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系NGC1068中心的宇宙尘埃环隐藏着一个超大质量黑洞

【菜科解读】
星系NGC1068中心的宇宙尘埃环隐藏着一个超大质量黑洞
据cnBeta:由Violeta Gámez Rosas(莱顿大学)领导的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已经观察到了一个隐藏在尘埃环中的超大质量黑洞。
这一发现符合这样的观点:所谓的星系活跃中心比观测结果显示的要相似得多,因为来自地球的观察角度会造成扭曲。
这项研究是用荷兰共同开发的MATISSE仪器完成,该仪器结合了来自智利的四个欧洲甚大望远镜(VLT)的红外光。
MATISSE全称Multi AperTure mid-Infrared SpectroScopic Experiment,它不仅耦合了来自VLT的光,而且还会分析它。
MATISSE是专门为波长在3微米和13微米之间的红外光而创建的。
红外线则是在某物放出热量时产生的。
因此,MATISSE会被冷却到零下241摄氏度,这样仪器本身就不会干扰测量。
纳米级精度
荷兰天文学研究学院(NOVA)跟荷兰航天工业一起建造了MATISSE冷却部分的所有镜头和镜子。
荷兰在开发其先驱MIDI时获得了经验,它可以连接两台望远镜而不是四台。
四台VLT望远镜的光束汇聚的中心,由两个几乎一米大小的铝箱组成。
这些盒子里装满了数以百计的光学元件、几十个传感器和几十个微小的马达。
大多数部件的工作精度为纳米级,甚至更高。
相关报道:活跃星系核“统一模型”确认
据科技日报(李山 张梦然):近日,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团队通过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干涉仪上的MATISSE仪器,在星系NGC1068中心观测到宇宙尘埃环,其间隐藏着一个超大质量黑洞。
该发现证实了30年前的理论预测,并提供了对“活跃星系核”机制的新见解。
活跃星系核是一类中央核区活动性很强的系外星系。
这些星系显得比普通星系活跃,在从无线电波到伽玛射线的全波段里都发出很强的电磁辐射,是宇宙中最明亮、最神秘的物体之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依据理论和观测建立了活动星系核“统一模型”,即中央是一个黑洞,周围的物质受到引力作用下落,在黑洞周围形成了吸积盘。
而物质盘旋向黑洞的过程中往往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现在,一个国际研究团队,通过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干涉仪的MATISSE仪器,在3到12微米的红外波长范围内对星系NGC1068中心进行极其详细的观测,发现一个厚厚的由宇宙尘埃和气体组成的环,其间隐藏着一个超大质量黑洞。
这是活跃星系核的工作原理以及外观研究迈出的关键一步。
相关成果以荷兰莱顿大学的维奥莱塔·加梅斯·罗萨斯为第一作者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这一发现是对已经提出近30年的活跃星系核“统一模型”理论的重要支持。
该理论认为,所有活跃星系核尽管存在差异,但都具有相同的基本结构:一个被厚厚的尘埃环包围的超大质量黑洞。
根据这个模型,活跃星系核的外观差异是由于从地球上观察黑洞及其厚厚的气体和尘埃环造成的。
人们看到的图像取决于环遮蔽了多少,在某些情况下它会完全遮蔽我们视野中的黑洞。
维奥莱塔·加梅斯·罗萨斯说:“尘埃云的实际性质,其在饲育黑洞中的作用,以及从地球上看它们外观的形成,一直是过去30年活跃星系核研究的核心问题。
虽然没有单一的观测结果可以回答所有问题,但已经朝着了解活跃星系核的工作原理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我们的结果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活跃星系核的内部运作。
它们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银河系的历史。
银河系的中心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过去可能一直很活跃。
”
外星人可能会利用附近的新超新星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学分:arXiv (2023)。
DOI: 10.48550/arxiv(神秘的地球uux.cn)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鲍勃·伊尔卡):来自华盛顿大学、SETI研究所、耶鲁大学和史密斯学院的一组天文学家正在纸风车星系旋臂中的一颗新超新星附近进行搜索,希望找到来自外星文明的信号。
在他们发表在arXiv预印本服务器上的论文中,研究小组提出,由于它的亮度和邻近性,如果外星人住在附近,他们可能会用它作为信号来引起我们的注意。
这颗被称为SN 2023ixf的超新星是由日本天文学家板垣光一于5月19日首次发现的。
风车星系与地球位于大熊星座相同的方向,在其一个臂中爆炸的超新星代表了几十年来从地球上最接近的一次。
这颗超新星距离我们大约2100万光年——研究小组认为,如果超新星附近存在任何高级外星文明,他们可能会将爆炸作为一种信号。
这个想法是,如果爆炸导致我们朝那个方向看,附近的文明可能会发送某种信号,认为我们在观察超新星时可能会看到它。
这颗超新星是II型,这意味着它以前是一颗至少八倍于太阳大小的恒星。
研究小组指出,这种爆炸产生的光在几个月到几年内都可以在任何地方看到。
研究人员正在使用他们所谓的“SETI椭球体”,即超新星爆炸区域周围的蛋形空间区域,来寻找外星信号。
这个形状是由所涉及的时间框架决定的,那时外星人和地球上的研究人员都可以看到爆炸产生的光。
这个区域包括大约100颗恒星。
该小组正在研究艾伦望远镜阵列和罗伯特·c·伯德格林班克望远镜的数据。
该小组计划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每月研究一次超新星周围的数据。
他们承认发现外星信号的可能性很小,但表示如果信号来了而地球上没有人听,不尝试将是令人遗憾的。
外星人的联络请求?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奇规律性信号,到底是什么
研究人员发现,至少从1988年起,一个神奇的外宇宙来源不断以22分钟的频率定期向地球发射无线电波。
然而,研究人员并不知道这些神奇信号的源头是什么,因为其电波的性质并不符合世界上任何已知的理论和模型。
而目前我们所观测到的这种脉冲信号,统称为:快速射电暴。
快速射电暴从1987年开始,地球上的一些射电望远镜就开始探测到一些来自遥远宇宙的短暂而强烈的无线电波脉冲,这些脉冲被称为快速射电暴Fast Radio Bursts,FRB。
快速射电暴持续时间极短,通常只有几毫秒,但能够释放出相当于太阳在一整天内释放的能量。
快速射电暴的起源和物理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有多种可能的理论模型来解释它们,如中子星合并、磁星爆发、超新星遗迹、黑洞碰撞等。
快速射电暴有两种类型:单次爆发和重复爆发。
单次爆发只出现一次,而重复爆发则在同一位置多次出现。
目前已经探测到的快速射电暴中,大部分是单次爆发,只有不到10例是重复爆发。
重复爆发的快速射电暴中,有一例特别引人注目,这个射电源被命名为GPM J1839−10,它位于距离地球约1.5万光年的银河系内。
GPM J1839−10的脉冲周期为1320秒22分钟,期间有一个400秒的窗口,爆发会持续30到300秒。
GPM J1839−10的脉冲亮度约为0.1焦耳/赫兹,相当于太阳在射电波段的亮度。
GPM J1839−10的脉冲信号最早可上溯到1988年,至今已经持续了30多年,是目前已知最长寿命的射电瞬变源。
三十年的长周期无线电瞬变活动与快速射电暴有什么关系?高能物理现象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一种高能天体物理现象,呈现瞬态电波脉冲,来自河外或宇宙学起源。
快速射电暴是一种高能天体物理现象,呈现瞬态电波脉冲,仅维持数毫秒的爆发。
快速射电暴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持续时间:快速射电暴的持续时间通常在几毫秒到几十毫秒之间,最短的只有0.3毫秒,最长的也不超过30毫秒。
色散量:快速射电暴的色散量是指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到达地球的时间延迟,它反映了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经过了多少自由电子。
快速射电暴的色散量通常在几百到几千之间,远远超过银河系星际介质的贡献,表明它们是河外或宇宙学起源。
亮度:快速射电暴的亮度是指其在某一频率下的辐射强度,它反映了其释放能量的大小。
快速射电暴的亮度通常在几百到几千之间,是目前已知最亮的射电天体现象之一。
偏振:快速射电暴的偏振是指其无线电波振动方向的规律性,它反映了其辐射机制和传播环境。
快速射电暴的偏振可以分为线偏振和圆偏振,其中线偏振表明无线电波振动方向固定或变化缓慢,圆偏振表明无线电波振动方向以螺旋形变化。
快速射电暴中有些具有较高的线偏振或圆偏振,有些则没有明显的偏振。
频谱:快速射电暴的频谱是指其在不同频率下的辐射强度分布,它反映了其辐射范围和特征。
快速射电暴的频谱可以分为平滑和结构化两种,其中平滑表明其辐射强度随频率变化平缓或无规律,结构化表明其辐射强度随频率变化出现峰谷或周期性。
快速射电暴中有些具有平滑或结构化的频谱,有些则没有明确的频谱形状。
单次爆发和重复爆发单次爆发:单次爆发是指只出现一次,没有重复观测到的快速射电暴。
单次爆发占据了大多数已探测到的快速射电暴样本,它们可能是由一次性或不可逆转的事件产生,如中子星合并、黑洞碰撞等。
单次爆发通常具有较低的色散量、较高的亮度、较弱或无偏振、较平滑或无规律的频谱等特征。
重复爆发:重复爆发是指在同一位置多次出现,有重复观测到的快速射电暴。
重复爆发占据了少数已探测到的快速射电暴样本,它们可能是由可重复或可逆转的事件产生,如磁星爆发、脉冲星风暴等。
重复爆发通常具有较高的色散量、较低的亮度、较强或有规律的偏振、较结构化或有周期性的频谱等特征。
外星人的信号?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规律性射电暴更可能是由自然的物理过程产生,而不是由智能生命设计 。
一方面,规律性射电暴的周期性并不完全稳定,而是存在一定的变化和不确定性 。
如果它们是由外星人发送的信号,那么应该具有更精确和固定的时间模式。
另一方面,规律性射电暴的频谱和偏振也并不完全平滑和规则,而是存在一定的结构和变化 。
如果它们是由外星人发送的信号,那么应该具有更简单和明确的信息编码方式。
此外,规律性射电暴所在的位置和环境也并不适合智能生命存在和发展 。
FRB 121102位于一个矮星系内,该星系可能经历了近期的太阳形成活动和超新星爆发 。
FRB 180916.J0158+65位于一个螺旋星系内,该星系可能存在一个中等质量黑洞或一个致密太阳团。
FRB 180916.J0158+65位于一个螺旋星系内,该星系可能存在一个中等质量黑洞或一个致密太阳团 。
这些环境都具有极端的温度、密度、磁场和辐射,对智能生命的生存和通信都不利。
本文总结因此,规律性射电暴更可能是由某种天体物理机制产生,而不是由外星人发送的信号。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规律性射电暴源体是一种高速自转的高磁场中子星,即磁星 。
磁星会不定期地发生强烈的磁场重构,导致其表面和外层发生剧烈的震动和裂变,从而产生快速射电暴 。
磁星的自转周期和轨道周期可能会影响其磁场重构的频率和强度,从而导致其快速射电暴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
虽然GPM J1839−10可能不是外星人发送的信号,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宇宙的浩瀚,存在着无数的文明和星球,只不过目前人类还没有发现为止,我们更加研发更加先进的技术,去寻找外星文明,而不是让他们发现地球的存在。
#所见所得,都很科学##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奇规律性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