虽然职场妈妈陪孩子的时间有限,但是可以把碎片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低质量的陪着,还不如高质量的陪伴,利用下班时间和周末休息,全身心的投入去和孩子一起玩儿,这是建立你和孩子亲密关系最佳的方式。
让孩子能真实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关系并不会疏离。
2、请长辈帮忙。
不管是自己的爸爸妈妈还是公公婆婆,如果他们身体条件允许且愿意帮忙,可以请长辈帮忙照看下孩子的饮食起居。
虽然隔代教育,冲突难以避免,但是起码不用担心虐童事件,他们是你最信赖的帮手。
3、找对自己的职业诉求。
有些妈妈对自己的职业有清晰的目标,她们为了自身发展,暂时离开宝宝,为了以后给宝宝更好的教育。
像我之前从事的是音乐相关的行业,自从当了妈妈之后,我就转行去在线教育公司的上班,一方面可以兼顾工作,一方面也能在工作中学到更多育儿相关的知识。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请大家继续关注。
报恩型宝宝有哪些特征 报恩型宝宝的特征表现
全职妈妈回归职场不适应办?全职妈妈在心理方面应该有哪些变化
未雨绸缪生之前也许婆婆妈妈会说:“你放心生,到时候我来带!”作为一个过来人,友情提醒一下,这种话听听就好,千万不要盲信。
动物在寒冬到来之前,会储备好粮食,没有足够的准备,是无法安然过冬的。
是否全职这个问题看起来遥远,但我建议孕妈妈未雨绸缪,在生产之前,准备好至少支撑一年开销的积蓄。
这样一旦面临纠结,能够更从容地选择。
产后头一年可能会是最困难,最需要用钱的时候,该用的时候不要舍不得。
另外,有人一怀孕就想着辞职,或者孕期过早就开始休产假。
我的看法是,如果确有必要当然可以休,但如果能坚持,还是尽量坚持到生完孩子,把假留到产后。
比起怀孕,养娃挑战更大,好钢得用在刀刃上。
是否真的有必要全职很多妈妈临上班前那一阵子,全职的冲动会特别强烈。
这时候不妨多想一想,是否已经别无选择了,如果全职,各方面的规划是否都安排妥当了。
网上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比起带孩子,上班像休假。
这并非空穴来风,所以不要太冲动,全职没有想象的那么爽,上班也没有想象的那么惨。
实在是没人帮手,上班忙不过来,还可以和老板、人事确认是否可以用哺乳假 ,是否可以用无薪假停薪留职,不要把困难想象成永久的。
即便在全职的时候,也要利用好外界资源,钟点工、娃他爸之类,不要因为是全职妈妈,就大包大揽,什么都自己扛。
全职的时限作出全职决定之前,建议考虑一下到底准备全职多久?如果真的要全职,我个人的建议是不要3年那么久,毕竟一般宝宝过了1-1.5岁就已经好带很多了,要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
考虑到要重返职场,过长的间隔,在找工作时可能会是减分项。
不工作的时间太长,自己的状态、信心也容易被动摇。
遇到过一些妈妈,毕业工作没多久就全职了,生完一个带到3岁上幼儿园了,准备找工作,结果这时候来了个二胎,一带又是3年,这样的情况不太常见,但要想成为职业女性,就比较难了。
家里没人帮手,又不想影响职业发展的时候,要谨慎二胎,没准备好的时候一定要做好避孕措施。
如果本身就没有什么工作经验,更是建议全职时间不要太长。
当一直想逃避上班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是否拿孩子作为借口,来逃辟职场遇到的困境。
全职期间可以做些什么全职期间,要考虑原来的职业道路可能回不去了,找新的工作,投简历、等面试都需要一段时间,所以要做提前的规划,为复出做准备。
国外有gap year 的说法,其实我们也可以把全职的这段时间,作为再出发的转机,可以趁这个机会准备一些职业进修,考虑读书、转换行业、自己创业,还可以趁这几年和孩子一起旅行。
可以学习英语和职业技能,选一两个能够通过在线课程就能学习的职业技能。
对养育有兴趣,可以看看早教、幼教、营养、儿童心理等方面的内容。
我那时候开始对育儿有兴趣,也想着转行,还去面试了一家育儿杂志社,虽然后来没有去,但也算是一种尝试。
育儿的母婴大号,不少是由兴趣白手起家的人,也许你也会是其中一员。
从头开始没有那么可怕,如果之前的职业是一条注定被放弃的路,那么走的越远代价越大。
如果失去收入没有安全感,可以考虑通过兼职贴补收入。
如果是选择微商,不要盲目地消费自己的朋友圈和人脉。
即便没有收入,其实就是一两年的时间,还是要对自己有信心。
重返职场的准备返回职场,如果宝宝还比较小,从亲喂转成奶瓶,一定要提前1-2礼拜就开始。
千万不要上班前两天才开始,不然到时候孩子宁可绝食,也不肯吃奶瓶,就真的要急哭了。
如果是母乳转成配方奶,也要注意按照一定的比例和进度进行转奶。
还要注意,提前安排带娃人手的交接,规律的作息和生活。
宝宝比较大的情况,还要安排好幼儿园的接送问题。
在正式上班之前,可以找半天时间先去公司见见老板和同事,聊一聊近况。
一来,几个月时间不在岗,可能很多事情都变化了,有旧人走有新人来,提前当面聊聊,能帮助自己了解公司的现状,更好地适应职场。
二来,很多的误解来自于不了解。
不少职场男多女少,他们通过沟通多了解这几月你所经历的,后续工作中,自然也会更理解你所面临的困难。
职场的法则之一就是,多和老板沟通,早请示晚汇报,千万别不好意思。
职业女性的心态调节职场女性虽然有家庭,有各种各样的客观困难,但是也同样需要有职业风范, 做好角色的切换。
付出和回报是成比例的,不要太寄希望于有一份又轻松,又收入丰厚,又有前途的职业,这是可遇不可求的。
钱多事少离家近的事情也许有,但肯定不是常有。
用我们的努力去做孩子的榜样,相信一份耕耘一分收获。
如果不努力,只在单位混日子,那么职业生涯想有突破是很困难的。
不要因为是女性,就觉得是天生的弱者,需要别人照顾。
同时,妈妈们也要对自己的职业能力有信心。
领英(LinkedIn)推送过的一篇文章中提到:“ 分析了超过1万份经济数据报告后,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研究部门发现,职场妈妈通常比没有子女的职场女性更能创造价值。
她们在情绪管理、解决冲突上更胜一筹,更能适应多任务并行的工作,而且谈判方式、耐心等方面也因为抚育孩子得到了更多的锻炼。
”
是带孩子累还是上班累?选择上班还是做全职妈妈
可是边工作边带孩子往往都会有点吃不消,那么选择哪一项比较好呢?是不要错过孩子刚出生的这几年,还是发展自己的事业呢?全职妈妈式自嘲“好羡慕你在家带孩子,不用辛苦上班”“带带孩子而已,怎么会连吃饭的时间也没有”“孩子睡了你也能休息了”每每和别人闲聊或抱怨“累死老娘了”都会迎来很多人不解的眼神“不就是带个孩子吗,到底能有多累?”想了一下,其实,带孩子而已,真的也没多累!!!带孩子的看法当然是带孩子累呀。
工作上的事情,多难的事,都只不过是个熟练工种,做久了,都不费什么功夫的。
但是看孩子,一天24小时离不开眼,比上班累多了。
带孩子累。
累的多啊。
带孩子本来就够操心的了,一会要吃一会要喝一会要玩一会要上WC一会要睡,还得抽空买菜做饭洗衣服。
晚上搂孩子睡还得操心叫她起来上厕所盖被子睡觉别滚地下了。
24小时劳心劳力啊。
带孩子也是体力活啊。
一个孩子怎么也二三十斤了。
抱着买趟菜回来跟跑了五公里一样...带着下楼玩抬个儿童车电动小汽车的都不算个事儿了,已经练出来了嘛...人家民工晚上还能好好睡一觉的,带个孩子晚上还得操心叫她起来上厕所,看她有没有踢被子,有没有睡觉不老实往地下滚。
一晚上起来三五次太正常了,根本睡不好的呀。
如何选择当了妈妈以后 “是继续工作还是做全职妈妈,我该如何选择。
” 这个问题,我想其实每个女生都想过。
可是就是这么简单的问题,还是会让很多女生左思右想不得其解。
为什么呢?因为时代没有给我们一个参照物,一个安全感,而我们又习惯了自我保护。
所以我们不敢去冒险,却又不断地徘徊,心中迟迟得不到答案。
但是如果仅仅只是站在个人利益的角度去选择要不要上班,那对孩子来说其实是不公平的,毕竟有了孩子以后,你已经不再是一个个体,所有思考问题的出发点都应该是孩子,是家,这样思路才不会乱,才不会迷失方向。
每当有人来问我,“你觉得我该不该辞职回家带小孩”我都会问她:“现在孩子谁在带呢”、“家里人支持你辞职吗”因为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你一个人可以决定的,更多的来自于你所处的现实情况。
具体地说就是家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和你自己的心理建设。
另外一个关键的准备,在于你上班的时候,谁来替代你进行育儿的工作。
如果家里老人可以帮忙,那当然很好,但这也要注意两代人在育儿思路上可能存在的矛盾会因此加剧 ---原本你24小时监管还好,现在白天不在家,孩子的生活就由老人的育儿思路来管理了。
这很可能有不少你看不惯接受不了的问题,而沟通和退让有时候是必不可少的,确认有哪些问题是关键核心不能让步的,和老人仔细沟通说明;而哪些是相对没那么关键,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老人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
全职妈妈也不是万能的曾经,全职妈妈和职业女性之间的互相攻击是美国脱口秀节目永恒的爆款选题。
但当双方的拥护者在电视上互喷口水了几十年之后,社会学家给出的答案却是:妈妈选择在家或者选择上班,对于孩子的成长或者成功,并不是什么重要的决定因素。
上班妈妈或者全职妈妈都可能培养出好的子女,也都可能很失败。
重要的不是妈妈上班与否,而在于其他关键点,比如:1, 亲子陪伴时间的质量远比数量重要,即便是上班的妈妈也可以提供足够好的陪伴;2, 妈妈自己是否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快乐和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