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apache+mono+asp.net安装教程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25 点击数:
简介:asp.net mvc本身依赖windows平台的东西不太多,所以这些assembly移植到mono/linux上来应该不是大问题。

一、准备工作:1、安装lin

【菜科解读】

asp.net mvc本身依赖windows平台的东西不太多,所以这些assembly移植到mono/linux上来应该不是大问题。

一、准备工作:

1、安装linux系统(CentOS,这个就不多讲了)

2、下载所需软件

http-2.4.4.tar.gz;

apr-1.4.6.tar.bz2;

apr-util;

pcre;

libgdiplus;

mono;

mod_mono;

xsp。

二、安装工作

在CentOS中通过网络安装必要的组件库

yum-yinstallbisonpkgconfigglib2-develgettextmakelibpng-devellibjpeg-devellibtiff-devellibexif-develgiflib-devellibX11-develfreetype-develfontconfig-develcairo-devellibtifflibtiff-devellibjpeglibjpeg-develgiflibgiflib-devellibpnglibpng-devellibX11libX11-develfreetypefreetype-develfontconfigfontconfig-devellibexiflibexif-devellibXft-develghostscript-develgnome-doc-utilsunzip

1.1开始检查镜像站点:mirror.neu.edu.cn,并获取最新

注意:中间会有一些确认提示,直接输入y继续。

完成:

2.上传安装包

2.1创建/usr/software目录(这个自定义)

使用mkdir命令

#mkdir/usr/sofrware

用xftp上传安装包到/usr/software

3.安装apache

3.1解压httpd

tar命令

#tar-zvxfhttp-2.4.4.tar.gz

解压后,/usr/software下多出一个文件夹:http-2.4.4

3.2httpd需要apr,apr-util,pcre支持

3.2.1解压apr和apr-util包,使用tar命令(后缀为tar.bz2)

解压pcre包,使用unzip命令(后缀为.zip)

3.3安装pcre(正则支持库)

3.3.1进入pcre文件夹,并查看内容,看到有一个configure脚本文件

3.3.2使用这个脚本进行预编译,配置安装目录为:/usr/local/pcre

3.3.3编译make

3.3.4安装,此时会在目标路径中创建文件makeinstall

3.4apr和apr-util移动

3.4.1文件夹改名

apr-1.4.6改成->apr命令:mvapr-1.4.6/apr

apr-util-1.5.2改成->apr-util命令:mvapr-util-1.5.2apr-util

3.4.2移动文件夹

将apr和apr-util移动到/usr/software/httpd-2.4.4/srclib中

注意:两个包不需要配置编译安装,待会儿由httpd直接使用。

3.5安装apache(httpd模块)

3.5.1进入/usr/software/httpd-2.4.4中

查看内容,发现也有一个configure脚本

3.5.2预编译,指定目录到:/usr/local/apache

报错:

这是因为没有指定pcre的路径

重新预编译,并指定pcre路径

3.5.3编译和安装(可以多条命令一起输入,依次执行)

3.6配置apache服务

进入安装目录查看,在bin目录中看到一个apachectl脚本

这个脚本提供简单控制apche服务的命令。

3.6.1启动服务apache

报错:由错误信息看,是服务监听时出错了,需要域名(或ip)

解决:去apache配置文件中指定一个ip

apache服务的配置文件是/etc/httpd/conf/里的httpd.conf文件

1.使用vi(编辑器)打开

2.搜索ServerName(区分大小写)

3.先按shift+:,调出vi命令框,界面左下角出现一个冒号,光标等待输入。

4.输入?ServerName,按回车

5.在vi找到的地方,注意黄色框中是我们要修改的地方

6.按insert键,进入编辑模式,左下角会出现一个--INSERT--字样

7.使用方向键调整光标位置到上图黄色框位置,将整行换成:

注意,把前面的#去掉!

8退出编辑状态:按Esc键。

9shift+:调出vi命令框,输入wq,按回车就保存退出了。

再次运行启动服务,OK!

3.6.2测试服务

通过/etc/httpd/httpd.conf文件内的DocumentRoot可知网站根目录是"/var/www/html"

我们在/var/www/html目录下添加一个html文件

10.1进入目录/var/www/html

10.2使用vi创建空文档,并按insert键进入编辑模式

10.3保存并退出

在文件夹中看到1.html文件

10.4通过httpd下载此文件到当前目录,但因为本身就已经有1.html,所以自动为下载的文件名添加了一个.1

下载成功,则代表apache服务安装成功!

3.6.3配置开机启动

使用服务管理工具ntsysv管理httpd

1.将httpd安装目录下的bin/目录下的apachectl脚本,

复制到/etc/rc.d/init.d/目录,取名为apache

2.使用vi编辑复制后的apache脚本

在#!/bin/sh后加入两行字符,esc结束编辑状态;退出保存shift+:再wq回车。

3.注册apache服务

4.启动apache服务

4.安装libgdiplus

4.0进入/usr/software目录,查看libgdiplus包

4.1解压

tar-jvxflibgdiplus-2.10.tar.bz2

解压完后,software下多出一个绿色的文件夹,打开后,看到里面有个configure文件,

这个文件其实是一个安装前的配置处理脚本文件,在编译安装前设置参数。

4.2执行预处理,设置libgdiplus-2.10软件的安装目录

4.3执行安装

make&&makeinstall

错误:

在线安装缺少的包:yuminstallglib2-devellibtifflibtiff-devellibjpeglibjpeg-develgiflibgiflib-devellibpnglibpng-devellibX11libX11-develfreetypefreetype-develfontconfigfontconfig-devellibexiflibexif-devel

再执行:make&&makeinstall

5.安装Mono

5.1解压

解压后,进入mono目录,又看到了configure预编译脚本

5.2预编译,设置安装目录为:/usr/local/mono

5.3编译和安装(耗时比较长)

5.4配置环境变量

a.修改/etc目录的profile脚本

在最后加入两行,并退出,保存。

b.设置生效:source/etc/profile

c.查看mono版本信息:mono-v

6.安装xsp

6.1回到/usr/software目录

注意,此压缩包为zip

6.2解压xsp-master.zip

6.3进入解压目录配置编译安装,注意这里的配置脚本为autogen.sh

6.3.1需要指定临时环境变量,告知xsp本机的mono路径

exportPKG_CONFIG_PATH=/usr/local/mono/lib/pkgconfig:$PKG_CONFIG_PATH

6.3.2执行预编译(配置),设置安装目录到mono相同目录

如果这里编译失败提示:**Error**:Youmusthave`libtool installedtocompilemono_fpm.

请安装libtool-2.2.tar.gz即可,安装到./configure--prefix=/usr

6.3.3编译和安装

make&&makeinstall

6.3.4测试启动一个临时asp.net服务器

*a.输入xsp4

启动一个临时asp.net服务器

*b.使用wget命令请求,返回404错误,OK!

7.安装mod_mono(有的系统不会出现以下错误)

7.1回到/usr/software目录,这次解压mod_mono

7.2解压mod_mono-master.zip

7.3进入解压目录,又看到一个autogen.sh脚本。

7.4预编译(配置),指定安装目录到mono中:/usr/local/mono

提示可以make编译了!

8.配置mod_mono和httpd

8.1进入httpd安装目录里的conf目录,看到mod_mono.conf文件

8.2使用vi编辑

8.3在文件最后追加

8.4让apache自动加载mod_mono,修改一下apache配置文件

进入vi后,直接使用shift+g,调到文件末尾,并添加mod_mono配置文件位置

9.测试

serviceapachestart启动服务

浏览器访问(可自己在/usr/local/apache/htdoc下上传网站)

注意:之前我在suse-linux下测试很多次都无法成功,在centos可以

CentOS+apache+mono+asp.net,安装,

全面解析SATA协议读数据原理及应用场景指导教程

在数据存储领域,SATA(Serial ATA,即串行高级技术附件)凭借其高效的性能和广泛的兼容性,一直是电脑硬件发展的基石之一。

对于科技爱好者和小白用户来说,理解SATA协议的读数据原理以及应用场景,不仅能提升硬件知识,也能带来更高效的设备使用体验。

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SATA协议的基础知识、读数据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场景。

工具原料:系统版本:Windows 11 或 macOS Monterey品牌型号:Dell XPS 13 或 MacBook Pro 2022软件版本:CrystalDiskInfo 8.15 或 Disk Drill 4一、SATA协议基础知识1、科技发展背景:SATA协议首次发布于2001年,是并行ATA(PATA)的继任者,目的是解决PATA在传输速度和兼容性上的一些问题。

SATA以其串行模式通信与较薄的数据线设计,从根本上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并促进了计算机系统的发展。

2、技术演变:自引入以来,SATA标准经历了多个版本的更新。

SATA I提供了1.5Gb/s的速度,SATA II提升至3.0Gb/s,而SATA III更是达到了6.0Gb/s的传输速度。

同时,SATA还带来了更动态的设备配置能力和更高的能效。

二、SATA协议读数据原理1、基础数据传输机制:SATA基于主从架构,其中主机(如CPU)通过控制器与硬盘进行通信。

在数据读写过程中,SATA控制器首先发出读命令,而硬盘在收到命令后查找并传输数据。

这一过程采用了先进的命令队列(NCQ),极大地优化了读写效率。

2、数据完整性与安全性: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SATA采用了多种校验机制,包括CRC校验。

这确保了在复杂环境中,数据仍能可靠传输。

此外,SATA协议还支持热插拔和热替换,为用户提供了更为灵活的使用体验。

三、SATA协议的应用场景1、台式机与服务器:由于高传输速度和良好的兼容性,SATA广泛应用于个人电脑与中小型服务器中。

对于大多数家庭用户和一些小型企业而言,SATA硬盘已经完全能够满足日常数据存储需要。

2、固态硬盘(SSD):近年来,随着SSD价格的下降,越来越多的用户在升级或组建新电脑时会选择SATA SSD。

尽管在速度上不如NVMe SSD,但其性价比优势明显,更适合预算有限的消费者。

内容延伸:1、SATA与NVMe对比:虽然SATA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表现出色,但随着NVMe协议的兴起,SATA正逐渐被NVMe取代。

NVMe基于PCIe的通道,支持更高的并行度和更低的延迟,数据传输速度远超SATA。

未来几年,随着5G和AI技术的普及,NVMe设备的优越性可能会更加明显。

2、SATA设备的未来发展:尽管面临NVMe的挑战,但SATA并没有失去发展潜力。

新兴的混合硬盘(SSHD)结合了SATA与SSD的优点,用于提供更快的读写速度和更大的存储容量,可能会延长SATA的生命力。

总结:综上所述,SATA协议以其卓越的传输速度和灵活的兼容性成为了数据存储领域的中流砥柱,而其读数据的工作原理提供了可靠的性能支持。

即使在新时代中,面对NVMe等新兴技术的竞争,SATA仍然在许多应用场景中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技术爱好者及小白用户,理解SATA的原理和应用,将在实践中带来显著的技术提升。

冰封U盘启动:深入解析原理与专业技巧分享

简介: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U盘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存储工具。

随着操作系统安装和维护需求的增加,U盘启动这一功能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深入解析冰封U盘启动的原理,并分享一些专业技巧,帮助科技爱好者和电脑手机小白用户轻松掌握这一技术。

工具原料:系统版本:Windows 11 Pro,macOS Ventura品牌型号:Dell XPS 13 (2022),MacBook Pro M1 (2022)软件版本:Rufus 3.20,Etcher 1.7.9,Ventoy 1.0.78一、冰封U盘启动的原理1. 冰封U盘启动是一种利用U盘模拟硬盘的启动方式,可以将操作系统或其他软件直接从U盘启动,绕过本地硬盘。

这一技术的核心在于通过BIOS或UEFI设置改变启动顺序,使计算机优先从U盘读取启动文件。

2. 这种方式的实现原理包括两部分:第一,创建一个可引导的U盘,通常需要使用专门的工具软件将操作系统镜像写入U盘;第二,通过修改BIOS或UEFI设置,使电脑从U盘启动。

这一过程不仅需要硬件支持,还要求用户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二、制作可引导U盘的步骤1. 选择合适的工具:在Windows系统中,Rufus是一款广受好评的制作启动盘工具,其最新版本Rufus 3.20支持多种操作系统镜像,包括Windows、Linux等。

对于macOS用户,Etcher是一个简单易用的选择,支持多平台使用。

2. 下载操作系统镜像:用户需要从官方网站或可信赖的资源下载所需的操作系统ISO镜像文件。

例如,可以从Microsoft官网获取Windows 11的ISO文件,或从Ubuntu官网获取最新版本的Linux镜像。

3. 制作启动U盘:以Rufus为例,插入U盘后,打开Rufus软件,选择下载好的操作系统镜像,点击“开始”按钮即可完成启动盘的制作。

这个过程通常只需要几分钟,具体时间取决于U盘的写入速度和镜像文件的大小。

三、设置BIOS/UEFI启动顺序1. 进入BIOS/UEFI设置:在电脑启动时,通常按下F2、Del或Esc键可以进入BIOS/UEFI设置界面。

不同品牌和型号的电脑按键可能有所不同,用户可以查阅相应的使用手册。

2. 修改启动顺序:在BIOS/UEFI设置界面中,找到“Boot”选项,将U盘设置为第一启动设备。

保存设置并退出,重启电脑后系统会从U盘启动。

3. 验证启动效果:如果一切顺利,电脑将会从U盘启动,并进入操作系统安装或维护界面。

此时,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系统安装、修复或其他操作。

内容延伸:1. U盘启动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

例如,系统崩溃无法启动时,通过U盘启动可以进行系统修复;在不改变硬盘内容的情况下,测试新的操作系统或软件;多系统共存需求下,通过U盘启动不同系统等。

2. 背景知识:U盘启动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当时主要用于系统恢复和诊断。

随着U盘存储容量的增加和速度的提升,这一技术逐渐普及,并成为安装操作系统的一种主流方式。

3. 技术发展: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U盘启动技术也在不断完善。

例如,Ventoy是一款新兴的工具软件,可以将多个ISO文件写入同一个U盘,并实现多系统启动,无需反复格式化和写入,非常适合需要频繁测试不同操作系统的用户。

4. 实用建议:为了提高U盘启动的成功率和使用体验,建议选择读写速度快、品牌可靠的U盘,并确保下载的镜像文件完整无误。

定期备份重要数据,以免在制作启动盘时意外丢失。

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应该对冰封U盘启动的原理和制作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掌握这一技术不仅能解决很多日常使用中的问题,还能提升对电脑的掌控力和维护能力。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科技爱好者和电脑手机小白用户有所帮助,让大家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加入收藏
               

CentOS+apache+mono+asp.net安装教程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