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最著名的十大糕点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26 点击数:
简介:

【菜科解读】

苏式糕点是江苏省苏州市及周边地区所产的特色糕点的统称,其馅料多用果仁、猪板油丁,用桂花、玫瑰调香,以甜、松、糯、韧著称,可谓是苏州饮食的一大特色。

那么,苏州著名糕点有哪些?小编为你整理了苏州十大糕点,有苏州糕团、苏式鲜肉月饼、酒酿饼、苏州蟹壳黄、枣泥麻饼、大方糕苏式、苏州定胜糕、梅花糕、海棠糕、苏州猪油糕等苏州著名点心,一起来看看苏州特色糕点吧。

苏式鲜肉月饼

江南一带的地方传统名点,属于苏式糕点。

鲜肉月饼是江浙沪一带的地方特色小吃。

顾名思义,馅完全是由鲜肉组成,皮脆而粉,又潜伏着几分韧,丰腴的肉汁慢慢渗透其间,可谓一绝。

苏州是苏式月饼的发源之地,苏式月饼这名字就这样传下来了。

苏式月饼用小麦粉、饴糖、食用植物油或猪油、水等制皮,小麦粉、食用植物油或猪油制酥,经制酥皮、包馅、成型、焙烤工艺加工而成。

入选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的“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名单。

苏式月饼与其他派系月饼最大的区别是一层一层手工做出来的酥皮,所以制作苏式月饼的关键是其饼皮的制作。

而制作酥皮最关键的是油,起酥效果最好的就是猪油。

酒酿饼

酿饼是江苏苏州地方传统名点,春季的时令点心,外观和小月饼相似,面是用清酒酿来发的,由于气候的原因,往往只适合卖一季,最佳的品尝时节是在清明前后。

酒酿饼有荤、素之分,品种主要有玫瑰、豆沙、薄荷等味。

酒酿饼以热食为佳,特点是甜肥软韧,油润晶莹,色泽鲜艳,滋味分明。

酒酿饼有荤、素之分,品种主要有玫瑰、豆沙、薄荷等味。

酒酿饼以热食为佳,特点是甜肥软韧,油润晶莹,色泽鲜艳,滋味分明。

酒酿饼以热食为佳,特点是甜肥软韧,油润晶莹,色泽鲜艳,滋味分明。

酒酿饼是春季的时令点心,外观和小月饼相似,面是用清酒酿来发的,由于气候的原因,往往只适合卖一季,最佳的品尝时节是在清明前后。

一年只能吃到一季的春天苏城代表时令点心——酒酿饼,做了个简单的口味,豆沙馅的。

苏式蜜饯

江苏省吴县地区的特色传统小吃,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的制作工艺独特,味美色鲜,畅销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苏州制作蜜饯的历史可上溯到三国时代,清代是苏式蜜饯的鼎盛时期,其中以“张祥丰”最为著名,历来是“宫廷食品”。

苏式蜜饯现有160多个品种,以金丝蜜枣、奶油话梅、金丝金桔、白糖杨梅、九制陈皮最为著名。

苏式话梅的风味是甜中带酸,口含一粒,爽口生津,而且回味久,最受旅游者喜爱。

用洞庭柑桔制作而成的苏桔饼和金桔饼,桔香浓郁,味甜爽口,具有开胃通气的功能。

苏式蜜饯历史悠久,产品品种繁多,在我国果品加工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苏式蜜饯素以选料讲究,,制作精细,形色别致,风味清雅而闻名中外。

产品主要特色是以返砂为主,保持原果本色及原果风味,,色、香、味三者俱佳,虽然产品多种多样,但生产工艺基本一致。

蟹壳黄

江苏传统风味小吃,俗称小麻糕,蟹壳黄因其形圆色黄似蟹壳而得名,常与大麻糕相配作礼品用,在苏州很流行。

其馅心有荠菜、葱油、白糖、明油豆沙等4种。

其特点:形似蟹壳,色呈金黄,油多不腻,香脆酥松,糖馅甜醇,咸馅味鲜。

蟹壳黄做法主要由三种,海派的作法有甜有咸:甜的主要以白糖猪油做馅,也有放玫瑰、枣泥、豆沙什么的;咸的以猪肉丁为主,考究的则要加进蟹粉、虾仁一类了。

在大儒巷,苏州蟹壳黄界扛把子。

梅干菜蟹壳黄、 甜蟹壳黄、萝卜丝蟹壳黄......蟹壳黄金黄色的、圆圆的、很饱满,层层酥皮沾满了芝麻,那是一个香啊!

基本原料是面粉的蟹壳黄和面时很有讲究,除了加水还要放入素油,而且不是一点点的素油,要把面团和成烤熟了会起酥层的亮光光的生面团。

其口味上之区分也不是伴随在面团里的,是把糖料和精盐拼了少量面粉用油搅拌成甜咸酥油面酱,这些东西备妥以后,就可以动手做了。

把分均匀的小面团中包进不同口味的酥油面酱,按成各自的形状,多多的洒上白芝麻,贴进炉壁,掌握好火候和时间,大凡飘出一阵接一阵诱人的香味时,就做成功了。

一般情况下蟹壳黄早上供应的比较少见,而一到下午三点钟以后,几乎所有做大饼的滩头上只要是全天做生意,就有香喷喷咸甜各式的蟹壳黄卖给顾客。

蟹壳黄可以当作小点心,入口那变酥皮的面粉一层一层的,增添口味的面酱又是酥层,再加上金黄色的芝麻,满嘴真是酥松喷香,赞口不绝!

枣泥麻饼

中国传统名点,苏式糕点,具有香甜可口,独具风味的特点。

枣泥麻饼产地有两个,一是吴中木渎,代表为乾生元,麻饼以脆硬为主要特色;二是相城区湘城镇,代表为湘城老大房,麻饼以软糯为主要特色,两者皆为百年老店。

枣泥麻饼制作时用适量的面粉、饴糖、鸡蛋、生油、小苏打,拌和成团,加入蒸熟捣烂的黑枣泥、熟猪油、松子仁、瓜子仁、糖桂花等,放在150-180℃的炉壁内烘烤而成。

大方糕

大方糕苏式是江苏苏州地区传统特色糕点,具有皮薄馅重、色泽洁白、热蒸供应等特点。

大方糕一般清明上市,苏州人清明食三色,红者酱汁肉、绿为青团子、白的就是大方糕。

大方糕最能代表姑苏糕点的精髓,薄如蝉翼的饼皮裹着馅料,还能看见里面滚动的玫瑰酱、糖薄荷。

大方糕有甜、咸之分,甜味有玫瑰、百果、薄荷、豆沙四色大方糕,咸味有鲜肉大方糕。

大方糕苏式是江苏地区传统特色糕点之一,具有皮薄馅重,色泽洁白,热蒸供应等特点。

该制品时令性强,一般清明上市,端午落令。

有甜、咸之分,甜味有玫瑰、百果、薄荷、豆沙四色大方糕;咸味有鲜肉大方糕。

苏州定胜糕

江苏省苏州市的一种传统名点,属于苏式糕点,传说是南宋时苏州百姓为韩世忠的韩家军出征鼓舞将士而特制的,糕上有“定胜”两字,后就被称“定胜糕”。

定胜糕泽淡红,松软香糯,带甜甜的豆沙味。

在苏州民间乔迁、建屋、祝寿等喜事上,时常会出现定胜糕,是苏州招待客人的传统糕点。

属于苏式糕点;其色泽淡红,松软香糯,带甜甜的豆沙味。

传说是南宋时苏州百姓为韩世忠的韩家军出征鼓舞将士而特制的,糕上有“定胜”两字,后就被称“定胜糕”。

另一个传说是南宋定都杭州后,岳飞为保护国土多次领军出征,杭州百姓沿途都会送上定胜糕,盼胜利归来,这便是岳飞与定胜糕的真实故事,流传千年;南宋文献《梦粱录》亦有相关记载。

梅花糕

是苏州、南京、无锡等江南地区著名的风味特色小吃。

源于明朝,发展到清朝时就成为江南地区最著名的传统特色糕类小吃。

相传风流帝王风流皇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见其形如梅花,色泽诱人,故作品尝。

入口甜而不腻、软脆适中、回味无穷,胜过宫廷御点,拍手称快。

因其形如梅花,便赐名梅花糕,流传至今。

梅花糕和海棠糕类似,呈金黄色,松软可口,老少皆宜。

今天的梅花糕在继承了传统制作方法的同时,又加入小元宵、青红果、松子仁等,使其味道更加鲜美,外焦里嫩,而且有豆沙、果酱、果仁等十几种配制方法,用面粉、豆沙、白砂糖等十几种原料经特制炉具烘烤而成。

上面的元宵“很糯”,葡萄干“很香”,里面的豆沙“很细”,熔化后白砂糖的焦香,再加上五颜六色的点缀,那有点韧劲儿的外壳包裹中的赤豆沙或果酱,软绵的口感,浓缩的甜香味,热乎乎的夹馅愉悦口中所有待放的味蕾。

海棠糕

江苏传统糕点,创制于清代,因糕形似海棠花而行名,后逐渐成为江南传统糕类小吃之一,是苏州、无锡一带有名的风味小吃。

海棠糕以花生为制作主料,烹饪技巧以烘烤法为主,口味属于甜味。

海棠糕的特色为色呈紫酱红,形似海棠花,香甜且软,适宜热食。

刚出炉的海棠糕,表面撒着饴糖,呈咖啡色,还要加上果丝、瓜仁、芝麻等五色点缀;其海棠花的外形,让人还没吃就有了赏心悦目的情怀。

海棠糕创制于清代,因糕形似海棠花而行名,后逐渐成为无锡苏州风味小吃之一。

同当地的梅花糕一样,同为一道历史悠久的花色点心,香甜可口,热食尤佳。

海棠糕外层是面粉皮,里面是豆沙馅,在特制的模具中,注入面浆放入豆沙、鲜肉、菜猪油等馅心,再用面浆盖面,加上糖猪油丁和红、绿瓜丝、瓜子仁和芝麻等等,盖上撒白糖的铁板放在煤炉上烤熟即成。

苏州黄天源糕团

是苏州知名土特产品之一,黄天源糕团店创设于道光元年,由浙江慈溪人黄启庭在东中市都亭桥境设一粽子摊。

因粽子质量好,经几年经营后,在都亭桥赁一小屋,开设了黄天源糕团铺。

供应品种渐次增加了五色汤团、挂粉汤团、咸味粢饭糕、咸味猪油糕、黄松糕、灰汤粽、糖油山芋等。

黄启庭父子相继去世后,黄天源糕团铺由寡媳黄陈氏主持,因不善经营,于1874年将店卖给店中师傅顾桂林,从此,黄天源实为顾姓店铺。

顾桂林发挥自己糕团制作技能,兢兢业业经营,使生意蒸蒸日上。

加入收藏
               

苏州最著名的十大糕点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