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宋太祖赵匡胤传位时的“斧声烛影”迷案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19 点击数:
简介:烛影斧声究竟是何历史之谜?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

由于赵匡胤并没有按照传统习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菜科解读】

烛影斧声究竟是何历史之谜?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

由于赵匡胤并没有按照传统习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光义,后世因此怀疑赵光义谋杀兄长而篡位。

  “宋太祖死时没有留下传位于太宗的遗诏”,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已久成“定论”。

这一“定论”的论据是:“官书正史中未记载过太祖传位遗诏”,“宋太宗即位时未宣布任何遗诏以杜众口之疑”。

本文依据《宋会要辑稿》中首次发现的太祖传位遗诏和宋太宗宣布遗诏后即位的记载,说明上述“定论”在史料论断上存在着根本的失误,而在此基础上的所谓“定论”,也就很难成立了。

同时.以往以这一“定论”为依据而得出的有关宋初政局的若干学术结论,也不能不重新加以考虑。

  一  宋太祖之死和宋太宗的即位,为后世留下了“烛影斧声”之类的千古谜案。

虽然对这类谜案,学术界目前尚有不同的、甚至是根本相反的看法,但有一点诸家的看法则完全一致,即宋太祖无传位于太宗的遗诏。

  最早明确肯定这一点的是清代史学名家、著名的《续资治通鉴》的作者毕沅。

他在叙述太祖、太宗授受之际的这一段史实时,曾注意到,第一,《宋史》中的“太祖本纪”、“太宗本纪”中均未提及宋太祖的遗诏之事;第二,《宋史》中的“王继恩传”则记载太祖死后,王继恩不顾皇后关于命皇子德芳入宫即位的意见,径入晋王府召赵光义(宋太宗)入宫,而赵光义稍有迟疑后方才应召入宫即位;第三,《宋史》的“太宗本纪”中有“太宗遂立”的字眼。

而《辽史》的“景宗本纪”中亦有“宋主匡胤卒,其弟炅(即宋太宗)自立”的字眼;第四,宋代的某些私史稗乘,如《东都事略》虽然有太宗“奉遗诏即皇帝位”的记载,但却不见“遗诏”的具体内容。

如何理解这种记载上的歧异呢?毕沅认为,前三点,亦即《宋史》、《辽史》这些“正史”中的记载是互为一致的,从不同的角度表明了一个史实,即太祖无传位于太宗的遗诏,而私史稗乘中“奉遗诏”之类的记载只是一种信手拈来的习惯性笔法,即“仍史家记事之旧例”,不足征信。

毕沅在《续资治通鉴》中就是按照上述考虑处理和叙述了宋太祖、太宗的授受过程的,并专门写了下面一段影响很大的按语:“《长编》(指宋代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因《湘山野录》存烛影斧声之说,元黄溍、明宋濂、刘俨俱辨其诬。

程敏政撰《宋记受终考》,其说尤详。

李焘掇拾之不审,无俟再考矣。

今删去杂说,只据《宋史·王继恩传》书之。

盖太祖平日友爱,又受命于太后,其传位于晋王之意固已素定,然未尝明降诏旨,故晋王闻召尚有迟疑。

《东都事略·太宗纪》云:癸丑,太祖崩,奉遗诏即皇帝位。

此不过仍史家纪事之旧例而书之,太祖非实有遗诏也。

《建隆遗事》、蔡惇《直笔》诸书,其舛误尤不足辨。

今以正史考之,《辽史·景宗纪》云:‘宋主匡胤殂,其弟炅立。

’以自立为文,与嗣位之词有别矣,然犹曰敌国传闻之误也。

《宋史·太宗纪》:‘癸丑,太祖崩,帝遂即皇帝位。

’特书曰遂,所以别于受遗诏而继统之君也。

史以纪实,不可深文周内,亦无庸过为前人掩护,读正史者宜得其定论矣。

”(《续资治通鉴》卷8太祖开宝九年十月甲寅条,中华书局标点本第1册,第206页)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附近地铁站点一览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内收藏的文物多达三千余件,有想要了解陶瓷文化的小伙伴那来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准没错,去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有没有直达的地铁或公交呢?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附近景点1、距离白塔公园约1.7公里;2、距离凤凰御园约1.8公里;3、距离杭州动物园约2.1公里;4、距离太子湾公园约2.2公里;5、距离雷峰塔约2.5公里;6、距离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浴鹄湾景区约2.6公里;7、距离六和塔约2.7公里;8、距离花港观鱼约2.8公里。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附近交通地铁指南1、距离地铁4号线水澄桥站约680米;2、距离地铁4号线复兴路站约830米;3、距离地铁4号线、5号线南星桥站约2.3公里;4、距离地铁5号线候潮门站约2.5公里;5、距离地铁4号线联庄站约2.6公里。

公交指南1、距离施家山站约90米,可乘坐42路、87H路、87路、133路;2、距离复兴城市家园站约160米,可乘坐500路;3、距离八卦田站约360米,可乘坐87H路、87路、500路、大红豆数字旅游专线;4、距离水澄桥站约370米,可乘坐20路、39路、87H路、87路、524路、8202路;5、距离杭州陶瓷品市场站约380米,可乘坐20路、42路、62路。

历史上真实的宋仁宗 宋仁宗究竟有多仁慈

宋仁宗原名赵祯,十三岁就接过皇权,是北宋历史上年龄最小的一位皇帝。

少年时期的宋仁宗由刘太后监国理政,刘太后霸道专权,使宋仁宗养成了文弱多猜疑的性格,这对后期宋仁宗执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宋仁宗最值得称赞的是培养了大量人才,这与他的为人宽厚和善有很大关系。

唯一遗憾的是,并没有皇子来继承他的皇位。

一、宋仁宗究竟有多仁慈古代君主一直崇尚"仁政",但是,据史料记载在宋仁宗之前的皇帝,没有任何一位皇帝能够真正的以"仁"来治政。

宋仁宗不只是对朝中大臣仁慈,他对身边的下人也很体谅,有一次,赵祯在花园散步,走了一会,身边的护卫发现他总是回头不知在寻找什么,护卫问他,他什么也不说,让人很是疑惑。

回到内殿,赶紧让下人给他倒水喝,下人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不在外面喝水,他边喝水边解释他回头看了很多遍都没看见负责倒水的小吏,他又怕自己一问,那小吏会受到惩罚,所以索性就没在外面说出来。

从这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仁宗仁慈和善的性格。

二、宋仁宗招贤纳士宋仁宗执政期间政通人和,思想开明,物质丰富,正因此,在那个朝代人才辈出。

宋仁宗十三岁接位,五十四岁去世,期间共处理朝政四十二年之久。

在这四十二年中,仁宗对犯错的官员采取从轻处罚,重新启用,不连累家族,给出路的宽厚待遇,这也让许多功大于过的人才有了回头之路。

仁宗的宅心仁厚,发现了很多人才,也留住了很多人才,营造出一种宽松、包容的选拔人才的良好氛围。

仁宗善于采纳谏言,鼓励大家有话直说,说得好采纳,说的不好不罚,这也是让许多人才都愿意为仁宗效力的原因。

宋仁宗执政期间的人才兴旺,在宋代历史甚至在中国近代史上都不曾出现过。

加入收藏
               

宋太祖宋太祖赵匡胤传位时的“斧声烛影”迷案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