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无字碑之谜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24 点击数:
简介:资料:乾陵资料:乾陵无字碑  位于陕西省乾县县城以北梁山上的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墓,为我国历代帝王陵园中唯一的夫妇两帝合葬墓,墓前立有两块高大

【菜科解读】

资料:乾陵资料:乾陵无字碑  位于陕西省乾县县城以北梁山上的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墓,为我国历代帝王陵园中唯一的夫妇两帝合葬墓,墓前立有两块高大雄浑的石碑,西面是“述圣记碑”,由武则天撰文、唐中宗书写,8000余字的碑文虽然主要是歌颂唐高宗的功绩,其实也是武则天在借机抬高自己。

东面是武则天的“无字碑”,碑由一块巨大的整石雕成,碑头雕有8条互相缠绕的螭首,饰以天云龙纹。

根据乾陵建筑对称布局的特点,“无字碑”与“述圣记碑”显然是在高宗去世时由武则天同时主持竖立的,那么,这块“无字碑”自然是武则天预先为自己准备的“功德碑”。

  令人奇怪的是,当初立这块碑时竟未刻一字。

据清乾隆年间的《雍州金石记》记载:“碑侧镌龙凤形,其面及阴俱无字。

”1938年编纂的《乾县新志》载:“向无字。

金元后,往来登眺,有题咏诗篇刊其上。

”这块“无字碑”也就成为多年来人们猜测、探究却莫衷一是的“千古之谜”。

  “无字碑”为何无字,千多年来,人们对此有种种说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种:一说功高德大无须说,二是自知罪孽深重不便说,三是功过是非留给后人说,四是称谓不统一不便说,五是信奉佛教万事皆空不用说。

  这五种说法都是人们自己的主观臆断,而没有事实依据。

事实究竟如何呢?我认为:“无字碑”就是“功德碑”,武则天立碑的目的,就是为给自己树碑立传、歌功颂德。

  这从武则天一贯好大喜功的做派可以看出来。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且唯一的女皇帝、封建社会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登位后,就大修宫殿、佛寺,借机炫耀自己。

长寿三年(公元694年),已70岁高龄的她为表彰自己,在生活起居的神都(今洛阳)城内定鼎门大兴土木,耗资百亿修建歌功颂德的“天枢”:“天枢成,高一百五尺,径十二尺,八面,各径五尺。

下为铁山,周百七十尺,以铜为蟠龙麒麟绕之;上为腾云承露盘,径三丈,四龙人立捧火珠,高一丈。

”并亲笔题名:“大周万国述德天枢。

”(见《资治通鉴》)当时,仅为此就熔毁了27000贯流通的钱币,耗去当时国家财力的四分之一强。

公元695年,她又下令铸九州铜鼎和十二生肖,置于通天宫。

有学者认为,由于武则天的大兴佛寺,劳民伤财,而使“唐朝的全盛时期到来,比两汉、明、清都要推迟三五十年”。

从武则天不惜国力财力民力大搞个人崇拜的“形象工程”来看,她绝对不会忽视自己身后为自己树碑立传、歌功颂德这样的重大事件的。

况且,从公元683年高宗驾崩到705年武则天死,乾陵在武则天亲自规划和指挥下修建,耗时长达22年,她有足够的时间来做这件事。

  既然武则天有心为自己勒碑记事,为什么现存的碑又不铭一文呢?这只能说,武则天的“无字碑”与她本人无关,刻与不刻字、刻什么内容,也不是已经身患重病只等死去的她所能左右的,而是要从当时的政治形势与继任者的情况来分析。

继任者心怀怨愤不愿刻  武则天在位16年,从显庆五年(660年)开始参政,到神龙元年(705年)正月被逼退位,实际掌握天下大权45年,虽然叱咤风云,英雄一世,但到了晚年,尤其是临终前却极为凄凉。

神龙元年正月,武则天患病,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朝臣进行政变,杀死了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兄弟,迫使她让位于中宗李显,恢复国号“唐”,被迁往上阳宫。

同年11月,82岁的武则天病死在东都洛阳上阳宫的仙居殿。

死前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她虽然还权于李唐,但毕竟在那个男尊女卑、夫为妻纲、君权神授的封建社会属于“僭越篡位”,为社会主流所不见容,人们之所以当时表面上能够接受,一方面是迫于她生杀予夺大权的重压,另一方面也是人们仍视她为武氏之女,李氏之妇。

不管怎么说,她称帝改唐为周仍是李唐天下的深深耻辱,因此在她死后要与高宗合葬于乾陵时,就有给事中严善思等人上疏力阻,只是中宗没有同意而已。

  武则天滥杀唐朝宗室及贵戚令他们心怀怨恨。

她为了清除称帝的障碍,“先诛唐宗室贵戚数百人,次及大臣数百家,其刺史、郎将以下,不可胜数”。

令“唐宗室人人自危,众心惋愤”(见《资治通鉴》)。

可见她的凶狠毒辣与残酷无情及当政期间血雨腥风的恐怖政治气氛。

这不能不让继任者心有余悸,心怀怨愤。

武则天先后毒死太子李弘(谥号“孝敬皇帝”);废太子李贤(高宗第六子,谥号“章怀太子”)为庶人,后又逼其自杀。

即便她亲生儿子唐中宗李显(高宗第七子),也几度险遭毒手,当初即位不到一年,就被她废黜皇位,贬逐出京。

他的长子李重润(谥号“懿德太子”),女儿李仙蕙(中宗第七女,谥号“永泰公主”)都因出言不慎被武则天处死。

此外,武则天晚年还一直思谋着将皇位传给其武家侄儿。

有过这一番饱受折磨经历、生性又懦弱无能的中宗,虽然不敢公开否定母亲的废唐建周行为,不能公开发泄对母亲的憎恨,但也讲不出对她歌功颂德的好话,如何评价他这个如狼似虎的母亲的一生,是令他左右为难的一件事情,深受其害的唐宗室及贵戚朝臣的争议肯定很大,最后干脆一字不刻,为武则天留下一块“无字碑”。

同时,由于中宗的软弱无能,武氏集团、安乐公主与五王及太子李重俊之间的宫廷权力斗争剑拔弩张,危机四伏,也顾不上刻。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已经刻上了文字,但又被唐玄宗令人磨去,目的是为了彻底消除武周政权给李唐政权带来的耻辱。

武则天病逝后,中宗复位,国号也以唐代周,但武氏势力仍然相当强大,她的侄子武三思权力如日中天,炙手可热,把持朝政,中宗又没有政治抱负,懦弱无能,在他的力主下,为他的姑姑、当朝皇帝的母亲铭文歌功颂德也不是没有可能。

既然铭刻了文字,到后来为什么又消失了呢?最大的可能就是后来的当政者将这些文字重又磨掉了。

这从唐朝开元二年(714年)三月时,玄宗皇帝李隆基掌权,下诏毁天枢一事不难看出。

唐玄宗对武氏集团的打击是不遗余力的,他在率兵扶持父亲李旦(即睿宗)复了帝位后,就将“则天大圣皇后复旧号为天后。

”“追削武三思、武崇训爵谥,斫棺暴尸,平其坟墓。

”“废武氏崇恩庙及昊陵、顺陵。

”(见《资治通鉴》)自己登基后,更是大刀阔斧地解决武周政权的遗留问题,才到开元二年就令“毁天枢,发匠熔其铁钱,历月不尽”。

(见《资治通鉴》)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彻底消除武氏家族给李家带来的奇耻大辱。

由此推之,为了彻底清除武周政权带来的痕迹,他下令将武则天陵墓旁的石碑上已刻好的字迹重新磨去,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1000多年后才编纂出来的《乾县新志》、《雍州金石记》等书当然不可能完整地记录下这件事情。

武则天墓地在哪里:葬于乾陵,位于咸阳市梁山

武则天是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690年-705年在位),也是中国古代上唯一的正统女帝王、即位年龄最大(67岁)及寿命最长的帝王之一(82岁)。

你知道武则天墓地在哪里呢?在乾陵,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梁山。

乾陵这里是中国甚至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朝两皇帝一对夫妻的合葬陵,这里埋葬的不仅仅是武则天,乾陵埋葬了唐王朝的第三个帝王唐高宗李志以及中国古代上唯一一个女帝王武则天。

下面大家就随小编一起了解下吧!武则天墓地在哪里武则天当作第一女皇,其地位和影响力都已载入史册。

[bai]当作千古女皇,其陵墓肯定会被外界盗墓贼盯上。

数百年来,周围的陵墓都被盗墓贼洗劫,然而乾陵却使他们望而生畏。

据传闻称,武则天在墓中的状态十分雍容华贵。

其身上穿着120套入殓的衣服,同时口中还含着一块十分宝贵的玉。

在其身下有着十分珍贵的床褥,棺椁中还有许多书籍和字画。

不仅包括武则天自己所写的书,还包括《兰亭序》的书法原来。

一、梁山风景优美武则天之所以会选择葬于梁山,有一方面真相则在于梁山的风景优美。

一旦进入陵墓所在的乾县境内,人们可以在西北方向观察到三座山峰。

而这三座山峰俊俏无比,,同时挺拔高峻,于层层云层之下,十分美妙。

二、武则天墓地位于咸阳市称这个墓地为武则天墓地,本来是不太合理的。

[bai]因为在其墓地当中,有两位帝王的尸体。

一位是唐高宗李治,另一位则就是我国古代唯一称帝的女帝王,武则天,两人是合葬于陵墓当中的。

因此,学者们将这个陵墓称为乾陵。

乾陵的位置位于咸阳,在咸阳市区的西北方向,距市区大约有50公里处,有一座石山。

而在古代上,这座山本来叫做梁山。

唯一一个称帝的女皇武则天于82岁时去世,而就在其闭眼的半年之后,有大约十万多人将其陵墓抬褥石山之中。

据记载,陵墓也就是乾陵的修建耗费了23年的时间。

其从外观上看,气势异常宏伟。

在梁山之上有着三座山峰,最高的就是北峰,其海拔约为一千米左右。

而南面的两座山峰则高度上稍微逊色一些,在山的中间有一条宽阔的道路,称为司马道。

人们将呈现这样特征的山峰,取名为乳峰。

而根据史料的记载,在乾陵外本身有着两重厚厚的城墙,并且在城墙上设置有四个城门。

城内建筑物繁多,其内层的总面积足足达到200多平方米。

四道城门区别位于东西南北四个位置,通过描述可见其雄伟大气。

关键字:墓地武则天

历史武则天真实的一生

武则天唯一画像《历代古人像赞》中有武则天的唯一画像,这是最早的人物肖像画集,均为上半身像,刊于1498年,作者不详。

画像中的武则天端庄严肃,最传神的是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古书上记载武则天"龙睛凤颈"、"方额广颐",从这我们可以了解到她的眼睛有神,脖子细长,体态优雅,额头和脸比较大,长得很大气,有母仪天下的威严,是一位美人。

唐太宗给武则天赐号"武媚",从这可以看出武则天媚骨天成,符合当时审美,不然也不会如此受宠爱。

武则天之唐后行从图其实武则天唯一画像这个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因为在别的图画上面也出现过武则天,比如现代大学者郭沫若先生认为《唐后行从图》中那位身材丰满的"唐朝皇后"就是武则天。

《唐后行从图》是北宋绘本,作者是张萱,描绘的是武则天出游情景,在一堆宫女太监簇拥之下的武则天,如同众星捧月一般,体态丰满,雍容华贵,宛若一朵盛开的牡丹睥睨四方,整体形象是比较美的,不是柔弱无骨的形象,身子比较健壮。

不过这不是照着武则天的样子来画,所以并不完全准确。

唐朝选妃要求众所周知,唐朝以胖为美,体态丰腴的女性在唐朝会比较受欢迎,尤其是在选妃的时候,要求个高且丰满,唐太宗的审美也是在线的,所以武则天样貌不会差到哪去,从这我们可以了解武则天的真实容貌了。

武则天虽然很美,但其实心狠手辣,知道武则天杀了几个儿子之后,就能明白什么叫蛇蝎美人。

历史上武则天一生的故事。

讳曌,为高宗宠。

授皇后,百司表奏皆委于详决,威势与帝无异。

高宗崩,废显宗、睿宗,革唐命,改为周。

称制十余年,任酷吏,滥刑罚,纳贤臣,薄赋徭,抑豪族,兴科举,劝农桑,流贞观之余韵,发开元之先声。

加入收藏
               

武则天无字碑之谜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