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又躺不平?摆又摆不烂!当代年轻人争相确诊“淡淡综合症”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5-15 点击数:
简介:说话“淡淡的”:聊天中“收到”“好的”是常态,“那就算了”是口头语;社交“淡淡的”:维护关系靠缘分,社

【菜科解读】

说话“淡淡的”:聊天中“收到”“好的”是常态,“那就算了”是口头语;

社交“淡淡的”:维护关系靠缘分,社交沟通靠漂流瓶,一点淡淡的感情维系就好;

恋爱“淡淡的”:谈也行不谈也行,一个人也能过。

继“发疯文学”之后,“淡学”和“淡人”成为新的网络热点,“淡淡综合症”相关话题更是时常登上网络热搜,引发广大网友们热议。

躺又躺不平 摆又摆不烂!当代年轻人争相确诊“淡淡综合症”

躺又躺不平 摆又摆不烂!当代年轻人争相确诊“淡淡综合症”

那么,何为“淡学”?为什么“淡淡综合症”成了当代年轻人中常见而流行的精神状态?

何为“淡学”?

所谓“淡学”,可以简单概括为无论面对什么事情都保持情绪平淡,不发怒不发疯,对过程“浅尝辄止”,对结果“都可以,无所谓”——“让一切都淡淡的”甚至成为一种人生宣言。

职场里有很多“淡人”。

他们淡淡地活着:展现出一种既非积极进取,也不消极怠工的态度,被形象地描述为“躺又躺不平,摆又摆不烂”。

不参与内卷,也无谓升职加薪,面对这些外界刺激,“淡人”们仿佛内心早已建立了一道坚固的屏障,这些波动都无法触及他们的情绪深处,对任何形式的赞誉或责备也能泰然处之。

因为对于一个淡人来说,并非每一场工作上的冲突都值得投入情感,不是每一次的压力都需以紧张回应。

“淡学”的拥趸更强调随遇而安的生活哲学,接受生活的平淡无奇,不会过分渴求刺激和变化,在日复一日的琐事中,维持住自己基本的生存动机。

若非必要,他们不会进入一段关系,即使在亲密关系中也是不争取、不勉强、不挽留。

面对感情生活里一些令人抓马的狗血桥段还能表现得一切如常,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这是很多人公认的,作为一个“淡人”的必修课。

有观点将“淡学”流行的部分原因归结为年轻人面临的各种压力,如学业、工作、人际关系等。

从这个角度看,选择精神减负、欲望极简,是“淡人”们舒缓压力、消解内耗、积蓄能量的自我疗愈之方。

而很多年轻人主动成为“淡人”,实际上是希望选择一种生活态度——降低期望来保护自己免受情绪上的伤害,通过调整自身的阈值塑造一个稳定平和的精神世界,以淡定的态度来应对可能碰到的种种不确定性。

“淡学”不是精神桃花源

“淡学”听起来很安逸,但也并非年轻人们想象的那么安全,因为“淡淡”本身就是个难以言说又难以界定的状态,而且,每个“淡人”纵然有共性特征,却拥有迥然不同的品质、性格和动机。

有人担心,“淡学”可能反映出一种社会逃避的倾向。

在《社会学概论》(孙本文著)中,作者提到,当个体面临无法应对的社会压力时,可能会选择逃避社会责任和义务,以寻求内心的平静。

然而,这种逃避行为可能导致社会功能的退化,甚至影响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

而在文化心理学者看来,当个体无法适应或认同主流文化时,可能会产生文化失调,进而引发心理问题。

对于年轻人来说,过度追求“淡”可能意味着他们与主流文化或社会期望产生了疏离感。

“淡学”所倡导的淡然态度可能导致个体在情感表达上的抑制。

情感表达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同时也能够帮助个体有效处理内心冲突。

然而,当个体过度追求“淡”,刻意压抑或忽视自己的情感时,可能导致情感表达受阻,从而增加了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的风险。

这种情感抑制可能导致情感疏离和沟通障碍,进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交功能。

“淡学”所蕴含的对生活平淡化的追求可能引发个体的动机缺失。

动机是个体行为和目标导向的关键因素,它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然而,当个体过度追求“淡”,对生活失去热情和追求时,可能导致动机水平下降,缺乏积极向上的动力和目标。

这种动机缺失可能导致个1316.cc体的心理停滞和发展受限,增加患上心理问题的风险。

此外,“淡学”可能加剧个体的逃避心理。

逃避心理是个体在面对压力、困难或挑战时,选择回避或逃避现实的一种心理倾向。

而“淡学”所倡导的“无所谓”态度,可能使个体更容易选择逃避,避免面对现实中的问题。

这种逃避心理可能导致个体无法有效应对生活中的挑战,进而加剧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经常情绪太“淡”要警惕病理性因素

#p#分页标题#e#

当情绪“太淡”不再是一种偶尔出现的现象,而是成为了一种持续且难以改变的常态,需要开始认真对待这种状况,并深入探讨背后可能隐藏的原因;要鉴别这种淡漠到底是一种积极取向的适应和自我调节,还是某些病理性问题的外在表现。

1.抑郁症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抑郁症患者在临床诊断中,常常表现出情感淡漠、兴趣丧失、对生活失去热情等症状。

这些症状的背后,实际上是他们的大脑神经递质出现了失衡。

神经递质如多巴胺、5-羟色胺等在大脑中的水平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和心情。

当这些神经递质的水平发生异常时,就可能导致情绪调节功能受损,进而使得患者出现情感淡漠的症状。

2.某些人格障碍的患者,可能会长期缺乏情感体验和表达,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刺激反应迟钝。

或者即使体验到情感,也很难用言语或其他方式来表达出来。

这种表面上很符合一个“淡人”的标准,但实际上长期的淡漠状态,不仅影响到他们的社交功能,还可能导致日常生活中逐渐加剧的孤立感与社交障碍。

3.我们也不能忽视身体疾病对情绪状态的影响。

一些涉及神经系统的疾病,比如帕金森病或者多发性硬化症,可能会损害那些与情绪调节有关的大脑区域,导致情绪反应减少。

另外,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如甲状腺功能异常,也经常与情绪波动或淡漠相关联。

激素水平的失衡可能会对人的情感体验产生深远的影响,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到情绪上的麻木或缺乏动力。

4.此外,还有一些生物学因素、遗传学因素、环境因素等,也可能与情感淡漠有关。

例如,某些脑部损伤或疾病,可能导致大脑中与情感相关的区域受损,从而导致情感淡漠。

或者,长时间的应激、创伤经历,也可能导致个体对外部刺激产生麻木的反应。

所以,在决定做个“淡人”之前,还是要先保证做个精神心理的健康人:学会觉察和照料自己的情绪,学习情绪调节技巧,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去“淡淡”地看待生活中的波澜,能在简单日常里发现积极因素,在复杂的世界里保留宁静而幸福的自我。

参考文献

[1]《The Psychology of Culture Shock(文化适应的心理动态)》Colleen Ward & H. Triandis著

[2]《情绪心理学》K.T.Strongman著

[3]《成就动机》David McClelland著

[4]《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Jerome S. Blackman著

疱疹最怕三种水果,热性的水果可能会加重疾病 忌口牛羊肉

疱疹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症状表现为有红斑、丘疹、疱疹,伴随疼痛感。

这个时候不仅要医治,还需要注意饮食,多休息,幸免劳累。

一般是自限性的,一段时间就可以好转。

注意疱疹最怕三种水果,最好不要吃,幸免加重病情。

疱疹最怕三种水果1、偏热性的水果榴莲、荔枝、桂圆、杏子、桃子、榴莲、番石榴、樱桃、大枣、山楂、石榴、木瓜等。

从中医上看,疱疹的出现可能属于风热性质,所以发病期间像这些偏热性水果不建议吃,幸免加重不适症状。

2、寒凉的水果柿子、梨、西瓜、香蕉、荸荠、火龙果、猕猴桃、柚子、椰子、桑葚、香瓜等。

这些寒性水果吃太多可能会导致腹泻的发生,造成局部感染的炎症加重,所以少吃一些。

3、高糖水果椰子、山楂、冬枣、百香果、火龙果、菠萝 、石榴 、无花果、释迦等。

高糖分食物容易导致上火,吃了不仅会加重身体炎症反应,还会加重溃疡、渗液的情况。

注意并不是上面的水果不能吃,只是适量吃,不要吃多,还能补充水分、维生素等,对病情的恢复也是有益的。

但温补食物要忌口:如羊肉、牛肉、狗肉、榴莲等;辛辣刺激性食物要忌口:如辣椒、生姜、大蒜、芥末等;油脂含量高的食物要忌口:肥肉、动物皮、牛乳、饴糖等。

饮食上多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饮食清淡容易吸收,注意休息,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不要骚抓。

水泡和疱疹的分别图片水泡一般壁是很薄的,里面的液体是清亮的,一般不需要特殊医治,只是局部的一个病变,不会导致发烧、疼痛之类的,也不会引起溃疡,可以自愈。

疱疹的壁比较厚、里面液体可能是浑浊的,有的还有腥臭味,需要进行抗病毒医治。

随着病情的进展,水疱会渗出、破溃形成溃疡,有瘙痒或者神经疼等症状......查看细节

数九寒天有哪些常见疾病?数九寒天健康过冬

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从冬至后就开始进九了,天气寒冷的时候,一些疾病也很容易出现,那么,数九寒天有哪些常见疾病?如何健康过冬?下面小编就带来介绍。

数九寒天有哪些常见疾病1、心血管疾病每到低温时节,医院里心梗的患者就会增多。

受冷空气刺激,心血管病人的冠状动脉容易收缩、痉挛,同时寒冷会增加心脏工作负荷,发生供血不足,出现栓塞。

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本就存在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的问题,气温降低时原本狭窄的血管会变得更加狭窄。

2、脑血管疾病寒冷不仅会让心血管负担增加,脑血管负担也会增加。

寒冷容易促使脑血管收缩,使得血压升高,脑出血问题容易出现。

3、关节疼痛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空气湿度和气温变化与关节疼痛有关,突然降温容易诱发关节疼痛。

4、感冒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一次普通感冒或病毒性感冒都可能转变为肺炎。

数九寒天如何健康过冬1、穿衣要做到上薄下厚天气寒冷要多穿衣,这是个常识。

但是,多穿衣也是有讲究的,不是一味多穿就行,而是要做到科学穿衣。

冬天穿衣要做到上薄下厚,下半身暖和了,上半身也不会觉得冷,而且活动也更方便。

另外,要特别注意做好头部、颈部和脚部等容易受寒气侵袭部位的防护。

如果像头部受到寒气刺激,会导致血管收缩、引起头痛头晕,所以冬天出门,最好戴上帽子。

此外,最好穿高领衣服或者围脖外出,否则冷风钻进脖子,也容易引起感冒。

还有,冬季要选择柔软、舒适的鞋袜,帮助足部保暖。

2、驱寒多用姜到了冬天,合理食用姜,是帮助驱寒的好办法,姜味辛辣,可以有效去除冬季的寒气。

但是,冬季吃姜要注意去皮,而且不要在晚上吃。

此外,睡前用生姜泡脚也是驱寒的好办法,在洗脚水中加入一些姜汁,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适当进行活动从健康的角度出发,就算是三九天,也需要适当进行活动。

因为长时间不动的话,身体容易出现麻木的情况,甚至影响血液流通,导致血液流通不畅,引起肢体麻木。

下雨或者下雪天的时候可以在家多走动,也可以在家练习瑜伽和打太极拳。

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多去户外活动,不过运动时间不能太早了。

因为冬天昼夜温差大,早上温度比较低,此时进行户外活动,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可能引起血管破裂,引发猝死。

所以,冬天进行运动最好在上午9点以后,这时气温有所上升,温差较小,比较适合活动。

同时,在运动前要先热热身,避免出现肌肉拉伤的现象。

加入收藏
               

躺又躺不平?摆又摆不烂!当代年轻人争相确诊“淡淡综合症”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