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个头小山高2万多米,地球只有8千多米,是什么限制地球山高?

许多人一生中都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有生之年登上珠峰峰顶一次。
然而,根据数据显示,迄今为止总计有4800多人登上峰顶,而在攀登的过程中,大约有300人丧生,从比例上来看,登珠峰的死亡率在8-9%之间。
就是这么高的死亡率,还是让许多人趋之若鹜,最近些年,频频出现攀登珠峰时堵车的现象,足以
【菜科解读】
在地球上有一项极富挑战的运动,那就是攀登珠穆朗玛峰。
许多人一生中都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有生之年登上珠峰峰顶一次。
然而,根据数据显示,迄今为止总计有4800多人登上峰顶,而在攀登的过程中,大约有300人丧生,从比例上来看,登珠峰的死亡率在8-9%之间。
就是这么高的死亡率,还是让许多人趋之若鹜,最近些年,频频出现攀登珠峰时堵车的现象,足以说明攀登珠峰的热度。
目前珠峰的高度是8848米,这个高度是从地球海平面算起,是地球第一高峰。
珠峰最虽然是地球第一高,但是在太阳系中,珠峰连前10名都排不上,只排到13名。
而排名第一高的山峰在地球的邻居——火星上,名为奥林匹斯山,从基准面算起,其高度达到21229米,是珠峰的2.4倍左右。
试想一下,攀登珠峰都已经这么困难了,如果去攀登下奥林匹斯山会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说到这里,就不禁有个疑问,火星的直径只有地球一半,质量也只有地球的九分之一,却诞生了太阳系最高的山峰,并且火星上,超过11公里以上的山峰就有5座之多。
为何火星个头小一些,可以诞生2万多米山峰,地球个头更大一些,却只有8千多米的山峰,是什么限制地球山高?又是什么造成火星上有如此多的高峰呢?
想要知道火星上为何有这么多的高峰,那从高峰是如何形成的说起。
一般的高峰主要是三种形成的方式。
1、地质运动
一般地质运动形成高峰,都是地壳中的板块运动过程中造成的。
一般的星球都是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心。
由于地壳位于星球的表面,所以山峰都是在地壳上形成的,然而,山峰虽然形成于地壳,但是地幔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这是因为地壳如同大型冰块一样,地壳并非一个整块,而是由一块块的大块拼接而成,漂浮在以岩浆为主的地幔上面,由于地幔上的岩浆流动,就带动地壳运动。
两块板块如果都是相向的力,那就形成了挤压,在挤压之下,中间的部分就会隆起,也就形成了高峰,由于是挤压形成,所以就有褶皱,所以这类山一般都是褶皱形的山脉。
像珠穆朗玛峰就是数2200万年前,当时的印度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然后挤压,中间的部分弄起来形成了青藏高原,而隆起最高的那座山峰,就是珠穆朗玛峰。
2、火山喷发
与地质运动形成的火山不同,这类山峰由地幔中的岩浆喷涌到地面上形成,也就是火山喷发而形成的。
像太阳系最高峰,也就是火星上的奥林匹斯山就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当火山喷发的时候,地幔中岩浆喷涌而出,在冷却后就堆积在一起。
当下次在喷发的时候,高度就增加一点,这个过程有些像蜡烛台由于蜡越积攒越多,蜡烛台也就逐渐升高了,所以,这类山有个特点,那就是盾形山。
实际上,太阳系中,大部分的火山,都是这样由火山喷发堆积形成的。
在地球上也有这样的山峰,例如富士山,就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而地球上由火山喷发形成最高的山峰,位于阿根廷的阿空加瓜山。
3、陨石撞击
这种山峰主要是由外力撞击形成的,这样的山峰在地球上不多,一般小行星撞击形成的山峰,大多比较松散,没有前面两者结构稳定。
#p#分页标题#e#因为前面两者的形成,是经过数千万年时间慢慢挤压和堆积而成,而小行星撞击,可以说是一瞬间形成的,在中间撞击一个大坑,土壤被挤压到外面,形成了山峰,所以这类山有个特点,那就是环形状态。
而地球是一颗活跃的行星,地质运动比较频繁,这样的山峰维持不了多久,一般都只有数百米的高度。
而在地质比较少的星球,这种撞击形成的山峰,反而可以维持其形状,高度就会高很多。
例如以苏联火箭专家科罗廖夫命名的月球科罗廖夫环形山,直径达到200公里,离月表高度10726米,而离陨石坑最低点,有三公里多。
从这三种山峰形成的方式来看,火山喷发容易形成最高的山峰,地质活动形成的次之,接着就是撞击形成的山峰最低。
然而,地球上也有火山喷发,为何没有形成很高的山峰,反而是板块挤压形成了地球最高的山峰呢?是什么因素制约,让地球山峰长不高呢?
一个山峰要长高,需要多种因素,同样也会限制山峰的高度,在地球上,主要有四种因素,制约山峰的高度。
1、重力因素
这个很容易理解,比如搭积木,一层一层往上搭建,不可能无限制,总会在一个高度的时候,由于不稳就会塌陷,而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为重力的存在导致的。
由于地球比火星更大,所以地球上的重力也就越大,就把山峰不断地往下拉扯,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的重力与他们那的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那么山峰距离地球地心的距离比火星距离大很多,在引力的作用下,不断把山峰往地心的方向拉,山峰高度越高,引力形成的拉扯力就越大,当山峰高度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就会塌陷。
曾有科学家预估后,由于地球重力的存在,山峰的高度不会超过10000米,当超过这个高度的时候,就如同搭积木一样,由于山峰自身材料强度的问题,就会坍塌。
2、地壳承重力
地壳承重力这点比较好理解,就好比做房子,房子想要建得更高,那么地基也要更深,只有这样才能承受住房子的重量,而不会倒塌。
山峰也同样如此,想要山峰高,那么山峰的下方需要足够的承重力才行,而主要承受山峰重量的就是地壳了。
火星虽然个头更小一些,但是其地壳的平均深度达到45公里,而地球虽然个大,但是地壳的平均深度却只有33公里,而一些深海的地壳平均厚度,近6公里。
所以,当地球上山峰高度超过过一定高度的时候,地壳所承受的压力也会到一个临界值,会是使山体发生侧向扩展滑动不稳而倒塌。
3、山峰材料
地壳表面主要是由花岗岩等岩石构成,岩石能够承受的强度大约在300-500兆帕之间,当岩石承受的压力超过这个极限的时候,就会发生永久性的塑形变形甚至是断裂和破碎。
这也点也做房子一样,当房子越高的时候,对材料的要求也就越高,而用一般的材料,想要建造出高房子的时候,由于材料强度不行,很可能就会发生倒塌的情况。
目前,珠穆朗玛峰上的岩石,随着高度越高,那么其承受的压力也就越大,有科学家估计,珠峰的高度,很可能已经逼近岩石所能承受的极限。
如果山峰继续升高,那么岩石所承受的压力也就越大,根据科学家的观测,目前珠峰还在以每年1-2厘米的速度继续增长,而当超过岩石所能承受的极限后,就可能出现塌陷。
#p#分页标题#e#4、侵蚀作用
除了以上主要因素外,对山峰高度造成影响的就是侵蚀因素了,由于大气环流等因素,对山体形成了风蚀、水蚀等多种侵蚀作用。
这些因素缓慢但是持续的侵蚀这山体,而当山峰越高的时候,风力也就越大,侵蚀也会急剧加快。
珠峰如果不是每年在生长,过去2000多万年的话,这些自然因素的侵蚀会消低珠峰很多高度。
除了这些因素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地震。
特别是大地震的时候,会造成山体剧烈的摇晃,其结果就是山体滑坡,或者山体坍塌。
而地球是一颗活跃的行星,地质活动频繁,也就意味着地震频繁,当山峰越高的时候,地震时候收到的震动也就越大,也就更容易塌陷。
前面说过重力对火山高度的影响,星球越大,那么其重力也就越大,限制了山峰的高度。
而火星的直径只有地球一半,体积是地球的15%,质量是地球的11%,重力是地球的40%左右。
如果按照地球最高山峰能达到10000米的高度来计算,那么重力是地球40%的火星,其山峰的最高高度可以达到25000米。
其实以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对比火星重力比的话,那么珠峰的高度也接近奥林匹斯山的高度。
如果仅仅是重力越小,那么山就越高的话,那么月球的重力也只有火星的40%左右,那么理论上月球上的山峰高度可以达到62500米左右。
但是现实之中,月球上也没有这么高的山峰,其最高的山峰从基准线算也有9400多米,但是与火星上的奥林匹斯山相比,也不到对方的一半。
那么火星能够形成21000多米的高峰,除了重力这个因素允许外,还有其他的因素,否则也不会成为太阳系第一高峰。
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火星是一个死星球,39亿年前,一次剧烈的撞击,导致火星的核心停止了活动,这就没有了地质活动,地幔中的岩浆也不会流动,火山就会在固定的几个点一直喷发,岩浆就会在这几个固定的地方一直流动出来,越堆积越高。
这也是为何火星上10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数个之多的原因。
当然月球也与火星类似,但是其体量要小不少,所以其岩浆的数量也没有火星多,虽然可以不停堆积,但是总量还是太少,连10000米都没有超过。
像在地球上,由于地质活动,火山热点不断地移动,就容易形成一个个的岛链,犹如珍珠一样串在一起。
当然,奥林匹斯山能够达到21000米,还有一个隐藏的因素,那就是岩浆的黏度比较高,火山的熔岩基本是玄武岩,但是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二氧化硅,相信大家对二氧化硅一定不陌生,其是玻璃的主要材料,当其冷却下来后,与玄武岩掺混在一起,起到黏合剂的作用,让其不容易塌陷。
所以,火星的独特环境造成了其诞生出太阳系最高的山峰,有条件达到的但是材料不够,例如月球,而材料能够达到的,但是条件不允许,例如地球。
这也是为何地球块头大,但是山峰却低,火星块头小,却诞生出太阳系最高山峰的主要原因。
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大家一同探讨!
来自野生卷尾猴母亲的富有同情心的残疾婴儿护理
对残疾幼猴和它母亲的观察让研究人员对树栖环境下的护理有了罕见的一瞥。
根据研究人员记录的观察结果,婴儿的腿没有外部损伤迹象,但表现为膝盖脱臼,原因不明。
由于不能用左脚抓握,婴儿在母亲的背上走动时常常站立不稳。
据观察,这位母亲经常停下来,重新定位这只估计不到一个月大的小卷尾猴,比另一位有着相似年龄婴儿的母亲更频繁地调整它。
每当母亲用石头砸开包裹的水果时,这种不稳定性也会发生。
在这些情况下,人们看到母亲抬起她的尾巴,这对卷尾猴来说是一种不寻常的行为,因为将尾巴压向地面通常是为了增加杠杆作用。
研究人员认为,抬起尾巴可能是为了防止婴儿在突然动作中掉下来。
当母乳喂养时,婴儿在需要时接受额外的复位支持,尽管有时可以看到它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进行哺乳。
多次观察到一名成年男子背着婴儿,有时靠近母亲休息,有时在母亲不在视线范围内时背着婴儿。
有人看到,当小婴儿难以支撑时,他在调整婴儿的背部位置。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指出,虽然受伤护理的进化起源尚不清楚,但记录各种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观察结果可以提供见解。
他们认为,将残疾婴儿抱到树上的困难可能有助于解释新世界猴子护理报告的缺乏。
此外,他们还考虑了在地面上生活和增加两足动物的数量可能对更多陆生灵长类动物护理行为的进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这些观察是由新热带灵长类动物研究小组(NeoPReGo)的研究人员做出的,这是一个由野外生物学家创建的非营利性非政府组织,旨在支持巴西的长期灵长类动物研究。
他们在《灵长类动物》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论文“一只残疾野生卷尾猴婴儿的生与死”。
不幸的结局不幸的是,年幼的卷尾猴没能活过八周。
研究人员没有观察环境,而是继续监控母亲的行为。
他们注意到当她带着尸体穿过树冠时,她的行为有了明显的变化。
有时她“用一只手把它紧紧地贴在身上”,有时,”...抓住尾巴或另一个附肢,让身体随着她移动而摇摆。
”尽管有腐烂的味道,她还是继续给她的孩子梳洗。
她以前允许群体成员接近婴儿并与之互动,但现在她回避接触,特别是当其他成员试图触摸或梳理尸体时,最终远离群体。
根据论文中引用的“无意识”假设,灵长类动物母亲死后所做的努力被认为是一种进化的护理措施,以防止在暂时无意识或无反应的情况下被遗弃。
在这种情况下,一只手拿着近16%体重的母亲在一公里以上的树林中穿行,以较低的能力觅食,这可能是遵循许多灵长类动物的疾病护理生存策略。
最终,扩展的努力克服了母亲的身体能力,或者只是达到了一个不可避免的意识点——她在树间跳跃时松手,让无生命的身体自由降落到下面的地面。
人类祖先来自外星球 外星人曾拜访地球
达尔文在着名的《物种进化论》提出这样一个论点:一切物种都是在进化中求生存,人是由猴子进化而来的。
那么,为什么猴子并没有都变成人或与人接近?为什么世界上的人种分成了3种截然不同的外观肤色呢?从体质人类学来看,白人与黑人很相似,而黄种人与他们不同。
从这个角度来考虑,黄种人与白人或黑人的分化从很古远的时代就开始了。
据英国生物学家赫胥的发现表明,人与高级猿类之间有一个缺环,就是说,从高级猿向人过渡中缺少有力的证据。
近代日本人类学家认为,在猿与人之间应该有一种"类猿人"的过渡阶段。
人类是地球猿类和地外生命共同繁殖产生在6400万年前,曾在地球上大量繁殖、横行一时的恐龙突然灭绝,可据考证,在同一时期的猿类却没有消失。
这就令人产生一个疑问:是谁对恐龙斩尽杀绝,而对猿类则手下留情呢?答案似乎只有一个:有"人"要这么做。
可这个"人"是谁呢?为什么要这样做?恐龙突然灭绝有人认为,当年有一批外星人来地球考察,不幸的是,他们的宇航器损坏了,而无法再离开地球,他们便将能威胁他们生命的恐龙逐一杀掉,然后在多种动物身上作人工授精试验,并对这些动物产下的后代进行观察、对比,直至选留出几种他们较为满意的后代再进行优化。
黑种人是外星人与黑猩猩产生的后代;黄种人是外星人与猴子产生的后代;白种人是与一种高大白巨猿产生的后代。
"外星说"即"人类的始祖来自外星球",是一位来自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科学家马莱斯提出的新见解。
他认为,大约在几亿年前,一批有着高度智慧和科技知识的外星人来到了地球。
他们没携带充足设施来应付地球的地心吸引力,一时间无法走脱,所以便改变初衷,试图制造一种新的人种。
这种新人种是由外星人跟地球猿人的结合而产生的。
当时地球十分原始,最高等的生物只是猿人,也未发现火种。
外星人选择具有高智力和精力充沛的雌性猿人作为对象,设法使她们受孕,结果便产生了今天的人类。
马莱斯提出了证明,他对最近在圣地亚哥发现的一个5万年前的头骨的研究结果表明,他的智慧远远高于今天的人类,从而推断,他就是当时来到地球的外星人之一。
马莱斯认为目前惟一的问题是:找到他们来自哪个星球。
他指出,安第斯山脉的巨型图案,有可能是外船降落地球的基地。
很多证据都清晰表明现代人只是由外星高级生命和地球的猿类相结合而生马莱斯斩钉截铁地说,很多证据都清晰表明现代人只是由外星高级生命和地球的猿类相结合而生的。
无独有偶,中国特异功能大师张维禅先生也提出高级生命和地球上母猿相合生人的说法。
这里联系神话中的"处女生殖"现象进行探讨。
在各民族早期的英雄神话中,英雄或者圣人常常表现为处女所生,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就中国古代神话来看,这方面的材料也不少。
« 1 以上就是关于人类祖先来自外星球 外星人曾拜访地球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