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冰层下发现冻结在时间中的景观

致谢:uux.cn/斯图尔特·杰米森据法新社:科学家周二透露,他们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隐藏的山丘和山谷景观,这些景观由古老的河流雕刻而成,已经在南极冰层下冻结了数百万年。
英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警告说,这个比比利时还大的景观可能已经保持了3400多万年,但人类驱动的全球变暖可能会威胁到它的暴露。
这是一个未被发现的景
【菜科解读】
展示研究地点在冰下的位置。
致谢:uux.cn/斯图尔特·杰米森据法新社:科学家周二透露,他们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隐藏的山丘和山谷景观,这些景观由古老的河流雕刻而成,已经在南极冰层下冻结了数百万年。
英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警告说,这个比比利时还大的景观可能已经保持了3400多万年,但人类驱动的全球变暖可能会威胁到它的暴露。
这是一个未被发现的景观——没有人注意到它,英国杜伦大学冰川学家、该研究的主要作者斯图尔特·贾米森告诉法新社。
令人兴奋的是,它一直藏在那里,显而易见,贾米森补充说,强调研究人员没有使用新的数据,只是一种新的方法。
杰米森说,南极东部冰盖下的陆地不如火星表面为人所知。
看到冰层下的主要方法是头顶上的一架飞机向冰层中发送无线电波并分析回声,这种技术被称为无线电回声探测。
但是在整个大陆上这样做——南极洲比欧洲还大——将会带来巨大的挑战。
贾米森说,因此研究人员利用现有的地表卫星图像来描绘出两公里 1.6英里以下的山谷和山脊。
他补充说,起伏的冰面是一个鬼影,轻轻地覆盖在这些尖峰状的特征上。
当结合无线电回声探测数据时,一幅图像出现了河流雕刻的峡谷和陡峭山峰的景观,类似于目前地球表面的一些景观。
杰米森说,这就像是在长途飞行中向窗外望去,看到了下面的山区,他将这一景观与威尔士北部的斯诺登尼亚地区进行了比较。
该地区绵延32,000平方公里 12,000平方英里,曾经是树木、森林甚至动物的家园。
但是后来冰出现了,它被及时冻结,杰米森说。
阳光最后一次接触这个隐藏世界的确切时间很难确定,但研究人员相信至少有1400万年了。
杰米森说,他的直觉是,它最后一次暴露是在3400多万年前,当时南极洲第一次结冰。
一些研究人员此前在南极冰层下发现了一个城市大小的湖泊,该团队认为那里还有其他古老的景观有待发现。
气候威胁该研究的作者表示,全球变暖可能会对他们新发现的景观构成威胁。
他们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写道,我们现在正在发展类似于1400万至3400万年前盛行的大气条件,当时气温比现在高3至7摄氏度 大约7至13华氏度。
杰米森强调,这一景观距离冰的边缘数百公里,因此任何可能的暴露都将是遥远的事。
他补充说,在过去的变暖事件中,如300万至450万年前的上新世时期,冰的消退没有暴露景观,这是希望的原因。
但他说,尚不清楚融化的失控反应的临界点是什么。
这项研究发表的前一天,科学家警告说,即使世界实现了限制全球变暖的雄心,相邻的南极西部冰盖的融化也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大幅加速。
贪婪的掠食动物 南极洲巨虫非常恐怖专食腐肉
这不仅会导致海平面上升,而且在冰帽中的远古生命可能会苏醒,将会对地球造成未知的影响。
南极洲冰盖是一块巨型的圆顶状冰,覆盖在将近5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之上。
由于冰下海水温度提高,南极西部的浮冰层目前正以每年约7米多的速度消融。
有20个冰架正因底层暖水而融化,而风海流的变化正在将更多的暖水运送到冰盖底层。
而随着冰层的融化、变薄,大陆上的冰川也逐渐滑向海洋,使得海平面上升速度会更快。
随着冰川加速融化,一些冰封在厚冰帽下的古老生命正在苏醒。
它们的古代可能比人类诞生的时间还要早,这些微物种细胞总数相当于全球总人口的1000倍。
曾经有科学家在距现在42万年前的古老冰芯中发现活着的细菌,并且它们还能在被提取出来后在实验室内照常生长。
不过,科学家们表示,对于这些苏醒的生命,他们无法确定会造成怎么样的影响。
英国一支摄影队在南极洲厚厚的冰层下曾拍摄到大量五颜六色的海星和3米长的南极洲巨虫。
他们通过延时拍摄发现,大量深海物种临时聚在一起,疯狂地争吃一只沉入海底的死海豹。
南极洲巨虫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物种,为何南极洲突然出现这样的物种,而南极洲巨虫的出现对我们人类有何影响呢?纽形动物类(Nemertine worms),又叫鞋带或者丝带虫,属于纽形动物门。
一些种类属食腐动物,但是大部分都是非常贪婪的掠食动物,它们利用从口腔射出的长长的鼻状物捕食。
根据种类不同,它们的鼻状物可能有毒,或者可以分泌粘性液体。
在南极洲,这种海虫经常以蚌和甲壳动物为食。
它们也跟海星聚集在一起,食用海豹的排泄物。
在为《生命》系列节目拍摄的这个海底场景中,大量无脊椎动物蜂拥聚集到一只沉入海底的死海豹身上,开始疯狂享用美餐。
海豹尸体沉到海底的情况,也许每十年才干遇到一次。
纽形虫可以利用鼻状物在海豹的皮肤上钻洞,这样它们和树虱(woodlice)等其他海生等足目动物就能钻到海豹体内进食。
热带上空现四季臭氧洞 面积为南极空洞的七倍
这个臭氧层空洞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存在,但直到最近才被科学家们发现。
这个发现挑战了以前人类活动对臭氧层破坏的理解。
这个发现的主要作者是鲁青斌教授,他表示,南极臭氧层空洞每年只在春季出现,这个空洞则是四季都在那里。
这个空洞面积非常庞大,是南极臭氧层空洞的七倍大。
之前,主流科学家认为氯氟烃(CFCs)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
1987年的《蒙特利尔协议》使得CFCs的使用量大幅减少,但是到了21世纪,科学家们看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一点也没变小,仍然每年有规律地开放和闭合。
加上这次新发现的这个更大的空洞,这套理论都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
一些同行对这项成果持怀疑态度。
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的玛塔·阿巴洛斯·阿尔瓦雷斯告诉《福布斯》:“这份研究存在很多推理错误和没有证据支持的结论,与以前发现的证据矛盾。
热带地区上空的臭氧空洞不是一个新发现,这是布鲁尔-多布森循环造成的。
”布鲁尔-多布森循环是大气层内的一种对流,将臭氧从热带移向两极。
英国兰开斯特大学的保罗·杨则认为这份研究对空洞的计算方法不准确。
这份研究于7月5日发表于《美国物理联合会研究进展》期刊。
研究人员认为,这个臭氧层空洞的存在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更多的科学家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个空洞的形成和消失过程。
这个发现提醒我们,我们仍然需要不断地探索和了解我们的星球,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和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