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家声称太平洋海底发现的球形流星碎片可能来自外星飞船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12-24 点击数:
简介:物理学家声称太平洋海底发现的球形流星碎片可能来自外星飞船。

鸣谢:新闻国家/Youtube,CC BY-SA据《对话》(莫妮卡·格雷迪):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家阿维·勒布在太平洋海底发现了50块微小的球形铁碎片,他声称这些碎片可能是来自星际外星飞船的物质。

勒布将他的发现与2014年1月火球的经过联系起来。

这颗流星是由美国国防部的传感器观测到的,这些传感器

【菜科解读】

物理学家声称太平洋海底发现的球形流星碎片可能来自外星飞船。

鸣谢:新闻国家/Youtube,CC BY-SA据《对话》(莫妮卡·格雷迪):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家阿维·勒布在太平洋海底发现了50块微小的球形铁碎片,他声称这些碎片可能是来自星际外星飞船的物质。

勒布将他的发现与2014年1月火球的经过联系起来。

这颗流星是由美国国防部的传感器观测到的,这些传感器跟踪所有进入地球大气层的物体。

据记录,它的速度比大多数流星都要快,最终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附近的南太平洋上空解体。

该天体的数据由美国宇航局近地天体研究中心 CNEOS掌握。

该流星的正式名称为CNEOS 20140108,也简称为IM1 星际流星的意思。

从观察火球到宣称它是外星飞船,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科学飞跃。

勒布的主张基于什么证据?又有多大可能是真的?Oumuamua,一颗星际彗星我们已经至少迎来了一位来自星际空间的访客——彗星Oumuamua。

Oumuamua的官方名称1I/2017U1的出现当然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情。

该物体是在2017年离开太阳系时被观察到的。

它的轨道不同于行星的近圆轨道和彗星的椭圆轨道。

科学家们追溯了这颗彗星的路径,发现它来自太阳系最外围。

科学家们很兴奋,但也很好奇——尽管相机没有捕捉到它的形状,但它旋转时反射光的方式表明,它的形状很奇怪,从侧面看像一支雪茄,从上面看像一个盘子。

在2018年写的一篇深思熟虑的文章中,勒布推测,Oumuamua可能是人工的,而不是天然的——是外星文明的产物。

他建议我们应该继续在太阳系中寻找星际碎片。

为了寻找这些碎片,勒布的团队查询了CNEOS数据库,寻找具有不同寻常轨道特征的物体。

就在那时,他们发现了CNEOS 20140108,并根据其高速度,认为它是一颗星际流星——给它一个更容易管理的名字IM1。

通过模拟火球的路径,勒布确定了南太平洋的一个特定区域,他认为IM1的碎片会沉积在那里。

在用强力磁铁对该地区进行疏浚之后,他现在声称已经发现了来自IM1的物质。

但是他找到真正的星际碎片的可能性有多大,更不用说宇宙飞船了?宇宙小球?回收的金属小球每个直径约为半毫米。

它们并非不可能来自外星:之前的几次探险已经从海底的太空中找到了小球。

1872年至1876年,英国皇家海军舰艇挑战者号首次进行了寻找此类样本的探险。

从海底挖掘出的物质含有许多金属液滴,在当时被非常准确地描述为宇宙小球。

来自太空的水滴是球形的,因为它们是在穿越大气层时从陨石表面撕裂的熔融物质凝固而成的。

整个20世纪的后续探险也在海洋底部发现了宇宙球粒,但识别它们变得更加困难。

这是因为,自挑战者号远征以来的150年里,地球上的污染量增加了。

1872年,工业革命在欧洲处于萌芽状态,在南半球几乎不存在。

因此,像飞灰 烧煤产生的废物和汽车排放的微粒等污染是最小的。

这些污染物中的许多在外观上也是球形的,并且在成分上是金属的。

今天,来自工业过程和车辆的产品随处可见。

因此,如果没有对小球的成分进行实际分析,也没有与陨石 以及常见的地球污染物的分析进行比较,就不可能确定它们是来自外星的。

星际?但勒布不仅仅认为这些物质来自太空,他认为这是来自星际空间——他认为这可能是人类第一次将手放在星际物质上。

这根本不是真的。

地球上有丰富的星际物质。

其中一些几乎可以肯定是在海底,但不是以勒布收集的形式。

我所指的星际物质有几种不同的种类。

天文学家众所周知,星际介质——恒星之间的空间——不是空的,而是包含几种不同的分子,其中许多是有机的 由碳链或碳环组成。

这些分子的一部分混入了太阳系开始形成的空间区域。

当恒星演化或爆炸成超新星时,它们本身也为星际介质贡献了物质。

其中一些物质是微小的钻石或蓝宝石——太阳诞生前存活和死亡的恒星的稀有纪念品。

这些颗粒成为坍塌形成太阳系的尘埃云的一部分,并最终被陨石带到地球。

外星飞船?勒布关于这种物质的地外来源的证据——更不用说星际起源了——相当不可靠。

他发现了金属小球。

对于我 和许多其他人来说,要接受这些小球是外星生物,我需要确凿的分析证据。

他们的成分是什么?他们多大了?我们能排除陆地污染物吗?我们能排除太阳系内来自外星物质的碎片吗?关于组成的第一个问题已经得到了回答:对小球的分析表明它们主要是铁和一些微量金属。

我们知道来自我们太阳系的流星含有铁和镍,反映了这些金属在太阳中的相对丰度。

但是球粒显然含有可忽略不计的镍——因此表明它们几乎肯定不是来自太阳系内的流星。

然而,这并不能证明它们是星际物质——这只是让它们更有可能是陆地污染物。

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将是测量球粒的年龄大于太阳的年龄——这将确定它们是星际的。

这将是惊人的,但这并不一定表明它们是人工的,而不是自然的。

我不确定有什么证据足以令人信服——也许是建造飞船的外星工程师的签名? TAG: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近藤效应?近藤效应的形成原因

近藤效应就是含有极少量磁性杂质的晶态金属,在低温情况下所出现的一种电阻极小的现象。

近藤现象其实早在1930年就被日本物理学家近藤淳所发现,一般来说电阻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但是近藤效应却在电阻达到开尔文零度时出现了上升,而导致电阻增加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磁性原子和传导电子之间的多次散射过程,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近藤效应是什么吧!近藤效应是什么?其实简单来说近藤效应就是含有极少量磁性杂质的晶态金属,在低温情况下所出现的一种电阻极小的现象。

近藤现象其实早在1930年就被日本物理学家近藤淳所发现,实验中的一些掺杂磁性粒子的非磁性金属的电阻,会在低温下出现极小值,比如掺杂锰,铁等稀固熔体的金属铜。

但是当时按照通常的电阻理论,很难正确解释近藤效应的发生,因为稀固熔体的电阻是随着温度的下降而下降的,最后会趋向于杂质散射的剩余电阻,但是近藤效应却正好相反,在温度趋近于零度开尔文时,反而电阻增加了,所以直到30多年后,也就是1964年,近藤淳才对这一效应做出了完美的解释,近藤效应也因此得名。

近藤效应是怎么形成的?近藤淳指出电阻极小值其实和杂质原子局域磁矩有关,磁性原子和传导电子之间的多次散射过程,是导致电阻增加的最根本原因,所以近藤提出在一定条件下,由于交换散射而引起的电阻率是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变大的。

近藤效应是日本科学家近四十年来首次发现的物理现象,对于研究分子运输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而且近藤效应也是物理学中第一个渐进自由的例子,可以说这一新发现在物理学上对单个磁性分子的研究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近藤效应的应用近藤效应在分子运输领域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比如近藤绝缘体就是其中一种,它又被叫做重费米子半导体,是一种新发现的金属性化合物中具有异常大电子的半导体,它的最大特征就是低温比热容和超声吸收等。

结语:与康普顿效应和费米子不同,近藤效应虽然三十年后才被正确解释,但是通过科学家们不懈的努力,还是清楚的了解了这一神奇的现象。

姆潘巴效应是骗局姆潘巴效应的物理原理

姆潘巴效应是坦桑尼亚学生埃拉斯托·姆潘巴提出来的,也就是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更容易结冰,科学家发现没有加热的硬水在结冰的时候,因为内部含有一定的硬物所以冰点比煮沸后的软水更低一点,所以硬水结冰的速度会延缓一些,和一起了解一下。

姆潘巴效应的说法1、在一样的质量和一样的温度下,温度比较高的液体比温度更低的下降的快,假如冷却环境可以一直保持一致的话,那么温度高的可能会先降温到正常温度。

2、主要指的是在同样质量和同样冷却环境下,温度更高的冷却速度比更低的快。

3、亚里士多德:提前加热的水更加容易结冰。

姆潘巴效应的具体研究姆潘巴效应是坦桑尼亚学生埃拉斯托·姆潘巴提出来的,所以以其名字来直接命名。

有关这种现象,科学家也提出了很多不同的假设。

比如水分更快的蒸发所以热水的体积变小,霜起到比较好的隔离作用让温度更低的水在溶质浓度方面存在着差异。

但是不管是哪种说法都没办法让人信服,因为这种效应并不是真的,并不太可靠。

但是后来经过了比较漫长的研究,还是有人找到了其中的奥秘。

可能影响水的重要因素是水中的一些物质,比如易溶硬物碳酸钙和碳酸镜等等。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乔纳森·卡茨发现,没有加热的硬水在结冰的时候,因为内部含有一定的硬物所以冰点比煮沸后的软水更低一点,所以硬水结冰的速度会延缓一些。

这个原理和下雪天向地面撒盐一样,盐洒在路面上,会让雪的冰点降低,也更难的结冰。

姆潘巴效应和克莱因瓶、潘洛斯阶梯之类的一样,都是物理学中比较有趣的东西。

研究这些理论并不是为了抬杠只是为了更好的研究科学。

结语:有关姆潘巴效应的讨论还有很多,至今为止也已经找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这里也就不一一列举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去了解。

加入收藏
               

物理学家声称太平洋海底发现的球形流星碎片可能来自外星飞船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