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物理学家团队在费米实验数据中发现高能银河系光子信号

这一发现可以解释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站冰立方(IceCube)中微子观测站之前记录到的高能中微子的来源。
相关研究发表在《物理评论D》(Physical Review-D)期刊上。
【菜科解读】
天体物理学家团队在费米实验数据中发现高能银河系光子信号在俄罗斯国立核研究大学“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NRNU MEPhI)的参与下,国际天体物理学家团队在费米实验数据中发现了高能银河系光子信号。
这一发现可以解释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站“冰立方”(IceCube)中微子观测站之前记录到的高能中微子的来源。
相关研究发表在《物理评论D》(Physical Review-D)期刊上。
中微子可以通过其他粒子会被“卡住”的地方。
比如,太阳中微子来自太阳内部,可提供太阳核心中热核反应的信息。
高能中微子来自未知的外星物体,可提供其他观测方法无法获取的信息。
俄罗斯国立核研究大学“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研究人员和巴黎第七大学(法国)、挪威科技大学(挪威)、日内瓦大学(瑞士)的同行一起研究费米望远镜在高能(超过300电子伏特)情况下获取的伽马数据时,在伽马射线中发现了新的组元。
论文作者之一、NRNU MEPhI 教授德米特里·谢米科兹向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表示:“在能量高于300电子伏特时,由于星系际空间吸收伽马射线,来自银河系外部的信号将受到强烈抑制。
同时,在银河系内部的距离,伽马射线基本不被吸收。
也就是说,新的组元在我们的银河系中应有一个来源。
”科学家表示,新组元光谱与不久前在冰立方实验中发现的异常高能的中微子流相符。
因为中微子总是和具有类似光谱的伽马射线一起“产生”,科学家推测,两种光谱拥有共同的起源。
谢米科兹教授表示:“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两个可以解释所有数据的模型。
在第一个模型中,由于宇宙射线的相互作用,中微子和伽马射线产生于靠近我们的银河系区域。
在第二个模型中,中微子和伽马射线由于我们银河系中暗物质的衰变而产生。
”至于这两个模型中哪个是正确的,将来可以在进一步的研究中通过信号的不均匀性来确定。
如果信号来源是暗物质的衰变,那么这项研究的重要性不容小觑。
但即使是在天体物理源较近的情况下,我们也可能第一次有机会找到产生观测到的中微子和伽马射线的宇宙射线源。
目前俄罗斯贝尔加湖底部正在建造一个一立方千米的水下中微子望远镜“Gigaton Water Detector”。
预计到2020年贝尔加湖望远镜的灵敏度将可与IceCube实验相当。
而贝尔加湖望远镜甚至比IceCube更适用于观察我们银河系的中心部分,因为它位于北半球(南极中微子的研究人员基本要“穿过地球”来观察粒子)。
这一观念颠覆传统认知!地球竟然是活的,人类才是世界上的病毒?
银河系存在36个外星文明?德雷克方程
严格意义上来说,人类目前对于外星文明是一无所知的,菜叶说说,在探索过程中,并没有取得过任何实质性进展,所以外星文明是否存在的问题,至今是无法做出一个准确结论的。
著名的费米悖论在1950年的时候,一位来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正在与同事一起享用午饭,在此过程中,一群人讨论到了和外星人有关的话题上,所有人都在七嘴八舌的议论着各种可能性,这位叫做恩里克·费米的男子,也向众人阐述了他个人的观点和意见。
费米认为,人类的发展历史仅仅只有几万年,而银河系的存在历史是非常漫长的,所以宇宙中不可能只出现了人类文明,这便是费米悖论。
德雷克方程1961年的时候,一位叫做弗兰克德雷克的天文学家,也在尝试利用无线电寻找有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
同时,他还提出了一个方程式,是用来估计宇宙中存在的那些,可以与人类文明进行交流的智慧文明的数量,该方程式在后来还被人们命名为德雷克方程。
在2020年的时候,就有两位科研人员使用了该方程,估算出银河系内至少有36个外星文明。
目前还只是猜测以上都还只是科研人员们做出的假设,真相目前是无法进行确切考证的,所以这个问题是很难得到明确结论的。
由于受到了科技方面的限制,再加上人类如今的认知水平还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外星生命究竟是如何存在和发展的,人类是无法想象的。
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求知心和探索欲,只要一直都处在探索的道路上,就会越来越接近最后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