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棋的“医圣”,清初三大名医之喻嘉言

江西南昌府新建(今江西南昌市)人。
因新建古称西昌,故晚号西昌老人。
生于十三年
【菜科解读】
江西南昌府新建(今江西南昌市)人。
因新建古称西昌,故晚号西昌老人。
生于十三年(公元1585年),卒于清三年(公元1664年),终年七十九岁。
生平善弈,公元1664年(清康熙甲辰年),近80岁高龄的喻氏与围棋国手李元兆对弈,时达3昼夜,局终收子时,溘然逝世。
(据说是喻嘉言取胜) 自小聪明,载,喻嘉言“幼能文不羁,与陈际泰游”。
天年间45岁考中贡生。
喻嘉言虽才高志远,但在仕途上却并不得意。
年间,他以副榜贡生到京城就读时,仍然踌躇满志,希望因此而有所作为,曾以诸生名义上书朝廷,陈述辅国政见,要求“修整法治”。
但因人微言轻,他的意见没有引起已经的明王朝的重视。
喻嘉言在京城三年,郁郁不得志,只得乘兴而去扫兴而归。
后值清兵入关,于是转而隐于禅,后又出禅攻医。
往来于南昌、靖安等地。
50岁时,他削发为僧,遁人空门,潜心研究佛学和医学,苦读《内经》、《伤寒论》和其他医学著作。
几年后,他终于选择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道路,蓄发下山,以行医为业。
大国医喻嘉言 清代初期(公元1644—1661年间),喻氏又移居江苏常熟。
喻嘉言还有过一段与明末清初著名文人鲜为人知的交往。
据说,喻嘉言来常熟,是钱谦益之邀。
钱谦益,也是超级棋迷之一。
某日,钱赴朋友的家宴回家,当轿子路过迎恩桥时,因为轿夫跌跤,致使主人倒仆在地而受了惊吓,由此得了奇疾——站立时双眼上视,头眩晕像要倒翻于地,躺下时却无异于常人,多方医治不效。
钱谦益派人前往邀请喻嘉言,可是喻嘉言正好出诊。
过了数日,喻赶到钱府,得知致病的经过和原由,便让管家把钱府中强壮有力善于行走的轿夫叫几个来,命家人用酒饭款待,对他们说:“你们尽管吃饱喝足,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只不过是令你们快乐嬉戏一般。
”轿夫吃饱后,他令轿夫分别站在庭院的四角,两人夹持主人,合力奔走,先由东奔西,再从南奔北。
然后互相更换。
轿夫可以休息,而主人无一刻停息。
主人奔得上气不接下气,虽然疲备不堪,但是病已霍然而愈。
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原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寓意草》,(清)喻嘉言撰 喻嘉言和张璐、吴谦被誉为明末清初三大名医。
清初学者阎若璩曾把当代十四位杰出人士称为“十四圣人”,如文坛领袖钱谦益,经史界的顾炎武、黄宗羲,古文界的汪琬、魏禧,诗词界的、顾梁汾,书法界的郑簠(字汝器),围棋界的黄龙士等,而医药界的“圣人”就是喻嘉言。
可见喻嘉言的医术之高和名气之大。
钱谦益有诗赞曰: 公车不就幅巾征,有道通儒梵行僧。
习观湛如盈室水,炼身枯比一枝藤。
尝来草别君臣药,拈出花传佛祖灯。
莫谓石城难遁迹,千秋高获是良朋。
方志上关于喻嘉言的记录,最早见于【康熙】《常熟县志》(1683),卷二十二•流寓,其文曰:“喻昌,字嘉言,选贡生,本江西人,与陈际泰为友。
崇祯中入京,以书生上书,愤欲有为,卒无所就。
初,钱宗伯谦益重其术,邀至邑中,赠诗以汉高获为比。
少得疾,遇异人授内养法而愈,遂终身不卧,倦则倚蒲团小憩而已。
明禅理,精医药,所至活人。
又好弈,弈品居二三手,达旦不倦,年八十余,与国手李元兆对弈三昼夜,敛子而卒。
所著有《尚论篇》、《医门法律》、《寓意草》等书行世。
”出处记《重修常昭合志》或《常熟志》。
前志为年间修,未刊全;后者似为《常熟县志》之抄误。
常熟市中医院的戴祖铭,2000年发表过《喻昌与钱谦益》一文,是提到上述引文较早的文章,有可能是源头,而其他文章的作者,都是据此传抄,没有一人去查过原始文献。
清代国手周元服(黑)对弈明末清初国手李元兆(白)(座子制) 喻医名卓著,,与张路玉、吴谦齐名,号称清初三大名医。
著有《寓意草》、《尚论篇》、《尚论后篇》、《医门法律》等。
他还开创了中医课堂式教育的先河,贡献斐然。
“喻嘉言弈品居二三手,亦即对国手受二、三子。
”对医者而言,确属不易。
1964年中国围棋第一次定段,北京有中医金亚贤,定为四段。
当时中国围棋最高只定为五段,仅四人:过惕生、陈祖德、吴淞笙、刘棣怀。
金亚贤列四段第五人。
喻嘉言的围棋棋艺,和他的医术一样也是高水平的。
史籍中用“善弈”二字概括了他的棋艺水平。
平时和他对弈的人,不是名满天下的国手,就是称霸一方的地方高手。
约在康熙三年(1664)时节,喻嘉言的好友钱谦益及夫人,在其住所红豆山庄安排了一场友谊赛,请来当时如日中天的著名国手李元兆和喻嘉言对弈。
常熟当地的围棋高手闻讯,纷纷前来观棋。
对局开始后,两人各施妙招,难分高下,连续激战了三天三夜。
局终收子时,端坐于棋盘一侧的喻嘉言竟双目微闭、,大家近前一看,他已经以高僧打坐的姿态溘然长逝。
喻嘉言是在对弈结束而尚未离席时,像古代九华山那位百岁高僧坐禅时圆寂一样,是在棋盘前面“坐化”的(据说只有功德圆满的高僧活佛才能坐化)。
所以,此局也称“坐化之局”。
喻嘉言是在常熟与人下围棋的时候突然去世的,常熟人为了纪念他。
将其遗体作为神像予以奉祀。
后来他的亲属将遗体运回南昌,安葬于南昌进贤门外东坛卷北面的路边,历代不少人特地前来凭吊。
新建文人罗安在画像上题诗:“医国藏高手,床头寓意篇。
成名宁在艺,萎地或疑仙。
真像留荒寺,遗骸表古阡。
行人识征士,瞻拜敬加虔。
”百福寺的僧人为了表达对喻嘉言的崇敬之情,又于寺旁建喻先生祀奉祠,并将其柩安葬在高士徐墓侧。
著名文学家蒋士铨撰有《喻嘉言先生改葬告词》。
1957年喻嘉言墓被定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1966年墓被毁,现改葬于新建西山万寿宫之西。
一盘棋,正如人生一样,有多高的境界,走多高妙的棋局。
喻嘉言生逢乱世,一生孤身一人,却怀一颗大慈悲之心,拯救患者于病痛中,他对患者赤胆热忱,无怨无悔。
他一生潇洒磊落,豪气冲天,中年以后更是从佛门悟到了医道的真谛,开创了中医课堂教育的先河,将学术思想广泛传播,其功伟哉! 喻嘉言的时代已经距离我们很远了,但是我们相信,喻医圣仍在另一个世界快乐的下棋,在一片佛光普照的世界里,他仍然在一笔一笔地为我们写着济世医书。
随机文章寻找成吉思汗的传说及蒙古人秘葬《洋务运动》教案李陵因投降而被汉武帝诛杀全家~~那李广将军也被杀掉了吗?精灵干尸长天使翅膀,生吸人类鲜血与骨髓女孩学心理学的坏处,学心理学的女孩不好找男朋友/智商太高
为什么有的汽车跑高速方向盘那么稳
有的汽车跑高速方向盘那么稳的原因很多人在跑高速的时候,即使车速很快时,车里的方向盘依旧很稳的感觉,而有的车会很飘的感觉,主要是根据车辆的类型不同而决定,而很稳的车辆主要是以德系车或者美系车为主,这种车辆的价格也很高,属于高档车型。
而在高速上开车时,方向盘有种很飘的感觉,随着车速的逐渐提升,方向盘就会飘的更加厉害,主要是和车的稳定性有关,这种车主要以韩系车居多,如果开的很快时,车身也会抖动,严重的还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汽车的操控性,对于很多有驾驶经验的司机来说,汽车的操控性是很重要的,这主要是体现在汽车的底盘的稳定性,而在高速上很飘的汽车来说,主要是以舒适性为主,而底盘的稳定性会很差。
腰椎骨质疏松是什么真相引起的女性
1、雌激素下降:女性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锐减。
雌激素具有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作用,水平降低会导致骨吸收加速,骨量流失速度可达每年2%-3%。
临床表现为腰椎压缩性骨折风险显著增加,需在医生指导下评估激素替代治疗的适用性。
2、钙质缺乏:每日钙摄入量低于800毫克时,机体为维持血钙浓度会动员骨骼中的钙储备。
乳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摄入不足是常见诱因,长期钙缺乏会导致骨基质矿化障碍,表现为腰椎骨小梁变细、骨密度降低。
3、维生素D不足:皮肤合成减少和膳食摄入不足导致维生素D水平低于30ng/ml时,肠道钙吸收率下降至10%-15%。
日照不足、防晒过度、肝肾疾病等因素会影响维生素D活化,进而引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加速腰椎松质骨的吸收。
4、运动量不足:机械负荷刺激减少使成骨细胞活性降低,每周运动时间少于150分钟的人群腰椎骨密度明显偏低。
缺乏负重运动如步行、慢跑等,会导致骨重建负平衡,特别是椎体承重部位易出现微骨折累积。
5、遗传易感性:母亲有髋部骨折史者患病风险增加2-3倍,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胶原蛋白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占发病风险的60%-80%。
这类患者往往在围绝经期即出现明显骨量减少,需提前进行骨密度监测。
建议每日摄入300毫升牛奶或等量钙制品,每周进行3次30分钟以上的负重运动,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暴露四肢皮肤晒太阳15-20分钟。
定期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避免吸烟、过量饮酒等加速骨流失的行为。
烹饪时可选用富含维生素K的油菜、菠菜等绿叶菜,促进骨钙素羧化。
合并疼痛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排除椎体病理性骨折可能。
骨质疏松的病因是非常多的,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不是由单一的因素导致的,那么骨质疏松的病因到底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一下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营养补充和手术治疗缓解。
骨质疏松通常由钙质流失、激素水平变化、缺乏运动、营养不良和遗传因素引起。
1、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片400mg/次,每日2次、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片70mg/次,每周1次和降钙素类药物如鲑鱼降钙素鼻喷剂200IU/次,每日1次可有效缓解疼痛并抑制骨量流失。
2、物理治疗:热敷、冷敷和超声波治疗可缓解局部疼痛。
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冷敷可减轻炎症反应,超声波治疗则有助于加速组织修复。
3、生活方式调整:保持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游泳和瑜伽,可增强骨骼强度。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减少关节负担,有助于缓解疼痛。
4、营养补充: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如牛奶、豆制品和深海鱼类。
钙片500mg/次,每日2次和维生素D3补充剂1000IU/次,每日1次可帮助维持骨密度。
5、手术治疗:对于严重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可采用椎体成形术或骨水泥填充术。
椎体成形术通过注入骨水泥稳定骨折椎体,骨水泥填充术则用于修复骨折部位。
饮食上多摄入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腐和绿叶蔬菜,运动方面可选择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和游泳,护理上注意避免摔倒和剧烈活动,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可能由年龄增长、激素水平变化、营养不良、缺乏运动、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1、年龄增长: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逐渐下降,骨组织的再生能力减弱,导致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
老年人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及时补充钙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
2、激素水平变化: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骨量流失加速,容易引发骨质疏松。
男性睾酮水平下降也会影响骨密度。
激素替代疗法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缓解症状。
3、营养不良:长期缺乏钙、维生素D、蛋白质等营养素会影响骨骼健康,导致骨质疏松。
饮食中应增加牛奶、豆制品、鱼类等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必要时可补充钙剂。
4、缺乏运动: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骨密度下降,骨骼强度减弱。
适量的负重运动如散步、慢跑、跳绳等可以刺激骨组织再生,增强骨骼健康。
5、慢性疾病:某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会影响骨代谢,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控制原发病情,定期监测骨密度,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
饮食中应多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类等;适量进行负重运动,如散步、慢跑、跳绳等;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及时发现并干预骨质疏松。
原发性骨质疏松可能由年龄增长、激素水平变化、营养缺乏、遗传因素、药物使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钙质、药物治疗、运动锻炼、预防跌倒等方式改善。
1、年龄增长:随着年龄增长,骨量逐渐流失,骨密度下降,导致骨质疏松。
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量流失速度加快。
日常可通过增加钙质和维生素D的摄入,如牛奶、豆制品、深海鱼等,减缓骨量流失。
适当进行负重运动,如步行、慢跑,有助于增强骨骼强度。
2、激素水平变化:雌激素、甲状旁腺激素等激素水平异常会影响骨代谢。
女性绝经后雌激素减少,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减少。
男性睾酮水平下降也会影响骨密度。
激素替代疗法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但需评估风险与收益。
日常可通过补充植物雌激素,如大豆异黄酮,辅助调节激素水平。
3、营养缺乏:钙、维生素D、蛋白质等营养素摄入不足会影响骨骼健康。
长期缺乏钙质会导致骨密度降低,增加骨折风险。
日常饮食应注重均衡,多食用富含钙质的食物,如乳制品、绿叶蔬菜、坚果等。
同时,适量晒太阳有助于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促进钙吸收。
4、遗传因素:家族中有骨质疏松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
某些基因突变会影响骨代谢,导致骨密度降低。
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应尽早进行骨密度检测,并采取预防措施。
日常可通过规律运动、合理饮食等方式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
5、药物使用: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物等会影响骨代谢,导致骨质疏松。
糖皮质激素会抑制骨形成,增加骨吸收。
抗癫痫药物可能干扰维生素D的代谢,影响钙吸收。
在医生指导下,可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同时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减少药物对骨骼的负面影响。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需要多维度干预。
饮食上,保证充足的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多食用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的食物。
运动方面,选择适合的负重运动,如太极拳、瑜伽等,增强骨骼强度。
日常护理中,注意预防跌倒,避免剧烈运动或不当姿势,减少骨折风险。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
老年骨质疏松症饮食可通过钙质补充、维生素D摄入、蛋白质均衡、减少高盐食物、避免过量饮酒等方式改善。
老年骨质疏松症通常由钙质流失、维生素D缺乏、蛋白质摄入不足、高盐饮食、长期饮酒等原因引起。
1、钙质补充:钙是骨骼健康的基础,老年人每日钙摄入量应达到1000-1200毫克。
牛奶、奶酪、豆腐、芝麻等食物富含钙质,可适量食用。
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钙片,如碳酸钙片500毫克/片,每日1-2次。
2、维生素D摄入: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老年人每日维生素D摄入量应达到800-1000国际单位。
鱼类、蛋黄、蘑菇等食物富含维生素D,适量阳光照射也能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
必要时可补充维生素D滴剂400-800国际单位/日。
3、蛋白质均衡:蛋白质是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达到1.0-1.2克/公斤体重。
瘦肉、鱼类、豆类、鸡蛋等食物富含优质蛋白质,可适量摄入。
避免过量摄入红肉,以免增加肾脏负担。
4、减少高盐食物:高盐饮食会增加钙的流失,老年人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
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加工肉类、高盐调味品等,烹饪时可用香草、柠檬汁等替代部分盐分。
5、避免过量饮酒:长期过量饮酒会抑制骨形成,增加骨折风险。
老年人应限制酒精摄入,男性每日不超过2杯,女性不超过1杯。
红酒适量饮用可能有益心血管健康,但需注意控制总量。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注重多样化,结合适量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每日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和力量训练如哑铃操,有助于增强骨骼健康。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时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预防骨折的发生。
骨质疏松患者可通过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坚果和鱼类等食物补充钙质。
这些食物富含钙、维生素D及其他对骨骼健康有益的营养素,有助于改善骨密度。
1、牛奶:牛奶是钙的最佳来源之一,每100毫升牛奶约含120毫克钙。
建议每天饮用300-500毫升牛奶,搭配适量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
对于乳糖不耐受者,可选择无乳糖牛奶或酸奶。
2、豆制品:豆腐、豆浆等豆制品富含钙和植物雌激素,有助于维持骨密度。
每100克豆腐含钙约150毫克,建议每周食用3-4次,每次100-150克。
选择传统卤水豆腐或南豆腐,钙含量更高。
3、绿叶蔬菜:菠菜、芥菜、油菜等绿叶蔬菜含钙量较高,每100克约含100-200毫克钙。
建议每天食用200-300克,烹饪时注意焯水去除草酸,提高钙的吸收率。
4、坚果:杏仁、核桃等坚果富含钙、镁等矿物质,有助于骨骼健康。
每100克杏仁含钙约260毫克,建议每天食用20-30克。
注意控制摄入量,避免热量超标。
5、鱼类:沙丁鱼、三文鱼等鱼类富含钙和维生素D,特别是带骨小鱼。
每100克沙丁鱼含钙约380毫克,建议每周食用2-3次,每次100-150克。
选择清蒸或炖煮的烹饪方式,保留营养成分。
骨质疏松患者日常应注意均衡饮食,保证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促进钙吸收和骨骼健康。
同时避免过量饮酒和吸烟,减少咖啡因摄入,这些习惯会影响钙的吸收和骨骼代谢。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根据医生建议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
更年期骨质疏松可通过钙剂补充、维生素D摄入、饮食调节、运动干预和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更年期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量流失加快,易导致骨质疏松。
1、钙剂补充:钙片是补充钙质的重要途径。
碳酸钙含钙量高,适合餐后服用;柠檬酸钙吸收率高,适合胃酸分泌不足者;乳酸钙口感较好,适合儿童或对口感敏感者。
每日钙摄入量建议为1000-1200mg,需根据饮食情况调整补充剂量。
2、维生素D摄入: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
鱼肝油、蛋黄、深海鱼等食物富含维生素D,同时适当晒太阳可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
必要时可补充维生素D3胶囊,每日剂量为400-800IU。
3、饮食调节: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摄入。
牛奶、酸奶、奶酪等乳制品钙含量高;豆制品如豆腐、豆浆也是良好的钙源;绿叶蔬菜如菠菜、芥蓝含钙丰富,但需注意草酸含量可能影响钙吸收。
4、运动干预:规律运动有助于增强骨密度。
负重运动如步行、慢跑、跳舞等可刺激骨骼生长;抗阻训练如哑铃操、弹力带练习可增强肌肉力量,保护骨骼。
每周建议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5、药物治疗:对于严重骨质疏松,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
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可抑制骨吸收;雌激素替代疗法可改善更年期症状,但需评估风险;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如特立帕肽可促进骨形成。
更年期女性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深海鱼等。
规律进行负重运动和抗阻训练,如步行、慢跑、哑铃操等,有助于增强骨密度。
注意避免吸烟、过量饮酒等不良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绝经后骨质疏松可通过钙剂补充、维生素D补充、抗骨吸收药物、雌激素替代疗法、运动干预等方式治疗。
绝经后骨质疏松通常由雌激素水平下降、钙吸收减少、骨代谢失衡、年龄增长、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钙剂补充: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绝经后女性钙流失加快,需通过饮食或药物补充钙质。
建议每日摄入1000-1200mg钙,可通过牛奶、豆制品、钙片如碳酸钙片,每日500mg等方式补充。
钙剂补充有助于维持骨密度,延缓骨质疏松进展。
2、维生素D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绝经后女性维生素D合成能力下降,建议每日补充800-1000IU维生素D,可通过鱼肝油、维生素D3胶囊如骨化三醇软胶囊,每日0.25μg等方式补充。
适量日晒也有助于维生素D合成。
3、抗骨吸收药物:双膦酸盐类药物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
常用药物包括阿仑膦酸钠片每周70mg、利塞膦酸钠片每周35mg。
这类药物需空腹服用,服药后保持直立30分钟,以避免食管刺激。
4、雌激素替代疗法:雌激素水平下降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之一。
雌激素替代疗法可有效预防骨量丢失,常用药物包括结合雌激素片每日0.3-0.625mg、雌二醇贴片每周更换一次。
治疗前需评估乳腺癌、血栓等风险,严格遵医嘱使用。
5、运动干预:负重运动可刺激骨形成,增强骨骼强度。
建议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太极拳等,每次30-60分钟。
运动时需注意安全,避免剧烈运动或跌倒风险。
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骨代谢,提高生活质量。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日常护理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预防跌倒等方面。
建议多食用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鱼类、坚果等;避免高盐、高脂饮食,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
适量进行户外活动,增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降低骨折风险。
居家环境中应安装防滑垫、扶手等设施,减少跌倒可能性。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监测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老人骨质疏松可通过钙剂、维生素D、蛋白质、镁、维生素K等方式补充。
骨质疏松通常由钙流失、维生素D缺乏、蛋白质摄入不足、镁缺乏、维生素K不足等原因引起。
1、钙剂: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老年人因钙吸收能力下降,容易出现钙流失。
每日补充1000-1200毫克钙剂,如碳酸钙、柠檬酸钙、乳酸钙等,有助于增强骨密度,预防骨折。
2、维生素D: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老年人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减弱。
每日补充800-10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如维生素D3滴剂或胶囊,可提高钙的吸收效率,减少骨质疏松风险。
3、蛋白质:蛋白质是骨骼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骨基质合成。
每日摄入1.0-1.2克/公斤体重的优质蛋白质,如鸡蛋、鱼类、豆类,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
4、镁:镁参与骨骼代谢,老年人镁摄入不足会影响骨密度。
每日补充310-420毫克镁,如镁片或富含镁的食物如坚果、全谷物,可促进骨骼矿化,增强骨骼强度。
5、维生素K:维生素K有助于骨钙素的活化,老年人维生素K缺乏会影响骨骼代谢。
每日补充90-120微克维生素K,如维生素K2补充剂或绿叶蔬菜,可促进骨骼健康,减少骨折风险。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饮食护理应注重均衡营养,多摄入富含钙、维生素D、蛋白质、镁、维生素K的食物,如牛奶、鱼类、坚果、绿叶蔬菜等。
同时,适量进行户外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促进钙吸收和骨骼健康。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时调整补充方案,可有效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
老年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升高。
其特点包括骨密度显著下降、骨小梁变薄、骨皮质变薄、骨强度降低、骨折易发性增加。
1、骨密度下降: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显著低于正常水平,这与年龄增长、激素水平变化、钙吸收减少等因素有关。
日常可通过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增加户外活动等方式减缓骨密度下降。
2、骨小梁变薄:骨小梁是骨骼内部的支撑结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小梁变薄,导致骨骼承重能力下降。
饮食中多摄入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配合适度的抗阻训练,有助于维持骨小梁健康。
3、骨皮质变薄:骨皮质是骨骼外层的坚硬部分,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骨皮质变薄,骨骼更容易发生骨折。
避免剧烈运动和跌倒,日常可通过太极、瑜伽等低强度运动增强骨骼稳定性。
4、骨强度降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强度显著降低,骨骼变得脆弱。
补充蛋白质和矿物质,如鱼、肉、坚果等,配合适度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提升骨强度。
5、骨折易发性增加: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风险显著增加,尤其是髋部、脊柱和腕部骨折。
日常应注意防滑防摔,家中安装扶手、保持地面干燥,减少骨折发生的可能性。
老年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需从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入手。
饮食上应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如牛奶、奶酪、鱼类等;运动上可选择适度的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如散步、游泳、哑铃训练等;生活习惯上应避免吸烟、饮酒,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时发现并干预骨质疏松问题。
老人骨质疏松可挂骨科或内分泌科,具体科室选择可根据症状和检查需求决定。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密度降低、骨骼脆弱,易发生骨折。
骨科医生擅长骨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骨质疏松的影像学检查和骨折处理;内分泌科医生则关注激素水平对骨骼健康的影响,尤其是与钙磷代谢相关的疾病。
如果患者已出现骨折或骨骼疼痛,建议优先选择骨科;若需排查内分泌相关病因,如甲状旁腺功能异常或维生素D缺乏,可考虑内分泌科。
部分医院还设有骨质疏松专科,提供更全面的诊疗服务。
1、骨科:骨科是诊断和治疗骨骼疾病的主要科室,骨质疏松患者常伴有骨折风险,骨科医生可通过X光、骨密度检查等手段评估骨骼健康状况,并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手术干预。
若患者已发生骨折,骨科医生还可进行复位、固定等处理。
2、内分泌科:骨质疏松与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内分泌科医生可排查甲状旁腺功能异常、维生素D缺乏等病因,并通过激素调节改善骨代谢。
患者可进行血液检查,评估钙、磷、维生素D等指标,医生会根据结果开具相应的药物或补充剂。
3、骨质疏松专科:部分大型医院设有骨质疏松专科,提供从诊断到治疗的一站式服务。
专科医生结合骨科和内分泌科的专业知识,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指导和运动建议,帮助患者延缓病情进展。
4、影像学检查:骨质疏松的诊断离不开影像学检查,如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骨密度,X光检查评估骨骼结构。
这些检查通常由影像科医生完成,患者可根据医生建议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
5、营养与运动:骨质疏松的治疗不仅依赖药物,还需结合营养和运动干预。
患者应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如牛奶、豆制品、鱼类等;适度进行负重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有助于增强骨骼强度。
老人骨质疏松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除了药物治疗和影像学检查,日常生活中的营养补充和运动锻炼同样重要。
建议患者多食用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类,并避免高盐、高糖饮食。
适度进行负重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有助于增强骨骼强度。
同时,定期复查骨密度,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