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陵位于什么地方 墓中出土了哪些文物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13 点击数:
简介:陵墓简介 陕西武功陵,位于陕西咸阳城西50公里处武功县武功镇西塬上,洛阳村东,曾树有清时状元及第、兵部侍郎、兼副都御使、清乾隆陕西巡抚书“隋炀帝之陵”石碑,现已

【菜科解读】

陵墓简介 陕西武功陵,位于陕西咸阳城西50公里处武功县武功镇西塬上,洛阳村东,曾树有清时状元及第、兵部侍郎、兼副都御使、清乾隆陕西巡抚书“隋炀帝之陵”石碑,现已不存。

陕西省政府1957年公布其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县志记载:隋炀帝,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被反贼等缢弑于扬州。

建立后,唐高祖李渊于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八月,令其子李世民迁葬炀帝于此,与泰陵构成一脉之穴,遥遥相望。

历史现状 据说早期隋炀帝陵陵冢高大、石雕林立,并建有享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荼毒、灾害频发再加上人为的破坏,这些早已荡然无存,只留下这一冢、一碑。

隋炀帝陵陵冢为圆丘形,底部周长22米,高约3米。

但的是,墓门和石刻是向北的。

墓门和石刻之所以向北,是因为隋文帝泰陵在南,炀帝亡国无颜面对文帝,故而背对着泰陵。

由于隋炀帝是亡国之君,因而他的陵墓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

就连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书“隋炀帝陵”碑也被毁坏。

如今,其陵园已被垦为耕地,陵冢严重剥蚀,仅余下一个小土丘。

据《》载: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隋炀帝在南巡中,被将领司马德戡和宇文化及发动兵变缢弑于江都宫,与宫人用漆板床板做成棺材,殡于江都宫西院流珠堂内。

后陈棱集众缟素,为炀帝发丧,备仪卫,改葬于吴公台下。

唐军平定江南之后,又以帝礼改葬于雷塘。

唐朝统一以后,唐高祖李渊令李世民于武德五年将其迁葬在武功西原上,使其能与其父隋文帝之陵遥遥相望。

嘉靖年间,修撰、经筵讲官,“前七子”之一的康海修编《武功县志》时,订正《唐高祖本纪》,认定隋炀帝葬在陕西武功落杨村。

清乾隆42年(1777年)秋季,时任陕西巡抚的毕沅拜谒隋文帝和隋炀帝陵墓,并分别书写了碑名。

1957年5月31日隋炀帝陵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树立了保护标志碑。

1992年4月20日陕西省政府公布保护范围:其重点保护区位陵冢周围外延10米,一般保护区外延60米。

相关传说 关于隋炀帝的安葬地还有一段传说,据传唐高祖李渊准备将隋炀帝从雷塘迁往武功的隋文帝泰陵附近重葬,当行至行进到距泰陵不远处的陕西省武功县西塬上(距隋文帝泰陵10公里)一村庄附近,突然电闪雷鸣,大雨瓢泼,道路泥泞,几根轿杆猛然断裂,轿绳滑落,灵柩无法行进。

有人说文帝嫌炀帝,不愿自己的不肖的儿子和自己葬在一起,因此显灵断了绳索,抬灵柩的杂役也嫌要过后河,路远、太累,因此便就地掩埋,并在陵前列置了石人、石马、石狮兽。

公元648年,唐太宗李世民路过隋炀帝陵,问起以往的蹊跷怪事,术士破解此中秘密,因为隋文帝愤恨不屑之子葬送了江山,实在不愿意让他靠近自己的陵地,才出了这样的怪事。

“落炀村”由此得名,时间久了,就演化成了“洛阳村”。

争议事件 武功到底埋的谁 专家观点不一 既然扬州已经确定发现了隋炀帝墓葬,那么,陕西省武功县的隋炀帝陵到底是谁的墓呢?专家说法不一。

观点1:或埋隋炀帝骨骸 戴世宗认为,武功县的隋炀帝陵才是其真墓。

杨广在扬州被杀后,只是草草安葬,唐高祖李渊念其旧情(两人是表兄弟),又为了拉拢人心,将其迁葬到武功早已营造好的墓里。

在明代状元康海纂修的《陕西省武功县志》记载:“隋炀帝墓在县西原。

武德五年八月辛亥,唐高祖葬帝于此。

” 此外,扬州被确定为隋炀帝的墓葬中,仅发现了2颗牙齿,遗骸却没有了。

我省一位专家说,这也不能排除当时将隋炀帝的骨骸迁葬回到武功。

观点2:是衣冠冢 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张建林说,武功的隋炀帝陵可能是衣冠冢。

由于没有进行考古勘探,也不确定其地下有没有墓道。

也有专家认为,在历史上,某人死后多地出现其墓葬的情况并不稀奇。

隋炀帝死前,李渊已占据关中,并拥立隋炀帝的为,隋炀帝为太上皇。

隋炀帝死亡后,也不排除修一座衣冠冢来寄托哀思。

观点3:是座假墓 在采访中,不少专家认为,扬州的隋炀帝墓经专家考证确定为真,武功县的应该是假墓,但是谁的墓,需要经过考古发掘才能确认。

观点4:应为唐殇帝墓 十多年前,武功县志办组织人员编写的武功县志称,武功镇罗家堡西的墓为唐殇帝陵,人们讹传为隋炀帝之墓。

编撰者的依据是《》介绍武功时云:“西原,殇帝所葬”。

据史书记载,景龙四年(710年)六月,被韦后与毒杀,立其第四子李重茂为少帝。

开元二年(714年)七月,李重茂死,追册曰殇帝,十一月葬于武功西原。

河南遗址 河南省的隋炀帝陵墓位于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郭村东南之柏山(又名荞麦仁山),当地人直呼其“杨广墓”。

明嘉靖三十四年《河南通志》载:“(隋)炀帝陵在永宁县(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北,炀帝崩于江都,唐太宗迁葬于此。

”除此,另多有志书记载隋炀帝陵在永宁。

柏山上原有圣水寺,炀帝陵迁此后,唐太宗敕圣水寺僧人务要看守好该陵,“以胜隋事”。

三年《河南通志》卷四十九《陵墓》篇和民国十八年《河南新志》卷十七《古迹·陵墓》篇中均载:“炀帝陵在永宁县城东北,炀帝崩于江都,唐太宗迁葬于此。

”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七《艺文》篇张论《金门山赋》曰:“维西则阳虚开文学之鼻祖,龟窝呈理数之渊源,长水浩淼,隋陵亘绵,高门嵯峨。

”也说明隋炀帝陵在洛宁县境。

而今,洛宁县城东北十公里锦阳川西部,渡阳河南岸,有一独立的山峰,呈不规则的三棱椎形,如同龙首冲天而起,雄视北方。

这座独特的小山当是地方志所记的隋炀帝陵,因为它不载于史书,所以不能为外人所知。

在洛宁县很多人都知道“隋炀帝死于江南迁葬锦阳”的事,当地群众都把这座锥形山峰叫做“香炉山”,专为隋炀帝杨广供奉香火而设,说那个圆形山包就是杨广的墓顶,香炉山西圣水寺僧人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看守杨广墓,寺内原有石碑十余通,其中明成化年间的石碑对杨广墓曾有记载。

扬州陵址 发现考证 2013年3月,在扬州市西湖镇司徒村曹庄一房地产建设项目中发现两座砖室墓,出土了铜制的衔环铺首以及金镶玉腰带,墓志清楚写着“随故炀帝墓志”等字样。

考古专家推测,该墓志表明墓主为隋炀帝杨广。

2013年11月16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和中国考古学会在扬州组织召开扬州曹庄隋唐墓葬考古发掘成果论证会,中国考古界权威专家黄景略、徐光翼、王巍、赵辉、刘庆柱、信立祥、焦南峰、付清远、王学荣等10余人参加了论证会,专家一致确认,扬州曹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墓,是隋炀帝杨广与萧后最后的埋葬之地。

王巍说:“从考古意义上来说,其发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2013年重大考古成果。

” 2013年11月16日下午在江苏扬州召开的隋炀帝墓考古发掘成果新闻发布会宣布,此前在该市发现的疑似隋炀帝陵经过考古发掘论证,确认为隋炀帝杨广与萧后最后埋葬之地。

墓葬中不仅出土大量随葬品,还发现了两颗男性牙齿和女性人骨遗骸。

考古发掘 一号墓出土两颗男性牙齿 据介绍,截至目前,联合考古队完成勘探面积109000平方米,勘探出墓葬迹象136座、夯土2处、沟2条、砖基1处、井5口、坑(塘)29个。

其中一号墓为方形砖室墓,由主墓室、东西耳室、甬道、墓道五部分组成。

墓葬通长24.48米,东西连耳室宽8.22米,残高2.76米。

墓室用砖与隋代江都宫城用砖一致。

除墓志外,墓中还出土了玉器、铜器、陶器、漆器等珍贵文物100余件(套)。

其中一套蹀躞金玉带,不仅是目前国内出土的唯一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环蹀躞带,也是古代带具系统最高等级的实物。

四件铜铺首通体鎏金,兽面直径26厘米,与唐遗址出土的铜铺首大小相近。

墓内两颗牙齿鉴定为50岁左右的男性个体。

根据出土的“随故炀帝墓志”、十三环蹀躞金玉带、鎏金铜铺首及大量文官俑、武士俑、骑马俑等高规格随葬品,结合文献的记载,确认一号墓主人是隋炀帝杨广。

二号墓骸骨为1.5米高女性 二号墓为腰鼓形砖室墓,由主墓室、东西耳室、甬道、墓道五部分组成。

出土玉器、铜器、铁器、陶瓷器、木漆器等200余件(套)。

其中玉器有白玉璋1件,质地莹润;铜器有编钟、编磬、铜灯、铜豆等,成套的编钟16件、编磬20件,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出土的隋唐时期的编钟编磬实物,填补了中国音乐考古史上的一项空白。

墓内保存有部分人骨遗骸,经南京大学体质人类学专家鉴定为大约56岁、身高约1.5米的女性遗骸。

根据墓葬形制、墓内出土高等级随葬品和对人骨遗骸的鉴定,结合文献记载,判明墓主人是隋炀帝萧后。

135件文物首亮相 2014年4月10日,饱受争议的扬州曹庄隋炀帝墓高票入选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

4月16日,扬州曹庄隋炀帝墓中出土的135件/套文物,在扬州双博馆展出。

据了解,曹庄隋炀帝墓发现后,考古人员先后在两墓中发掘出400余件/套文物。

此次扬州双博馆展出的文物来自曹庄隋炀帝、萧后两座墓。

包括“鎏金铜铺首”、“编钟编磬”、“十三环蹀躞金玉带”等在内的135件/套文物对外公开展出。

为了让参观者直观了解墓葬全貌,整个展区按照墓葬的结构排布,先是甬道,然后是耳室最后进入主墓室。

在展览现场,隋炀帝墓内两颗出土牙齿引来不少人围观,据了解,这两颗牙齿出土于墓内靠近东耳室处,属于同一个体,一颗为右侧上颌第三臼齿,一颗为右侧下颌第二臼齿。

根据牙齿磨耗判断的齿龄为50岁左右,与隋炀帝被弑杀时的年龄相符。

随机文章伟大的英国人:塞西尔·罗德斯——商人、政治家、帝国主义者古代沉船南海一号发掘,多达10万件宋代文物(历史瑰宝)揭秘梦游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疾病VS失眠谁才是梦游的真凶黑洞里面是另一个宇宙,宇宙中每个黑洞都是平行宇宙宇宙黑洞里面是什么,黑洞的坍缩会使得地球灭亡/宇宙爆炸

秦始皇陵中到底有没有机关呢?

据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是有机关的,这里的机关就是强弩。

弩是秦朝时期比较先进的武器,具有强大的穿透力,能够很轻松的穿透战甲,置人于死地。

还有传言说在秦始皇陵中有流沙,这种流沙非常特殊,因为他具有流动性,所以只要有一点被破坏,这些沙子就会向着这点源源不断的流动,盗墓者不小心就会被埋在其中。

但是这点在历史典籍中没有记载。

还有就是水银河流,《史记》中关于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记载是可靠的。

现代科技终于解开了地宫埋水银的千古谜案。

考古学家在通过一年的时间,初步确认该皇陵的地宫足足有30米深,地下水我们都知道有多深,地宫竟穿过了三层地下水,而整个地宫高达15米,这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才能到这样的深度,并且地宫中含有大量的水银,稍有不慎就会中毒身亡。

秦始皇这一招着实是令人想不到,纵观整个帝王皇陵,都没有秦始皇这么重的戒心,所以说盗墓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一个不注意小命不保。

考古学家以为发现地宫里有这么多水银已经是很神奇的事情了,没想到更让他们大为惊讶的是,地宫里的水银分布也是颇有讲究的,竟和当时秦始皇一统六国时的疆域领土出奇的相似!其实,我们都知道水银是一种液态金属,毒性就不用说了,如果有人不幸进到整个地宫里,那么水银散发出来的毒气也能致死,但水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它有隔热和杀菌的效果,所以,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地宫里的水银是用来隔绝外面的人,同时也起到防腐的功能。

在《三辅故事》这一本书籍当中有记载,楚霸王项羽与汉高祖刘邦赌约,谁先进入关中,便可称王。

楚霸王项羽早刘邦一步进入关中,见刘邦还没有到,自己又十分的仇恨秦始皇,于是就派出军队去挖掘秦始皇的陵墓。

在挖掘的过程当中,从秦始皇陵当中飞出来一只金色的燕子,这一只燕子一只往南方飞去,最终不见了身影。

在数百年之后的三国时期,在南方做太守的张善收到了他人送来的一只金燕。

从金燕身上的文字,张善一眼就认出这只金燕是从秦始皇陵当中飞出来的金燕,不可谓不神奇。

如果这个奇闻不是传说,那么金雁的控制与指挥系统恐怕连今天的电脑也望尘莫及了。

关于秦始皇陵,有人猜测是有阴兵守卫,这才导致没有人敢靠近半步。

其实,这阴兵的说法是来自于一段野史记录,当时项羽带兵攻破了咸阳城,将秦王宫殿烧个七七八八,下一个目标就是这秦始皇陵,项羽带着十万兵马浩浩荡荡地杀去,这时,正巧遇到风沙四起,项羽等人迷迷糊糊看到一批军队向自己奔来,古人本来就偏信鬼神之说,当下以为遇到阴兵了,连忙撤退。

如果秦始皇陵100%完好的被挖掘出来,我们最可能得到的珍贵物品有六种,下面一一列举。

第一,九鼎,这是真正的上古神器,有数千年的历史,地位之崇高,即使珍贵如和氏璧也完全不能和它相媲美。

在中国文化史上,九鼎曾被视为王者的象征,因此若能发现九鼎,将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盛事。

第二,泰阿剑,这是原本属于楚国的绝世宝剑,铸造技艺极为高超,历经千年流传至今,是一件非常珍贵的物品。

泰阿剑能够承载着中国历史的厚重和荣耀,如果能够在秦始皇陵中发现这件神器,将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震撼和触动。

第三,陪葬的金、银、玉、青铜器,这些器物是秦始皇陵辅佐陵墓的镇墓之宝,在数量和价值上都非常庞大,是一笔极为巨大的财富。

这些器物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水平和工艺水准,对于文化研究和考古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未面世过的古籍,秦始皇时期的文化在当时是非常繁荣的,但至今许多文化古迹都已失落不见。

如果秦始皇陵中发现了未曾面世的古籍,这将会是历史上的一大发现,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文化和深入探究历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第五,秦皇的棺椁和金缕玉衣,作为最核心的墓葬品,两物的豪华程度和工艺技术绝对是远超我们认知的,其价值更是难以估量。

如果能够找到这些墓葬品,将会揭示当时帝王和贵族的生活和文化,对于人类文明史上的探究也非常重要。

最后一个可能得到的珍贵物品是秦陵本身,秦始皇陵至少动用了70万人,修了39年,它本身就是一件属于华夏民族的珍宝。

由于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墓之一,若能开发成一处旅游景点,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

为什么至今不挖掘秦始皇陵秦始皇陵至今没有挖掘是有原因的,其一是因为秦始皇陵的面积非常大,据说陵园范围有56.25平方千米,而考古学家挖掘古代遗迹是需要万分小心的,不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将一个文物给损毁了,而且那些文物经过岁月的侵蚀,材质已经非常脆弱了,就更需要小心了,所以没有完全挖掘。

并且挖掘皇陵每天都要消耗许多设备和资金,秦始皇陵面积过大,导致一时难以下手。

其二,是因为秦始皇陵上面封土有许多景观,如果贸然挖掘,秦始皇陵上面的封土景观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而这些封土景观在破坏之后都是不可修复的,因此在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专家们就没有贸然进行挖掘。

最后,没有进行挖掘秦始皇陵是因为有一定技术上的问题,由于现在文物保护技术并不是非常的发达,而陵墓中会有非常多的书画、丝绸等易腐蚀的物品,当它们还没有接触到空气的时候还是完整的,一旦接触到新鲜的空气这些易毁坏的文物就会灰飞烟灭。

商王陵藏宝谜团,葬品青铜兵器车马玉石无价之宝

说起历史的王陵宝藏,人们应该都充满着好奇。

王陵里往往随葬着许多的金银珠宝,再加上又是皇帝,陪葬品大多都价值连城。

商王朝经过六百多年的进展,当作中国古代上的第二个朝代,在政治、经济以及科学等各方面都曾经制造过非常辉煌的文明。

下面一起来看看商王陵宝藏谜团里面隐藏着如何样的宝藏吧。

商王陵藏宝谜团要知道商朝可是中国古代上的第二个朝代,而商汤就是商朝的开国君主。

商汤在建立商朝后,对内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民心,从而扩展了统治区域,影响远至黄河上游,氐、羌部落都来纳贡归服。

商王陵藏宝谜团在我国古代上是相当出名的。

在当时,商朝的冶金技术非常的发达,不仅促进了生产的进展,还使得人们交易的活动也日益增长起来。

商王的陪葬品绝对不可小觑,商王陵藏宝谜团从殷墟妇好墓即见一般。

妇好墓未被盗掘,出土随葬的青铜器460余件,玉器近750件,骨角器560余件,许多器物制作精湛,菜叶网,造型优美,令人惊叹。

可以想象商王陵藏宝谜团的葬品比妇好墓高的王陵,随葬品自当更多、更精。

考古学家曾从殷商废墟中出土过大型青铜器,直径达一米。

无论从工艺水平、古代研究价值还是文物本身价值来说,商王陵墓的殉葬品,其价值绝对难以用数字估计。

商王陵经过多次盗穴,随葬器物几乎被盗尽,其中不少精品已经流落到海外各地。

商王陵藏宝谜团里的随葬品包括有青铜礼器、兵器、工具、车马器,玉、石、骨、角、象牙、白陶等,种类繁多,制作精美,其中很多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比如,四号墓出土的鹿方鼎和牛方鼎,堪称是王室重器;司母戊大方鼎是商代最重的青铜器,制作精湛另人惊叹。

中国最早的金属货币是商朝的铜贝。

商代在我国古代上也称青铜器时代,当时相当发达的青铜冶炼业促进了生产的进展和交易活动的增加。

于是,商朝从汤立国到盘庚,共经历十世十九代皇帝。

重礼教的中国,但凡皇帝去世,丰厚的陪葬品是少不了的。

然而,由于缺少古代文献记载,商朝皇帝陵墓如同从古代上蒸发了一般,至今也没找到,不过商王陵藏宝谜团显然比起杨贵妃宝藏谜团要实际得多。

加入收藏
               

隋炀帝陵位于什么地方 墓中出土了哪些文物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