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裂谷是什么裂谷?东非大裂谷世界之最

一直以来,太空中的
【菜科解读】
世界上最大的断裂带——东非大裂谷
常识君非常嗨皮又在周三与大家见面了,欢迎各位同学来到新的一期地理常识!今天我们继续分享"世界之最"系列地理常识,主人公是世界上最大的断裂带——东非大裂谷。
一直以来,太空中的宇航员们回望地球,都会在非洲大陆东部看到一处巨大的红色凹痕,仿佛美丽的地球上一道不可磨灭的"伤痕",而在它的点缀之下我们的蓝色地球又如此别致,所以宇航员们亲切称呼它为"地球上最美的伤痕",这就是人们今天对它兴趣始终不减的原因所在。
那么这道"最美伤痕"究竟位于何处,形成原因如何?它的存在和演变又对全球和区域环境又怎样的影响呢?我们一起来初步探究一下吧!
1
东非大裂谷的地理位置
当乘飞机越过浩翰的印度洋进入东非大陆的赤道上空时,从机窗向下俯视,地面上有一条硕大无比的"刀痕"呈现在眼前,这就是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亦称"东非大峡谷"。
这条长度相当于地球周长1/6的大裂谷,气势宏伟,景色壮观,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地球表皮上的一条大伤痕"。
让我们通过东非大裂谷位置示意图来认识一下东非大裂谷的位置。
由上图我们可以大致得出东非大裂谷的位置信息:
(1)从经纬度位置看,东非大裂谷南起约20°S的东非赞比西河河口,像东北延伸至约30°N的尼罗河河口,赤道从中自西向东穿越而过,合计跨纬度50多度,与我国南北纬度跨度相当,这就造成裂谷带穿越了丰富的气候与自然地带。
从非洲气候分布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一裂谷带自赤道向南北延伸依次穿越了高山高原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热带沙漠气候区和地中海气候区,所以其自然景观也一路从风景壮美的赤道马扎罗雪山、稀疏的草原灌木丛、绵延无际的撒哈拉沙漠最后到尼罗河口高大的油橄榄森林。
巨大的纬度跨度造就了东非地区气候和自然景观的极端丰富性。
从经度位置看,东非大裂谷狭长分布在25°E——30°E之间,正好全部处在东半球西部。
(2)从相对地理事物来看,东非大裂谷的整个形状可画成不规则三角形,该谷宽几十至二百公里、深达一千至二千米,裂谷的东支南起希雷河河口,经马拉维湖,向北纵贯东非高原中部和埃塞俄比亚高原中部,直达红海北端,全长约五千八百公里;西支南起马拉维湖西北端,经坦噶尼喀湖、基伍湖、蒙博托湖等,一直到苏丹境内的白尼罗河谷,全长一千七百多公里,是世界最长的不连续谷。
。
东非大裂谷的地理位置用南、西北和北三个方向点的三角形来概括的话,南点在莫桑比克入海口,西北点则远到苏丹约旦河,北点则可进入死海。
2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与演变
根据我们在自然地理中学到的地质学原理,我们已经知道全球规模的板块运动奠定了各大洲基本的地形格局,而局部地区具体的外力地质作用又进一步削高补低对其进行修正,最后形成当前的地貌。
从这一原理出发,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东非大裂谷形成的地质历史。
根据相关地质历史资料显示,东非大裂谷大致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断裂抬升和和下陷分离两个主要阶段。
首先是断裂抬升阶段——这里处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大约3000万年以前,由于两个板块张裂拉伸,使得同阿拉伯古陆块相分离的大陆漂移运动而形成这个裂谷。
那时候,这一地区的地壳处在大运动时期,整个区域出现抬升现象,地壳下面的地幔物质上升分流,产生巨大的张力,正是在这种张力的作用之下,地壳发生大断裂,从而形成裂谷。
由于抬升运动不断的进行,地壳的断裂不断产生,地下熔岩不断的涌出,渐渐形成了高大的熔岩高原。
高原上的火山则变成众多的山峰,而断裂的下陷地带则成为大裂谷的谷底,总长6400千米。
其次是下陷分离阶段——东非大裂谷下陷开始于渐新世,主要断裂运动发生在中新世,大幅度错动时期从上新世一直延续到第四纪。
北段形成红海,使阿拉伯半岛与非洲大陆分离;马达加斯加岛在几条活动裂谷扩张作用下,也与非洲大陆分裂开。
那么东非大裂谷的未来又会呈现怎样的面貌呢?这里我们有必要根据地质学相关知识和地质学家的观测资料进行一番预测。
我们知道,板块漂移学说的主要证据之一便是东非大裂谷,这一学说坚信若干万年后东非大裂谷必将继续扩张而导致非洲大陆一分为二,红海将扩张成为新的大洋。
这一预测目前看起来已经有了一些征兆:1978年11月6日,地处吉布提的阿法尔三角区地表突然破裂,阿尔杜科巴火山在几分钟内突然喷发,并把非洲大陆同阿拉伯半岛又分隔开1.2米。
2005年年9月,埃塞俄比亚北部某地的地面突然下沉10英尺,迅速向两侧裂开,裂开的大洞足以将数头骆驼和数只山羊吞没。
在接下来三周时间,这个地方发生了160次地震,形成一个宽25英尺、长约0.34英里的大裂缝。
据英国地质学家赖特估计,在未来100万年左右,裂缝将继续扩大,届时非洲之角将从非洲大陆完全脱离,形成地球上第八大洲——东非洲。
赖特说,这种地质过程始终都在发生,不过,地面裂开通常只发生在海底,那个区域人们很难看到。
欧美其他多数地质学家经过分析和研究,都言一个新的大陆将会在100万年间形成,东非大裂谷将会比如今长10倍,东非的好望角将从非洲大陆上分离出去。
尽管这一预言已经成为学术界的主流观点,但我们知道地理学的魅力之一就在于它的永恒多变,就像我们说板块构造学说不是地质学中唯一科学的理论一样,我们也很难说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做出的关于东非裂谷的推论和预测就一定科学准确,作为一种猜想我们需要不断用太空与地面观测的实际数据来对其进行检验和修正,这也体现了我们的地理学是一门猜想与实证紧密结合的科学。
3
东非大裂谷产生的地理影响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与演变对东部非洲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东非地区的地理格局。
东非大裂谷虽然早期是地壳断裂的产物,但经过数千万年外力地质作用后这里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缺乏生机,相反这里是真正的自然宝库和生物天堂。
为了方便起见,常识君简单地把东非大裂谷对东非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概括为多样的火山、遍布的湖泊和丰富的生物资源等三个方面,下面我们分别来看看这三者。
首先是多样的火山,在裂谷带两侧排列着众多火山,其中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最为有名,这里首推东非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雪山。
乞力马扎罗山现已辟为国家公园,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世界自然遗产录》。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坦桑尼亚东北部,邻近肯尼亚。
它由地下熔岩强烈涌动堆覆的三个圆锥形火山丘组成。
主峰基博峰("乌呼鲁峰")高5963米,是非洲最高山峰,素有"非洲屋脊"之称。
山峰雪线在海拔5000米左右,峰顶有一个直径2400米、深200米的火山口。
口内冰雪覆盖,宛如巨大的玉盆。
由于靠近赤道,气候炎热时,山麓的气温有时高达59℃,而峰顶的气温又常在零下34℃。
乞力马扎罗山的植被,因高度及坡向不同而发生明显的垂直变化。
从热带稀树草原、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一直到高山草地、荒漠、冰川,依次而上。
翠绿的身姿顶托着洁白的玉冠,远在200千米就能映入人们的眼帘。
极目望去,翠白相间,云雾缭绕,无不使人心神幻动。
乞力马扎罗山的神奇、壮美与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期待更多的人们来欣赏、品味。
(乞力马扎罗山实地摄影图)
再来看遍布的湖泊,主要有以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和马拉维湖为主要大湖的数千个火山湖。
这条大裂谷带是一座天然储水库,集中了非洲大部分湖泊,较大的总共有三十多个。
维多利亚湖位于两大裂谷之间。
该湖大部分在坦桑尼亚和乌干达境内,为两国与肯尼亚界湖。
面积69000平方千米,是非洲最大的淡水湖,仅次于北美的苏必利尔湖。
它还是尼罗河主要水源。
1860年,英国探险家斯皮克到此考察尼罗河的源头时,遂以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名字命名该湖泊。
维多利亚湖湖岸线曲折。
常年有卡盖拉河等众多河流注入其中,湖水唯一出口是北岸的维多利亚尼罗河,在那里形成了每秒达600立方米里本瀑布。
著名的尼罗河支流白尼罗河就发源于此。
维多利亚湖水产丰富,尤以非洲鲫鱼、尼罗河鲈鱼最为有名。
。
坦噶尼喀湖位于东非大裂谷区的西部裂谷部位。
它属于标准的裂谷型湖。
断裂作用形成了湖岸四周的高崖峭壁。
蜿蜒曲折的湖岸线长达1900千米。
湖泊深1470米,是仅次于贝加尔湖的世界第二深湖。
面积33000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五大湖。
为非洲的布隆迪、刚果民主共和国、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四个国家共有。
坦噶尼喀湖景色秀丽,气候宜人,周围植物生长繁茂,野生动物成群出现。
湖中多鳄鱼和河马,周围有大象、羚羊、狮子、长颈鹿等,这里也是世界著名的"鱼鸟故乡"。
(维多利亚湖卫星影像)
最后是本区丰富的生物资源,草原是裂谷带的重要景观。
这里草原不仅面积大,而且集成了非洲大部分特征性动物资源。
马塞马拉和塞伦盖蒂两个国家公园则是草原的典型代表。
它虽分属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但却连成一体。
马塞马拉国家公园位于肯尼亚的西南角,面积1500多平方千米,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野生动物园毗邻,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
这里野生动物不仅种类多,而且种群数量大。
主要动物有猎豹、非洲象、黑犀牛、河马、斑马、长颈鹿、野牛、牛羚、羚羊、狮子、斑鬣狗、山地小苇羚、豺狗、瞪羚、蝠耳狐、蜜熊、獴、河狸、疣猪、狐狼、红鹤、秃鹫和7种灵长类动物。
肯尼亚等国政府将这些地方辟为野生动物园或野生动物保护区。
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每到雨季到来的时候,会有140万只角马和20万只斑马从坦桑尼亚向北迁徙到马塞马拉。
隆隆的蹄声象闷雷一样此起彼伏,壮观无比。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位于坦桑尼亚北部,与肯尼亚的马塞马拉国家公园相连。
它是东非野生动物众多保护区的核心部分。
公园拥有规模极大的动物群落。
在95种哺乳动物中,大都为这里特有。
它们在季节性的水源地和草场之间来往迁徙。
1991年,最后一群野狗从公园中消失。
这里还有450种鸟类,包括34种猛禽、6种秃鹫、大鸨、鸵鸟和红鹳(火烈鸟)。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连同肯尼亚的马塞马拉国家公园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可以说,东非大裂谷是一座真实的热带动植物资源宝库,并且它还是我们人类的主要起源地之一。
(马赛马拉国家公园里公牛群迁徙的景象)
4
结语
东非大裂谷是地球身上的"伤疤",但它的美丽却独一无二,无法复制,它身上蕴含的地理知识也是无限的,值得我们去多多探究。
如果你有机会前往东非旅行,请别忘了拍下乞力马扎罗雪山和动植物景观呦。
本期地理常识就与大家分享到这里,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地理常识!
民间流传十大秘术?丢魂叫魂术你见过?
(注意:以下内容仅供参考,不可盲目轻信!!!)民间流传十大秘术:封刀法起眼见青天,地下我师在眼前。
利刀化成水,钢刀封口软如绵。
千刀万斩无入肉,千斩万刀无伤皮。
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此法是民间用于表演的小法,可抗刀砍,类似硬功。
砍时虽然不会入肉,但过后仍然有一道细细的刀痕,触之则略有痛感。
民间流传十大秘术:开“天眼”开我左眼辩是非,开我右眼见鬼神。
阴阳眼就是能看见牛鬼蛇神的眼睛。
想看的可以试试,第一种就是找一张羊皮,在过年晚上十二点左右披着羊皮,去自家的烟筒后面,第二种就是在清明节的时候找柚子叶,醋,糯米,铜钱2枚。
坛子一个。
操作方法如下,提前三天坛子里倒醋。
里面放柚子叶,铜钱,糯米,封光(放在见不到阳光的黑屋子里)三天之后刚好。
清明那天取出,用柚子叶夹着铜钱抹一下眼,你会有意外的收获。
第三种是在五月端午的时候采集早上的露水,用柳叶沾着露水开眼。
民间流传十大秘术:丢魂叫魂丢魂是现实社会人们最常遇到的,人受到惊吓会丢魂,遇见一些脏东西也会丢,丢魂的症状为害怕,莫名的害怕,人迷迷糊糊。
全身无力,无食欲,气色差,小孩子呢,通常就是拉的屎是绿色的。
不过魂魄丢了时间久了还是能自己回来的。
叫魂法门,起源于西周准备一根红色的毛线,三个红枣,一个筛子、一件丢魂人穿的衣服。
一面小镜子。
一块红布。
五点多,也就是天快亮了,但是没亮,冬天6点多的时候。
操作方法:衣服上面缝上红布(要经常穿的衣服,最好是秋衣),红布上拴红绳,红绳的一头拴着红枣,筛子里面放红布,红布上面放衣服(衣服提着衣领不好跌起来)衣服上面放镜子,在天快亮,但是又没亮的时候,去房子的门外,一个人提成这些东西,衣服摩擦着地,红枣也摩擦着地,一个直这么喊(张三回来没)患者或者其他家属可以代替答应,(说回来了)不断的喊着魂魄。
路过一个门就要,左转三圈,右转三圈。
然后才能进门。
最后来到丢魂人的面前,(丢魂人这时候不能打瞌睡,更不能迷迷糊糊,必须要清醒,切记)拿着东西绕着绕丢魂人身体,左三圈,右三圈,(东西绕就行,人不用动)咒语(大魂魂上身身,小魂魂上身身,大小魂魂上身身。
)念完让患者咬一点红绳子上的红枣。
照此三遍,做完,然后让患者把红绳上的红枣吃完,穿上叫魂用的那件衣服,连做三天。
要是丢魂时间太久了,超过几个月就是到附近的十字路口叫了。
民间流传十大秘术:招魂法准备三个碗,一个上香,俩个插着蜡烛。
地上撒上石灰粉。
拿红纸用朱砂笔写上去世人的地址,八字。
然后把黄纸堆叠,叠成个小块,用红毛线,绑在鸡脖子上(鸡要红色的而且是公鸡)首先上香,要四支,点上蜡烛。
死者去世的位置在哪个方向,就对着哪个方向跪下,抱着鸡喊死者的名字,喊完一声拜一下,连喊七次,如果魂魄到了,石灰粉是会有脚印的,这个办法还能试自己亲人的魂魄有没有投胎。
民间流传十大秘术:送鬼起源是西周巫术,举个例子(我一个朋友的母亲因为福运低,特容易见一些脏东西,基本是一有东西就丢魂,丢魂以后,会突然找不到自己家,不认识家里人,会胡言乱语,有一次他母亲被撞客,就说。
自己是哪里人氏,途经贵地遇到山贼,饿死他乡,而且眼色很幽怨。
一般冤死的眼神很幽怨,枉死的就会很凶。
)这个办法是针对一些冤死的,心地不恶的人,准备一个瓷碗,一碗清水,一个柳枝,弄柳枝沾清水抽打患者全身,抽打完以后走到附近的十字路口,把碗跟柳枝全放下,然后扭头就走,千万别回头,后面又人叫,或者说话也不能回头。
民间流传十大秘术:招财术拿一个圆形低平的盘子,里面摆上六个反面朝上的一元硬币,围成圆形,再用十二个五元的硬币,正面朝上围在外圈,然后在中心点点上朱砂,平时放在太阳照得到的地方,每月十五日拿出去照月光,连续三个月,自然招财进宝,财源滚滚而来。
民间流传十大秘术:求姻缘在农历十五晚上子时,取三小片杨柳枝的皮(用刀片削成薄片)、和桃花瓣六片放置于清水中,面对窗外的月光,点一小根红蜡烛,一边用清水洗脸,心中一边默念求赐姻缘,然后将水泼向家里周围的任一植物,等红蜡烛烧完之后,姻缘将会随之而来!民间流传十大秘术:去霉运选定一天的子时(晚上十一点到清晨一点,最好是生日。
除夕,或任何季节的时候,如:春至。
秋分),拿一颗煮熟的鸡蛋,蛋过手后就不要给其他人看到,随后在手心中放一点朱砂,和九十九滴新开的米酒和匀之后,抹在蛋壳上,然后找一个露天地方把蛋吃掉,最后朝家相反的方向走一百步,把蛋壳高高的抛掉,就可以将坏邟伒侥X后,烟消云散!民间流传十大秘术:强行退鬼准备公鸡一只,掐破鸡冠,取血配童子眉心血加朱砂,混合,在上身患者的手心,胸口,眉心,脚心,写令字。
写完拿鸡毛一贴,第二天准好,原理因为鬼上身其实不是真的上你身体,只是躲藏在人的阳缝中,这七个地方就是人阳缝的所在。
民间流传十大秘术:请财神中国人做生意历来供奉财神爷,中国的财神爷很多主管财源的神明分为两大类:一是道教赐封,二是民间信仰。
道教赐封为天官上神,民间信仰为天官天仙。
道教赐封并不称为财神,而是在所官职上加封神明。
财神是中国民间普遍供奉的一种主管财富的神明。
佛教里也有财神:北方多闻天王和善财童子。
国民众供奉的财神主要有七位,分别是:端木赐(子贡:儒商之祖)、范蠡(浙商)、管仲(徽商)、白圭(晋商)、关公(关帝阁)、比干(文财神、冀商之祖)、赵公明。
月财神下面,分为辅佐财帛星君和辅佑范蠡,为正文财神。
世界上最大的企鹅?帝企鹅身高可至1.3米
除了体型以外,这种企鹅在颈部周围还有一片显眼的橙黄色羽毛,因此外形极好辨认。
下面就跟一起具体看看世界上最大的企鹅等相关内容。
帝企鹅简介帝企鹅(学名:Aptenodytes forsteri):也称皇帝企鹅,是企鹅家族中个体最大的物种,一般身高在90厘米以上,最大可达到120厘米,体重可达50千克。
其形态特征是脖子底下有一片橙黄色羽毛,向下逐渐变淡,耳朵后部最深。
全身色泽协调。
颈部为淡黄色,耳朵的羽毛鲜黄橘色,腹部乳白色,背部及鳍状肢则是黑色,鸟喙的下方是鲜桔色。
帝企鹅在南极严寒的冬季冰上繁殖后代,雌企鹅每次产1枚蛋,雄企鹅孵蛋。
雄帝企鹅双腿和腹部下方之间有一块布满血管的紫色皮肤的育儿袋,能让蛋在环境温度低达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中保持在舒适的36摄氏度。
群居性动物。
每当恶劣的气候来临,它们会挤在一起防风御寒。
可以潜入水底150至500米,最深的潜水记录甚至可达565米。
主要以甲壳类动物为食,偶尔也捕食小鱼和乌贼。
唯一一种在南极洲的冬季进行繁殖的企鹅。
在南极以及周围岛屿都有分布。
形态特征成年帝企鹅高达100-130厘米,重达20-45千克,是体型最大的企鹅。
帝企鹅身披黑白分明的大礼服,喙赤橙色,脖子底下有一片橙黄色羽毛,向下逐渐变淡,耳朵后部最深,全身色泽协调。
颈部为淡黄色,耳朵的羽毛为鲜黄桔色,腹部乳白色,背部及鳍状肢则是黑色,鸟喙的下方是鲜桔色。
雄皇帝企鹅双腿和腹部下方之间有一块布满血管的紫色皮肤的育儿袋,能让蛋在环境温度低达零下40℃的低温中保持在舒适的36℃。
小帝企鹅身上的浅灰白色绒羽可御寒防风,但不防水,防水的陵羽要等到它们快成年时才会长出,慢慢替换身上的绒羽,身体下方的绒羽会先掉。
从外观看,各种企鹅都很可爱,形态差不多。
但事实上它们之间还是存在差异。
帝企鹅与王企鹅常被混为一谈,它们实际是不同的两类。
帝企鹅和王企鹅很相象,它们都身披黑白分明的大礼服,喙部赤橙色,脖子底下有一片橙黄色羽毛,向下逐渐变淡。
不同之处在于,帝企鹅身材比王企鹅大,耳部是黄色的。
它们身体表面覆盖厚厚羽毛的部分比周围的空气温度要低,酷似穿了一件“冷外套”。
红外热成像仪显示,企鹅身体表面平均比周围的温度要低4至6摄氏度。
由于企鹅身体覆盖多层隔热的脂肪和羽毛,可以在外围空气温度低至零下40摄氏度的情况下,保持39摄氏度的体内温度。
虽然南极的气温可以低至零下40摄氏度,但是生活在那里的帝企鹅的身体外表面甚至比周围的气温还低。
唯一比周围空气温度高的身体部分是眼睛、嘴巴和脚掌,其中只有眼睛部分的温度在冰点之上。
生活习性帝企鹅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位于南纬66以上的许多地方,它们是群居动物,无论是觅食和筑巢都聚集成群体,群体数量成百上千,最多甚至达到了十几万只。
帝企鹅通常以大海中的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动物为食,为了寻找食物,它们会反复潜入海底深处,最深纪录达565米。
耐寒机制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能在气候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帝企鹅的身体自然有着非比寻常的耐寒机制。
它们皮肤表面的羽毛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细长的管状结构,内层为纤细的绒毛。
它们都有非常好的绝缘效果,对外能防止冷空气的侵入,对内能阻止热量的散失。
除此之外,帝企鹅体内有厚厚的脂肪层,这些也是它们用来抵抗寒冷和保持体温的主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